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05: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 点 方 案

二○一一年二月

目 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 1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 2 2.1 校内基础和专业教学软硬件条件趋好 ................................................ 2 2.2 校内专业师资队伍水平高 .................................................................... 3 2.3 课程设置合理、培养体系完善 ............................................................ 4 2.4课程改革丰实,教材建设成效显著 .................................................... 4 2.5 人才培养特色突出,效果卓著 ............................................................ 6 2.5教学方式和手段多样,教学质量优良 ................................................ 7 2.6 良好的产学合作培养基础 .................................................................... 8 3. 试点规模及学制 ......................................................................................... 8 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协议见附件1) .................................................... 10 5.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 11 5.1 培养目标和要求 .................................................................................. 11

5.1.1 培养目标 ...................................................................................... 11 5.1.2 培养规格 ...................................................................................... 11 5.1.3 知识、能力与素质 ...................................................................... 11

5.2 培养模式 .............................................................................................. 12 5.3 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 12 5.4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 14

5.4.1 理论课程体系 .............................................................................. 14 5.4.2 校内实践教学 .............................................................................. 14 5.4.3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 16

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 16 6.1 组织保障 .............................................................................................. 16

6.2制度保障................................................................................................ 17 6.3 师资保障 ............................................................................................... 17 6.4 经费保障 ............................................................................................... 18 6.5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 18 6.6 建立校企定期协商机制 ....................................................................... 21 6.7 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有效淘汰机制 ................................... 21 7 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21 7.1 工程教育模式概述 ............................................................................... 22 7.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的途径 ................................................................... 22 7.3 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23 7.4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可持续探索 ....................................................... 23 7.6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 24 7.7 其它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 ................................................................... 25 附件一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26 附件二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场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 ..................................................................................................................... 27 附件三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 32 附件四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 38 附件五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 43

II

1. 专业基本情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院校—武汉工学院最早设置的重点专业,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从事材料保护及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该专业 1958年创办并开始招生,最初设置的专业方向包括涂料与涂装、无机物工学、高分子化学工艺(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与设备等;为提升专业办学档次,1963年,经国家第八机械工业部批准,在原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队伍基础上,组建武汉工学院材料保护研究所,该所同时升级为部属研究所,承担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3年,恢复成立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实行系所合一建制,开始招生涂料涂装和精细化工方向研究生和本科生;2000年武汉理工大学组建后仍保留化学工程系校直属系建制, 2004年化学工程系更名为化学工程学院。自1958年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累计4000余人。

学院现有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涵盖涂料与涂装、化学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本专业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并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签有“2+2”联合办学协议(国际班);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430余人,在读研究生80余人(含工程硕士)。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教职工35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和助教17人;博士学位教师15人,硕士学位教师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0%和19.6%;10%的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6%的教师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20%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4岁,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为专业教师人数的25%,全部具有博士学位。36岁至45岁教师占48.2%,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专业教师中47%以上教师有工程实践经历,有40%以上教师长期从事与工程密切结合的科研课题。

1

在专业教学中,已经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能够为高水平工程教育提供充分知识储备和质量保障的教师队伍。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五十余年来的教学与改革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才培养的规格、内涵、专门化要求等,引发了我们对现有专业办学思路的思考,以特色求发展,以内涵提升为专业办学宗旨的办学理念,逐步融入到我们的培养方案之中。本专业旨在服务于汽车、交通、建筑材料三大行业,重点围绕三大行业所涉及的涂料树脂合成、涂料和涂装技术开发等问题开展研究,并指导教学,造就了鲜明的培养特色,目前本专业设置有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和涂料与涂装三个方向,其中:化学工程方向主要围绕树脂的合成所涉及的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等工程化问题开展工程化实践教学;精细化工方向主要围绕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复配技术展开教学,突出环保产品和绿色生产过程;涂料与涂装方向主要围绕现代环境友好涂料、新型功能涂料及涂装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展开基础教学和应用实践教学。这些专业方向,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将特色课程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观念,学生通过具有实效作用的工程训练或模拟,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锻造,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动手能力的毕业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宝贵的人才社会资源,为本专业在行业造就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为专业人才培养创设了优良的办学基础。

