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标准讲解

更新时间:2023-08-25 15: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 ISO14001:2004 标准讲解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

持续改进

环境方针 管理评审 策 划

实施与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2004遵循PDCA原则,有17个条款,通常称17个要素46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 42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

C/A45检查与纠正措施 检查与纠正措施 451监测 监测 452合规性评价 合规性评价 453不符合、纠正预防 不符合、 不符合 454记录 记录 455内审 内审

43规划(策划) 规划(策划) 规划 43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432法律与要求 法律与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目标、 目标

P

D

44实施与运行 实施与运行 441机构与职责 445文件控制 机构与职责 文件控制 442培训 446实施与运行 培训 实施与运行 443信息交流 447应急准备与响应 信息交流 应急准备与响应 444文件编制 文件编制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要求及使用指南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附录A 使用指南 附录B GB/T24001和GB/T19001之间的关系 文献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引 言可确保组织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的要求; 可确保组织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的要求; 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 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 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 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污染预防和可持续 发展; 发展; 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 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 不保证取得最优的环境结果—强调 强调环 不保证取得最优的环境结果 强调环境与经 济协调发展。 济协调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 范 围 、1.本标准适用于那些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 本标准适用于那些确定为能够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那些确定为能够控制 影响的环境因素。 影响的环境因素。 2.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 建立 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 )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 3)寻求外部组织对他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寻求外部组织对他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认证 注册。 注册。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3.本标准中所规定的所有要求,都拟能纳入任何一个 本标准中所规定的所有要求, 本标准中所规定的所有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定 义 (第一组 、 第一组) 第一组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 包括空气、 外部存在,包括空气 土地、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 包括空气、水、土地、自 然资源、植物、动物、 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 在这一意义上, 全球系统。 全球系统。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 相互作用的要素。 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 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 变化。 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环境因素- 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环境:范围很广 水、大气、自然、生态 环境:范围很广(水 大气、自然、

及相互间关系) 及相互间关系 环境因素:环境相互作用、即环境变化 环境因素: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的原因 环境影响:环境变化的结果 包括有益的 环境影响:环境变化的结果(包括有益的 变化的结果 包括有益 有害的 和有害的) 说明:发生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说明:发生在组织的活动、 例如) 中(例如 例如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定 义(第二组) 、 第二组)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 意图和方向。 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 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 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框架 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目标 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 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 环境方针 环境目的。 环境目的。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 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 具体的绩效要求, 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 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定 义(第三组)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 一部分,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 理其环境因素。 理其环境因素。 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

的一系列

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 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 组织结构、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 过程和资源。 过程和资源。环境绩效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可测量的结果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 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内部审核 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 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 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 理体系满足程度的系统 系统的 独立的 形成文件的过程。 理体系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 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 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 内部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绩效-内部审核 环境绩效 环境管理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管理要 环境管理体系: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联系、 作用的

素和相关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包括组织 素和相关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组织 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机构、策划、职责、操作、程序、 机构、策划、职责、操作、程序、过程和资源 等) 内部审核:对象用审核准则对环境管理体系的 内部审核:对象用审核准则 审核准则对 符合性满足程度进行验证。 进行验证 符合性满足程度进行验证。 环境绩效: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 可测量、 环境绩效: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 可测量、 结果(可测量 可评价) 可评价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定 义(第四组) 、 第四组)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 行政管理的公司 自身职能和 的公司、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 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 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 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 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不论其是否法人 团体、公营或私营。 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 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 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 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 的个人或团体。 的个人或团体。 审核员 有

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组织-相关方- 组织-相关方-审核员 组织:适用的对象,范围很广,任何类型 组织:适用的对象,范围很广,

组织,各种地理、 与规模的组织,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 条件; 企业 事业、社会团体、 企业、 条件;(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服务 机构) 机构 相关方:包括供应方、合同方、顾客、 相关方:包括供应方、合同方、顾客、 居民、执法当局、 居民、执法当局、新闻媒体等 审核员:审核实施的人员,具备审核 审核员:审核实施的人员, 能力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定 义(第五组) 、 第五组)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 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 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 能源以避免 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 避免、 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 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削减或消除,过程、 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削减或消除,过程、 源的削减或消除 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 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 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恢复和处 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 理。持续改进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 过程,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 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绩效的总 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绩效的总 体改进。 体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污染预防- 污染预防-持续改进 污染预防: 污染预防: – 基本要求和特点之一 – 不产生或仅可能少产生污染 提高效益和降 不产生或仅可能少产生污染 提高效益和降 或仅可能少产生污染, 效益和 低成本。 成本。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 基本要求和特点之一 – 不仅强调组织的最终环境行为,同时强调体 不仅强调组织的最终环境行为, 系的自身改进完善,整体环境绩效 系的自身改进完善, – 不必同时发生在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定 义(第六组) 、 第六组)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未满足要求。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 施。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定 义(第七组) 、 第七组)注: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 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 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

们的组合。 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记录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 件。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个条款) (五大要素、17个条款) 五大要素、 个条款

4.1 总要求 4.2 环境方针 一条 环境方针(一条 一条) 4.3 规划(三条 规划 三条) 三条 4.4 实施与运行 七条 实施与运行(七条 七条) 4.5 检查 (五条 五条) 五条 4.6 管理评审 一条 管理评审(一条 一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9e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