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4-06-05 0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

读写教学的启示

1. 引言

“韩礼德( M. A. K.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 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 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黄国文,2000)。与以往的传统语法不同,系统功能语言学着重关注语言的内在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因素,认为语言同时具有三种纯理功能:表述经验意义的“经验功能”(experimental metafunction)或“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建立和维护语言使用者交流关系的“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构造语义连贯的“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Thompson, 2004:30)。作为一个语义概念, “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单位是怎样组织和连接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的,它主要通过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 、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和衔接(Cohesion)来体现(Halliday, 1994:334)。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的对象虽然以小句为基本单位,但是以语篇分析为主要目的。因此,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篇是非常可行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读写教学大都基于传统语法的理论,注重词法、句法分析,缺乏对语篇的组织规律和语义分析的研究,不利于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就系统功能语言学如何与英语教学结合而言, 尽管有一些尝试,但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主位-述位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写作相结合,作一次尝试性定性分析研究,并试图证实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环节中贯以主位—述位分析是否有可行性、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

2.关于主位-述位的理论概述

2.1 主位和述位

1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最初是在1939年由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V. Mathesius)提出的。他认为:句首的成分在交际过程中有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即引出话题。他把这类引出话题的成分称为主位, 把其他成分称为述位(胡壮麟,1989:136)。以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发展了这一理论并提出了更全面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两点, 一是主位是指小句谈论的内容;二是主位指小句(信息) 的起点。他认为主位不仅是一个句子的话题,其概念应该大于话题,既包含话题,又可以包括不表示话题的其他位于句首的成分,因此可分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主位还可分为标记性和无标记性;或可分为简单主位及多重

主位等。

2.2 主位推进和主位推进模式

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当某个句子单独存在时, 它的主位和述位

是已确定的, 不再变化的。但是当我们接触语篇时,就会发现, 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这时候,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 述位和述位, 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就叫推进(progression)。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 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朱永生,1995)。语言学家 Danes 指出:正是由于主位述位不断将新信息向前扩展和推进,话语的推动和展开才得以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才得以完成。句子和句子主位和述位间的这种照应、衔接和过渡关系构成“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 通过认真研究,Danes 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出主位变化的基本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Danes,1970)。英语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位同一型即主位相同,述位不同。 < T1 R1 > < T1 R2 > < T1 R3 >

例证:Tim (T1) is an engineer.He (T2=T1)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 He (T3=T1) has already visited a great number of different places in Australia. (2)述位同一型即述位相同,主位不同。 < T1 R1 >

2

< T2 R1 > < T3 R1 >

例证:People of nowaday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diet (R1). Women are seeking the most reasonable diet structure (R2=R1), which will do well to their health.

(3) 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是后一句的主位。 < T1 R1 > < T2 ( =R1) R2 > < T3 ( =R2) R3 > < Tn (Rn - 1) Rn >

例证:Outside my window is a big lawn(R1).In the middle of the lawn (T2=R1) is a flower bed (R2).This bed (T3=R2) is full of daffodils. (4)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 T1 R1 > < T2 R2 ( = T1) > < T3 R3 ( = T2) >

例证:The play (T1) is interesting. I (T2) did not enjoy it (R2=T1)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troubled me (R3=T2).

(5)并列型: 第一、三、五句的主位相同,第二、四、六句的主位相同。 < T1 R1 > < T2 R2 >

< T3 ( = T1) R3 > < T4 ( = T2) R4 >

< T2N + 1 ( = T1) R2N + 1 > < T2N ( = T2) R2N >

例证:If (T1) you love him, take him to America, for (T2) it is a heaven. If (T3=T1) you hate him, take him to America, for (T2=T4) it is a hell.

