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更新时间:2023-12-18 16: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根据文献资料整理“产业化”与“产业结构” 不同的内涵。 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由来。

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并提出其研究方向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出版于1890年,在这本书的第四篇-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中,他研究了产业组织。他指出,组织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率,并提出:分工能提高效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能提高效率;大规模生产,也能提高效率。该书所提出的规模经济和竞争矛盾(即后人称为“马歇尔冲突”),后来成为产业组织理论探索的两个核心论题。

?

何谓产业组织?其 “产业”的含义是什么?

产业组织作为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市场关系的集合体,以是否提供同一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为准则;划分不同企业的不同产业归属;产业组织中所讲的“产业”范围较小,一般是指提供同一或者有替代关系的同类商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

?

简要说明产业组织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与区别。

1.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消费者)行为和企业(生产者)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仅研究企业行为,不研究家庭行为。

2.微观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垄断、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这四种市场结构部进行了研究。尽管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很难出现,垄断市场也为数不多,微观经济学还是详尽地研究了这两种市场结构的理论,以便在分析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时有所借鉴;与微观经济学不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因为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市场结构的产业较多,也更有政策意义。

3.微观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而产业组织理论属于应用经济学。

?

请说明为什么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劳动力市场机制

管理者不能永远服务于一家企业,创造作为优秀管理者的良好声誉无疑是管理者的重要目标。这种声誉有助于为管理者提供适当的激励。

产品市场机制

产品市场的竞争有利于股东和管理者目标的一致。因为在激烈市场的情况下,如果管理者不积极地寻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很大,管理者因此面临失业问题。

资本市场机制

管理者若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则企业的价值将低于其潜在的价值。这时企业将面临被收购的可能。迫于压力,管理者必然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

?

简要分析决定企业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的因素。

横向边界指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数量及其生产产品的种类。

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横向边界。如果平均成本呈U型曲线,而且该产业不存在进入壁垒,那么企业将力图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进行生产。但平均成本U型有个平坦的底部。即在保持平均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存在一系列的产出水平。

纵向一体化程度指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获得所需的生产要素。即是依靠市场(纵向分离)还是依靠企业自身(纵向一体化)。一个特定产业纵向一体化的水平取决于生产流程中各阶段的这类微观决策的集合。

?

?

?

?

根据企业理论,企业应该自制还是外包给其他企业,企业是如何在这两者间进行选择的? 解释为何因特尔公司得以生存,即使没有增强,也仍然保持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根据文献资料,阐述模块化组织对企业边界变动的影响。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不同经济组织(政府、企业、特许权经营、特许经营、农户+公司、教育培训机构、大学、家庭等)存在的原因。

?

?

假定垄断者是多产品生产者(替代品或互补品),请分析在生产互补品的情况下,为何一种或几种商品的勒纳指数是负的?

作为替代品的商品,对于所有不同于i的j,商品i的价格提高使商品j的需求上升。如果企业由n个分部构成,每个分部生产和经营它自己的商品,并使它自己的利润(Ri-Ci)最大化,从整个企业的观点看,每个分部定了太低的价格。这些分部实际上是相互竞争者,因为它们的商品之间具有替代性。

作为互补品的商品,对于所有不同于i的j,商品i的价格下降增加了商品j的需求。在互补品的情况下,一种或几种商品会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勒纳指数可能是负的),以便充分地提高其他商品的需求。 ?

耐用品的垄断者为何会削弱自己的垄断地位,他如何加强自己的这种地位?作为研究者来看,类似的现象还有哪些?为何价格连续变化时会出现这种现象?

与非耐用品的商誉范例不同,今天购买了耐用品的顾客,明天不可能购买同一商品。因此,垄断者在不同时期提供的商品是互为替代品,而不是互补品。 ?

简要说明垄断对供给产生的负面作用。

在给定垄断者生产的商品,且给定要供应给消费者的这些商品的数量情况下,垄断者会以高于竞争性企业的成本生产。

由于存在代理问题,希望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股东很难监督和控制企业雇员(代理人,工人)的活动。这样,雇员很自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外目标。企业可能从事“X-低效率。 ?

