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倾销现状及应对措施

更新时间:2023-12-24 02: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引言

上海证券报9月28日讯欧盟9月24日建议,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9.2%,当地时间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称,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据了解,这是第一个针对中国钢铁产品以“损害威胁”(等同于‘莫须有’的罪名)立案的反倾销案例。中钢协有关负责人称,欧盟开启了国际钢铁业贸易保护的恶劣先例,对中国钢铁行业和中国无缝管企业造成很大伤害。与刚刚召开的G20峰会各国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倡议是背道而驰的。在欧盟作出裁定后的第二天,美国商务部紧随其后,宣布对中国碳钢和合金钢材质的无缝标准管、管道管和压力管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进行调查。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施以98.37%的反倾销税,并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额外的反补贴税。国庆刚刚过去,欧盟和美国就接连对中国企业扬起了反倾销大棒。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构成严重威胁,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作为一个日渐开放的贸易大国,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十分严峻。研究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反倾销,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为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倾销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出口商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而国际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于本国国内;二是存在地理或关税上的壁垒,使得倾销到国外的商品不再低价流入国内市场。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口国自身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倾销的概念之后,顾名思义反倾销就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最终的反倾销措施就是对倾销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提高进口关税水平。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各国要对某个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需要证明其存在倾销和其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不过该协议没有作出具体判断。所以,反倾销措施这个WTO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各国频频用来反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壁垒保护国内

1

产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破坏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和歧视性政策的手段。现在,确实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并采取相关反倾销措施,给贸易出口国造成不应当的损失,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摩擦和动荡。

二、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目前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国产品有巨大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有利地位,中国产品遭受众多国家反倾销调查,情况令人担忧。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5%猛增至目前的20%以上,远远超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尤其在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对华反倾销活动甚嚣尘上,全球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约450起,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反倾销调查国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到墨西哥、阿根延、巴西、印度、土耳其、印尼、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这其中,美国,欧盟,印度,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加拿大,巴西成为对中国发起贸易反倾销调查的前十位国家。在裁定倾销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

2

表格1:2001年—2008年世界及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情况对比表

年份 世界反倾销中国遭受到占世界比重 调查数 的反倾销调(百分比) 查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上半年) 合计 1775 435 24.5 366 312 232 214 200 202 164 85 54 51 52 49 55 71 66 37 14.8 16.3 22.4 22.9 27.5 35.1 37.2 43.5 数据来源:WTOADInitiations:ByExportingCountryFrom01/01/95To:30/06/08。 WTOADMeasures:ByExportingCountryFrom01/01/95To:30/06/08。

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反倾销调查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却在不断增加,所占比例更是年年增长!到2007年我国所受反倾销调查已经占到世界反倾销调查数的1/3以上了。数据触目惊心,让人不得不为我国产品的出口前景担忧,因此了解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并研究对策对于我国的外贸出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外对华反倾销产品大都集中在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性产品上。比如: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塑料橡胶制品、陶瓷玻璃制品、纺织品和杂制品上。据统计,自1995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这七类产品按立案数从多到少依次为:贱金属及其制品146件,化工产品134件,机电产品76件,纺织品54件,塑料橡胶制品46件,杂制品44件,陶瓷玻璃制品36件。这一排序和世界各产业遭受反倾销案件重轻排序是一致的。按对华立案数占世界立案数的比例排序依次为:杂制品54.3%,陶瓷玻璃制品32.7%,机电产品24.9%,纺织品21.4%,化工产品20.1%,贱金属16.1%,塑料橡胶制品织品10.8%。其中,贱金属及其制品和塑料橡胶制品低于平均数19.4%。除了这七类产品外,其他有些产品对华的立案数并不多,但是对华立案数占世界立案数的比例却比较高。这些产品大部分为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的,

3

所属行业往往是企业总数多,生产相对过剩的产业,这些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产业要大。由于这些产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些产业往往会采取低价竞争的经营战略,因此易遭反倾销调查。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涉及到我国大部分的主要出口商品。这些调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

近些年来,较为典型的反倾销大案有:2002年美国对我国宝钢,鞍钢,武钢,安钢,本钢以及莱钢等6家主要钢铁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2005年针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达2亿美元;2005年欧盟对我国产皮鞋的反倾销调查案,涉及涉案企业超过1000家,涉案金额高达6亿美元;2006年欧盟对我国彩电反倾销调查案,涉案企业包括厦华,海尔,海信,长虹,TCL和创维,几乎将我国主要彩电生产企业一网打尽;2009年4月,奥巴马上台后第一次对中国商品下手,“中美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轮胎行业打击很大,更是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影响恶劣。

(二)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呈现趋势

1、反倾销发起国家和地区由最初的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延伸 在对我国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和美国一直是“领头羊”。我国遭遇的第一起反倾销指控就源自欧盟。如果说之前对我国商品反倾销的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进入新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菲律宾、印尼、墨西哥、埃及、阿根廷、秘鲁和土耳其等也加入了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的行列。据统计,目前己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进行了反倾销立案和调查,而且在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的国家构成中,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已经高达四成,直追欧美发达国家。另据统计,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量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97%降低到2008年的60%,而发展中国家的立案数量比例则从过去的不到3%快速上升到40%。如阿根廷对我国大到机电、化工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和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大宗产品,小到餐具、烟花、挂锁、纸牌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宽范围地实施了反倾销措施,使双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2、反倾销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日益广大、涉案金额不断扩大

