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题库-协和版(流病)

更新时间:2023-11-19 19: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公卫医师习题集。协和医大出版社 [A型题]

1.流行病学是一门

A 研究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的科学

B 研究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保健措施的科学

C 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预防疾病及保健措施的科学 D 研究人群中传染病传播规律及预防措施的科学

E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及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疾病 B 病人 C 人群

D无病的人群

E 尚未发病的潜伏期的人群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A 个案调查及爆发调查

B 描述疾病的人群、时间及空间分布 C 病例对照研究及定群研究

D 个案调查、爆发调查、现况调查、病例对研究及定群研究 E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范围是 A 传染病 B 寄生虫病 C 流行病 D非传染病 E 各种疾病 5.“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 A 一个经常变动的过程 B相对稳定的过程

C 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D 一个不受社会和自然条件影响的过程 E 一个仅受致病因子、人群特征影响的过程

6.使用一种只能预防死亡,但不能使该病康复的新疗法,以下情况将会发生 A 疾病患病率将会减少 B 疾病患病率将会增加 C 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减少 D 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增加

E 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率将会减少 7.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 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 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 C 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D 季节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E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8.某病的发病率指的是

A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例的频率 B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C 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D 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病例的频率

E 一定时期内,所有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9.某病的死亡率指的是

A 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 B 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C 在所有死亡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D 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率

E 每十万人口中因某病死亡的频率 10.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A 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 B 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

C 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 D 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E 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11.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 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B 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

C 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 D 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 E 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12.为了比较某一人群的死亡人数比一般人群的死亡人数多、少或相等,要应用 A RR B OR C SMR D AR E AR%

13.出生队列分析在死亡统计中,可正确地显示 A 暴露对疾病的影响 B 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C 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D 家庭对疾病的影响 E 种族对疾病的影响

14.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 A 遗传流行病学方法 B 血清流行病学方法 C 移民流行病学方法 D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E 理论流行病学方法

15.甲地与乙地有相同的男性肝癌标化死亡率,甲地死亡率比乙地低,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

A 两地人口有相同的年龄分布 B 甲地诊断水平高于乙地 C 乙地诊断水平高于甲地 D 甲地人口较乙地年轻 E 地人口较甲地年轻

16.很多呼吸道传染病都具有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其主要原因是 A 易感者的积累 B 病原体的变异 C 人口流动 D 发病率下降 E 以上都不是

17.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 A 高血压患病率 B 高血压罹患率 C 高血压发病率 D 高血压病死率 E 家庭续发率

18.抽样调查能得到下列哪项结论 A 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 B 能算出特异危险性 C 能算出患病率 D 能算出死亡率

E 能发现该调查地区的全部现患病人 19.调查地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用 A 个案调查 B 爆发调查 C 抽样调查

D 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20.下列哪项不是家庭二代发病率的用途 A 比较不同传染病的相对传染力的大小 B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

C 比较年龄、性别、家庭大小、经济条件等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D 评价防疫措施

E 推算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期

21.下列哪项不是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A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随年龄而增长 B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均低或不发病 C 外来的健康人,到当地居住一定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住相似 D 迁出该地区后,该病发病率仍居高不降

E 该地区内,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 22.在进行率的直接标准化时,首先应该掌握 A 总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B 人群的生活习性 C 环境因素

D 以往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E 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23.出生队列是指

A 将同一社团的人列为一队 B 将同一年龄组的人列为一队

C 将具有共同暴露因素的人列为一队 D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列为一队 E 将同一种族的人列为一队

24.表示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语,大体上可用 A 爆发、流行、大流行、周期性 B 散发、流行、时点流行、大流行 C 流行、大流行、散发、季节性 D 季节性、流行、爆发、长期变动 E 季节性、周期性、流行、时点流行 25.疾病的季节性研究

A 不但适用于许多传染病,也适用于部分非传染病 B 仅适用于传染病

C 仅适用于有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疾病 D 仅适用于人畜共患疾病 E 仅适合于呼吸系统传染病 26.疾病的流行是指

