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案作业设计案例

更新时间:2023-08-01 10: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 据调查, 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严重。查找根源有多种, 特别课上课下作业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据我统计,课下作业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 32%, 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 28%,错误情况较重的占 25%, 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 占10%, 长期不交作业的占 5%。 课上作业每每我在巡视和个别指导时,往往大半节课后, 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 开始没有事干了; 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 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 问他们是怎么回事, 他们说: “不会做” 。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 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 因为知识落的太多了。

这些数字和做法看后令人心寒, 进一步表明数学教学以及作业设计上存在很大的误区, 导致成绩日趋下滑, 就这个问题我们小组讨论多次, 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改以往的全篇一律的作业模式, 前提是让在学生喜欢学数学的同时把成绩提上去。

我们除了在教学上狠下功夫之外 , 特别在学生的作业设置上下了一番功夫, 特别注重了分层次布置作业。

数学作业制度改革的内容

1、 按知识结构设计作业级别。

一般可以有三类, A 级为基本练习: 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 浅显易懂, 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 B 级为提高练习: 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难易尺度是学生“跳一跳, 够得着” ; C 级即创新

练习: 重在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让基础知识有欠缺, 思路较慢的学生完成 A 级的作业即可, 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的学生完成 B 级和 C 级的作业, 其余的学生完成 A 级和 B 级的作业, 鼓励学生去完成上一级作业中的部分题目,可加☆加以表扬。

如学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后, 可以设计这样一份作业:

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 填空题

(A) 1. 形如__________(k、 b 都是常数, 且_______)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定义域是________。

(A) 2. 已知下列关系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其中 是 的一次函数的有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3. 已知函数 , 当 _________时, 它是一次函数; 当_________时, 它是正比例函数; 当 _________时, 它是常值函数,此时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A) 4. 若 是一次函数, 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B) 5. 若一次函数 表示正比例函数, 则 =___________。

(B) 6. 当 ___________时, 函数 是一次函数。

二、 解答题

(B) 7. 已知函数 是关于 的一次函数, 求 的值, 并写出解析式。

(C) 8、 已知: 与 成正比例, 证明: 是 的一次函数。

2、 同一问题设计梯度问题。

对有一些题由易到难的设置问题, 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 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 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例题,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 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70 度, 那么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为顶角 70 度, 那么它的底角各是多度?

(3)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70 度, 那么它的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

(4)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100 度, 那么它的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

(5)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 n 度, 那么它的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

创新作业取得的成效

总之, 教师通过采取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等办法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实践, 分层递进的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现在学生都说: 数学作业是他们最喜欢的作业, 不仅不累, 还很有趣。 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在作业中获得了成功, 恢复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 作业也变得比以前工整了许多, 更没有不交作业的情况了, 他们的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在作业中有了挑战,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的观察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 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学习素质都有不同层度的提高。作业改革推广的建议

通过实践, 也引发一些矛盾和思考。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练习来完成, 而且达到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深入巩固知识, 提高技能进而内化为智能的发展, 量太少达不到效果, 量太多则增加负担, 这个一定的量如何正确合理把握? 还有要设计富有创新、 多元分层的有效作业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致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很多, 那么如何在作业环节上也切实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效, 使作业设计快捷、 高效, 使教师减负? 再有还要去考虑如何批好作业,如何评好作业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仅仅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粗浅研究, 希望能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今后将继续在作业的有效性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3o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