何谓租金和寻租?在租金等于垄断利润的情况下,根据波斯那的观点,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地位进行寻租,所有垄断租金都应该算在垄断成本上,请用图说明这种情况下的实际净福利损失 。并就支持该结论的两个主要公理(一是企业为获得租金的总支出等于租金的总数;二是该支出没有带来有社会价值的副产品)谈谈你的观点。

寻租:为保证或保持垄断地位所造成的浪费的支出。租金等于垄断利润。波斯那通过分析认为,所有垄断租金都应该算在垄断成本上。即实际净福利损失应该由图中的CEGFAC(CEFAC+EFG)的面积代表。

公理1是零利润自由进入条件。即对每个企业来说,直到预期租金即获得租金的概率乘以租金的数量,等于寻租成本时,进入才会停止。但是,垄断可以通过运气而不是预见来获得。另外,竞争者不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一企业可能已经拥有专利等优势,而竞争者不太愿意花钱获得垄断地位,该企业可保留某些租金。

在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存在及其质量的前提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单一产品垄断者是如何定价的?并借助勒纳指数说明垄断者定价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公理2认为支出从社会角度看是浪费的。当受管制的垄断地位是以贿赂为基础分配时,可能是这种情况。但如果同样的垄断分配是通过拍卖来分配的,支出就由政府得到了,因而就没有浪费。另外,某些租金行为不完全是浪费的,例如,航空公司通过提供慷慨的服务争夺顾客(“租金”)。这类寻租行为顾客享受到了服务,不完全是浪费的。

?

请分析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间存在的差异。

垄断的关键始终是要看有否进入门槛、该进入门槛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是政府造成的才是行政垄断。

? ?

请比较古诺模型和伯特兰模型。 古诺(Gournot)模型的假设

1. 产品同质

2. 有两个卖者,可以推广为几个卖者

3. 每个卖者都有相同的边际成本,且边际成本等于零 4. 每个卖者对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有完备的信息 5. 市场变化是指产量变化而不是价格变化

6. 最后,古诺的关键假设涉及的行为法则是:两个垄断者之一在选择他的产出率时,假定对方的产

出将保持不变。

根据假设,在任何情况下,古诺都能表明两个寡头垄断者可以接近均衡的产量和价格。

伯特兰(Betrand)假定对手调整的是价格而不是产量。

假定:另一对手将维持他或她现有价格,则每个竞争者将少量降低他或她的价格以占据整个市场。生产者被假定是同质的,所以开价较低的卖者便占据了整个市场。

每当一个卖者降低价格时,另一个卖者当然也会降低其价格,直到足以占领整个市场为止。这一降价过程继续下去,直到价格降低到边际成本或竞争性价格为止,而销售量在两个企业间平分。尽管只将调整变量由产量改为价格,但伯特兰模型解出的却是竞争性市场的结果,而古诺解则不是。 ?

根据伯特兰模型,即使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者,价格竞争也会使利润降到零。为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并不能经常看到这种想象? ?

对下列产业而言,哪个模型(伯特兰或是古诺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炼油业,网络接入服务业,保险业。为什么? ?

简要说明霍特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假设:1.同质的产品由两个在地理位置上分开的企业出售;2.两个卖者A和B位于某一线性市场段上。这个市场有四部分-每个卖者的两边各有一部分-每个消费者必须支付他或她自己的运输成本,假定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为C;3.买者均匀地分布在市场上,每个买者单位时间的购买量给定,需求完全无弹性。

内容:在假设条件下,霍特林的双寡头可以相机选定价格。然而,A的价格不能多于B的价格加上由B的营业地到A地的运输成本。即A的价格Pa不能高于B的价格Pb+C(X+Y)。因此,S市场由A提供, J市场由B提供。A和B两处之间的地区由两人服务:A服务于Y,B服务于X。X和Y的实际距离取决于价格Pa和Pb。分界点处消费者选择A或B是没有差别的,即在分界点有:Pa+CY=Pb+CX。市场长度=J+X+Y+S。由此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 何谓纳什均衡?为什么说古诺均衡是纳什均衡?