A 发病率较低,但经常在某人群存在 B 发病率>10‰

C 疾病的发生,明显地超过当地人群的一般发病水平

D 疾病在短时间内发病率陡然上升,随即下降到以往水平 E 爆发过程的延续

27.某病在家庭中的分布符合二项分布,说明

A 该病无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中去找 B 该病有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在家庭中寻找 C 该病无家庭聚集性,是一非传染病 D 该病有家庭聚集性,是一传染病 E 1,2上都不对

28.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 A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B 移民对疾病的影响 C 病原体 D 宿主因素

E 移民中疾病的流行

29.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A 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B 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C 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D 评价防疫措施

E 推算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期

30.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判断标准中,那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 联系的程度愈大,成为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愈大 B 屡试不爽和特异性

C 疾病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与研究中的病因分布相一致,并在时间上先因后果 D 研究中的病因的量与发病率的量有相关关系 E 现场实验证据,仅供参考 3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并非掌握某个病的全部病因机制后,才能对该病进行预防措施 B 即使查明了病因以后,也未必需要针对直接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C 只要切断病因链上的某一环节,就可防止疾病的连续发生 D 疾病的预防措施可针对宿主、环境及致病因子的任何一种 E 疾病的预防措施,只是对病因而言的

32.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不加考虑 A 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

B 剂量反应关系与现代科学知识协调 C 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 D 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

E 不同研究条件(地点、时间、人群)下所得联系的一致性 32.轮状模型与病因网的概念之不同点,前者是 A 强调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

B 强调病因、宿主、环境三者的动态平衡 C 强调分别阐述宿主与环境因素的作用 D 强调疾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E 强调病因为独立的成分

34.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下列组合中的哪一组 A 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 B 患者、家属、社会 C 宿主、环境、致病因子

D 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E 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35.某因素与疾病可能有因果关系,下列哪种观点不正确 A 患者中发现该因素者多于非患者 B 暴露于该项因素必须在发病前

C 消除了该项因素可减少患病的危险度 D 在所有患者中,均可发现该项因素 E 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呈剂量反应关系 36.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三角模型把病因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独立成分加以阐述,但事实是,病因是蕴藏在环境中的一个因素

B 病因网的基本观点是,疾病的发生并非归因于单个的病因,而是一连串病因的结果 C 轮状模型是用来说明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方法

D 轮状模型与病因网不同点在于,前者只用于疾病单因素分析

E 宿主、环境、病因构成了流行病学三角模型 37.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宿主因素决定人们对疾病的易感性 B 病因、宿主和环境为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C 病因作用于宿主即可发生疾病

D 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暴露程度

E 宿主、环境、病因三要素保持平衡,则人们呈健康状态

38.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病死率 D 出生率 E 患病率

39.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 爆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

B 疾病在同一集体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爆发

C 一次共源性爆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D 一次共源性疾病爆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潜伏期基本一致

E 疾病爆发时病例发生日期之不同,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 40.计算某病的潜伏期长短,可用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中位数+几何均数 E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

41.在进行爆发调查时,首先应该 A 采取防制措施 B 构成初步假设 C 确认爆发是否发生 D 调查爆发三间分布 E 核实诊断

42.把握度(1—p)要求愈大 A 第二类误差越大 B 第一类误差愈大 C 样本量也愈大 D 标准差愈大

E 实验重复次数愈多

43.由某地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些,持续时间在一个潜伏期内,则该人群暴露于该致病因子是 A 多次暴露 B 单次暴露 C 持续暴露 D 连续传播

E 所给资料不能判定

44.对于共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暴发

A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 B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 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常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范围

D 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 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45.已知抽样误差在任何试验中必然存在,而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在于 A 多次重复

B 使样本量超于无穷大 C 减少样本

D 减少实验次数

E 适当地增加样本量的同时,必须注意样本的质(即适当的重复)

46.在共同媒介一次暴露造成的爆发中,下列条件中哪条对判断暴露日期无意义 A 已知疾病的潜伏期 B 流行曲线

C 疾病发生的时间中位数 D 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 E 疾病的临床经过和表现

