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8 08: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教案

文献信息分类

第一节 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一、 文献分类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 文献分类法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

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臵“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

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  ,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 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中图法》前几版相关类目参照是人工按类分别注释,因此,很多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向参照。(第四版)修订时,借助“《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类目的参见注释进行了完善。首先规范参见注释,区分“参见”与“见注”;其次补充需要建立反向参照的注释,修改盲参照的参见注释。

4. 合并使用频率过低的类目 参考我国大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期刊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的《中图法》类目使用频率统计数据,采取了对使用频率为0或频率过低的类目合并到上位类或取消仿分、复分的注释的做法。第五版共停用2300多个类,停用或删除类主要集中在TS、TD、TF、TG、U、TN、F、G35等类。停用类增加沿革注释,一般停用或删除类在其相应上位类同时补充含义注释 。

5. 完善附表类型,补充共性复分的新主题;通过主表类目注释解决附表连续复分的使用问题 为解决主表类目进一步按各类型环境和各类人员进行复分的需要,《中图法》(第五版)在“八、通用时间、地点表”中新增了环境、人员类列,同时在主表部分类下增加该复分注释,如“C912.15各类型人的人际关系”类下增加了依“通用时间、地点和环境、人员表”复分的注释。 对

8个附表相应补充新主题,增设新类目,或增加注释或修改类名扩大外延。如在“总论复分表”中对“-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的划分进行调整,增补注释,明确下位类的外延;修改“-39信息化建设、新技术的应用”类名,以便容纳各类有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网站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主题复分。同时兼顾8个附表与主表相同部分的类目体系的同步修订,如与C、N、K等类的同步修订。 对地区、时代、民族等复分区分标识明确使用方法,在主表需连续使用附表复分的类目,一般都明确注释出要求使用复分区分符,避免连续复分的类由于跨越复分引起加多个零的问题。例:“B825.1个人修养格言”类的注释:“依世界地区表分。如有必要,中国可依中国时代表分,并用时代区分符号“=”加以标识。”

6. 其他常规性修订 《中图法》(第五版)除对第四版重点类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修订外,还全面系统地分析各大类的设臵不足及使用问题并加以修改。此类修订主要有: (1) 修改类名,增强类目的容纳性 一些类目概念过时、类名陈旧、类名限定过窄造成类目缺乏容纳性,一些类名学术性太强,对生活化的、通俗性内容容纳性差,造成类目体系滞后等,通过修改类名, 将涵义相关的类目改为类组,容纳新的主题,增强类目的容纳性。 (2)增改注释,控制类目划分深度,必要时增加新类 通过增加类目注释、更新术语、改进注释来容纳新主题、疑难或常见主题,说明类目涵义或类目之间的关系,增强类目理解和使用说明。对

发展变化快、含义模糊、文献量不够多的主题,控制类目细分和增类,增改注释;对较成熟、稳定的新主题,有一定文献保障则增设新类。

二、《中图法》的基本序列: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三、《中图法》共二十二个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列表如下: 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 B 哲学、宗教社会科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自然科学………………………………………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综合性图书…………………………………… Z 综合性图书

四、《中图法》的标记符号

1.基本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编号,用一个拼音字母表示一个大类,只有“工业技术”所属的二级类,采用了双字母。以第二字母顺序反映类

目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来表示基本大类下类目的划分,采用小数制。

2.辅助标记符号(1)“-”总论复分号,读作“短横”。(2)“? ”间隔符号,读作“点”。用在分类号数字部分的分隔,从左至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小圆点,使号码清晰、醒目、易读,无实际意义,当最后一段刚好为三位时,就不需要再加小圆点。(3)“/”起止符号,“读作起止符号”,表示号码的范围,不作文献分类的实际号码使用。(4)“:”组配复分号,读作“冒号”。(5)“=”时代区分号,“读作等号”。

