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系统电气及仪表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3-08-24 12: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黄河水电铝型材联营项目二期电解

批准:审核:编制:

I标段5#烟气净化

电 气 仪 表 安 装 方 案

二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 2010年4月5日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电气及仪表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施工前熟悉施工图及图上具体的技术要求,并准备好要求采用的标准图集;熟知采用的施工验收规范、质量验评标准等;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材料

主材应基本到齐。辅材应能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加工件安排加工并保证正常施工。

4.4.2.2 电气设备安装前要进行以下工作:

(1) 设备开箱检查,检查设备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2) 设备铭牌、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合,附件、备件应齐全完好。

(3) 设备不得有机械损伤。

(4) 对设备绝缘状况进行判断,确定是否需干燥处理。 (5) 做好基础验收工作。 2. 电力变压器安装方案

2.1 本工程的变压器为干式变压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要防止碰撞。

2.2 做好变压器的接地。 2.3 交接试验、试运行

根据变压器电压等级、容量,按照规范上试验项目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其相应配套设备安装应符合质量要求,此时按照投电方案和生产要求进行变压器试运行。

2.4 电力变压器主要试验项目如下: (1) 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a. 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其出厂试验数值的70%。

b. 变压器温度在10~30℃时,其绕组连同套管一起的吸收比不得低于1.2。

(2) 测量直流电阻

对变压器绕组应测量其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测量应在变压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所测各相绕组间直流电阻差别,应不大于其三相平均值的4%(1600KA以下);各线间直流电阻差别,应不大于其三相线间平均值的2%(1600KA以下)。但所测值与出厂试验值相比,不应大于2%。

(3)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检查结果与铭牌值应无显著差别。

(4) 检查接线组别或极性,结果必须与铭牌上标志相符。 (5)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试验标准为38KV/1min. (6) 检查相位,要求变压器相位必须与电网相位一致。 (7) 冲击合闸试验

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应在其高压侧进行,冲击合闸5次,应无异常现象。

3. 电气盘柜、箱安装安装 3.1 设备安装前要进行以下工作:

(1) 设备开箱检查,检查设备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2) 设备铭牌、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合,附件、备件应齐全完好。

(3) 设备不得有机械损伤。 (4) 检查设备绝缘情况。 (5) 做好基础验收工作。 3.2 配电盘柜、箱的安装

3.2.1 配电盘柜、箱的安装流程示意图3.1。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配电柜的安装流程示意图 图3.1

3.2.2 基础型钢安装,要求有明显的可靠接地,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的规定。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表 表3.1

3.2.3 屏柜一般采用螺栓固定,做好接地。

3.2.4 对抽屉式屏柜或小车式开关柜的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

3.2.5 对柜内设备(断路器、继电器等)进行检查、整定、调试,要求动作灵活可靠,并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3.3 高压柜的试验:

高压柜内的设备会因为控制的设备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过电压吸收装置、带电指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示仪、消谐装置、小电流接地装置、加热及照明装置、接地装置及综合保誓护装置等。

4. 10KV出线设备安装方案

10KV出线设备主要是高压开关柜及高压电缆。高压柜的安装主要是本体就位和连接母线的安装。

连接用的母线一般为厂家配套带来,且带有连接标识,连接时按标识进行连接即可。

4.1 高压柜的试验

高压柜内的设备会因为控制的设备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过电压吸收装置、带电指示仪、消谐装置、小电流接地装置、加热及照明装置、接地装置及综合保誓护装置等。

4.2 断路器的试验

试验用断路综合测试仪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分合闸速度、分合闸时间、同期性等。

4.3 电流互感受器试验

试验用智能电流互感器测试仪完成,主要包括变比、极性、伏安特性。绝缘电阻测量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

4.4 电压互感器试验

主要包括直流电阻、变比。通电后的电压测量(包括开口三角形)。 4.5 隔离开关的试验 主要包括直流电阻和同期。 4.6 综合保护装置的调试

综合保护装置的调试主要用电流值的比对及动作的准确性和通信系统与后台的联络.