47.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爆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爆发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48.筛选试验在下列哪种情况是适宜的 A 患病率高的疾病 B 患病率低的疾病

C 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的疾病 D 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 E 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49.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 特异度 B 敏感度

C 约登指数 D 一致性 E诊断准确性

50.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 特异度 B 敏感度

C 约登指数 D 一致性 E 诊断准确性

51.为了提高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最有效办法是 A 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B 采用联合(串联)试验 C 提高阴性预测值 D 采用双盲 E 正确选择病例

52.在诊断方法确定之后,其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 A 特异度 B 敏感度 C 约登指数 D 患病率 E 以上都不是

53.关于筛选试验的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筛选试验的假阴性率即为误诊率 B 筛选试验的假阳性率即为漏诊率 C 筛选试验的假阴性率即为漏诊率

D 筛选试验的灵敏度是筛选试验真阴性率 E 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真阳性率

54.为了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诊断标准过程中,常常必须 A 提高特异度 B 提高灵敏度 C 降低假阳性率 D 提高假阴性率

E 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相等

55.一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的阴性预测值很高,这说明 A 方法的敏感度高 B 方法的特异度低 C 方法的特异度高 D 方法的敏感度低 E 人群患病率较低

56.影响诊断试验的阳性结果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是 A 灵敏度 B 重复性 C 患病率 D 受检人数 E 可靠性

57.试述下列特征中哪一条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 该法比较经济

B 可从所得结果估计相对危险度(OR) C 可计算发病率

D 可选无病者作为对照

E 回顾地评价过去暴露史时,可能产生偏倚 58.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有 A 选择偏倚 B 信息偏倚 C 失访偏倚

D 混杂偏倚 E 观察偏倚

59.下列哪项特征不是病例一对照研究的特点 A 比较经济

B 可从所得结果估计相对危险性 C 可直接计算特异危险性 D 选无本病者作为对照

E 回顾性地评价过去的暴露史时,可能产生偏差 60.下列除哪项以外是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 A 可以从现时收集的资料很快得出结果 B 在一次调查中可以调查多个因素 C 可以正确的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D 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 E 不需很大样本

61.下列哪种论述是正确的

A 危险因素,泛称病因,从其作用讲,它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 B 把混杂因素进行配比情况,称配比过头

C 暴露是指曾经接触某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 D 疾病监测是经常收集、核对疾病存在现状及影响其分布因素,将其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其实质是一种横断面研究

E 抽样调查是一种以小窥大,省时省力的研究方法,为了早期发现和普治病人,经常应用它

6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A 病例为可疑患者,对照组不患某病 B 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组为可疑患者 C 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也为患者

D 病例为确诊患某病人;而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 E 病例和对照都未被确定患某病

63.病例组的暴露史的比例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则 A 暴露与疾病有因果关系 B 暴露是疾病的原因

C 该病是由于这种暴露引起的 D 该病与暴露存在联系 E 该病与暴露无联系

64.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项选择对照的方法是正确的 A 对照可随研究人员随意选择 B 对照必须是年轻人

C 对照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D 对照必须同病例来自同一人群

E 对照必须同病例来自同一人群,且与病例同样受到选择因素的作用 65.配比时,病例和对照比例是下列哪项时统计效率最高 A 1:1 B 1:2 C 1:3

D 1:4 E 1:5

66.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样本大小时,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A 研究因素的一般人群暴露率 B 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 研究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 D 研究者要求精确度 E 研究者要求把握度

67.队列研究中,确定样本含量时,与下列那项无关 A 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 B 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 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 D 一类错误大小 E 二类错误大小

68.下列哪项是病例一对照研究的优点 A 在估计暴露因素时,很少有偏性

B 可研究暴露于某因素后所导致的多种疾病 C 极少靠调查,对象的回忆来获取暴露资料 D 可正确地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E 适应于罕见疾病的病因研究

69.在确定某因素是否为某病的病因时,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一对照研究的主要缺点是 A 费用高、费时长

B 在确定有无可疑因素时,可能有偏性 C 在确定有无某病发生时,可能有困难 D 获得病例困难 E 所需样本较大

70.在设计配对调查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 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的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 对所研究的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但又不是研究项目的应列为配对条件 D 年龄和性别必须作为配对条件

