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科技投稿)优化母猪生产力的营养策略20121029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2: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策略

王晓艳1 黄 川1 张守全2 编译

(1 成都市威泰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 610041;2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广州 510642)

沁乳母猪

泌乳母猪营养计划最重要的3个目标是:1) 采食量最大化的精确配方饲料;2) 高采食量中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素含量要相匹配;3) 断奶猪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正如众所周知的妊娠母猪需要限饲一样,泌乳母猪需要采食量最大化,然而实现泌乳母猪高采食量的方式却各有不同。本文首先回顾营养摄入的重要性,讨论如何确定正确的氨基酸水平,并提供一个实用的哺乳期采食策略。 泌乳母猪采食量最大化的重要性

限制哺乳期蛋白和(或)能量的摄入将会降低母猪泌乳力和后续繁殖性能(King and Martin, 1989; Tokach et al., 1992; Koketsu et al., 1997),尤其在夏季,导致季节性不孕。

为了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和后续繁殖性能而增加氨基酸和能量摄入的重要性分别见图1和图2。当能量摄入量为6.5 Mcal/d时,赖氨酸摄入量从9g/d增加到45g/d对于泌乳力几乎没有影响;当能量摄入量为16.5Mcal/d时,增加饲料中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泌乳力,这些结果表明母猪的泌乳力取决于赖氨酸和能量摄入量两者平衡。因此,建议哺乳期增加赖氨酸摄入的同时,也要考虑增加能量摄入;仅靠增加饲料中的赖氨酸作为补救低断奶重的方法并没有效果,只会增加成本除非同时摄入足够的能量支持泌乳力。

能量和赖氨酸摄入量还会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及其与后续繁殖性能。能量摄入量为6.5 Mcal/d时,增加赖氨酸对促黄体生成素(LH)的平均分泌量几乎没有影响;能量和赖氨酸摄入增加,会引起LH分泌量也增加。这些结果表明LH分泌的减少,像泌乳力一样,受到赖氨酸和能量的共同作用。Zak 等(1997a)、Quesnel 等(1998)、Jones和Stahly(1999)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低的采食量或蛋白摄入量,在断奶前或断奶后会降低LH的分泌。营养摄入的多少还会影响卵泡的质量。无论是限制哺乳期初产母猪的蛋白(Clowes et al., 2003a)还是饲料摄入量(Zak et al.,

1997b; Quesnel et al., 1998)都会降低排卵前卵泡的形成和断奶后卵泡的质量。限制初产母猪的采食量还会降低排卵率(Zak et al., 1997a)。这些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分娩时母猪良好的体况(蛋白储备)来弥补(Clowes et al., 2003b)。

图1 赖氨酸和代谢能对泌乳力的影响

图2 赖氨酸和能量摄入对LH分泌的影响

这些数据表明,在制定赖氨酸饲料配方之前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哺乳期饲料采食量。只增加饲料中氨基酸含量对母猪和仔猪几乎没有影响,除非同时增加能量和饲料摄入量。因此,应尽一切可能提高哺乳期母猪采食量。

增加能量摄入量最实际有效的方法是增加饲料采食量。然而,当采食量低时,为了平衡营养可向哺乳饲料中添加高能量水平的脂肪(高于5%)。重要的是,膳

食脂肪被母猪优先用于乳腺生产“高脂肪”的乳汁而不是作为自身的能量。在哺乳期高膳食脂肪可以提高仔猪断奶重,但是可能会降低哺乳早期LH的峰值从而影响后续繁殖性能(Kemp et al., 1995)。因此,添加少量脂肪(0~5%)有利于提高仔猪性能,而高水平的膳食脂肪(高于5%)不应该作为平衡低采食量营养的补充。

虽然大多数营养学家和兽医都认为哺乳期采食量最大化是正确的,但是实现最大化采食量的方式仍存在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如何快速增加哺乳早期的采食量。一些人主张在分娩前和分娩后降低采饲量(每天1千克或更少)。经验表明,在这段时间极低的饲料摄入量,限制了哺乳早期迅速增加采食量的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分娩前后长时间的低采食量可能会生溃疡。长时间限制饲喂,一旦自由采食母猪就会吃得过多,导致母猪不吃料或是采食量下降,为了弥补这个下降需要5~10天。人们总把限饲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改变引起问题的管理方式(分娩前后长时间提供很少或没有饲料)。因此,我们建议分娩前后至少提供1.8 kg/d(4 磅/天)饲料量。 制定正确的赖氨酸水平

近些年,我们所了解的泌乳母猪对于氨基酸的需要显著增加了。正如前面提到的,哺乳期对于赖氨酸的需求受到能量的影响。此外,最近有数据显示减少肌肉损失和提高后续繁殖性能对赖氨酸的需求高于提高泌乳力对赖氨酸的需求。除了赖氨酸,其他氨基酸对于提高母猪的泌乳力比我们以前认识的要重要得多。