3.《中图法》标记符号排列的规则是:(1)类号由左至右逐位对比进行排列,先比较字母部分,再比较数字部分,字母部分按英文字母固有的次序排列。(2)类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依小数制排列。(3)类号中带有组配号“:”的,在类号相同的基础上,按“:”后面的学科顺序排。

4.《中图法》的编号制度:《中图法》使用的编号制度是基本的层累标记制。

第三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组配技术及其应用

一、通用复分表是供整个分类表各大类中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它附在《中图法》的后面。供各类通用,是主表各级类目组配复分的依据,它只对主表类目起复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

二、专类复分表:是供分类表中某大类或某大类中部分类目作进

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

三、专类复分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专类复分表只限在类目注释规定的类目范围内使用。 2.根据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次序来复分。 3.部分专类复分表中的子目还采用仿内部子目分、仿有关主表类目分、依照其他专类复分表或利用通用复分表分。 4.注意复分中加“0”的问题(有需要的老师个别交流)。 四、类目之间的仿分利用相临或相关类目的子目,作为有关类目复分依据的组配编号法,称之为仿分。《中图法》运用仿分有临近类目仿分和仿总论性类目分两种类型。

五、冒号组配法在《中图法》的应用 冒号组配是将概念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目(主类号)通过组配符号“ :”连接起来,以表达一个分类表未列举的较专指或较复杂主题的标引技术。 第四节 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管理

一、分类标引工作程序 1.文献分类查重:目的是避免同书异号,使同一种文献的分类标引前后一致。 2.文献主题分析: 3.确定文献主题 4.归类 5.编制分类索书号 6.分类审核 .

二、同类书的区分与书次号的编制 1.书次号是为了使同类书个别化而编制的号码,它是分类索书号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以确定同一类中各种不同图书的排列次序。分类索书号由分类号和书次号组成。 2.目前在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书次号主要有种次号和著者号。 3.书次号中的各种区分号(1)为了区分同类同著者的各种著作(包括一书的分卷、分册、不同版本等)的集中问题,可

设臵辅助区分号,将相应的符号加在种次号之后。(2) 版次号用“-”表示 (3) 卷次号“:”、册次号“( )”

三、馆藏文献在书架上的排列 1.馆藏文献在书架上排列先按分类号,再按书次号,最后排列。再按照书次号中的各种辅助区分号。 2. 文献在排列时的顺序应以每一个书架为单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周而复始,长远不变。 第五节 文献分类标引的规则和方法 一、 文献分类的基本规则

1.文献分类必须以文献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或专业属性性质为主要标准,其他属性为辅助标准。

2.文献分类要遵守所用分类法的规定,必须体现分类法的系统性、逻辑性。

3.文献分类必须符合专指性要求,归入最切合其内容的类。 4.文献分类必须符合实用性要求,归入到用途最大的类。 5.文献分类必须遵守分类的一致性原则。 6.不能单凭书名的意义分类。 二、各种类型文献信息的分类规则

1.工具书的分类规则工具书可分为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书和语言工具书。(1)凡综合性的工具书归入“综合性图书”有关各类,凡专科性的工具书,则按其学科内容归入各类,再加参考工具书的复分号,也可以归入Z类,但应在有关学科下作互见。 (2)检索工具书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查找文献线索的检索

工具书,均集中归入Z8有关各类;专书的索引应随原书归类,或按分类法的规定分;属于查找事物的检索工具书,均按其学科内容归入有关各类,再依总论复分表分。 (3) 语言工具书专科性的词典入各有关学科外,其他语言工具书均集中归入H有关各类。

2.丛书的分类规则丛书的分类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两种方法。(1)丛书集中处理: ①一次刊行的丛书,或有总书名、总的编辑计划或总目次的丛书, ②学科专业面窄、读者对象明确的丛书。 ③围绕时代、地区、事件、人物编辑,并且内容密切相关的丛书。 ④科普性、知识性的丛书。 丛书集中归类是按整套丛书的学科性质归类。一次性处理的丛书,如一次到馆也可集中归类。现在出版的一些装帧形式相同的丛书也可集中归类。 (2)丛书分散处理: ①对于一部丛书,如果集中处理,反而不便于读者从学科系统来查找。 ②内容广泛,各册图书之间无密切联系。 ③残缺不全、无法配套者。