E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71.病例对照研究是

A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某种致病因素的百分比差异 B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异 C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 D 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比的差异 E 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死亡率的差异 72.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 A 未知的混淆因子 B 可疑的混淆因子 C 未知的暴露因子 D 可疑的暴露因子

E 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73.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

A 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性

B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性 C 在队列研究中,被观察人数×被观察时间之积是人年数 D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相对危险性是对角乘积比

E 特异危险性是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非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之差,常于卫生宣教时用 74.下列叙述中,那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A 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 B 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

C 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

D 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

E 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7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队列研究的结果能直接判定因果关系 B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只能提供一些病因线索

C 队列研究时预期发病率的高低,影响到随访的样本量和时间 D 病例一对照研究中,人群的暴露率影响所需的样本量

E 从特殊职业的人群所得到的结果,不可外推到其他人群或较大的人群 76.研究队列的对象是 A 未患某病的人群

B 具有某暴露因素的人群 C 患某病的人群

D 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E 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77.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强度用 A 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 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C 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 D 某人群中该病的暴露率 E 相对危险度

78.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随访,具有好的代表性 B 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 能较直接地确定疾病与因素间的因果联系 D 容易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

E 研究的结果常能外推到整个人群 79.下列哪个论点不正确

A 某病虽呈家庭聚集性,病因不一定是传染性的 B 采用双盲法,是避免观察者与被检查者的偏见 C 前瞻性调查是从因到果的调查方法

D 回顾性调查资料分析时,在多项调查因素中,应注意对混杂因子进行处理 E 分级分析可以更好地控制混杂 80.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

A 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发生偏差

B 队列研究有可能直接计算发病率 C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

D 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 E 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81.考核某疫苗效果的试验现场,不应选择哪种情况

A 试验现场范围内要有与考核该制品相应传染病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B 试验现场内人口应相对稳定

C 近期内未发生与所要考核制品相应的传染病流行 D 有较好的卫生、医疗设施 E 近期内接种了所要考核的疫苗

82.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其对照常用 A 自身对照 B 邻居对照 C 亲属对照

D 未接种的健康人对照 E该病病例对照

83.疫苗效果考核时现场试验的观察对象要求 A愿意配合研究者

B 观察对象应是该制品相应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C 人群中近期内无相应疾病流行及相同的疫苗接种史 D 观察对象应该身体健康

E 接种对象年龄应小于10周岁 84.所谓疫苗的“双盲”实验是指

A 试验组接受疫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B 观察者与受试者都不知道疫苗的性质

C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何人接受疫苗、何人接受安慰剂 D 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E 对照组不知道谁是实验组 85.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描述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 A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 B 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

C 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

D 由研究者决定哪一个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个组做为对照组 E使用对照的方法

86.进行“双盲”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A 使两组间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 B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尽可能减少失访人数 D 使研究更合乎道德 E 以上都不是

87.免疫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 患病率 B 发病率

C 死亡率 D 保护率 E特异危险性

88.混杂因子是指

A 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 B 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 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 D 仅与研究的病有联系的因子 E 仅与对照组有联系的因子

89.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 A 配比 B 分层分析 C分级分析 D 多因素分析 E 限制

90.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 B观察偏倚 C选择偏倚 D混杂偏倚 E 失访偏倚

91.下列哪种论述是错误的

A 偏倚又称偏性,它是一种抽样误差

B 联系又称关联,它是以群体为对象讲的,与相关不同 C 约登指数愈大,其真实性亦愈大

D 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分析单位,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 E OR是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两个暴露比值比,而RR是两个概率比值 92。传染期是指

A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B 病人的整个病程期 C 病人的潜伏期+恢复期 D 病人的临床症状期

E 自接触传染源到完全康复的整个时期 93.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A 临床症状的轻重 B 能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 活动范围的大小 D 疾病的传染期 E 疾病的潜伏期 94.传播机制是指

A 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中生长,繁殖然后侵入机体的过程 B 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的综合 C 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 D 病原体排出体外的途径