4.7 工频耐压试验

由于现场到货一般为成套高压柜,此项试验一般连同柜内其他设备、绝缘子及母线一同进行。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从高压柜引出到各变压器及用电负荷的电缆沿电缆沟及桥架敷设。高压电缆的试验有:绝缘及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在电缆做完电缆头后进行,绝缘测量在耐压试验前后都要进行。

5. 电缆安装方案

5.1 电缆敷设及电缆头制作 5.1.1 电缆施工流程图图5.1。 5.1.2 线路走廊

电缆沟道、电缆保护管、电缆支架、电缆托架等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做好电缆沟道(土建施工的)的验收工作。

(1) 电缆保护管

电缆保护管的最小内径按设计要求进行,若工程设计未作规定,可按表5.1选择。

电缆施工流程图 图5.1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2) 支架安装

电缆支架应按设计间距设置,工程设计未作规定时,按表5.2规定实施。

电缆支架间距表(m) 表5.2

支架安装应横平竖直,各支架的同层横臂应在同一水平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

(3) 托盘安装

托盘安装按设计要求施工。托盘在通过建筑物墙壁时,由内往外应有≥1%的坡度。托盘垂直敷设时,距地坪2m以下部位应加托盘盖板。

电缆支架、托盘应按设计要求作好接地或接零。 5.2 电缆施工

5.2.1 电缆敷设时,应防止交叉、扭伤和过分弯曲,电缆弯曲半径用电缆外径的倍数表示,不应小于表5.3的规定。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表 表

3.5.5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5.2.2 直埋电缆

同沟直埋电缆施工时,先敷设高压电缆,后敷设低压电缆;交叉时,高压在下,低压在上;电缆预留长度约为1.5%;直埋深度不应小于0.7m,电缆上、下各铺100mm厚的细砂。再覆盖保护盖板或红砖。

5.2.3 电缆沿支架、托盘敷设

高压与低压、电力与控制电缆一般应分层敷设。但1Kv以下的电力和控制电缆允许同层排列。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开敷设。托盘上敷设电缆用尼龙绳固定,固定间距为1.5~3m。

支架上排列的电缆根数由设计确定,设计未给出的可参照表5.4排列。

支架允许排列的电缆根数 表5.4

5.3 桥架安装方案

电缆桥架主要安装在支架上,桥架的连接一般采用连板,用螺栓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连接,拐弯三通及变径均有专用的弯头三通及变径。部分需要现场用现成的桥架进行制作,切断时用手工锯进行切割,连接采用连板连接。切割处最后用油漆防锈。桥架的两端及中间须用软铜编织线与接地线连接。

5.4 10Kv纸绝缘电缆终端头热缩头制作工艺 5.4.1 电缆切剥

电缆切剥尺寸见图5.2及表5.5的规定。

表5.5中L的参考尺寸见表5.6。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确定剖铅位置后,对剖铅线以下100mm段的铅包用砂布等打毛,擦净并用塑料带包扎以防油污。

剖铅后除去毛刺,包口光滑,炭黑纸去到铅包口平齐处,不留丝毫残边。

从距铅包口25mm处切剥统包绝缘,割除填料,包扎临时包带,扳弯线芯,擦去多余油脂。

5.4.2 制作步骤

三相线芯同时套上绝缘隔油管,下端应插到距铅包口50mm处。用喷灯从下端均匀加热三相,使同时从根部收缩,然后再逐相往上完全收缩。

套上三个应力管,下端距铅包口为80mm,用微火缓慢加热,从下往上收缩。

拆除临时包带。绕包黄色填充胶,从铅包口到应力管呈苹果形,中部最大直径约为统包绝缘外径再加15mm。黄胶与铅包口重叠5mm,以确保隔油密封。线芯之间应填以适量的黄胶。

再次清洁铅包密封段并预热铅包。套上分支手套;

分支手套应与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铅包重叠70mm。从铅包口位置开始收缩,再往下均匀收缩密封段,随后再往上收缩直致分支指套。完全收缩后的分支手套外形应呈平滑的锥形。