(6)派生型: 第一句的主位、述位做了叙述后,以后各句的主位均从第一句的述位派生出来。 < T1 R1 > < T2 ( =R1) R2 > < TN ( =R1) RN >

例证:The laboratry rats (T1) were seperated into 3 groups (R1).One group (T2=R1) was exercised by running inside an automatic wheel, a second group (T3=R1)

3

improved their skills in a complicated obstacle course, and a third group (T4=R1) was inactive.

3.主位推进模式与大学英语读写教学

3.1 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测试除了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 还有学生是否能看出文章的所指关系,理解所表达内容的联系(刘润清, 1991:142)。修订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掌握中心大意,就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以及分析篇章结构等。在阅读教学中, 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尽管也介绍略读和快速查读等阅读技巧,但这些方法大多局限于对文章浅层次的理解,对于一些关于文章内涵及推理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困惑。许多学生在读文章时,虽然没有生词障碍,但读完后还是不知所云,无法理解文章的脉络,也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主位-述位理论、尤其是主位推进模式进行指导,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主位分析等语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那么学生就能抓住作者的主位结构安排,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流程且能借助于主位结构框架快速准确地了解语篇信息结构,以最贴近作者建构语篇思路的方式解读语篇。因为主位述位的推进有助于研究句际的语义联系以及语段中主题的展开形式。Halliday 曾经把主位比喻为墙上的木钉,把信息比喻成挂在木钉上的东西。而研究主位结构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胡壮麟,1989:142)。掌握主位述位结构能够把握作者思路, 了解文章结构框架,使读者的回忆过程变得简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反复回读才能完成把握语篇信息的缺陷,也是训练快速阅读的一种有效方法(刘振诞,1999:67)。此外,通过分析语篇主位结构,还可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常用主位模式,因为语篇的主位结构安排并非随意的, 而是为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体裁服务的。在阅读教学中熟练把握不同体裁语篇的常用主位模式,能更有效地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及文体特征。例如以时间为发展线索的语篇其主位常用时间状语来充当,这样读者就可以根据时间发展为线索更好地把握语篇的发展。例证:

4

In the mid-1870s(T1), French artist Frederic Auguste Bartholdi was working on an enormous project called 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 a monument celebrating US independence and the France-America alliance(R1). At the same time(T2), he was in love with a woman whom he had met in Canada(R2). His mother(T3) could not approve of her son's affection for a woman she had never met, but Bartholdi went ahead and married his love in 1876(R3). That same year(T4) Bartholdi had assembled the statue's right arm and torch, and displayed them in Philadelphia(R4). It(T5) is said that he had used his wife's arm as the model, but felt her face was too beautiful for the statue(R5). He(T6) needed someone whose face represented suffering yet strength, someone more severe than beautiful(R6). He(T7) chose his mother(R7).The Statue of Liberty(T8) was dedicated on an island in Upper New York Bay in 1886(R8). It(T9) had his mother's face and his wife's body, but Bartholdi called it \daughter, Liberty\ (新视野大学英语 Book 3 P88-89)

这是一段介绍美国文化五大象征之一“自由女神像”的文章,读完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主位排序。只要从上到下把9个主位通读一遍,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思路,他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自由女神像的创作过程,创作者的创作原型及其名字的由来。整个部分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很快把握作者的写作流程,了解自由女神像的历史 。那么作者是如何把主位结构向前推进的呢? 下面我们可以对这段语篇中每一句的主位结构进行切分,就可以看到全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按如下模式进行的: T1-R1 T2(=T1)-R2 T3-R3(=R2) T4(=R3)-R4 T5-R5(=R4) T6-R6 T7(=T6)-R7(=R6) T8-R8 T9(=T8)-R9。这段语篇使用最多的是主位一致型,共四次,其次是述位一致型,共三次,延续型一次, T6是新话题,但对自由女神的创作原型的细节描述非常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由此可见,掌握语篇的主位结构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言外之意,把握文章的细节,把握行文思路,完整理解语篇含义。通过对语篇主位结构的分析, 能够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准确。

3.2 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紧跟阅读训练的步伐,强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a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