E 病原体侵入易感机体的途径 95.潜伏期指的是

A 病人受感染至发病的时间 B 病人发病至恢复的时间

C 病人受感染至发病极期的时间 D 病人受感染至恢复的时间 E 病人发病极期至恢复的时间 96.传染源是指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 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97.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 A 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B携带时间的久暂

C 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 D 接触携带者的易感人数

E 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 98.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A 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极少量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 一种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的疾病

D 一种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 下传给人和家畜

E 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9.经生殖细胞的传播方式属于 A 医源性传播 B间接接触传播 C 水平传播 D上行性传播 E 垂直传播

100.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毒力 B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D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E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波及内范围 101.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A 疫点 B 疫区 C 疫源地 D 家庭 E 团社

102.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发或流行 B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 C 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加

D 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

103.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 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 A 3类23种 B 2类23种 C 2类24种 D 2类35种 E 3类35种

105.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A 肝炎 B 流脑 C 霍乱 D 流感 E 麻疹

106.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 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传播媒介 D 带菌者 E 以上都不是

107.外潜伏期是指

A 病人受感染后所经过的时间 B 病原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

C 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的时间

D 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存活的时间 E 病原体在食物或水中存活的时间 108.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

A 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 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

C 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

D 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 E 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

A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 C调整死亡率

D 病死率 E 资料不全无法计算

144.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症新发病例的相对频数如下 总 百 分 比 部位 甲人群 乙人群 肺 10.0 6.7 乳腺 30.0 20.0 子宫 25.0 16.7 其他 35.0 56.6 合计 100.0 100.0 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于罹患肺癌、乳腺癌及子宫癌。这一推论 A 正确

B 不正确,因未区分发病率与患病率

C 不正确,因未用率来做推论,而用了构成比 D 不正确,因忽视了可能的队列作用 E 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

145.以55~59岁组两组男性人群,每年以10万人口新发以下几种癌症 新癌症数(1/10万·人·年) 甲人群 乙人群 肺癌 40 55 结肠与直肠癌 20 30

前列腺癌 12 15

推断55~59岁组乙人群对上述三种癌的发生倾向性大于同年龄组的甲人群 A 对的

B 不对的,因为缺乏区别发病率和患病率

C 不对的,因单独以死亡率来比,算不出危险性 D 不对的,因两组人群缺少年龄标化 E本资料不能计算

170.比较男性吸烟与不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特异危险性为 A 48.0/25.4=1.89

B 48.0-25.4=22.6/10万 C 48.0

D 48.0/100000=0.00048 E本资料不能计算

共用题干(171~172)

在52例宫颈癌和48例正常人中?用巴氏涂片法检测,诊断如果如下 病理诊断 正常人 合计 宫颈癌病人 巴氏涂片法 十 48 4 52 - 2 46 48 合计 50 50 100 171.对巴氏法进行准确度评价,证明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此法用于宫颈癌普查时,试问普查中误诊率(假阳性率)为多少 A 48/50 B 2/50 c 4/50 D 46/50 E 94/100

172.如上题,试问普查中漏诊率(假阴性率)为多少 A 48/50 B 2/50 c 4/50 D 46/50 E 94/100

共用题干(173~174)

1945年找出某厂的1000名在表上涂镭的女工,比较这些女工与1000名女电话接 线员自1945~1975年骨瘤发生率。在此期间,涂镭女工有20例骨瘤患者,而接线员 只有4例

173.这种研究属于 A队列研究 B实验研究

C 临床实验研究 D 干预性实验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174.涂镭女工患骨瘤的相对危险性为 A 16 B 4 C 5 D 0.8 E 0.2

共用题干(175~176)

如下表所示,诊断标准确立后,在人群中进行诊断可能出现的情况, 按确诊标准将人群分组 所定诊断标准 有病 无病

阳性 A(真阳性) C(假阳性) 阴性 B(假阴性) D(真阴性) 175.其灵敏度是 A A/(A+B) B D/(C+D) C C/(B+C) D B/(A+C) E A/(C+D)

