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 -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07 10: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在中医药研究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中药的鉴定,只有把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三)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

中药饮片鉴别常用的方法以中药的性状鉴别和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主要应用人的感官,采用手摸、眼看、鼻嗅、口尝、辅以耳听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酒精灯、

1

水、烧杯等。它简便易行,无论场地,即可进行,鉴别时可运用植动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不易区分,容易发生混淆,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例如,用纸丝染色充西红花,用紫苏子充菟丝子,月季花当玫瑰花使用,苏木当降香使用等,所以鉴别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优劣,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中药师中药调剂员的基本功,有必要提高执业中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

二、常见中药饮片掺伪与鉴别

1. 山药

【正品来源】薯蓣科薯蓣的根茎。

【混淆或掺伪品】木薯 大戟科木薯根的切片。

【主要鉴别特征】山药断面粉性粗糙,颗粒状,散有浅棕色点状维管束;木薯断面粉性细腻,有时有裂隙,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放射状排列。 2.土茯苓

【正品来源】百合科光叶菝葜的根茎。

【混淆或掺伪品】菝葜 百合科菝葜根茎的切片。

【主要鉴别特征】土茯苓断面为浅红色;菝葜断面为棕红色。

3.山豆根

【正品来源】豆科越南槐的根及根茎。

【混淆或掺伪品】土山豆根(豆科植物华东木蓝等)的根及根茎。

【主要鉴别特征】山豆根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皮部色泽深于木部,味极苦;木蓝断面皮部与木部均为黄白色,色泽相近,味苦。 4.天花粉

【正品来源】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根。 【混淆或掺伪品】葫芦科长萼瓜蒌的根。

【主要鉴别特征】该品与正品十分相象,特点苦味明显,直径较小,断面粉性细腻,近皮部纤维性明显,有时呈浅红色,粉末显微镜下观无石细胞。

5.防风

【正品来源】伞形科防风的根。

【混淆或掺伪品】伞形科竹节前胡、田葛蒌子的根。前者又名西防风。

【主要鉴别特征】防风 根头部有细密环纹和棕褐色毛状物,习称“蚯蚓头”,外皮灰棕色,紧缩而不易脱落;似败油气浓,味微甘;西防风 根头部环纹不明显,上端无棕褐色毛,香气浅,味微甘或淡;田葛蒌子 皮浅棕色,易脱落;香气浓,味辛. 6. 麦冬 长萼栝楼根 天花粉【正品来源】百合科麦冬的块根。按产地不同,商品有浙麦冬与川麦冬之分。 【混淆或掺伪品】山麦冬 百合科湖北麦冬的块根。

2

【主要鉴别特征】麦冬纺锤形,两端尖,木心可抽出。山麦冬长椭圆形,两端圆钝,木心不易抽出。

显微特征:横切面内皮层细胞壁,麦冬呈均匀性加厚;而山麦冬则为内壁及侧壁加厚。 7.何首乌

【正品来源】蓼科何首乌的块根。

【混淆或掺伪品】白首乌 萝摩科耳叶牛皮消的块根。

【主要鉴别特征】何首乌 全体红褐色,故名赤首乌。横断面可见云锦状花纹,气微,味微苦涩。白首乌 表面黄白色,断面白色,无异型维管束云锦花纹。 8.明党参

【正品来源】伞形科明党参的根。 【混淆或掺伪品】伞形科川明参的根。

【主要鉴别特征】明党参横切面皮部仅见数圈白色的细环纹,其环纹与韧皮射线等宽,味淡;川明参横切面皮部可见数圈白色的粗环纹,其环纹粗于韧皮射线之宽,味甘。 9.秦艽

【正品来源】龙胆科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混淆掺伪屏】龙胆科的西藏黑秦艽。 【主要鉴别特征】伪品表面有黑色胶状物。

10.柴胡

【正品来源】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带根茎的根。前者习称“北柴胡”, 后者习称“南柴胡”。

【混淆掺伪品】伞形科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根。

【主要鉴别特征】1.外表棕色至黑色,顶端有毛状叶鞘纤维,上端可见环纹。质脆,易折断,具败油气。①南柴胡 茎较细小,茎基多为1个,根上端环纹明显,皮孔突出较多,多呈棕色。②锥叶柴胡 茎较粗壮,茎基多个,根上端环纹不明显,皮孔突出较少,多呈黑色。