多年来,赖氨酸是氨基酸里研究最多的。Stahly等(1990)、Johnston等(1991), 和Tokach等(1992b)研究表明高产母猪对赖氨酸的需求高于之前的研究。在所有的试验中,赖氨酸被认为是第一限制氨基酸,影响饲料中的总蛋白水平。然而,每个实验提出的哺乳期对氨基酸的需求量都是不同的。不同实验提出的不同建议源于母猪不同的生产力和采食量。Pettigrew(1993)最好地概括和说明了哺乳期饲料中赖氨酸添加量为什么各有不同。他指出赖氨酸需求量的不同,源于母猪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因此,窝均仔猪数增加,每天赖氨酸的需求量也会随着增加。Pettigrew(1993)认为窝增重每增加1磅就需要11.8克赖氨酸(窝增重增加1千克需要26克赖氨酸),再加上母猪一天的维持需要(49 mg/kg BW0.75 或者150 kg母猪需要近似2 g/d的赖氨酸),减去来自组织的分解的赖氨酸(接近0.1克赖氨酸/千克(0.2 g赖氨酸/磅)BW 损失)才是母猪的估计需要量。

基于预期的采食量,克/天的单位可以转变为百分比。例如,如果一头体重为150千克(330 磅)的哺乳母猪21天断奶,仔猪窝重61千克(135 磅),窝初生重是16千克(35 磅),哺乳期母猪损失了4.5千克(10 磅),那么母猪每天需要56克的赖氨酸。

45 千克窝增重/21天 = 2.14千克/天

2.14千克/天 × 26克赖氨酸/天 = 56克赖氨酸/窝

56克赖氨酸/窝 + 2克赖氨酸(维持) - 2克来自于组织分解的赖氨酸 = 每天需要56克赖氨酸.

表1中介绍了由Pettigrew(1993)通过一系列的哺乳期采食量数据研究的赖氨酸需求量。哺乳期采食量可以通过采食记录或每月的哺乳期饲料投放量来计算(见附件1)。如果之前的哺乳期饲料的赖氨酸水平比建议的高,可能需要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赖氨酸水平;如果之前的赖氨酸含量较低或与建议量相同,生产者可以适当增加赖氨酸(蛋白)的水平和复查生产性能记录再来看窝断奶重是否增加。由此来制定哺乳母猪的饲喂计划是一个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来。

表1 基于窝断奶重和母猪采食量的膳食赖氨酸百分比 窝断奶重Wt,千克 45 50 55 60 65 70 母猪采食量,千克/天 3.5 1.06 1.24 4 0.93 1.08 1.24 4.5 0.83 0.96 1.10 1.24 5 0.74 0.87 0.99 1.11 1.24 5.5 0.68 0.79 0.90 1.01 1.13 1.24 6 0.72 0.83 0.93 1.03 1.13 6.5 0.76 0.86 0.95 1.05 7 0.80 0.88 0.97 赖氨酸 克/天 37 43 50 56 62 68 所有母猪的哺乳期饲料都是一样的吗?

为初产母猪配制哺乳期饲料时要特别注意,原因有二。首先,它们的饲喂水平通常比经产母猪少20%,因此,如果母猪平均采食量是5.5千克/天,初产母猪的平均采食量就是4.5千克/天。如表1,初产母猪为了保证相同的断奶重需要摄入比经产母猪多0.2%的赖氨酸。其次,满足初产母猪最大化繁殖性能比满足初产母猪最大化泌乳力需要的赖氨酸要多。King等(1993)报道初产母猪哺育9头小猪时,为了最大化窝仔猪的增长率,采食量为3.8千克时需要1.08%的赖氨酸(40.5克/天)。然而,为了最小化氮损失,需要1.3%(48.8克/天)的赖氨酸。Touchette

等(1998)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他们表明为了减少体重损失(54克/天)或肌肉损失(58克/天)的赖氨酸需要量比最大化窝断奶重的需要量要多。

当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饲养在相同的环境下,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要么给初产和经产母猪都提供比经产母猪需要量更多的氨基酸来满足青年母猪的需求,要么满足经产母猪的氨基酸需要而不满足年轻母猪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偏向于选择分别配制满足于初产母猪营养需要和经产母猪营养需要的饲料。分别饲喂的好处是经产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同样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哺乳期的饲喂策略

为了实现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最大化,必须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母猪的舒适度(环境温度,室内地板等)、饲喂器的设计、饮水以及饲喂方式。很多饲喂方式都可以达到采食量最大化的效果,无论哪种饲喂方式最重要的是确保母猪随时都可以吃到料。我们推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旦料槽空了就往里面加料,同时我们还建议每天至少饲喂三餐。然而,许多生产者关心如何检查哪些母猪没有吃料。因此,我们提倡将一种简单的方法推广到猪场,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操作,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在母猪不吃料的早期就可以被发现。我们建议使用表1的数据来最大化母猪采食量,概括如下。

母猪一日三餐每餐分别饲喂0,1,或2勺,1勺有将近1.8千克或4磅。如果料槽还有剩料则不再加料;如果只剩了一点点,只需加1勺;如果料槽空了,则加2勺,这种方式唯一的误差是产后的0~2天,在这段时间,每餐提供0~1勺饲料,不能提供2勺,见表2。下面是实际投料的一个例子。

