《学生第二》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0-04 18: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学生第二》有感

李希贵校长是中国教育界的名人,其人其事闻名已久。去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培训的时候,授课的专家们把李希贵校长工作的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课改工作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交流,并组织我们观看了《我们的一天——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视频短片,当时触动很大。今年,学校推荐的读书节活动中恰巧有李希贵校长著作的《学生第二》一书,一看书目就引人入胜,如果学生第二,那谁是第一呢?就这样怀着一颗好奇心一口气读完了它。《学生第二》一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分为“经营学校文化”、“打自己鲜明的旗帜”、“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资源流向哪里”、“学会终点思考”、“张扬教学个性”、“换药不换汤”、“做希望经销商”、“共同走过”。与其说读完之后有感于李希贵校长在工作的各种经典案例,不如说更学到了他在管理上的一些思考问题与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下面谈谈读完该书的两点心得体会。

一、学校的管理。

尽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李希贵在《学生第二》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管理就是组织才华和塑造才华,管理者,就是动员他人实现自己想法的人。当领导者把身边人的才华甚至领导才华组织起来,为已所用,实现自己想法的时候,才是高明的管理者。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当然需要资源支持。如果等到什么资源都有了你才开始做事情,那你肯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李希贵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念。在他看来,不

论干什么事情,如果仅仅靠自己的力量,那最多只能干成你能力所及的事情,管理者有更大的目标,就必须学会“借水行舟”,向上下左右来寻找一些支持你的力量。不仅如此,还要学会“无中生有”,没有资源,创造资源,那才叫不同凡响。

其实借水行舟也好,无中生有也好,所谓的“无”,并不是真“无”,只是许多时候这些资源并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罢了,需要我们把思路打开一些,把眼界放宽一点,到更大的领域里去寻找。如果能更多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也就拥有了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本钱。我以为,寻找学校管理的资源,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要树立“开放办学”的思想。一所学校,如能在注重开放办学,就要放弃“偏安一隅”的本位主义观念,办学过程中以开放的姿态敞开胸怀,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定能寻到源头活水,形成不竭动力,办成大气学校。

办好一所职业学校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与兄弟学校、与对口高校等的联系,积极对话,积极联系,在了解外界、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明晰自己,从而促进学校自身对办学思路、管理模式的深入思考与创新发展;办好一所职业学校必须十分重视与各方的沟通,实现开放办学,要整合社区素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建立共同合作关系,开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办好一所学校更要积极尝试,推进跨校联盟,建立校际教学联盟共同体,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办好一所职业学校,还要邀请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日常规范方面的管理,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二、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

对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李校长在教育界举国上下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口号下提出这样“不合适宜”的“学生第二”,确实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李校长从各行各业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就如他所总结的: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一事业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要让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我发现李希贵校长除了著有《学生第二》之外,还曾著有《学生第一》一书。在文章的结尾,我想引用李校长说过一句话:正是要“学生第一”,才要“学生第二”。不能“学生第二”,就做不到“学生第一”。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只有教师有了职业的幸福感,教师满足于自己的生存状态,教师才会教出有成长幸福感的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7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