切剥端部线芯绝缘,压接防水密封接线端子,用黄色填充胶填堵绝缘端部的5mm间隙,与上下均匀重叠5mm。

涂胶段向下套绝缘外管,从下往上缓慢收缩。切除多余部分,使其与端子重叠约5mm。

预热接线端子,套上密封套,均匀收缩。户内电缆头制作完。 将三孔雨裙套入线芯,自由就位进行收缩。户外头制作完毕。 其它电缆热缩头均可参照以上制作工艺进行热缩电缆头制作。 5.4.3 电力电缆试验

电力电缆试验项目有测量绝缘电阻、直流耐压和泄漏试验、检查相位。对橡胶、塑料绝缘电阻直流耐压试验标准见表4.9。

直流泄漏试验应与直流耐压试验同时进行,试验电压可分为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应在停留1min后读取泄漏电流值,泄漏电流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有缺陷,应找到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

泄漏电流很不稳定;

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的逐渐升高而不成比例的急剧上升; 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 5.4.4 系统调试与通电试车

系统调试与通电试车过程是:二次回路的系统调试→信号回路的系统调试→控制回路的系统调试→保护回路的系统调试→变配电系统试运行→供电到各受电屏柜→单体设备无负荷试车→系统联动试车。

电气及自动化设备按设计要求和上述过程严格进行,必须动作正确、可靠之后,进行变配电设备(包括电力变压器等)受电,空载试运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行24h,合格后向各受电单位供电(此时各安装设备均已安装完毕符合试车条件),进行单体设备无负荷试车,试车合格后进行系统联动试车。

6. 照明安装工程 6.1 照明装置技术要求

(1) 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端子上,零线接螺纹端子上。 (2) 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应有损伤和漏电。 (3) 灯头开关手柄不应有裸露的金属部分。

根据不同的安装场所及用途,照明灯具所用的导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规范要求。

6.2 一般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吊链灯具的灯线不受拉力,灯线与吊链编插在一起。 (2) 分支及接线处应便于检查。 (3) 软线两端作保险扣。

(4) 同一室内成排安装的灯具,其中心偏离不大于5mm。 (5) 日光灯和高压汞灯及附件应配套使用,安装位置便于检查。 (6) 事故照明灯应有特殊标志。

(7) 振动场所的灯具应有防震措施,并符合设计要求。 6.3 开关、插座安装技术要求 6.3.1 开关安装

(1) 同一场所开关切断位置应一致,且操作灵活,接点接触可靠。 (2) 开关安装位置便于操作。 6.3.2 插座安装

(1) 同一场所插座安装高度要尽量一致。

(2) 同一室内插座高低差不大于5mm,成排插座应不大于2mm。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3) 同一场所安装的交、直流插座应有明显区别标志,插座与插座头不能互换插入。

(4) 暗设开关应有专用盒,盖板应端正,紧贴墙面。 6.4 安装方法 6.4.1 照明灯具安装 (1) 吸顶灯

先将木台用螺丝固定在天棚或屋顶上,固定灯具前,在木台和底座之间垫上石棉板或石棉布,再安装灯具。

(2) 墙壁灯安装

先将木台固定在墙面上或柱上,然后将壁灯固定在木台上。 (3) 吊灯安装

先将木台固定在天棚上或楼板顶上,再将吊线盒固定在木台上,从吊线盒引出导线接线头。

(4) 工厂灯安装

管路上先装灯线盒,再将成套灯具装在灯线盒上,用螺栓固定。 6.4.2 开关与插座安装

(1) 明装开关、插座要先将木台固定在墙上,然后将开关、插座用螺丝拧在木台上。

(2) 暗设开关、插座要先将接线盒预埋在墙内,待土建工作和粉刷工作完成后,再将开关、插座安装在接线盒上。

7. 仪表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7.1 施工准备

(1) 熟悉图纸和所安装仪表的技术资料,做到对所安装的仪表的位置、环境的各项试验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逐项工作。

(2) 熟悉整个生产工艺,对项目有一个整体认识,特别是本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结合部,主要的管线、桥架、工艺主线是否有冲突等。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3) 编制技术方案,对于特殊的、涉及面广、新技术和特殊仪表,必须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涉及与其它部门的要及早联系,共同编制好技术方案。

(4) 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准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蓝图、施工技术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根据规范提出的具体的技术要求,让施工小组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做到施工的每位成员在责任范围内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5) 根据方案和现场实际提出所需的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等级及有关工具。