176.如上表所示,特异度应是 A A/(A+B) B D/(C+D) C C/(B+D) D A/(C+D) E B/(A+C) 共用题干(177~180)

某地有10万人口,1960年全死因死亡1000例。该年结核病患者总数为300例,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00例,结核病死亡60例,其中男性为50例,女性10例。 177.据此资料该地区1960年的粗死亡率为 A 300/10万(人/年) B 60‰ C 10‰ D 50‰

E 以上资料不能计算粗死亡率 178.相对应的结核病粗死亡率为 A 20% B 30% C 6% D 3%

E 以上都不对

179.结核病的病死率为 A 6% B 20% C 2%

D男女相等

E 以上资料不能计算 180.结核病的男性死亡专率为 A 0.5‰ B 25% C 男性大于女性 D 50/300 E 上述资料不能计算

共用题干(181-182)

对于某地女性的一次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时,得出如下资料

每十万女性宫颈癌发生率

───────────────────

服避孕药者 10.5 未服避孕药者 7.1 ───────────────────

181.女性口服避孕药与未口服避孕药相比,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为 A 10.5

B 3.4 C 1.48

D 0.32 E 7.1

182.女性口服避孕药者由于服药而得宫颈癌的特异危险性为 A 1.48 B 3.4 C 10.5 D 10.5/10万 E 0.32

183 上述研究的相对危险度(RR)为 A 92.7% B 0.07 C 13.71 D 1.71 E 8.00

184.上述研究的特异危险度(AR)为 A 0.40‰ B 0.89‰ C 92.7% D 87.5% E 0.49‰

185.上述研究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为 A 0.89‰ B 92.7% C 87.5% D 0.49‰ E 040‰

186.上述研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为 A 92.7% B 87.5% C 0.49‰

D 0.89‰ E 0.40‰

187.上述研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为 A 13.7 B 87.5% C 0.49‰ D 0.89‰

E 92.7% 共用题干(188-193)

应用一种筛选乳腺癌的试验,检查活检证实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检查结果:患癌组中有900名阳性,未患癌组中有100名阳性 188.试验的灵敏度是 A 90% B 10% C 25% D 30% E 12%

189.上述试验的特异度是 A 90% B 10% C 25% D 30% E 12%

190.前题所述筛选工作阳性预测值是 A 90% B 10% C 25% D 30% E 12%

191.前题所述筛选工作的阴性预测值是 A 90% B 10% C 25% D 30% E 12%

192.前题所述筛选工作的漏诊率是 A 90% B 10% C 25% D 30% E 12%

193.前题所述筛选工作的误诊率是 A 90% B 10% C 25% D 30% E 12% 共用题干(194-195)

在70个糖尿病人及510个正常人,以血糖110mg/100m1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时, 为糖尿病;正常人中有265人血糖>110mg/100ral,亦诊断为糖尿病,如以血糖 110mg/100m1作为筛选糖尿病分界线 194.此试验的敏感度为 A 65/330

B 65/70 C 245/510 D 245/250 E 265/510 195.如上题,此试验的特异度为 A 65/330 B 65/70

C 245/510 D 245/250 E 265/510 共用题干(196-197)

采用尿糖和餐后血糖试验作筛检糖尿病调查,其联合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验结果 全标准 尿糖 血糖 糖尿病病人 非糖尿病人

+ - 14 10 - + 33 11 + + 117 21

- - 35 7599

合 计 199 7641

A 82% B 75% C 99% D 66% E 58%

197.串联试验特异度 A 99.58% B 99.59% C 99.45% D 99.73% E 80.41% [B型题]

198-202题 A 自然地方性 B 自然疫源性 C 统计地方性 D 输人性 E 传入或带入

198.某地自然环境适于传播媒介的存在,致使一些疾病经常存在,称A 199.土壤中缺碘的山区往往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存在,称此为A

200.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仅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延续繁殖后代,人可偶然机会感染其病,称 B

201.人们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宗教信仰等使一些疾病长期存在某一地区,称C

202.1985年我国境内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是来自美国的旅游者,这种传染病,称 203-205题