2.1 校内基础和专业教学软硬件条件趋好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设有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中心面积40000平米,近五年投资870万元,教学设施齐全,为学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院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设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基础实验室、化工

2

专业实验室、化工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本科生开放实验室、本科生创新训练基地。中心面积近1000平米,近五年投资近500万元,新增设备200余台套,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为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特别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及专业评估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软硬件投入,造就了较好的专业办学软硬件条件。目前,学校先后4次投入经费共计600余万元,建设和改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建立了服务于全校涉及四个学院八个专业的化工原理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极大地改善了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环境,有效提升了专业实验教学手段。目前部分已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方面是,旨在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工程观念的一体化实验条件建设,这些软硬件条件建设,在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并已产生积极效果,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互动交流,在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扩大视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每年参与创新杯实验、开放性实验的学生比例逐年加大,现已达到40%,具体情况见附件。

2.2 校内专业师资队伍水平高

校内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高达70%,其中:有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教学委员会委员1名,湖北省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武汉市突出贡献专家1名,8名专家分别担任16个学术团体的副理事长和理事。

此外,已聘请美国北卡大学刘建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毛海泉教授、法国国立理工大学Alain Dufresne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吕伟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院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合理的学术思想活跃的师资队伍。

3

2.3 课程设置合理、培养体系完善

本着“厚基础、重特色、突出工程实践”的原则,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

对课程体系调整和优化整合,形成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验与实践模块组成的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加强了专业的基础性,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专业适应性。

对理论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在具备普通工科专业特点的同时,兼顾专业依托的行业特色。例如,将《涂料工艺学》、《涂装工艺学》、《涂料结构学》调整为《涂料与涂装工艺学》和《涂料结构与功能设计原理》,增设《高聚物流变学》方向课程;既增加了专业学术性,又增强了专业方向特色。

对实验课程整合,建立由化工原理实验模块、专业基础实验模块、专业实验模块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将被动演示实验、单项技能训练、单纯验证实验改革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验、多项技能集中训练、理论应用的设计实验,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与修订前的培养方案相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占90%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明显增加,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实验教学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完善课程体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形成了厚基础、重特色、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2.4课程改革丰实,教材建设成效显著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贯重视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并以课程改革,推动教材建设,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

教研项目

序号 名称 备注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1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整体优化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化学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效模式探究 创建校化工基础示范中心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实验中心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原理虚拟设备及仿真实验系统 化工原理单元操作仿真与智能化研究 实验课程连续统一体模式探索 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模式研究 化工类专业教学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化学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体系的构建 基于项目的《化工过程软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精细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涂料涂装特色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精品课程

序号 1 2 3 4 5 化工原理 涂料与涂装工艺学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实验 化学反应工程 涂料与涂装工艺学 课程名称 备注 校级优质课程(2003) 省级精品课程(2006) 校级精品课程(2007) 校级精品课程(2009) 校级精品课程(201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造诣

5

高的教师编写和出版教材,近几年,16人次先后出版《涂装工艺学》、《涂料与涂装技术》、《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等多部专业教材专著,另有《涂料与涂装专业实验》、《化工原理实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等教材即将出版。《涂料与涂装工艺学》等教材因特色鲜明,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赞誉。

2.5 人才培养特色突出,效果卓著

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创建本科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是学院一直追求的目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恢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时,学院便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位于面向汽车制造行业、建筑行业及交通行业,为这些行业培养化工专门人才。所设置的涂料与涂装、化学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侧重汽车、建筑材料、交通领域精细化学品、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涂料的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实施、工程设计和优化,满足了该行业对化工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为汽车制造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解决了汽车制造行业、建筑行业及交通行业对化工专门人才的急迫需求。我校是在国内高校最早设置涂料与涂装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也是目前唯一设置该专业方向的国内211工程建设重点高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完善课程体系,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和良好社会声誉,该专业方向毕业生由于专业基础扎实,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有的甚至取消或缩短了见习期,现已毕业的学生中,70%已走上企业关键技术岗位,成为企业独当一面甚至核心依靠对象,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自主创业,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自1958年起,学院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累计4000余人,一批优秀毕业生成长为社会精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出了突出业绩,为母校赢得了社会声誉。

