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30 07: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市延庆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 . 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 . 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 . 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2. (2分)(2012·哈尔滨)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赵云——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

B . 阿廖沙——寄居外婆家(《童年》)

C . 武松——景阳冈打虎(《水浒传》)

D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3.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 .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 .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 .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

4. (2分) (2019八下·雅安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B . 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 . “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雅安市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 .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

5. (3分) (2019七上·衢州期中) 适逢祖国70周年华诞,我校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向祖国致敬。

以下是小文同学的活动记录单,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任务。

第1 页共13 页

主持稿(节选)

同学们,此时此刻,huā tuán jǐn cù ① 的绿茵场上,全体师生精神抖擞,向着国旗唱出我们的赞歌。当宛若雷霆的70响礼炮划破静谧② 的长空时,高亢liáo liàng ③的《义勇军进行曲》骤然打开了时间的闸门。70年强国征程波澜壮阔,70年沧桑巨变举世瞩目。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我们手中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正由我们去努力实现。

诗文朗诵(节选)

A:爱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古往今来,文人们常以诗词文的形式歌咏祖国,抒发慨叹,渴望和平……

B:《观沧海》中,曹操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①”赞美祖国壮美河山,抒发远大抱负;《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借“②,落花时节又逢君”慨叹国家时局动荡,繁华落幕;《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岑参借“③,④”同情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渴望和平;《论语》中,孔子借“⑤,⑥”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坚定志向,矢志不渝。

C:爱国,还可广交贤士,沟通世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⑧。”

结束语(节选)

盛世年华,繁荣昌盛。回首七十年,伟大的祖国翻天覆地地发生了变化。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会矢志不渝,爱你如一。人生道路上做个努力奔跑,坚定前行的追梦人。

(1)任务一:【补全主持稿】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2)任务二:【参与诗文朗诵】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文。

(3)任务三:【修改结束语】划线句表达错误,请改正。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5分)

6. (15分)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2015年淮安市将创办第三届“周恩来读书节”活动。②有专家认为,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③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读书节活动,确保本届读书节收到预期效果。

(1)第①句中有一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②句中有一处病句,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和“________”调换位置。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某校七(1)班举办了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2 页共13 页

(1)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墨客用自己深情的笔触表达着对亲情的眷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句表现亲情的完整诗句。

(2)该班班委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同学把相当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与家人沟通和交流的时间很少。班委决定布置一次特殊的“亲情作业”。请你仿照示例,再布置两道作业。

示例:邀请父母同看一部电影,一起感悟亲情。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19八下·高新期中) 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对居住海外的长子________(填名字),只能通过________(填方式)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

(2)选出对名著《傅雷家书》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 . 傅雷对儿子的指导,就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B . 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C . 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D . 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9. (6分)(2018·杨浦模拟) 某班开展“手写时代渐行渐远了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72人进行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请你围绕话题用一句话概括读到的信息。

(2)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围绕话题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求书写工具越来越便捷。新的书写方式,也会制造出新的文化心态和文化心里,电脑写作速度快,可以提高人们学习和工作效率。

材料二:

随着电脑、手机、打印机的普及,“手写”仿佛与青年学生生活渐行渐远。上大学前,学生用手写的机会还比较多,上大学是手写机会开始变少的分水岭。

材料三:

手写时代渐行渐远会带来什么后果?调查中,71.4%的人认为“会削弱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64.5%的人觉得后果是“书法艺术会趋于消亡”;56.0%的人认为“写作者的个性无从体现”。

(3)请你写出认真书写对我们的两个意义(不得借用材料三的内容),在班会上作交流发言。

第3 页共13 页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2016·义乌模拟) 诗歌鉴赏。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鸟啼”等极富特征性的景象,具体表现了诗题中的“早”。

(2)下阙划线句如何表现词人的心境?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八、对比阅读 (共1题;共17分)

11. (17分) (2017七上·博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人期行期:________ ②太丘舍去去:________

③去后乃至乃:________ ④尊君在不不: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从远方的表现来看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两个古代少年早慧的故事。

(5)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九、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2.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

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

第4 页共13 页

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文章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4)文章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5)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

13. (15分)(2017·萧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闻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眷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

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第5 页共13 页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

第6 页共13 页

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2)下列细节描写,有着丰富的内涵用意,请加以赏析。

①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②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3)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合全文,加以探析。

(4)有人说结尾处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是鲁老师的后人,也有的说是考古学者,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作判断并分析。

十、作文 (共2题;共6分)

14. (1分)(2018·湘西) 题目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我们就要毕业分别了,但岁月无情人有情。回首过往,我们一起欢笑过,流泪过,努力过,灰心过,懂事过,荒唐过……总有一些事让我们难以忘怀,请将“这些年,我们一起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找不到父母的孩子,请坐上任意一辆公交车,司机会为你联系家人。5月1日起,全国公交车已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的守护车。”警方表示,此消息不实。

材料二:“一位中国游客在东国旅游时,由于同时食用牛奶、榴莲,导致中毒,引发心脏病,猝死。”食品专家表示此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材料三:“帮忙扩散,一个3岁小女孩在锦绣花园小区附近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拐走,有知情者请告知。联系人宁继春,139********。请伸出手指,看到就转转。”警方表示,此类消息均为虚假不实传言。

——以上材料均摘自央视新闻“朋友圈的谣言”

朋友圈里的消息有真假,生活中的人们有善恶,这需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去甄别,不盲从,请以“擦亮双眼,甄别真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作文(若选题目一,须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5. (5分) (2019八下·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程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7 页共13 页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第8 页共13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

5-1、

5-2、

5-3、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5分)

6-1、

6-2、

6-3、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

7-1、

7-2、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8-1、

8-2、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9-1、

第9 页共13 页

9-2、9-3、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10-2、八、对比阅读 (共1题;共17分)

11-1、

11-2、

11-3、

11-4、

11-5、

九、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2-1、

12-2、

12-3、

12-4、

第10 页共13 页

12-5、

12-6、

13-1、

13-2、

13-3、13-4、

十、作文 (共2题;共6分)

14-1、

第11 页共13 页

15-1、

第12 页共13 页

第13 页共1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w7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