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教案刘佳 2(2)

更新时间:2024-02-03 02: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课型:新课 授课班级:16高专2班 授课人:刘佳 课时:1学时 授课地点:西辅楼102 教学目标:1.掌握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能够分析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应的教育策略。 3.养成对儿童亲社会行为观察和培养的意识,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 教学重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教学难点:亲社会行为具体培养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复习导入,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行为表现,来引入两种社会行为的概念。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教师讲授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儿童最初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在对他人情绪具有一定敏感性及原始的外显行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最早发生在:5个月,表现为社会性微笑。1岁左右出现积极的抚慰动作以及最初的分享行为倾向。1岁以后表现出同情、分享、助人等行为。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根据图片和视频案例,讲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较少发生;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 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问题讨论】根据刚才的视频案例及生活中的观察,试着分析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分享,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途径。 从外部因素社会、家庭、幼儿园环境及内部因素儿童自身因素来进行分析。教师重点讲授其中几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如观点采择能力、移情和榜样示范。 三、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里对人际交往目标的内容,讨论如果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 教师讲授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途径:家园结合共同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创设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注重对儿童具体行为的培养与促进。 (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 结合影响因素,师生讨论常用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如:移情训练、榜样示范、行为练习、精神奖励。 【活动模拟】教师提供材料,请同学讨论并尝试演示,如何依照儿童绘本综合使用上述办法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导入部分以回答上节课留的问题、总结学生的作业为主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 案例分析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教师讲授 学生模拟 教师总结 四、复习总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0t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