古诺均衡是纳什均衡,因为各双寡头之一生产的产量是给定它的竞争者的产量时实现它的最大利润的,所以,双寡头中任一个都不会有改变它的产量的冲动

根据霍特林横向差异的简单模型,假设一个长度为1的“线性城市”,消费者沿着城市均匀分布,有两家商店,位于城市的两端,销售物质上相同的商品。商品1的区位是x=0,商店2的区位是x=1。消费者每一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是(t这一成本包括消费者的时间价值)。他们有单位需求;他们消费0个或1个单位的该种商品。以P1和P2代表这两家商店的价格。 s0代表每一个消费者消费该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质量)。请分别讨论p2-p1t时,消费者将如何从商店1和商店2购买商品?并请用图说明各种情况。 ?

关于单一产品的质量选择(纵向差异),请比较社会计划者角度与垄断者角度的结论有何不同?并说明其政策意义

1.垄断者关心产出的价格效应,而社会计划者却不关心这一效应。

2.社会计划者关心质量提高对所有消费者的影响,而垄断者考虑的则是质量提高对边际消费者的影响。

注意:比较是以产出相同时,垄断者如何确定质量选择。但一般情况,两种安排中的产量是不同的,在给定质量的条件下,垄断者倾向于减少产出。当(∫0qPs(x,s)dx )/q> qPs(q,s)/q= Ps(q,s)(用平均值表示是为了剔除产量不同的影响),则垄断者提供的质量低于社会最优,反之亦然。一般而言,给定产出水平,垄断者的质量选择偏离社会计划者最优。

3.在质量选择和垄断定价的两种情况下,垄断者关心的是其决策对边际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而社会计划者则同时也关心决策变量对边际内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研究的政策意义

如果私人垄断者的安排不能改变,人们只想通过补贴、最低限度质量标准等影响垄断者的质量选择。使质量的平均评价超过质量的边际评价,而导致质量提高的政策没有引起垄断者缩减产出,则质量的提高就是社会计划者所希望的。

?

尼尔逊按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途径,将所有产品分为三类,即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根据这三类产品的基本特点,说明政府对产品质量实施管制的必要性。

第一类是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了解到的商品品质量信息,诸如食品的颜色、光泽、大小和产地等。

在产品市场中,这类特征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得,买卖双方都很清楚,这类质量信息几乎是完备的。我们把具有这类质量信息特征的商品称为搜寻品。

第二类是消费者在使用之后才能了解到的商品品质量信息。诸如食品的新鲜程度、口感和味道等。我们把具有这类质量信息特征的商品称为经验品。

第三类是消费者在使用后也无法了解的关于商品质量的部分信息,诸如食品上的农药兽药残留指标、重金属含量指标和各种营养元素是否达标等。我们把具有这类质量信息特征的产品称为信用品。

前面讨论的就是搜寻品的产品选择(质量、产品多样化)。对于经验品,主要问题是信息:消费者如何了解质量?企业有哪些激励而提供信息?重复购买使消费者能掌握这类商品的质量。信用品面临是否严重的信息问题。这是政府实施管制的理由所在

?

如果所有消费者均相同,θ是偏好参数(给定价格,消费者都喜欢高的质量),当他们购买垄断者的价格为P、质量为s的产品时,有剩余U=θs-p,其他情况下,U=0。质量为s的单位生产成本是cs。质量可以“高”(s=1;成本c1>0)或“低”(s=0;成本c0居于区间〔0,c1〕)。假设

θ>c1,从社会角度看,生产高质量是有效率的。如果他以价格p销售质量s,该垄断者的利润为(p-cs),如果不销售,利润为0。如果消费者在不同时段上进入市场,在某一给定时点上,假设消费者中的一个外生给定部分a完全掌握信息(在购买之前了解质量)。如果质量高,这些消费者就愿意支付θ,否则为0。其余的消费者1-a,只有在购买之后才了解产品质量。为获得最大利润,垄断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的条件是什么?这个条件说明什么问题?