(6) 施工现场应有足够大的工具房和仪表检定室。有特殊要求的仪表应设有恒温和除湿的设备。

7.2 材料、仪表出库

(1) 出库时要检查仪表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仪表是否有破损。

(2) 技术资料及合格证应完整齐全。 (3) 各种附件、备件应完好无缺。 (4) 对仪表放入专门的仪表检定室。 7.3 桥架、管路施工

(1) 现场核实桥架、管路是否与其它设备发生冲突,如有与现场有关人员进行协调解决,并作好记录。

(2) 与现场高温、具有腐蚀性的介质管路、设备的有效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 敷设时要求固定牢固、横平竖直、走向清晰、美观。偏差应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4) 检测管路应考虑被检测介质的性质,如排气、沉淀结垢等此起的,检测值附加等因素。部分管路要求、仪表安装后方可进行。

(5) 仪表按地系统一般为单独接地系统,是保证仪表的正常运行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不重要现成部分,施工时要防止与避雷接地系统连接。

7.4 电缆敷设

(1) 仪表专业所敷设的电缆大多数为完成检测与控制信号的传递作用,一般要求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施工时一定要注意。

(2) 对于所敷设的电缆的型号、规格、技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不同电量级别的电缆应分类敷设,以防止有干扰引入,一般仪表电缆不与电力电缆在同一桥架内敷设。

(3) 电缆的一次侧及现场仪表转弯处均应安装挠性管,以保护电缆不受腐蚀破损,确保电缆处于良好的屏蔽状态。屏蔽层的接地一次侧处理好绝缘,另一侧汇集到控制室统一接地。

(4) 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环境及距离要求等按严格规范执行。

7.5 盘柜安装

(1) 所有的盘柜安装应注意接地及抗震措施处理,现场安装应考虑操作方便的安全、光线、通风良好便于维护。

(2) 基础槽钢的安装允许范围内,还要做好除锈及防腐措施。 (3) 安装的技术要求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有关条款。 7.6 仪表校验

(1) 仪表校验人员必须是有检定资格。

(2) 仪表校验校点室必须满足各种计量器的检定环境要求。 (3) 进行检定的计量器具有合法的使用标识,其精度必须满足仪表所要求的等级。

(4) 校验时,针对不同的仪表,要先计算出最小允许误差,并估计出检定器具的误差,由技术负责人进行签字后方可进行校验。

(5) 仪表的校验过程,尽量采用直接模拟的方法进行校验,能够直接反应仪表的真实工作情况,所以要有一定的预热时间,检测点数不得少于5点,并尽量在仪表正常工作的范围内多检测几点,作好校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验记录。

(6) 对于智能型仪表,应根据设计后参数功能进行设定,所输入的设定内容必须做好真实记录,以便查验。

(7) 仪表校验合格后要贴上校验合格证及所安装的部位号,不合格的应填写报告,注明原因,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7.7 仪表安装

(1) 支架必须安装平整牢固,成排支架的水平及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做好防腐工作。保护箱的安装必须平整牢固,使其内部仪表便于观察、维护、维修。

(2) 仪表安装时,当日现场安装完不成的,应退回仪表室,第二天从仪表室取出再进行安装。

(3) 安装的仪表应按标准的安装号进行安装,确保检测的真实性。

(4) 对于新型、复杂的仪表,应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安装,以防止安装时发生误操作。

(5) 仪表安装后应注意在设备、管路清扫、清洗时,应将仪表暂隔离或拆除。 防雷接地安装

8.防雷接地安装 8.1避雷系统安装

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建筑物上的防雷设施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的1.5~1.8m处设置断接卡,断接卡应加保护措施。配电装置的构架或屋顶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8.2.接地系统安装:

中电投专省得方案

本工程接地系统采用综合接地的方法,将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弱电系统设备接地等合一,利用建筑物基础内主筋相互连接作为接地体,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接地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请有关部门进行隐检核验,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等均应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然后方可回填土或浇筑砼,最后应摇测接地电阻并记录。接地体安装的有关规定。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角钢及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体装置焊接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在作 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5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vn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