例如,蒋梁曾任湖北省石化厅厅长、湖北省经委副主任、省人大副主任,何锡渝曾任湖北省老河口市市长,李定或曾任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刘国杰曾任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院(兰州)副院长,夏国伟曾任化工

6

部第四设计院副院长,慕国蔚曾任化工部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等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均为社会所急需,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岗位的能力突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社会较高的评价和普遍认同。

2.5教学方式和手段多样,教学质量优良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和学生互动,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多样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等形式更新课堂授课方式,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的课程学时数比例达到必修课总学时数的56%,双语课程开出率15%。

另外,多年来教师共承担 “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企业委托项目等16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三大检索120余篇,发明专利44项。高水平的工程应用项目为促进教学、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工程化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通过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等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如鄢烈祥教授主讲《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将能量与质量集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授课内容,使学生学到解决节能减排新方法,也传输了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新理念。郑化教授进行原料药合成工艺研究中吸收本科生参与,将研究成果作为开放实验项目。在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培养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近几年来,学院有10余名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设施或作为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内容。如张光旭教授将研究成果“新型TP环状填料”用于本科生《化工原理实验》,使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填料对压降、载

7

知识领域 知识 知识单元 知 识 点 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 工程技术知识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图学、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 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化素质通识教育课程 化工原理 核心 单元 专业基础知识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热力学 化工传递与分离 选修单元 化工机械设备基础 流体力学、流体输送机械、费均相物系分离、传热、精馏、吸收、蒸馏和吸收塔设备、干燥 化学反应本征动力学、理想流动反应器、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其对反应的影响、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流体的P-V-T性质、纯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均相混合物热力学性质、相平衡、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传递过程原理、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吸附过程、特殊精馏、超临界流体萃取、色谱与膜分离、分离方法选择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拉伸、压缩与剪切、扭转、弯曲、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内压薄壁圆筒和球壳设计、内压容器封头的设计、外压容器设计基础、容器零部件 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通用反应单元工艺、氢化和脱氢、无机化工反应单元工艺、有机化工反应单元工艺、煤化工反应单元工艺、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高分子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工艺路线、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工艺流程设计、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化工厂布置、非工艺专业设计、化工管路、工程经济 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检测仪表与传感器、显示仪表、自动控制仪表、执行器、简单控制系统 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和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动力学以及传递现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种反应器的放大和优化方法、 工业催化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Aspen Plus、PRO II等软件化工计算与模拟 合成氨全工段过程操作仿真、聚丙烯聚合工段过程操作仿真 过程系统稳态模拟与分析、过程系统的优化、换热网络合成、分离塔序列的合成 非均相催化合成氨基甲酸甲酯实验、活性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吸附动力学实验、天然产物分离与纯化实验、过程模拟与优化实验、催化反应精馏实验、气-液平衡数据测定实13

化学工艺学 核心 单元 化工设计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反应器设计原理 生产工艺与 系统技术 选修 单元 工业催化 化工过程模拟软件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 实验技术与工程设计 核心 单元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实验仿真 专业实验

知识领域 知识单元 验等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知 识 点 偏苯三酸酐的生产工艺设计、4-氨基二苯胺(硝基苯法)生产工艺设计、丹皮酚的生产工艺设计、棉籽蛋白的生成工艺设计等 工程造价、建设投资构成与估算基础、技术经济分析的有关数据及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工程项目 组织形式的选择,项目成本控制、进度控制、风险控制技术,开发应急方案技术,材料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的职责、内容和深度等。 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质量管理与控制、现代企业制度、经营决策与计划;市场分析和建设规模的分析评估、企业资信评估、工程设计和工艺技术分析与评估、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评估、风险评估、环境评价。 核心单元 管理技术与拓展知识 选修 单元 工程经济分析与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与项目评价 5.4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5.4.1 理论课程体系

见附件二

5.4.2 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课内教学统一安排的集中实践教学任务;一部分是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性学习与实践完成。

