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更新时间:2023-04-10 01: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1、五年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2、2018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2感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主要内容:

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进程、经验与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发展过程

1、面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放管服”改革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

(1)1982年:重点向地方下放权力,推进政企分开,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

(2)1988年: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把机构改革拓展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个领域。

(3)1993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4)1998年:重点是精简和撤销专业经济管理的部门,结束了按照产品来设立政府机构的历史,深入拓展政企分开进程。

2、市场经济体系制完善时期的“放管服”改革阶段(从21世纪初期至2012年)

3、市场决定性作用”时期的“放管服”改革阶段(2012年底以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答记者问: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基本经验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准确定位“放管服”改革的目标及其重点任务

1978年:向地方下放权力,推进政企分开

1993年: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改革

1998年:撤销或合并按照产品行业设置的工业部门

2003年: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2008年: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013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权给市场、放权给社会、放权给地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统筹改革,提升党政机构的协同性和整体效能

1、牢牢把握政府职能改变这个核心,积极有为地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

2、牢牢把握“市场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标准,不断拓展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政府服务与公共服务的视野与领域

3、打好放权、严管、优服组合拳,实施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监管制度与政务服务制度的综合

配套改革

4、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推进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改革

5、在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上提升“放管服”的技术水平,不断推动互联网+“放管服”改革

6、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出台“放管服”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地方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中先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三)新时代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发展趋势

1、适应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放管服”改革

2、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3、适应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为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而推进“放管服”改革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国际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二)国内地方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塑造地方竞争新优势

1、2012年10月,广东省出台《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

本建立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框架, 形成透明高效、竞争有序、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互利共

赢的营商环境。

2、2017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

3、2017年6月,江苏省发布《关于全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

4、陕西省将2018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国建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任务:

1、通过持续简政放权来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

重点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施工许可便利度与纳税便利度

2、通过加强监管创新来打造法治化竞争环境

关键是建立公平监管体系,提升少数投资者保护力度与股东诉讼便利度、执行合同中的司法便利度以及破产便利度

3、通过优化政府服务来打造便利化公共环境

关键是完善政府服务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获得电力供应便利度、财产登记便利度、获得信贷便利度、跨国贸易便利度。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对策措施

(一)持续简政放权、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的对策措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特别是减少产品审批

(2)突出行政审批的服务功能

(3)建立规范化、透明化的行政审批制度

(4)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监管

案例:山东威海网上中介超市

2015年12月,威海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网上中介超市投入运行,首批118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2017年9月,进驻网上中介超市的各类中介机构达175家。

2、推进投资审批改革

(1)着眼于提升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便利度,推进投资审批改革。

(2)对企业投资项目,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等內容,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由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3)保留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要全部纳入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

作好企业投资服务工作:

优化重大项目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办事繁、审批慢”问题:实行项目审批“一表受理”制度、审批代办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案例:浙江义乌“店小二”办公室

3、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1)近几年,我国市场准入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限制过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大力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2)加快推进“多证合一”。

(3)对标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切实缩短开办企业时间。

(4)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 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一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

(5) 案例:上海浦东“证照分离”改革

○12016年,浦东新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涉及116项行政许可事项。

○22017年12月,上海浦东新区的“证照分离”进行了2.0升级版改革,将所有涉及企业市场准入的

审批事项,不论实施部门是国家部委、市级部门还是区级部门,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共计548项审批事项。

证照分离”的改革方式:

(1)取消审批,注重协同配套

(2)改为备案,注重当场办结

(3)告知承诺,注重创新方式

(4)优化准入,注重审管结合

4、开展减税清费改革

5、完善权责清单制度

6、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加强监管创新、打造法治化竞争环境的对策措施

1、加强严格监管

(1)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严厉打击

制售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电信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规授信、非法网络借贷、内幕交易,以及环保领域偷排偷放、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2)加快实行巨额惩罚性赔偿制度,让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2、实施公正监管

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改革,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实现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

3、推进综合监管

4、完善信用监管

(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

(2)开展政府清欠行动,打造诚信政府。

5、探索审慎监管

要加快探索构建“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个体”的监管新格局;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市场监管新体制。

(三)优化政府服务、打造便利化公共环境的对策措施

1、提高“双创”服务效率

主动服务、跟踪服务,打造“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与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总平台,加快科技产业综合体、众创空间、各类孵化器建设,为企业开办和成长“点对点”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

2、提高涉企服务效率

(1)推动涉企服务政策集成:对已出台的涉企、惠企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并加以落实。(2)畅通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制定服务企业的行动指南。

(3)會加快人才公寓建设。

3、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1)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促进公共服务事项集中服务和办理。

(2)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

4、提高贸易服务效率

加快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管理标准和营商规则,推进口岸通关使利化。

5、提高网上服务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qa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