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24 2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开课教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苏云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同学们,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播放二战战事录音)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1、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板书课题)来,齐读。齐读课题。

2、课文咱们都预习了,检查词语

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一)感知内容

1、结合预习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1、)出示句子“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

(2、)这个主意绝妙在哪里?

2、过渡:可是,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

3、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二)研析情节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些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1、自学课文,要求:(1)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先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

(4)小结:出示句子“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能不能去掉? 是的,危机只是暂时过去了。我们看看,杰克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投影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公开课教案

1、师: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杰克?杰克是不是真的要生火?“慢慢”杰克让自己显得更平静,更自然些,不让敌人看出破绽。(生说)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表现,咱们想想他站起来前,心里可能想了些什么?

2、你能否通过朗读,读出他的勇敢、镇定。

3、师:你还从哪儿也能看出他的勇敢、镇定?)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指名读,既然端不走半截蜡烛,为何还要生火?

◆播放声音 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已经到了斗争的最后时刻,气氛怎么样?(紧张)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1、出示句子: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这里的“似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紧张气氛读出来。

2、师: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险情吗?(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故事的最终结局却是“峰回路转”,令人意想不到。同学们,是谁最终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齐答)

投影:(突然,杰奎琳 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她的努力为什么能成功呢?大家先自己读课文想一想,看看能够找到几点理由。自己研究,然后交流,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教师小结:时间刚刚好,敌人最终都没有怀疑到这半截蜡烛上,一家三口的努力终于化解了这场可怕的危机。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1、面对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什么给了一家三口这样的勇气和力量与敌人斗智斗勇呢?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师: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伯纳德一家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面对这一家,面对二战,面对这些军官,你有哪些话想对他们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半 截 蜡 烛

保护 情报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巧妙 周旋

公开课教案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整堂课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如: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通过引读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种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使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l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