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05-27 14: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这是我们老师给的实验指导书,很全咯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鼓励同学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并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用相关技术实现通信技术的各种实践。

实验安排4个学时。

实验项目一利用实验箱、示波器完成;

实验项目二采用的VC完成,在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同学可以采用其他平台与技术完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PCM编解码技术。

二、实验内容

熟悉PCM编解码;

设计程序实现基带数字信号转化为HDB3编码。

三、实验要求

(1)学生在上机前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做好充足的准备,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列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程序清单,并准备调试程序所需要的测试数据;

(2)按照计划进行上机操作,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等要详细记录;

(3)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预期目的及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并对本次实验的体会与收获进行总结;

四、实验内容

实验项目一:PCM编译码器系统(4个学时)

一、PCM编码

1、输出时钟和帧同步时隙信号观测

实验步骤:

加电后,菜单选择“PCM”编码方式,观测TP504和TP503,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抽样时钟信号与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同步沿、脉冲宽度等)。

实验结果:

说明:TP504时钟8K、TP503时钟256K

2、抽样时钟信号与PCM编码数据测量

实验步骤:

方法一:K501设置在T位置,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频率为

1000Hz,

这是我们老师给的实验指导书,很全咯

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J005和J006。

观测TP504和TP502,以TP504做同步。

实验结果:

说明:TP504与TP502正常增益时的关系图,而右图则是调W501后的关系图,具体变化需要在做实验时将信号扩展5到10 倍来看

方法二:K501设置在T位置,将KQ01设置1_2位置。

1. 观测TP504和TP502,以TP504做同步。

2. K502设置在T位置,通过调整电位器W501改变发通道的信号电平。观测TP502随输入信号电平变化的关系。

实验结果:

二、PCM译码

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

实验步骤:

K501设置在T位置、K502在N位置、 K504设置在LOOP位置。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频率为1004Hz、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J005和J006(地)

1. 观测TP506和TP501,以TP501做同步。定性的观测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质量

2. 将测试信号频率固定在1000Hz,改变测试信号电平,定性的观测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质量。观测信噪比随输入信号电平变化的相关关系

3. 将测试信号电平固定在2Vp-p,调整测试信号频率,定性的观测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质量。观测信噪比与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相关关系。

实验结果:

这是我们老师给的实验指导书,很全咯

说明:上图是在1000HZ,2Vp-p时的关系;当频率固定,改变电平时,电平增加,会导致译码输出畸变:当电平固定,提高频率,S/N下降,如果频率超过4KHZ左右,TP506基本观察不到信号。

实验项目二:HDB3编码程序设计(4个学时)

HDB3码的全称是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 其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 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如下: 

(1) 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I码的规则编,即传号极性交替; 

(2)当连“0”个数超过3时,则将第4个“0”改为非“0”脉冲,记为+V或-V,称之为破坏脉冲。相邻V码的极性必须交替出现,以确保编好的码中无直流; 

(3)为了便于识别, V码的极性应与其前一个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否则,将四连“0”的第一个“0”更改为与该破坏脉冲相同极性的脉冲,并记为+B或-B;

(4) 破坏脉冲之后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

例如:

代码: 1000 0 1000 0 1 1 000 0 l 1

AMI码: -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

HDB3码: -1000 -V +100 +V -1 +1 -B00 -V +1 -1

实验基本环境:一台pc机/人、Windows 2000 + VC6.0

思考题

如何进一步增加功能,实现HDB3编码转化为基带数字信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b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