?

请分析,在经验品的情况下,如何缓解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的质量供给不足的问题。

(1)只有当价格充分高的时候,垄断者才提供高质量。当价格高的时候,垄断者害怕失去掌握信

息的消费者那里的高利润,这使得低质量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当存在掌握信息的消费者时,对不掌握信息的消费者,高价格可表明高质量。

(2)掌握信息的消费者的比重a越高,条件越可能得到满足。因为正是掌握信息的消费者阻止垄断者降低质量。因此,增加掌握信息的消费者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效率。这个结论提供了政府管制的理由。消费者掌握信息,并不取决于成为掌握信息者的相对成本。但是,当决定是否要掌握信息时,消费者仅仅考虑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他并不考虑这样的事实:通过较好地掌握信息,他促使垄断者提供高质量。因此,应该鼓励消费者信息超过其私人最优水平。对相应的信息提供应该提供补贴。

?

请用图形说明,为什么“垄断链比垄断更糟”?

双重加价(Double Marginalization)(斯彭格勒,1950)。假定零售价格是零售商要做的唯一决策。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购买,批发价格为pw,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边际成本)为c。假定下游企业无销售费用,这相当于下游企业起着传递商品的作用。这样,上下游企业面对着相同的需求曲线,两个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均为MR。上游企业按照利润最大化进行产量决策,根据MR=(cMC)决定产量为qw,价格为pw。下游企业以pw作为自己的进货价(边际成本MC),按照MR=MC,对应产量为q和p。分散化结构中的零售价格较一体化结构为高(产量更低),因为相继有两次加价(边际化)-(什么比垄断更糟?一个垄断链)。因此,上下游企业之间利益的不同导致下游企业按自己利润最大化目标确定的产量小于上游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产量。由于两个分离企业总利润小于联合企业的总利润,而外部性的出现是由于零售商在决定零售价格时不考虑制造商的边际利润。因此存在上游企业控制下游企业行动的动机。 ?

什么是纵向外部性?如何消除外部性?

纵向外部性指的是,零售商所作出的任何使其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单位的决策,都为制造商带来一个利润增量pw-c。但是,以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零售商并不考虑制造商的利润增量,因而倾向于作出使中间产品的消费水平太低的决策。这里的问题在于,该中间产品对零售商的成本(pw)与对该纵向结构的成本(c)是不同的。总利润因此低于纵向一体利润。这使得制造商有动因施加纵向约束以消除外部性。 ?

请分析解决双重加价问题的三种方法,并说明双重加价的消除对福利的影响。 1.特许费(两部制资费)

使用两部制收费(T(q)=A+pwq),不需一体化,制造商也能实现一体化的利润。分离的企业总利润小于联合企业的总利润源于下游企业的边际成本不等于该纵向结构的边际成本。为消除这种扭曲,则使pw=c(前面是pw>c )。这样,下游企业以上游企业的边际成本c作为自己的边际成本来决定价格,下游企业对最终价格的选择不影响上游企业,因而没有外部性。

零售商(下游企业)获得全部垄断利润,∏=(p-c)q,p=pm, ∏= ∏m。制造商(上游企

制定与实施也要以经济学原理为依据。

?

管制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系统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简述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

传统上理解的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规模经济性。 2.大量的沉没成本。

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有两个基本特点:持续下降的平均成本和成本的弱增性。 ?

为什么说在多产品生产的企业中,对于弱增的成本来说,规模经济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在多产品的生产中,产品生产之间的相互依赖起着重要的作用。

(1)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意味着单个企业生产数量为Q1的某种产品和数量为Q2的另一种产品比专业企业定量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更便宜。

(2)范围不经济。若存在规模经济,然而,成本函数导致的范围不经济使得成本不具弱增性。 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产业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平均成本下降一定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不一定平均成本非下降不可,只要存在成本弱增性,就是自然垄断。建立在成本弱增性基础上的节约就是范围经济或组合经济。成本弱增的必要条件大体取决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果他们都存在,成本就具有弱增性。然而,仅有规模经济而存在范围不经济时成本是不具弱增性的。因此,单一产品例子中的规模经济意味着自然垄断,但对于多产品例子却不是这样的。 ?