A长期变动 B 短期波动 C 季节性 D 周期性 E 聚集性

203.近百年来猩红热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轻型病人增多,病死率50年代为20年代的1/30,其病的变化,称A

204.一些传染病的流行,其时间上具有规律性,称此状况为C

205.一些传染病,如菌痢在我国终年均可发病,但每至8—9月份,则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此现象称D 206-208题 A 散发 B 爆发 C 隐性流行 D 流行 E 大流行

206.在常年无白喉发生的自然村中,今秋(10月10日-18日)突然发生白喉病人3例,此在流行过程的强度上称A

207.非洲某地区,伤寒年发病率经常维持在10/10万左右,今年伤寒病人在A城发生20例,该城市30万人,这种情况属于D

208.据统计某省以往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维持在1.6‰左右,1996年其病的发病率达到5‰,此种情况属于E 209-211题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血清流行病学 E理论流行病学

209.归纳观察现象,解释疾病分布,提出和验证假说,探索病因和流行因素A 210.在人群或动物中进行实验,观察在增加或消除某项因素后疾病发病率的变化B

211.研究各项因素同疾病频率之间和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12-216题

A相对危险度(RR) B特异危险度(AR)

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D比值比(OR)

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

212.表示暴露组发病率是对照组发病率的比A

213.表示暴露人群中发病归因于暴露成分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C 214.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比例的比值D

215.表示某人群发病的危险性归因于某暴露因素占全人群发病的百分比E

216.表示某病的发生特异地归因于某暴露因素的危险B 217-220题 A终末消毒 B随时消毒

C预防性消毒 D物理消毒 E紫外线消毒

217.霍乱病人已住院或死亡,将其住所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以清除疫源地内的病原体称A 218.鲜奶的高温瞬间消毒称B 219.水源水的漂白粉消毒称D

220.迅速杀灭或清除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中病原体C 221—223题 A描述性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历史前瞻性研究(即回顾性队列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

221.某大医院的恶性肿瘤住院病人中,于某段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猪沙门菌感染腹泻。某医生调查了这些有腹泻感染史的病例,同时也调查了无该腹泻感染史的其他恶性肿瘤病人的历史,结果发现腹泻感染与接受输入血小板有关,该研究属于B

222.某医院利用平时院内感染的监测资料,分析结果,提示该院的院内感染最常发生于传染科和产科婴儿室A

223.某医生随访输血与未输血的两类病人中,乙型肝炎的发生情况,并加以比较C 224-228题 A发病率 B死亡率 C罹患率 D病死率 E患病率

224.某时间内某病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E 225.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C 226.某年内新发病例/同年暴露人口数A

227.某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B 228.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该病人数D 229-230题 A筛查疾病 B对症防治措施 C“三早”预防措施 D开展普查普治

E针对致病因素预防措施

229.疾病的第一级预防 E 230.疾病的第三级预防 B 231-235题

A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人群干预实验研究

231.为了探索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选择100例确诊新生儿黄疸病例和同期同医院确诊无黄

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调查患儿母亲产前及产时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属于 C 232.某人设计了一项研究,收集某省若干地区食盐销售量及这些地区高血压的发病资料,加以比较分析,以探讨高血压与食盐间的关系,此项研究属于 A

233.某医生为了解某新药是否确比老药效果好,选取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 组,给予不同药物(新、旧药),然后比较 二组治愈率,此项研究属于 D

234.在四个人口普查区,随机抽取部分中年男性,检查冠心病,凡有该病者不作 为研究对象,其余的人随机分配到体育锻炼 组或对照组,前组执行全身锻炼计划,后者则否,两组每半年观察一次,比较两组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别,该研究属于 C

235.要求对照组与观察组除患病与否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236-238题 A引入率 B续发率 C死亡率 D病死率 E发病率

236.研究哪类成员最易将麻疹带人家中时用A 237.研究一个病在一个单位内的传播能力时使用B 238.研究一个病的严重程度时用D 239-240题 A 罹患率 B 标化发病率 C 患病率 D 发病率 E 累积发病率