一方面,被诉倾销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多。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只要认为危害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为反倾销产品的范围。我国被实施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既包括了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如矿石,基本金属等,也包括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电设备,生物化工产品等,而且还包括非常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轻工等产品。这些产品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不仅量大,而且涉及企业多,就业人数

4

多,一旦遭受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非常大,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涉案金额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在所有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中,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案共有10多起。如2004年美国对中国彩电开征反倾销税,涉及金额超过3亿美元;最近,“中美轮胎特保案”涉及金额过亿美元,长远统计更是不止这些数字。金额最高的为木制卧室家具案,达10亿美元,在美国前十大反倾销涉案调查中位居第四位。

3、国外反倾销具有连锁反应效应

我国某一出口产品在一个国家遭到反倾销诉讼后,其他国家担心这种中国产品会因此大量涌向他国,因而同样采取反倾销手段进行预防。可以说一旦哪个国家开了个头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就会更加恶化。如欧盟2006年对我国出口彩电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随即,美国商务部紧随其后对中国出口彩电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几乎使我国彩电退出欧美市场,而这一市场每年进口量为2000多万台。出口市场日益萎缩,也是后来国内彩电企业大演价格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如,本年度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中国输美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请求政府在现行进口关税基础上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高额特别关税。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批准这一请求。美国这一行动立即产生“示范”效应,接着,阿根廷、巴西等国决定对中国输入轮胎实施反倾销。我国出口的金属镁、鬃刷、钨制品、鞋、硅锰、碳化硅、高锰酸钾、硅铁、钢板等都遭到过这样的厄运。

4、国外对中国产品实施的反倾销税税率不断增大

从当初的百分之十几的反倾销关税到现在百分几百乃至上千的水平,如此高的税率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相关企业将没有在自身产品上再作努力的机会,一旦遭遇反倾销将不得不长期甚至永远退出已经苦心经营多年的国外市场,这种打击是致命的也是令人心痛的。应对反倾销诉讼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不得不迈过的一道槛。

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外贸出口,成为中国出口的障碍,而且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这一问题将长期严峻地突显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知己知彼,认真分析中国屡遭外国反倾销的原因有利于中国出口的顺利进行。下面我们就内外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一下我国面临严峻反倾销现状背后的一些主导原因。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工业、轻工产业和农副业,此类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人工费用占很大比重,出口产品的

5

(二)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导致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 (三)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 (四)世界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五)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四、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角度分析

1、增强本国利用反倾销手段的能力 2、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3、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力争“市场经济地位” 4、加强宏观调控指引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5、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反击各国对我的歧视待遇 (二)从企业角度分析

1、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出口结构

2、建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企业要“走出去” 3、建立反倾销诉讼公基金,培养反倾销人才 4、企业要学法、懂法、用法 5、加强与外国

在反倾销案件中,起诉方的利益往往也是多元化和多层面的,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应促进贸易双方的深层了解与合作,达成相关协议,以求在中国产品被指控倾销时,该国部分相关企业能共同参与诉讼,提供有利于我方的相关证明,甚至说服起诉方撤诉,这已经是化解反倾销调查的重要途径之一。

6、加强与本国企业,政府,协会或商会的联系与合作

国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不仅仅是针对个别企业,而是针对所有中国企业而言的,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在某种程度上,反倾销是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较量。因此,企业只有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通力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反倾销案件。处于国际化经营低层次的中国企业尤其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11

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倾销与反倾销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针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方面的贸易摩擦。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面对这样的严峻情况,我们的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尽快行动起来,积极反映、面对、处理反倾销事件,尽快建立起具有“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快速应对”特色的三位一体的防反倾销体系,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反倾销作为进口贸易救济措施,并不是落后的保护伞,要正确理解倾销与反倾销的意义,要利用它来为我所用更好的促进我们自身经济的发展。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发展、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是生存之道,才能确保我国的产业和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让未来的均衡点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政府和企业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重大命题。

12

参考文献

[1]周华.中国遭受反倾销问题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 5 [2]陈明聪.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反倾销的法律问题[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于永达,戴天宇.反倾销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出版社.2004 [4]王美娟.我国遭遇“反倾消”的原因及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5 [5]郭媛源.论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与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 2 [6]王民阁.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实施反倾销的应对策略[J].时代经贸.2008 2 [7]支慧.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9 1 [8]李然.反倾销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

[9]记者张意轩.贸易摩擦去年涉案金额逾20亿美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月19日

[10]尤宏兵.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梁耀文,黄永智,蔡镇顺.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规则与案例评析[J].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1

[12]尤宏兵,刘卓林.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J].人民出版社.2004 12 [13]黄岩君.中国反倾销实践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14]沈木珠.国际反倾销中的中国策略[M].法学杂志:(总第130期)2002年第1期,第21页

[15]王振东.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与国际贸易摩擦及反倾销应对策略、技巧实务全书[J].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p6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