(1)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名称 内 容 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荐词汇量、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图形分类,形体表达,零件图与装配图绘制, 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等。 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塔板设计,塔结构计算与设计,零部件选型与设计,零件图与装配图绘制 要 求 熟悉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达到跨文化交流交际的初步能力 掌握工程制图的基础技能与方法,利用Auto CAD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能熟练将各种计算方法运用到工程实践,初步掌握化工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具有基本的工程绘图能力 英语听说训练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4

实践环节名称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内 容 流程设计,流程图的绘制;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主要单元设备的设计,装配图和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要 求 掌握化工工艺流程和典型化工设备的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具有较强的工程绘图能力 熟悉连续运行设备的参数设定和控制,能准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基础强化训练 反应精馏一体化连续过程操作和控制 (2)课外实践环节

序号 项目名称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与要求 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参加1~2项国家、校、院创新课题以及指导老师的实际科研课题, 并独立承担部分工作,提交相关报告或论文,并参加答辩。 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相应考核。 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的设计、立项及相应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结题考核。 在企业人员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在企业参加6~8周的生产、经营、辅助管理等工作, 提交 技术报告或经营管理报告,并参加答辩。 大学生创新竞赛、化工设计大赛、其他竞赛活动 数学、建模及文化、体育等方面,根据不同奖项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 提交社会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有效建议及问题解决方案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英语及计算机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考试并获相关证书者 论 文 参加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或被录入会议论文集 每篇论文 2~3 2 3 获六级证书 学分 1 创新设计训练 4 2 3 能力拓展训练 开放实验室项目 2 4 4 企业岗位实践 5 6 7 专业学科竞赛 其他学科竞赛 社会实践 4 2 1~3 2 8 9 10 参加规定次数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并提交详细记录与心得 注: (1)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外特色实践环节不得少于10个学分。超过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数内。(2)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重复计学分。 15

5.4.3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名称 内 容 针对企业现有生产过程,结合所学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化工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化工设备整体结构设计、计算;所设计的设备进行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绘制所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装配图和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布局、生产水平,熟悉各主要生产环节的工艺要求和方法、设备的类型和原理,收集在线生产具体技术数据 要 求 掌握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绘制和识别化工企业工程设计图的基本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工程设计训练 专业实习 熟悉典型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了解基本的技术、经济数据,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基本认识 通过轮岗了解各种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熟悉各个主要岗位的运作现状和规律,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针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化工厂的基本建设程序,培养和提高工程设计的能力以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岗位实习 各主要实习岗位: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财务部、技术质量部、后勤部、生产部、各生产车间;绘制全厂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编写实习报告 设计资料收集和设计过程中的提资,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及主要生产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物料平衡计算、设备选型和计算,计算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绘制工厂总平图、主要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图和主要设备装配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6.1 组织保障

成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由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学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化学工程系主任、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和相关企业一线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管理、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学办,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包括起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协调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师资聘请与培训、理论教学和学生实习质

16

量监控等。尝试在合作企业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站,明确兼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到企业后的各项工作。

专家委员会由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合作培养企业的一线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化学工程系主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涂料涂装研究所所长、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学科责任教授和合作培养企业主要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纲和培养方案等的制定与修订。

6.2制度保障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在学校制订招生、学藉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培养、资源配置、学生就业和免推专业硕士研究生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和课外活动管理等制度,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

此外,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专业课教师的培训计划,计划4年内实现化工设备基础、化工仪表和自动化、化工制图、化工安全技术,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和化工管道设计等6门专业课由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主讲。

6.3 师资保障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教师参与试点专业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1)制订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师的资质标准、奖惩措施,在职称评定和教学工作安排时,优先评聘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且在工程项目设计、发明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贡献的教师,同时聘用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

17

(2)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学习和工作,争取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至少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3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3)鼓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合作,尤其是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深入企业,通过技术咨询和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双方共赢。

(4)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一年以上时间;引进新教师时,优先选拔具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经历的人员。

(5)选派中青年教师到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院或其他合作研究机构短期工作。

(6)在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提供技术指导或现场咨询。

6.4 经费保障

学校和学院将分别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试点专业的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等工作。学校每年的基本建设经费将向试点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倾斜。

学校和学院还将充分发挥学校董事会和校友会的作用,积极联系相关行业和企业,争取他们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资金支持,改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所需的必要条件,如外语训练环境、学术交流条件和实验(工程实践)条件等。