239.比较两个地区的流感流行程度时用 240.比较两地区甲状腺肿流行强度时使用 241-244题

A 与实际有病者有关 B 与实际无病者有关 C 与实际有病者无关 D 与实际天病者无关

E 与实际有病无病者均无关 241.灵敏度的大小 242.特异度的大小 243.假阴性率的大小 244.假阳性率的大小 245-248题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 三级预防

D 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 E 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

245.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 246.疫源地的随时消毒是 247.克汀病人给予甲状腺素是

248.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加以治疗是 249-252题

A 在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中,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B 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C 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D 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E 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249.新生儿人口增加,而引起麻疹流行属于 250.由于病原体的变异而引起的疾病流行属于

251.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升高,因而引起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属于

252.战争年代因饥荒,人口拥挤,人口流动性增大等而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流行属于 253-256题

A 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E 被动自动免疫

253.接种卡介苗属于 254.注射狂犬疫苗属于 255.注射白喉类毒素属于 256.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 257-259题 A 丙种球蛋白 B 类毒素或抗毒素 C 活疫苗 D 化学药品 E 灭活疫苗

257.预防破伤风用 258.预防麻疹用 259.预防疟疾用 260-262题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共变法 D 排除法 E 类推法

260.在相似的事件(或事物)之间找不同点(主要的差异)为 261.在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中找出其共同暴露因素,为

262.在疾病的分布中,寻找某些伴随着患病率(或发病率)变动而变动的因素以形成病因假设,为

答 案

[A型题]

1.C 2.C 3.E 4.E 5.C 6.B 7.E 8.C 9.E 10.C 11.C 12.C 13.C 14.C 15.D 16.A 17.A 18.C 19.C 20.E 21.D 22.E 23.D 24.B 25.A 26.C 27.A 28.A 29.D 30.E 31.E 32.D 33.B 34.C 35.D 36.D 37.C 38.E 39.E 40.D 41.E

42.B 43.B 44.A 45.E 46.E 47.E 48.C 49.B 50.A 51.B 52.D 53.C 54.B 55.A 56.C 57.C 58.A 59.C 60.C 61.C 62.D 63.D 64.E 65.D 66.B 67.A 68.E 69.B 70.C 71.A 72.E 73.B 74.C 75.E 76.E 77.E 78.C 79.E 80.D 81.E 82.A 83.E 84.C 85.D 86.E 87.D 88.C 89.C 90.C 91.A 92.A 93.D 94.C 95.A 96.D 97.E 98.D 99.E 100.C 101.C 102.E 103.E 104.E 105.C 106.C 107.C 108.D 109.B 110.D 111.D 112.D 113.D 114.C 115.D 116.B 117.D 118.E 119.A 120.D 121.E 122.B 123.E 124.A 125.E 126.C 127.A 128.D 129.E 130.E 131.A 132.C 133.A 134.E 135.E 136.E 137.C 138.B 139.B 140.C 141.E 142.D 143.D 144.C 145.A 146.B 147.C 148.C 149.B 150.C 151.A 152.A 153.D 154.C 155.D 156.B 157.D 158.A 159.B 160.E 161.D 162.A 163.A 164.C 165.D 166.E 167.C 168.A 169.C 170.B 171.C 172.B 173.A 174.C 175.A 176.B 177.C 178.E 179.B 180.E 181.C 182.B 183.C 184.B 185.B 186.C 187.B 188.A 189.A 190.A 191.A 192.B 193.B 194.B 195.C 196.A 197.D [B型题]

198.A 199.A 200.B 201.C 202.E 203.A 204.D 205.C 206.B 207.A 208.D 209.A 210.C 211.E 212.A 213.C 214.D 215.E 216.B 217.A 218.C 219.C 220.B 221.B 222.A 223.C 224.E 225.C 226.A 227.B 228.D 229.E 230.B 231.B 232.A 233.D 234.E 235.B 236.A 237.B 238.D 239.A 240.B 241.A 242.B 243.A 244.B 245.A 246.E 247.B 248.B 249.B 250.A 251.D 252.E

253.C 254.C 255.C 256.D 257.B 258.C 259.D 260.B 261.A 262.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i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