简述强自然垄断与弱自然垄断的区别。

1.强自然垄断。对自然垄断企业来说,市场需求曲线相交于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时,边际成本下降,平均成本也一定下降,这时边际成本曲线一定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为兼顾企业利益和社会福利,管制者在行业内企业不亏损的前提下,制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次优水平价格,即以平均成本定价。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利益,又能将潜在竞争者拒之门外,这种情况称为强自然垄断。

2. 弱自然垄断第一种情形。当需求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相等,边际成本定价恰使企业盈亏相抵,这种情形被称为弱自然垄断第一种情形。

3. 弱自然垄断第二种情形。当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上升区间相交时,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定价导致企业盈利并吸引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在这种情形中,边际成本定价原则使企业盈利,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自然垄断中边际成本定价矛盾不复存在,被称为弱自然垄断第二种情形。 ?

简述自然垄断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自然垄断对经济效率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经济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范围经济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三)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速度

(四)自然垄断企业在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政府调控的宏观经济方面也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自然垄断对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 (一) 规模不经济导致经济低效 (二) 自然垄断产生的福利损失 (三)X低效率阻碍企业进步

(四)为维护垄断地位进行的政治寻租

(五)交叉补贴和撇奶油 ?

产业自然垄断特征的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 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自然垄断边界 (二) 供给技术变化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 (三)自然垄断业务的可分性

? 为什么说有效竞争是进入管制的主要经济依据?

自然垄断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但由一家或极少数家企业垄断经营又会扼杀竞争活力。因此,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便构成了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的两难选择。对此,一个重要的政策思路是,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作为政府制定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政策的主要经济依据。

? 简述有效竞争的实质与衡量标准。

?

有效竞争作为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相互协调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协调点是合理界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度”,其协调目标是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所发挥的综合作用使社会经济效率极大化。由此可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有效竞争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 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1.梅森(Mason)的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效果标准

2.史蒂芬·索斯尼克(Stephen Sosnick)提出的以结构——行为——绩效三分法来概括的有效竞争标准,包含15个方面内容的有效竞争标准。

? 简述管制滞后效应及其作用。

1.管制滞后效应的概念

管制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管制者需要根据需求和技术变化情况周期性地调整管制政策。

政府一旦制定管制价格,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将固定不变,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的刺激,企业会自觉地进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如果企业降低了成本,就能获得比规定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收益,当然,如果企业反而增加了成本,它就只能取得低于管制水平的收益。这种在管制政策调整周期内,对生产效率的刺激通常被认为是“管制滞后效应”(regulatory lag effect)。 2.管制滞后效应的作用

如果管制者不断地调整管制价格,使企业的实际投资回报率总是等于规定的投资回报率(S),就不存在管制滞后现象,但也就不存在企业追求生产效率的刺激。管制政策调整的滞后效应具有两面性,它既有相对稳定的管制价格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技术状况相背离的一面,也有刺激企业努力提高效率的一

面。同时,这也暗含着,管制政策调整的滞后时间长度与滞后效应的强度密切相关。

? 政府承诺对企业投资行为有什么影响?

1.管制“游戏”与政府承诺

2.对投资管制的可信性(credibility)问题 3.解决投资管制可信性问题的思路

? 简述不对称管制的理论依据及其政策措施?