6.5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从学校、学院和教学系三级监控入手,建设完善由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以及企业和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主

18

要举措包括:

岗前培训:轮流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总时间不低于一年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岗前培训。企业专家承担课堂教学时,学院除进行资格审查并提出授课要求外,还要对授课大纲进行审议。

领导督查: 坚持校、院(部)领导和系(所)三级领导定期听课、巡课制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判、总结。

督导员督查: 通过随机与重点听课、开学初及节假日后教学检查、考试巡查,对基础强化训练、能力拓展训练、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围绕教风、学风等展开座谈与调查等,实现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 实习质量监控:

(1)严格合作培养企业的筛选标准。选择合作培养企业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工艺、设备和生产现状,保证学生在管理和生产一线的实训质量,最好是选择那些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新产品多、市场占有率高、管理体制先进的企业。此外,实习内容由校内导师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2)规范实习过程的管理

19

(3)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教学大纲,制订实习考核评价的方案和细则,并依据实习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以求实习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注意兼顾学院与企业共同参与考核评价。企业可参考员工的考核方式,从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和现场考核等方式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而学院则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总结、获得的技能等级、遵守学院管理制度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4)记录实习手册和答辩。学校根据实习工作性质的不同,编制了实习手册,要求学生按时记录实习工作情况,包括岗位基本情况、考勤、薪酬、工作周记、业务报告和成果记录等内容,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材料审核后,进入答辩阶段,由岗位技术人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5)推行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在实践中除了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外,还由院企双方共同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结

20

合教育实习证书”,以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6.6 建立校企定期协商机制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定期协商机制。一方面,学院对实习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学院定期向实习单位发放实习学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工作适应性、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反映和评价,分析学生的就业走向,并将获得的信息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学院教师和企业反映,使学院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根据学院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形式,注重将企业内部岗位技能需要与社会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不仅满足了企业管理岗位对学生技能素质的需要,还为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了更广的选择空间。

6.7 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有效淘汰机制

学院严格课堂教学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考试程序;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核,既要求各类实习报告、计算说明书、图纸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和严谨规范的工程表述,也要进行严格的、多位老师参与的口试或面试,防止学生抄袭。尝试建立5%的末位淘汰率,淘汰的学生可以专入其他专业学习。

7 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化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旨在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工技术人才而制定的全新课题。其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应强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一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变成重实践轻理论的模式。

21

7.1 工程教育模式概述

世界范围内的工程教育主要存在着美国和德国两大类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美国模式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3段,它的本科4年虽有专门化的内容,但专业性不强,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强调专业教育,而且侧重工程研究的理论方面;德国模式只分本科和博士研究2段,本科实际学习年限较长,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的是工程师“成品”而非“毛坯”。

(2)在学位文凭和专业资格认可的关系上,德国模式是“两证合一”的,拿到毕业文凭也就自动取得了工程师专业资格;美国模式则在拿到毕业文凭后还需要进行登记、注册甚至资格考试,才能领到执照自己开业和作为工程师被雇佣。

(3)社会学上的差别:在采用或类似美国模式的国家,工程师虽然也是法定的专业人员,但其社会地位逊于科学家和艺术家;在采用或类似德国模式的国家,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一样,是人们最向往的高尚职业。

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不可能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只能走自己的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传统工科专业,肩负着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涂料涂装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重要使命。

7.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的途径

在工程教学思想变革和教育教学规律探索的阶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工程教育理论:

(1)以化工领域实践丰富经验的教授牵头,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理论研究课题组,针对相关重大问题设置教研项目,开展深入研究。

(2)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校内专家参加,针对相关理论问题展开

22

对吸收、吸附、蒸馏、干燥、萃取等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1. 2.2热力学过程

(1)掌握热力学过程设计分析方法,以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计算技能。

(2)熟悉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估算和换算,理想气体和混合气体,溶液性质。 (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工业应用的基本设计知识和计算技能,包括相平衡、相图、潜热、PVT数据和关系、化学热平衡、反应热、燃烧、热力学过程、蒸发和结晶、热能综合利用、蒸汽和冷凝水平衡;

