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张洁

更新时间:2023-10-03 0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黑色幽默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运用”

之文献综述

学生:张洁 指导老师:张久全 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2011届

引言:

黑色幽默是美国现代文学流派,主要流行于60年代中后期。1965年,B.J.弗里德曼将12位作家的作品编为一本短篇小说集,题名《黑色幽默》,流派的名称由此而兴。黑色幽默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其独创性在于它以荒诞消解了传统喜剧的滑稽,以沉痛、无可奈何的苦笑替代了传统喜剧轻松开怀的笑;又以荒诞性消解了传统悲剧的严肃性,以绝望的惨笑替代了悲剧的痛感,大悲转化为大笑,把人物的悲剧抗争精神转化为无可奈何的认命、宿命精神。因此,黑色幽默在欧·亨利的重要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运用反映出美国社会的腐败黑暗和贫富之间尖锐对立以及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辛酸而无可奈何的命运。

“黑色幽默”虽然已经成为流行的概念,然而其具体的含义却仍然很模糊。本文主要从《警察与赞美诗》的题目,语言,情节,叙述方式,人物塑造方面的去体现黑色幽默。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让人们对黑色幽默和《警察与赞美》这部小说有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对命运有所启示。命运的确捉弄人,这很可悲,然而人一旦禁不住命运的捉弄而去捉弄命运时,就不仅可悲,而且可鄙了。我们要敢于与命运作斗争,要对生活充满热望。

发展历史:

“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外国对它的研究要早于我国。初期对黑色幽默以及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研究主要有:

林山(1980)在《浅谈黑色幽默》一文中从黑色幽默的学派说起。著名的代表有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等。他指出黑色幽默作家基本的哲学观点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和其它主观唯心论一样,否认客观事物独立存在, 否定客观规律和客观真理。存在主义又非常强调“ 自我” 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其他的人在内)对“ 自我” 的“ 限制”和“ 阻力”。在艺术手法上, 黑色幽默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那种结构和艺术表现方法, 形成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艺术风格。黑色幽默小说的风格, 突出的是喜剧式的嘲笑讽刺和寓言式的含蓄幽默。但是它是一幕悲剧性的喜剧,就像《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一样。

马能源(1997)在《思维“ 错位”的幽默效应—谈〈警察与赞美诗〉的一种幽默手法》一文中指出幽默风趣、讽刺辛辣、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 是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幽默手法就是思维“ 错位”法, 即让故事中交际双方的心理思维“ 错位” , 造成歧解, 以产生强烈的幽默效应。从理想去处“错位”,地点方位“错位”,人物对象“错位”,事件缘由“ 错位”,事件程序“ 错位”,

事件结局“ 错位”的“ 错位”六个方面去阐述。笔者认为这六个方面也很好的反映出黑色幽默在这篇小说上的体现。

陈兰(1998)在《浅议〈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表现艺术》一文中指出《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所有短篇小说中思想性较强的一篇。它的主题,大而言之是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腐败黑暗和贫富之间尖锐对立的现实,而其讽刺、揭露的矛头主要是对准美国法律的差役——警察,对准他们的失职无能和腐败虚伪。以四个方面来探究该短篇主题表现艺术的特色。即在小人小事中开掘主题,在奇巧的波折中加深主题,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主题,在突转的结尾中强化主题。笔者认为从这四个方面既能很好的突出小说的表现艺术特色,也能反映出黑色幽默在该篇小说上的运用,并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腐败黑暗和贫富之间尖锐对立的现实。 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对黑色幽默以及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越来越多。

覃承华,罗显克,郭小娟(2008)在《关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现实意义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指出存在主义的哲学影响力、战争的破坏力以及高新科技的奴役力等三种“力”共同构成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中幽默之所以成为黑色的原由。对黑色幽默小说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人们重新审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的反战热情,对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反战功能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激起人们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的重新认识。所有这些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使我们对《警察与赞美诗》中黑色幽默的运用有些了解。

薛仁喜(2008)在《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和〈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一文中从黑色幽默这一视角入手,分析了这两部作品在写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述方式、故事结局上的相似性。这对我们在了解黑色幽默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体现提供了帮助。从这几个方面就很好的阐述了黑色幽默的运用。

袁国涛,安艳芬(2009)在《论〈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一文中主要强调欧·亨利式的幽默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体现。“欧·亨利式的幽默风格”表现形式多样,在整篇小说的语言运用、情节构思和戛然而止的结尾处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贯穿全文幽默、俏皮的语言,情节安排幽默风趣,故事的结尾戛然而止正好从不同的角度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欧·亨利独有的幽默风格。欧·亨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够用自己幽默的语言真实描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为我们展示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他的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就是因为在故事的每个情节中,我们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

王俊萍(2009)在《从人际功能分析〈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效果》一文中主要从人际功能出发,它是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之一,根据人际功能的语气、情态和评价系统来分析《警察与赞美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幽默,可以看出人际功能可以给文本的理解与欣赏提供重要手段。在对《警察与赞美诗》中对话及独白的人际功能分析中,从苏比与第一个警察,苏比与另外一个警察,苏比与饭店的服务员,

苏比与一拿伞男子,苏比在教堂门口的一段独白中可以看出苏比与交际各方几乎都是在违背或歪曲人际功能的相关前提下进行的,幽默效果寓于种种的反常命题中,反映出种种悖于常规的社会关系。

陈研,张清东(2010)在对《〈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分析》的一文中指出《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其引人入胜的构造情节和深刻内涵令人回味无穷,通过多种写作技术表现手法,从语言层面上对事件进行夸张、变形处理,展示出在荒诞的现实面前下层劳动人民的卑微无助和无以安身立命的生活窘境及混淆错位、黑白颠倒的社会关系。本文从黑色幽默的写作特色、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和生存困境中人性的顿悟几方面对该主题进行探讨。对小说的黑色幽默的写作特色,指出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拟人、借代、比喻、反讽等多种修辞手法令人感到轻松、诙谐、风趣和辛酸。而且多处典故、引用、模仿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展示出文本的互文性特征。

王娟(2010)在《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欧·亨利手法”》一文中通过对欧·亨利的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的欣赏,从“含泪的微笑”、“欧·亨利式结尾”、巧妙的次情节等几个方面来赏析所谓的“欧·亨利手法”。欧·亨利以漫不经心的笔调、幽默诙谐的语气、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发展描述了美国社会底层失魂落魄的小人物辛酸而滑稽的生活,而这种轻松的口吻往往能烘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气氛,令读者倍感辛酸,幽默中透着凄惨,微笑时噙着苦泪。笔者认为“欧·亨利手法”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