1. 原有企业与新企业的不对称竞争产生的原因。 2.不对称竞争需要政府采取

不对称管制

1. 对原有企业实行强制性联网2.对新企业采取联网价格优惠 3.允许新企业

采取较为灵活的价格政策

当然,不对称管制只是一种短期现象,当新企业经过一个发展时期,具有一定竞争实力后,政府就应该逐渐取消这种不对称管制,实行中性管制(对称管制),以实现公平竞争。

? 试分析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负外部性反映了外部性给承受者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它或是降低了承受者的收益,或是增加了承受者的成本。

? 分析说明市场自身为何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科斯交易。科斯交易成立的条件是假设产权明确且无交易成本,这种假设条件对于现实的市场而言显然是非常苛刻的,这种苛刻的条件反而成为了政府干预和管制的理由。

(2)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办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一般只能适用于生产者之间,对于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环境问题基本无法采用一体化方式加以解决。即使是生产者之间的一体化行为,也会受到范围上的限制。

(3)社会惯例与良心效应。按照社会惯例、宗教信仰所要求的那样行事,已经内在于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的行为模式之中,不能再将它外在化而独立地看作是矫正外部性的一种市场力量。

? 比较制定标准管制方法、收费管制方法和权利交易方法之间的优劣。

体现了政府管制的强制性而非市场机制下的自愿性。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政府管制措施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政府了解与制定最优管制标准所需的被管制者的信息;二是被管制者的违规处罚率达到100%。

这一管制办法的理论基础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所提出的 “庇古税”理论。

与其他政府管制办法相比,权利交易的管制办法更多地借助了市场的力量,具有许多其他办法无

可比拟的优越性。 1.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权利交易的管制办法创造出了一个污染权交易市场,让具有不同的污染治理成本的生产者就政府颁发的污染排放权进行交易,从而可以减少治理污染的成本和避免无谓的效率损失。

2.权利交易的管制办法能充分利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污染排放权利既定的条件下,不

管是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还是直接将污染排放权利分配给厂商,均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发现最优污染权利的市场出清价格,而不需要管制机构费时费力地去制定交易价格。

3.在权利交易的办法下,管制机构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对污染权利市场进行调控,以寻找到

最优污染总量,或者在缺乏有关信息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接近最优污染总量。

4.权利交易的环境管制方式还可以给消费者、各种环保组织和不产生环境污染的厂商表达意

见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购买权利的方式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排放程度。

? 除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物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外,还有什么类型的环境污染?你认为在我国,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中哪种问题更急切需要得到管制?

?

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有什么区分?这一区分有什么意义?

垄断结构相对于竞争结构,属于市场结构范畴。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企业数量多少、企业规模大小的问题。垄断行为相对于竞争行为,属于市场行为范畴。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中的产品开发、定价、渠道安排、促销以及企业的横向、纵向或者混合的扩张行为。

垄断结构与竞争并不是矛盾。通过对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的区分,应该很容易看出,排斥和限制竞争的垄断只能就行为来讲。就垄断结构来讲,垄断并不必然排斥和限制竞争。把垄断结构与竞争对立起来是没有道理的。 ?

垄断行为有哪些类型?

经营者之间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经营者之间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集中行为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

?

解释企业合并的概念与经济学上的分类。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企业合并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企业,通过取得财产或股份而组建成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各国公司法上所规定的公司合并即是狭义上的企业合并。而广义上的企业合并则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取得股份或财产、签订合同、企业干部兼任等各种措施来达到对其他企业的行为进行控制目的的法律行为。各国反垄断法上所规定的企业合并的含义即为广义上的企业合并。

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三种类型。但在实践中,很难将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合并都做出清晰的划分,原因在于企业合并尤其是巨型企业间的合并通常兼有横向、纵向(垂直)和混合合并的特征。

?

企业合并申报标准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二,与本国的客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考虑到本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要兼顾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反垄断法常见的适用除外有哪些方面?

一是特定行业,包括农业、公用事业、保险业、银行业等;二是特定组织和人员,包括工会、劳工、自由业者(医生、律师等)、特定企业组合等;三是特定行为,包括卡特尔的某些类型、转售价格维持的特定情形、小企业的特定行为等;四是知识产权的行使行为,包括行使版权、专利权、特许权等知识产权法所承认并保护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x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