(4)动力循环:制冷和热泵。 1.2.3 化学反应工程与化学反应动力学

(1)掌握工业实现化学反应过程的设计分析,工业应用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计算技能。

(2)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工业应用。 (3)掌握化学反应器类型、特征和选用准则。 (4)掌握化学反应器的工艺计算及分析。

依据速率模型和/或产品分布(停留时间分配和相应转化率)来设计工业反应器,理想等温反应器(单级和多级间歇式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和连续搅拌罐式反应器)及单一绝热和非等温的单相和多相反应的反应器分析。

(5)熟悉反应器的工艺控制。

1.2.4化工设备机械知识

(1)了解化工常用设备常用的材料及其结构特点。

(2)掌握对化工设备中的受力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化工设备通用零部件的选用方法和标准的查阅。

28

(4)掌握常用化工设备的设计方法。 (5)了解压力容器监察管理法规。

1.3 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1化工工艺设计

(1)熟悉化工设计的程序及内容、设计文件的编制。 (2)掌握工艺流程图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规范。 (3)掌握化工计算。

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三传一反”计算等 (4)掌握化工设备的选用、化工设备图的阅读及绘制。 (5)掌握车间布置、管道布置规范和方法,绘制车间布置图和

配管图。

1.3.2 化学工艺学

(1)了解化工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方法。 (2)掌握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

(3)掌握化工工艺的分析和流程组织的一般规律。 (4)了解副产物的分离与利用方法。 (5)掌握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1.3.3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1)了解化工自动化的基本知识,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基本原理及各环节的作用。

(2)掌握化工对象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控制过程的影响。 (3)了解基本控制规律及其控制器参数与被控过程的控制质量

之间的关系。

(4)掌握主要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及物位)的基本测

量方法和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5)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投运及控制器的参数整定;能在自动

29

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和分析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以便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1.3.4 涂料与涂装工艺学

(1)了解涂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涂料用组分选择的一般原则和主要考虑因素。 (3)掌握合成树脂原料选择和合成方法研究。 (4)掌握涂料功能与配方设计原理。

(5)掌握涂装方法,能对涂膜缺陷进行识别与评价。

2. 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对应国家通用标准3、5、6)

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

2、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 3、参与制定实施计划;

4、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 5、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 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8、9、10)

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2、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

30

3、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行动;

4、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 5、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

4.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9、11)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7)

1、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31

附件三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计划 Excellence Engineer Training Plan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一、业务培养目标

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 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化学工程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师。

The aim is to train application-oriented engineers who have solid foundation on natur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trong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and teamwork spirit, and can engage in technology develop, engineering desig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etc.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二、业务培养要求

Ⅱ Educational Requirement

1. 掌握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学科基本理论、基础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工程方法; 2. 掌握化工装置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 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 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 具有初步的项目和工程管理能力,能运用经济管理和生产管理知识,进行项目预算、生成成本核算,制定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等;

8.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参与团队管理、协调团队工作,确保工作进度;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0.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查阅文献的能力,具备熟悉阅读专业书刊和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的能力。

1. Students will master basic technical knowledge, skills and engineering method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2. Students will master design methods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hemical process.

3. Students will possess the capability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products and process, design and magnification of chemical devices.

4. Students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policy and regulations on chemical production, des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5.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rend in new technology and devices.

6. Students will possess the sense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

7. Students will possess preliminary abilities of project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can employ the knowled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project budget, cost accounting of chemical products, drafting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of resources.

8. Students will possess teamwork spirit to participate in team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e team work and ensure the work schedule.

9. Students will possess the capability in document searching,data querying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kill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al working.