晨料——如果料槽只剩一点料(小于1/2勺)则投1勺,如果料槽是空的则投2勺。

午料——第二餐在上午较晚时或午后,使用相同的方案(料槽只剩一点料则投1勺,料槽是空的则投2勺)。如果母猪一点料都没吃,就应该考虑母猪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检查是不是其他原因致使它不吃料。

晚料——晚料也采用相似的方案,但是,如果料槽中还有一些剩料就必须加以判断。母猪整天的食欲都比较好而有点剩料的需要添加2勺;母猪食欲一般的加1勺,同样直到最后一餐料槽中的料都没有动过的,就应该检查一下母猪是不

是哪里出了问题。

表2 哺乳期的投料步骤

0~2天每勺1.8公斤的料每餐的投料次数 料槽中的料 空的 < 1/2 勺 >1/2 勺 投料 上午 1 0 0 下午 1 0.5 0 2天~断奶每勺1.8公斤的料每餐的投料次数 料槽中的料 空的 < 1/2 勺 >1/2 勺 投料 上午 2 1 0 中午 2 1 0 下午 2 2 1 这种方法最关键的是在不同员工之间规定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衡量前2~3餐母猪的食欲,这种方法作为一种辅助来判断母猪有多长时间没有进食。其他方法也可同时使用包括日采食量记录,料槽上贴标签,或者在产房上挂分娩卡来表示上一餐母猪食欲不好。

一些自动饲喂器根据少食多餐的原理,帮助增加哺乳期采食量同时还可以减少劳力,代替人力完成以上的操作,如“格式塔”智能化产房母猪饲喂系统(图3)。

图 3 “格式塔”智能化产房母猪饲喂系统

哺乳期总结

总之,科学事实就是增加哺乳期采食量就可以提高母猪泌乳力和后续繁殖性能。然而,我们观察到通常管理是导致哺乳期能量和蛋白缺乏的原因。如果21天断奶窝重没有超过60千克,我们建议应该试着换一种饲喂策略来增大采食量,如我们在前面建议的,在哺乳期为母猪提供少食多餐的饲喂策略。

参考文献

Clowes, E. J., F. X. Aherne, G. R., Foxcroft, and V. E. Baracos. 2003a. Selective

proteinloss in lactating sow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litter growth and ovarian function.J. Anim. Sci. 81:753–764.

Clowes, E. J., F. X. Aherne, A. L. Schaefer, G. R., Foxcroft, and V. E. Baracos. 2003b.

Parturition body size and body protein loss during lactation influence performance during lactation and ovarian function at weaning in first-parity sows. J. Anim. Sci.81: 1517-1528.

Jones, D. B., and T. S. Stahly. 1999. Impact of amino acid nutrition during lactation

on leutinizing hormone secretion and return to estrus in primiparious sows. J. Anim. Sci. 77:1523.

Kimp, B., N. M. Soede, F. A. Helmond, and M. W. Bosch. 1995. Effects of energy

sourcce in the diet on reproductive hormones and insulin during lactation and subsequent estrus in multiparous sows. J. Anim. Sci. 73:3022.

King, R. H., and G. B. Martin. 1989.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tein intake during

lactation, LH levels and oestrus activity in first-litter sows. Anim. Reprod. Sci. 19:283.

Koketsu, Y., G. D. Dial, and V. L. King. 1997. Factors influencing farrowing rate on

farms using early weaning. J. Anim. Sci. 75:2580.

Quesnel, H., A. Pasquier, A. M. Mounier, and A. Prunier. 1998. Influence of feed

restriction during lactation on gonadotropic hormones and ovarian development in primiparous sows. J. Anim. Sci. 76:856–863.

Pettigrew, J. E. Biokyowa Nutrition Update. Lact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sow. 1993.

Biokyowa, Inc, Chesterfield, MO.

Tokach, M. D., J. E. Pettigrew, B. A. Crooker, G. D. Dial, and A. F. Sower. 1992a.

Quantitative influence of lysine and energy intake on yield of milk components in the primiparous sow. J. Anim. Sci. 70:1864.

Tokach, M. D., J. E. Pettigrew, G. D. Dial, J. E. Wheaton, B. A. Crooker, and L. J.

Johnston. 1992b. Characterization of luteinizing hormone secretion in the primiparous, lactation sow: relationship to blood metabolites and return-to-estrus interval. J. Anim. Sci. 70:2195.

Touchette, K. J., G. L. Allee, M. D. Newcomb, and R. D. Boyd. 1998. The lysine

requirement of lactating primiparous sows. J. Anim. Sci. 76:1091-1097.

Zak, L. J., J. R. Cosgrove, F. X. Aherne, and G. R. Foxcroft. 1997a. Pattern of feed

intake and associated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changes differentially affect postweaning fertility in primiparous lactating sows. J. Anim. Sci. 75:208–216. Zak, L. J., X. Xu, R. T. Hardin, and G. R. Foxcroft. 1997b. Impact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feed intake during lactation in the primiparous sow on follicular development and oocyte maturation. J. Reprod. Fert. 110:99–10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f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