2.外表浅棕色或黑色,顶端无毛状叶鞘纤维,上端无环纹。气清香,非败油气。①北柴胡 表面浅棕色,顶端仅残存茎基,质韧。②小叶黑柴胡 表面黑色,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绿色叶鞘,质脆。 11.银柴胡

【正品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根。

【混淆掺伪品】石竹科丝石竹或灯芯蚤缀以及旱麦瓶草的根。 【主要鉴别特征】

银柴胡 断面木部黄白相间明显,显微特征多见砂晶。 旱麦瓶草 断面木部黄白相间不明显,显微特征多见簇晶。

丝石竹 断面有多数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味苦涩;银柴胡断面无异型维管束。 灯芯蚤缀 根上部有多数细环纹,味淡,久后微苦、辛;银柴胡根上部无细环纹,味微甘或淡。 12.藁本

【正品来源】伞形科藁本或辽藁本的根茎。

3

【混淆掺伪品】伞形科新疆藁本的根茎。

【主要鉴别特征】新疆藁本较长,略呈圆柱形,茎痕较多。

13.厚朴

【正品来源】木兰科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 【混淆掺伪品】木兰科非厚朴和凹叶厚朴的树皮。

【主要鉴别特征】断面:正品有明显的石细胞环带,伪品不明显。内表面:正品指甲刻划油痕明显;伪劣品指甲刻划几无油痕。气味:正品有香气,味苦而辛,辣感明显;伪品香气几无,味苦和不苦,无辛辣感。 14.地骨皮

【正品来源】茄科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 【混淆掺伪品】萝藦科鹅绒藤的根皮。

【主要鉴别特征】正品味苦,嚼之无砂粒感。伪品味淡,嚼之砂粒感明显。 15.玫瑰花

【正品来源】蔷薇科玫瑰的花蕾。 【混淆掺伪品】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花蕾。

【主要鉴别特征】玫瑰花 花梗上具毛茸,花托半球形,先端钝圆,花柱头略高出花托口,远低于雄蕊;

月季花 花梗上无毛茸,花托长圆形,先端尾尖,花柱头远高出花托口,长于雄蕊。 俗称:玫瑰“腚”圆,月季“腚”尖。

16.密蒙花

【正品来源】马钱科密蒙花的花蕾及其花序。 【混淆掺伪品】瑞香科结香的花蕾及其花序。

【主要鉴别特征】密蒙花 花序多呈不规则圆锥状排列;全体密被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短茸毛;单朵花有花萼与花冠之分,花冠钟状,雄蕊4枚,一轮排列。

结香 花序多呈半球形;全体密被黄白色绢丝状柔毛;单朵花无花萼与花冠之分,花萼管状,花冠退化,雄蕊8枚,二轮排列。 17.瓜蒌子

【正品来源】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种子。 【混淆掺伪品】葫芦科长萼瓜蒌的种子。

【主要鉴别特征】瓜蒌子 呈扁圆形或长圆形,环圈近边缘,边缘较厚而饱满;长萼瓜蒌子 呈类长方形,环圈近中部,边缘较厚而饱满。 18.巨胜子

【正品来源】川续断科续断的果实。 【混淆掺伪品】川续断科毛川续断的果实。

【主要鉴别特征】正品较粗,长5~7mm,顶端具明显突出的喙状4裂,柱头突出不明显;毛川续断果实较小,长4~5mm,喙状突出不明显,柱头突出明显.

4

19.桑螵蛸

【正品来源】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 【混淆掺伪品】原动物来源未明。

【主要鉴别特征】伪品与正品相似,类方形,质地坚硬。腹面末端具明显下倾的距。 20.当归

【正品来源】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别名秦归 。

【混淆掺伪品】为伞形科植物欧当归、云南野当归、东当归的干燥根。

【主要鉴别特征】当归: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根头略膨大,支根有2~10条以上,多扭曲。质较柔仁,具裂隙及棕色油点,形成层呈黄环状,木质部色较淡,有棕色放射性纹理。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云南野当归:常有数个分枝,以二歧呈“人”字形张开多见,根头部具横纹。质坚硬,粗者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棕色斑点。具类似当归香气,味微苦而辛。

东当归:肥大柔软,分枝较多。质干而脆,油润性较差。具特异香气。味甘、辛、微苦。 欧当归: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根头部有明显2个以上茎叶残基。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棕黄白色。微香,味微甜而麻舌。木部约占直径1 /2。

21.细辛

【正品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的干燥根。 【混淆掺伪品】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干燥根。