32

10. Students will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and possess the ability to employ technical resources and literature in foreign text.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Ⅲ Major Disciplines & Major Courses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Major Disciplines: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工业催化

Major Disciplin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 Courses: Physical Chemistry, 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al Dynamic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Reaction Engineering of Chemistry,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Chemical Processes, Mechanical Base For Chemical Equipment,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hemical Technology,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Chemical Instruments and Automation, Industrial Catalysis

四、特色课程

Ⅳ Characteristic Courses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

Specialty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Reaction Engineering of Chemistry,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Chemical Processes, Chemical Technology,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五、学制与学位

Ⅴ Length of School and Degree 修业年限:四年

Duration: Four Years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Degree Granted: Bachelor of Engineer

六、最低毕业学分规定

ⅥGraduation Credit Criteria Total 总学分 190 Required Courses 必修课学分 119 Elective Courses 选修课学分 21 Practice Courses 集中性实践课学分 40 Study Credit after Class课外学分 10 Remarks 备注 七、课程修读指导建议

Ⅶ Recommendations on Course Studies

33

八、理论教学进程表

Ⅷ Theory Course Schedule 课程 类别 Course Classifi- cation 课程 性质 Course Nature 课程编号 Course Number 课 程 名 称 Course Title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s,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arxism Philosophy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History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学时分配 建议修第二Including 学分读学期 专业 上机实践课外Suggested Second Crs 总学时 实验Opera- Prac- Extra-Term Major Tot hrs. Exp. tion tice cur. 3 3 2 4 2 48 48 32 72 32 8 8 16 16 2 3 1 4 3 必 4 128 64 1-4 通 修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大学计算机基础B Foundation of Computer B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Program Design (C Language) 专业导论 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小 计 Subtotal 大学生学习与生涯指导课程 Students Lear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核心类 课程 Core Courses 人文文化课程 Humanities and Cultural Courses 科技文化课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Courses 艺术课程 Course of Art 拓展类课程 Extension Courses 选修要求 Elective Demand

34

Cultural Quality of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识 课 Required Courses 12 256 64 1-4 2 3 1 36 32 48 16 712 12 12 24 112 64 1 2 1 课 程 Public Basic Courses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全校学生要求至少取得9个学分,其中要求在核心类课程的四个类别中分别选修至少一门课程。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at least nine credits. Everyone select at least one course in four categories of core courses respectively. 要求至少选修144学时,9学分 Subtotal class hours/credits at least: 144/9

课程 类别 Course Classifi- cation 学时分配 建议修第二Including 学分读学期 专业 上机实践课外Suggested Second Crs 总学时 实验Opera- Prac- Extra-Term Major Tot hrs. Exp. tion tice cur. 10 2.5 3 4 4.5 1 4 3.5 160 40 48 64 72 32 64 56 32 10 4 1-2 3 4 2 3 4 4 1 课程 性质 Course Nature 课程编号 Course Number 课 程 名 称 Course Title 高等数学A Advanced Mathematics A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B 工程图学B Engineering Cartography B 大学物理C Physics C 物理实验B Physics Lab. B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ic Technology C 无机化学C Inorganic Chemistry C 无机化学C实验 Experiment in Inorganic Chemistry C 分析化学C Analysis Chemistry C 分析化学C实验 Experiment of Analysis Chemistry C 有机化学 B Organic Chemistry B 有机化学B实验 Experiment in Organic Chemistry B 物理化学B Physical Chemistry B 物理化学实验B Experiment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小 计 Subtotal 必 学 修 科 课 Required Courses 0.5 16 16 1 大 1.5 1 4.5 1.5 5 1 47.5 24 32 72 48 80 32 840 32 32 32 96 32 48 32 170 2 2 3 3 3-4 4 类 课 程 Basic Disciplinary Courses

选 化工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Test Design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ta 2 Processing of Chemical Process 生物工程概论 Basic Bioengineering 现代仪器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小 计 Subtotal 2 2 6 4 5 6 修 课 Elective Courses 修读说明:要求至少选修32学时,2学分 NOTE: Minimum subtotal class hours/credits :32/2 35

