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心血管科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更新时间:2024-01-05 13: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常有 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咖啡、浓茶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4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S)联合发布“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室性早搏是自动型异位心律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发生原理多样,临床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室性早搏主要的心电图改变包括以下几点:

(1)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P波。

(2)提前的QRS-T波群形状错综复杂,QRS时间多在0.12s以上。 (3)几乎全部都有完全的代偿间歇。 (二) 证候诊断

1.心虚胆怯证: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2.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3.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4.心阳不振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5.痰火扰心证: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6.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证

1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1)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人参、茯苓、远志、石菖蒲、茯神、龙齿(先煎)、天冬、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肉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内关、神门、郄门、厥阴俞、膻中、心俞、胆俞。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耳针

选穴: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方法:每次选4~5穴,轻刺激。或用撳针或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C,浸泡几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4)饮食疗法

宜进食安神定志的食品,如:红枣、莲子、桂圆、百合、小麦、糯米等。食疗方:桂圆莲子粥。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1)推荐方药:生脉散加味。人参、麦门冬、五味子、黄精、百合、天门冬、生地、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先煎)、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内关、神门、郄门、厥阴俞、膻中、足三里、关元、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耳针

选穴: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方法:每次选4~5穴,轻刺激。或用撳针或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益气养阴,安神定志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4)饮食疗法

2

宜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红枣、莲子、桂圆、山药、黑木耳、瘦肉、鱼肉等。食疗方:皮蛋瘦肉粥、桂圆山药羹。

3.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养心,安神定志

(1)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神、远志、木香、炒枣仁、石菖蒲、浮小麦、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体针疗法

选穴:内关、神门、郄门、厥阴俞、膻中、心俞、脾俞。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耳针疗法

选穴: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方法:每次选4~5穴,轻刺激。或用撳针或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健脾养心,安神定志中药或随证加减。 (4)饮食疗法

宜进食养心健脾的食品,如:桂圆、瘦肉、茯苓、薏米、红豆、山药、银耳、莲子、大枣等。食疗方:山药瘦肉汤、猪心大枣汤。

4.心阳不振证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1)推荐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桂枝、附子(先煎)、龙骨、牡蛎、人参、黄芪、麦冬、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内关、神门、郄门、厥阴俞、膻中、肾俞、太溪、大陵。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耳针

选穴: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方法:每次选4~5穴,轻刺激。或用撳针或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中药或随证加减。 (4)饮食疗法

3

宜进食温补阳气的食品,如黄牛肉、羊肉、虾、韭菜等。食疗方:韭菜白米虾。

5.痰火扰心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1)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皮、郁金、远志、石菖蒲、焦山楂、全瓜蒌、胆星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体针

选穴:内关、神门、郄门、厥阴俞、膻中。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1次,10次一疗程。 耳针

选穴: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方法:每次选4~5穴,轻刺激。或用撳针或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中药或随证加减。 (4)饮食疗法

宜食清热化痰、宁心定悸的食品,如荸荠、马齿苋、芹菜、菊叶、莲子芯、西瓜等。忌韭菜、小茴香、桂皮等助热生痰之品。食疗方:银耳莲子汤。

6.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解郁安神

(1)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生地、牛膝、桔梗、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枳壳、酸枣仁、鸡血藤、丹参等。方药中可酌加养心安神药物,如:柏子仁、灵芝、夜交藤、远志、合欢皮(花)、龙骨、牡蛎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体针

选穴:内关、神门、郄门、厥阴俞、膻中、气海、血海、膈俞、心俞。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1次,10次一疗程。 耳针

选穴: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方法:每次选4~5穴,轻刺激。或用撳针或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理气活血,解郁安神中药或随证加减。

4

(4)饮食疗法

进食行气解郁,活血化瘀的食品,如:山楂、大白菜、芹菜、白萝卜、生姜、大蒜等。食疗方:白萝卜丝汤。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内关(双)、神门(双)。

药物: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

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5ml或1ml注射器.针尖垂直刺入内关(双)、神门(双)穴,上下提插2~3次,有酸胀感后,每穴注入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

2.推拿疗法:取穴上脘、中脘、下脘、神厥、关元、足三里、阳陵穴等。每日1次,12天一个疗程。

3.八段锦:每日1次,12天一个疗程。 (三)运动康复:配合有氧运动以调息 (四)西药治疗

详细采集病史,进行临床查体,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患者频发室性早搏(≥7200/24h),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以及复杂性室性早搏(存在多源、成对室早或阵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在急性心肌梗死或 QT 延长的基础上存在 R on T 室早)者,可参照2014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S)联合发布“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合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五)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忌肥甘厚腻之品。戒烟忌酒,限制茶、咖啡等饮品。

2.情志调理: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

5

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制定。

显效: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示<5次/分,DCG示<30次/小时)。 有效:室早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 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以自身症状积分及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评价。

3.生活质量评价:基于病人结局报告的PRO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健康简表)评分进行评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6

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制定。

显效: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示<5次/分,DCG示<30次/小时)。 有效:室早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 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以自身症状积分及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评价。

3.生活质量评价:基于病人结局报告的PRO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健康简表)评分进行评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l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