3.多卷书的分类规则多卷书均应集中分类,并依据全书整体内容的所属学科归类,采用相同的书次号,并加卷(册)次号加以区分。 对于文集或论丛等著作集、连续分辑刊行且按专题汇编的文献,也按多卷书的分类标引方法处理。

4.印刷型期刊分类的方法印刷型期刊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原理基本相同,即主要是按其内容范围所属学科体系归类。使用《中图法》(第五版)分类。分类钥粗不宜细。总之,印刷型期刊的分类

应从印刷型期刊的特点出发。印刷型期刊分类后,为了解决编制分类目录及印刷型期刊分类排架的需要,还需对同类印刷型期刊加以区分,即需配以刊次号。目前刊次号编制方法不少,如种次号、刊名字顺号、编者字顺号等等,在实现计算机管理后,期刊的刊次号还是参照图书的种次号再加年代和合订本号为宜。 5.录音、影像资源的分类规则 国内尚无统一的录音与影像资源分类标准,现在中小学图书馆普遍采用《中图法》或依据《中图法》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对录音与影像资源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特征,参照《中图法》(第五版)及其“编制说明”为分类依据,按照其内容的学科属性及形式特征进行归类分编。(1)依据《中图法》(第五版),如果是总论社会科学方面的音像制品(影像资料)、电子文献、电子出版物入“C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有关各类。(2)依据《中图法》(第五版),如果是总论自然科学方面的音像制品(影像资料)、电子文献、电子出版物入“N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有关各类。(3)依据《中图法》(第五版),如果是专论某一类的,先按照学科属性用分类法主表进行分类,再依据“总论复分表”进行复分,将复分号加在主表分类号之后,然后再加上种次号。

三、各种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各种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不仅要依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和一般规则,还应遵守反映各学科知识结构和相应体系特点的特殊规则,下面介绍各大类文献信息分类标引的要点:

1.A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分类标引方法 这一类的收藏范围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这六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和传记著作;对这六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的著作。本类每部分均采用依人列类方法,再依据著作形式进行区分。

2.B哲学、宗教的分类标引方法本类收书范围:哲学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有各哲学流派以及对这些哲学流派的研究;世界各国各时代哲学著作;思维科学、逻辑学、道德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以及无神论和宗教方面的图书。

3.C社会科学总论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只收社会科学总论性的著作以及涉及各门学科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综合性学科(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民族学、人才学等)。根据《中图法》分类体系,D、E、F、G、H、I、J、K 等八类都是由C类展开而来,凡内容跨其中两大类的文献入此类 。

4.D政治、法律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政治和法律两大部分。政治包括政治理论、共产主义运动和工、青、农、妇运动与组织及国际关系、外交等类目。

5.E军事的分类标引方法本类包括军事理论,世界军事,中国军事,各国军事,战略学、战役史、战术史,军事技术等类目。 6.F经济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主要包括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基本理论、经济思想史)、世界各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及各部门经济等内容。

7.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的分类标引方法本类的文化,包括文化的一般理论和文化事业的文献;科学,是指科学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事业;新闻、博物馆、图书馆、情报、档案等事业,仍属于文化、科研事业的一部分;教育类包括教育学和教育事业两方面的文献;体育,包括体育理论、各项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等内容。 教育文献的分类。 ①凡属于教育学、教育一般理论和方法的文献,入G40/48有关各类;总论世界及各国教育事业的文献入G51/57有关各类;属于各级和各类教育的文献分别入G61/79有关各类。 ②总论学校思想政治及德育的文献入“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专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及德育的文献入G61/79有关各类。 ③教科书、教学大纲。凡大学或专科学校的即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等)的各种教科书、教学大纲,一律按学科性质归类。中等学校以下的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大纲等入教育类,再按学科性质细分。教师用书分别入G 613、G623、G633的有关类目;学生用书分别入G624、G634的有关类目。 ④各年级分册出版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分类与多卷书的分类相同, ⑤ “G63中等教育”规定中小学教育的著作入G63有关各类。 ⑥中小学综合实践和新课程方面的文献,凡属于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设臵及标准、教学计划与大纲的研究及汇编、教学法与教学

