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更新时间:2023-11-09 14: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邓小平自述》有感

邓小平,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造就的一位时代的伟人,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创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虽然已经随着历史的河流逝去,但是他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他所提出的思想,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都必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所提出的理论,在很长的一段时内都将是引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灯塔,指导中华民族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邓小平自述》中将邓小平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讲的是年轻的邓小平独自在法国求学期间的艰难过程以及抗战时期的人生历程。

邓小平出身于一个将破产的小资产阶级,其父亲是一个小官僚,常年在外奔波,是一个进步党,在一定程度上对邓小平的人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邓小平十六岁的时候,其父亲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使邓小平开始了其法国的求学之路。在法国期间的日子也就是邓小平勤工俭学的日子,可以说是为其人生道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法国其虽然很苦,但是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此后邓小平又去苏联学习,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理论。回国后,他积极投入到革命道路,领导了百色起义,在那开始踏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在邓小平的年轻时代,就表现出坚毅的品质,在不远万

里到达法国的不久,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去工厂干重活来支撑。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依旧完成了学业。这种困难是一般十几岁的年轻人几乎不能克服的。邓小平在法国求学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坚决在其后的人生中也有所表现。

坚毅,是人生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当代大学生,坚毅是我们必须要培养的为数不多的品质之一。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中,坚毅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成功。坚毅从某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理解为坚持。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不同的竞赛,那么我们与这些竞赛是擦肩而过还是在竞赛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唯一的因素就是坚持。记得在参加一次竞赛的宣讲会或者说是动员大会时,主办方将“坚持是一种品质”作为大会主旨。其实,在大学中,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没有很大的差别的,而导致大学中参加竞赛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坚持。坚持使你有勇气面对看似很困难的题目,繁冗的报告,也使你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相同前提下,成功的唯一秘诀也许就是我们需要邓小平一样的坚持,迈出距离成功的最后一步,从而见证不同的风景,体会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经历了抗战时期的洗礼后,邓小平的人生进入的二阶段,从国内战争到文化大革命,这不仅有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三年也有人生中最痛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期间,邓小平领导人民军队用比较差的装备接连打胜仗,在此期间几乎每天都在打仗,但是,邓小平的心里却是无比开心的,尤其在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邓小平领导的二野,接连打胜

仗,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邓小平最开心的三年,精神最充实的三年。在此期间,随着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邓小平越发的成熟起来。但是,随着林彪等反革命集团的“一号通令”,邓小平的人生迎来了最低潮。邓小平被加罪为“全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后,被关押两年之久。随后他出来参加工作,没有多久,又因为没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第三次被打倒。十年文革,邓小平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但是他坚持了过来,就如同凤凰涅盘重生一样,邓小平迎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在总结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问题错误后,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打破常规,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苦中作乐”是邓小平在这一人生阶段能够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面对历史的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并没有像现在的人们或者说一部分自认为学识渊博的人一样,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或者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想的时候,就只会一味抱怨,而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其中的一些美好的事情,对未来保持美好的憧憬。在遇到挫折时,我们应做的应该是像邓小平一样,静下心来,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努力解决它。为自己的未来人生打好基础,在成功的路上更进一步。而不是一味抱怨,不总结,到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是抱怨,或者是抱怨时的爽快劲,其余什么都没有,人生也许就止步于那么一个小挫折。

提起邓小平的一生,就不可避免的提起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

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邓小平的大起大落让人唏嘘,同时也令人敬仰。任何一个人,没有坚定地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是不可能在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坎坷之后站立起来的。如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读完《邓小平自述》后,更是对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以及未来感到担忧。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相比于邓小平所处的年代,我们所处的时代就如同天堂一般,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加应该感到羞愧。在《邓小平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在面对生命中不公正对待时所表现出来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及不论

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希望,永远相信美好的事物将会发生。这是难能可贵的,也许就是这种心态,使他在文化大革命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作为大学生,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也许不会碰到那么艰苦的时刻,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邓小平在经历人生三起三落时表现出来的品质,这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邓小平的人生与中国一起迎来了新的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从此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路程,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表现出来的魄力是常人所难及的。在那样的一个状况下,他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并没有因为之前的经历而畏手畏脚。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展生产责任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认为当时的形势下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邓小平的眼光,改革的魄力,到今天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惧怕困难,要不断改革,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做木讷的奴隶。现今社会,人们思想日渐僵化,对于一些权势,忍气吞声,有想法也不敢提,追求所谓的合群,人云亦云。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不论对谁会还是个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的精神,无论何时,不管经历了什么,都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要勇于敢于改革,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在经历了一些艰难甚至是一些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们要积极总结,在坏的事情里学到好的东西,而不是一蹶不振,要做到积极总结,厚积薄发,相信真理最终会被认可,被接受。

在读完了《邓小平自述》,了解具体了邓小平的徇丽多彩,充满挫折的一生后,让我对“危机”这两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危机,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产生危险的祸根。然而,危机的更加具体的解释是,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以前,经常听人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在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伴随而来的还有机会,我们不能只看到危险,更应该看到机会。所谓破而后立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邓小平自述》是以邓小平的口吻介绍了邓小平的一生。邓小平同志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走过的人生历程,为人们奉献了一部厚重的20世纪历史教科书。在邓小平的眼里,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作为共产党人,既然做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要如此严谨的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和信任,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