【主要鉴别特征】细辛 根茎切片不规则形,较少见;根切片为圆柱形短段,较细,直径1~2mm,土黄色,质柔软,易折,断面平坦。味辛辣而麻舌。

杜衡:根较粗,质硬而脆。叶色深绿、质地较厚。味辛辣,略有麻舌感;细辛根细,质软韧,叶色灰绿,质薄。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22.桔梗

【正品来源】桔梗科植物桔梗根的切片。 【混淆掺伪品】伞形科北沙参根的切片。

【主要鉴别特征】:北沙参饮片、桔梗饮片因其外皮多已除去,切面色泽相近,故相似而易混。区别点是北沙参皮部较宽木部较小,切面象牙色,晶莹;桔梗皮部较小,占横切面的1/3,形成层环纹和木射线与木质部束共成的菊花心明显;皮部有亮白色荧光,桔梗木部中央有淡蓝紫色荧光。 23.牛膝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混淆掺伪品】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主要鉴别特征】牛膝(怀牛膝) 呈圆柱形的段。外表皮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微细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变软。切面平坦,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 呈圆形或椭圆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灰褐色。切面浅黄色至棕黄色。可见多数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味甜。

5

24.徐长卿

【正品来源】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和根茎的切片。 【混淆掺伪品】萝藦科植物白前、白薇的干燥根和根茎的切片。 【主要鉴别特征】白前饮片、白薇饮片和徐长卿饮片的主要区别是:

白前 饮片中根茎片较多,因根茎节较稀疏,故饮片多为中空的短段,习称:鹅管白前。另在紫外灯下皮部显亮白色荧光,木质部显黄色荧光,根片内皮层环仅显亮白色荧光;

白薇 根茎节密集粗大,根细小而长,故饮片大小较悬殊,根茎片大髓部明显,根片小可见木心。另饮片在紫外灯下,根茎片木部显淡黄色荧光,根片皮部显亮白色荧光,木部显淡黄色荧光;

徐长卿 根茎饮片大而薄,根饮片细而长。具特异香气,味辛,有麻舌感。 25.玉竹

【正品来源】百合科植物玉竹根茎的切片。 【混淆掺伪品】百合科植物知母根茎的饮片

【主要鉴别特征】玉竹和知母两种饮片相象,不加注意,就会搞错。

区别点是 玉竹质软半透明,表面无毛须,中柱部分在紫外灯下有淡紫色荧光;毛知母质稍软,外表面有淡黄色毛须和众多须根痕;气味特异;中柱部分在紫外灯下显金黄色荧光。

26.金钱草

【正品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混淆掺伪品】连钱草 唇形科活血丹的干燥全草。

【主要鉴别特征】连钱草饮片和金钱草饮片的区别为:用水浸润后,可见连钱草茎呈方形,有的茎呈紫红色,茎与叶均被短毛茸;金钱草茎圆柱形。镜检茎、叶有少许毛茸,上面有黑色或棕色条纹(分泌道)。 27.黑芝麻

【正品来源】脂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混淆掺伪品】白芝麻染色冒充黑芝麻。

【主要鉴别特征】①黑芝麻的胚芽有一针尖大小的棕白点,染色的黑芝麻则是通体黑色。②用手搓揉,染色的芝麻搓揉后出现黑色印记。③真假黑芝麻还可以通过查看其断口部分的颜色来辨别。如果断口部分是黑色的,那就说明其为染色;如果断口部分是白色的,那就说明这种黑芝麻是真的。④水试:黑芝麻皮上有天然的花青素,放在水里会慢慢地溶解出来,形成一种比较透明的、有点褐色的溶液。如果黑芝麻泡在水里,黑色一下子就出来,而且溶液不透明,这种现象可能就不正常了。 28.赤芍

【正品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混淆掺伪品】毛茛科植物栽培芍药的根、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充伪赤芍。 【主要鉴别特征】栽培芍药 不去外皮晒干做赤芍:根粗大,粉性足,纤维性差。 地榆:呈不层规则的片状或块状、表面棕褐色至紫褐色,外皮不易脱落。横切面呈黄棕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6

29.合欢皮

【正品来源】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 【混淆掺伪品】豆科植物山合欢的树皮

【主要鉴别特征】合欢皮 棕色或棕红色皮孔多,断面纤维性片状,气微香,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山合欢皮 老树皮皮孔少,粗糙,栓皮厚,味淡稍有刺舌感。 30.半夏

【正品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混淆掺伪品】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水半夏)的干燥块茎。

【主要鉴别特征】半夏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生品有毒。

水半夏 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