组织及命题改革、应试技能、试题汇编入G622/G632;各科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入G623/G633;教科书、各科试题及题解入G624/G634。

8.H语言、文字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研究学习语言文字的文献。用某种语言文字书写的各种文献应按其内容性质入有关各类。

9.I文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史)、文学作品。 (1)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文学史等著作,均按被研究对象的国别和时代归类,不能依作者的国籍和时代区分。 (2)文学作品依作者的国籍分,再按体裁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划分。各国神话、民歌、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均按原创作者的国家分,而不能依编者的国籍分。 (3)儿童文学作品的分类。外国儿童文学一般只要先按国家分,然后再以“I3/7”下的复分表分到“8儿童文学”即可。 中国的儿童文学因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较多,一般要依《中图法》细分到底,特别是中国建国后的儿童中长篇小说还可依小说体裁表细分。以文为主配以少量图画的,以儿童为对象的故事作品入I286.5/I287.5(故事);图文并茂的故事作品入I286.8/I287.8(图画故事);还有一种以图画为主,配以少量文字的作品,根据故事所叙述的情节,顺次排列成一系列有字有画的小册子叫连环画,连环画是绘画中的一种,它的读者对象老少皆宜,分类时入J228/J238。

10.J艺术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以艺术形式为主要分类标准分出了艺术理论、世界各国艺术概况、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

11.K历史、地理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史学理论著作;世界及各国、各民族、历史著作;传记、考古学和风俗习惯方面的著作,各国各地区的人文地理著作。

12.N自然科学总论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两个范畴的内容,一是总论自然科学的共性区分问题;二是有关自然界的综合研究和综合性科学方面的文献。(1)“N49自然科学普及读物”这类图书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集中,即将自然科学的普及读物都集中于N49;另一是分散,即根据图书内容所阐述的学科性质,分散于各学科大类里,然后加上总论复分号“-49”。但一个馆只能选定一种方法,将使用方法记录于本馆使用本中,不得随意变动。 (2)由于这个大类是后面O/X类的上位类,它的普及读物、词典已有专设分类号“N49”、“N6”,所以在它们之前不必加总论复分号“-”。同理,C类和Z类的这些分类号前也不必加总论复分号“-”。

13.O数理科学和化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晶体学。

14.P天文学、地球科学的分类标引方法本类以研究天体物质及运动和大地物质及运动为对象的学科类组.包括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海洋学和自然地理学。

15.Q生物科学的分类标引方法本类包括普通生物学和生物学基础学科;古生物学;以具体生物为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昆虫学;人类学等。

16.R医学的分类标引方法本类分为三部分编列类目: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药学。

18.T工业技术的分类标引方法 这是工程技术的概括类,只收工业技术的总论性著作,序列的内容与总论复分表相一致。本类依照工业技术部门的内容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编列了十六个二级类目,用双字母表示。

19.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20.Z综合性图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是按照文献内容综合性的特点和文献分类的需要而设臵的。序列为“丛书”、“百科全书、类书”、“辞典”、“论文集、选集、全集、 杂著”、“年鉴、年刊”、“期刊、连续性出版物”、“图书目录、文摘、 索引”七个基本类目。(1)Z类前六个类收入内容包含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图书,凡属专科性内容的出版物,应按其内容的学科属性归处有关各类。最后一类“图书目录、文摘、索引”是采用集中列类的方法,专门学科的目录、文摘、索引,均集中在本类。如愿入有关各类,可在各学科的类号后加总论复号-7。 (2)虽然《中图法》分A、B、C、N、Z五大部类,但Z的“级别”最高,因为有社会科学各类内容的书可放到C类,有自然科学各类内容

特别是新进图书馆的同志,也可以先从引用CIP数据中的分类号,逐步学会分类。根据近几年来图书馆利用CIP数据的情况看,该数据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如分类标引技术错误,其出错率远远超过了图书分类工作允许的范围,主要表现为主题相似的丛书分类不一致;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不一致;分类标引中总论、专论混淆;分类级别过粗,如该仿分的未仿分,该复分的未复分,该细分的未细分以及多卷书分类标引不一致等等。那么我们中小学图书馆到底该如何来选用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呢?根据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供参考:

1.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完全正确,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分类的详简级次与本馆的分类法使用本中规定的完全相同,直接照抄,然后加上本馆的书次号; (2)比本馆分类法使用本规定的级次要细,分到本馆分类法使用本规定的级次(即取前几位类号)。 (3)与本馆分类法使用本规定的不相符,则按照本馆规定办。如有一套丛书《科学探索者》,包括《地球上的水》、《地表的演变》等共十五册,它是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教材,它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大部分为G634.73(初中课外读物);有少数几本为N49(科普读物),它的分类号虽然是正确的,但是根据本馆的使用本规定这种科普读物应集中分入N49,之所以这样分有如下的理由: ①中小学图书馆G大类(特别是G633、G634)的书都很多,为方便读者查找,一律将课外读物按照所属学科分入各类; ②按照读者的检索习惯,查找这类图书一般也

会到科普读物中去找; ③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比例常常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自然科学类(N-X)的藏书有时不到全馆藏书的10%。(按照规定中学图书馆要求达到38%,小学图书馆要求达到28%)。(4)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丛书的分散与集中分类,如《实用自然图鉴》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为Z228.2和N49-64,如果本馆的分类法使用本中规定是丛书是集中分类的就取Z228.2,如果是分散分类就取N49-64。 ②多主题文献信息分类号的选用,如《牛津食品与营养词典》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为TS2-61和R151-61,根据本馆的分类法规定前后任何一个都可以,只要本馆统一就可以。

2.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完全错误,应重新分类,归入到正确的类中。如《UFO现象全记录》在版编目分类号为“I287”(儿童文学)这显然不对,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UFO现象的科普读物,应集中分入科普读物“N49”或入“V11-49”。(主要取决于本馆的分类法使用本中的规定)(2)部分错误,如《西文绘画艺术史》和《中国绘画艺术史》两本书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都是J209.5,这显然不是十分准确,根据《中图法》重新分类《西文绘画艺术史》为J209.1,而《中国绘画艺术史》则为J209.2。但是如果本馆使用本中规定该类书只分到四级类目,那么就不存在问题了,两本图书都有分到J209(绘画艺术史)。上面我们谈了在版编目数据

中的分类号的选用,其实在实行计算机管理时,馆藏书进行回溯建库,将数据录入电脑时,我们会碰到共享数据库中分类号的选用;利用各编目机构及图书发行公司制作的成品或半成品的书目数据时分类号的选用、通过联机注册套录、网上免费套录和脱机数据的方式或者通过Z39.50网络通讯协议进行联机查询时获取的CNMARC数据中分类号的选用时,其实也可以参照上面所说方法来处理,如完全正确,照抄;分类过细,取前几位分类号;完全错误或不符合本馆文献信息分类法使用本的规定,则重新分类。总之,我们要利用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书目数据,对于获得的数据中分类号的选取时要批判地吸收,既要防止不论对错全盘照抄,也不要因为这些数据中存在一定的错误,而对它全盘否定。科学地利用好这些共享数据,可以减轻图书馆分类编目的人员的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绝大部分图书馆会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一样,不设编目部和编目人员。回溯建库网上调,新书随书配数据,图书馆工作人员再也不需要整日埋头分类编目,让我们从繁重地分编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身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p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