课程 类别 Course Classifi- cation 学时分配 建议修第二Including 学分读学期 专业 上机实践课外Suggested Second Crs 总学时 实验Opera- Prac- Extra-Term Major Tot hrs. Exp. tion tice cur. 2 6 2.5 3 2.5 2 2 2.5 2.5 2.5 1 3 2 2 35.5 2 2 2 2 2 2 2 2 2 2 32 96 40 48 40 32 32 40 40 40 16 48 32 32 56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20 3 4-5 5 5 5 5 5 6 6 6 6 7 7 7(企业) 7 7(企业) 6 6 6 6 6 6 7 7 课程 性质 Course Nature 课程编号 Course Number 课 程 名 称 Course Title 化工制图 Chemical Cartography 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热力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化学反应工程A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Mechanical Base For Chemical Equipment 化工安全工程 Safety Engineering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高分子化学C Polymer Chemistry C 化工分离工程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化学工艺学 Chemical Technology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 Analysis and Synthesis for Process Engineering 化工科技文献检索 Literature Searching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设计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Chemical Instruments and Automation 典型化学品生产工艺 Representative Chemical Production Processes 小 计 Subtotal 必 修 课 Required Courses 专 业 课 程 Specialized Courses

技术经济及企业管理 Enterprise Management 工程项目管理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反应器设计原理 Principle of the Reactor Design 工业催化 Industrial Catalysis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Theory of Transport Proces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助剂化学及应用 Additive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 化工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催化剂工程 Catalyst Engineering 化工过程模拟软件 Software Application for Chemical Process 产品与过程设计原理 Principle of Products and Process Design 选 修 课 Elective Courses 36

课程 类别 Course Classifi- cation 学时分配 建议修第二Including 学分读学期 专业 上机实践课外Suggested Second Crs 总学时 实验Opera- Prac- Extra-Term Major Tot hrs. Exp. tion tice cur. 2 2 2 26 32 32 32 416 20 7 7(企业) 6(企业) 课程 性质 Course Nature 课程编号 Course Number 课 程 名 称 Course Title 绿色化学与化工 Gree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企业能源管理 Plant Energy Management 企业自主选修课程 Self-elective Courses in Enterprises 小 计 Subtotal 修读说明:要求至少选修160学时,10学分 NOTE: Minimum subtotal class hours/credits: 160 /10 九、集中性实践教学进程表 Ⅸ Practice Training Table 课程编号 Course Number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 化工原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Principles of Chemical Industry 电工电子实习B Practic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onics B 专业实习 Profession Practice 工艺流程仿真训练 Simulated Practice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工程设计训练(I) Engineering Design Training (I) 化工设备机械设计 Mechanical Design of Chemical Equipment 工程设计训练(II) Engineering Design Training (II) 岗位实习 Job Training 专业综合实验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毕业设计 Graduation Design 小 计 Subtotal 实践环节名称 Practice Courses Name 周数 Weeks 3 2 2 2 1 3 2 4 3 4 8 2 16 52 学分 Crs 1.5 2 2 2 1 3 1 2 1.5 2 4 2 16 40 建议修读学期 Suggested Term 1 4 4-5 5 5 4暑期(企业) 6(企业) 6(企业) 6(企业) 7(企业) 6暑期(4周)+7(4周)(企业) 7 8(企业) 十、其它要求 Ⅹ Other Demands

《形势与政策》课程,平均每学期16学时,一般按专题进行,在第七学期末考核,计 2个课外学分,具体由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组织落实。

Situation & Policy, a 16 hours/term with 2 credits course, is taught according to topics and tested at the end of the 7th term . The course will be arranged b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t in each school.

37

附件四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围绕化工产品生产的科学及应用技术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科研与工程创新以及管理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化工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化工生产过程的设计、装置研制与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标准

1.掌握化学化工领域实验设计、分析方法,拥有解决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1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与实施技能,具备实验结果分析与工程化初步技能

1.2具备利用工程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分析综合利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

1.3具备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深刻理解创新性与关键技术的能力 1.4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实施的能力

2.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2.1 深刻理解当代社会对绿色生产、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要求,具备良好的工程技术集成能力,协调工程与社会、自然的基本能力

2.2 熟悉工程分析与组织,能够进行产品分析、过程分析、安全与环保分析、工艺/工程系统评估,具备总体优化分析与组合、生产组织与

38

实施初步技能

2.3 熟悉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能够综合协调市场、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

3.具备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

3.1 认识社会环境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参与生产过程和管理程序的实施环节,具备主动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2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并能在不同的组织中顺利工作

3.3 了解工程系统的构思和设计方法,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具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材料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3.4 具备参与制定实施计划的能力以及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完成材料领域相关的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

4.具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4.1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4.2具备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领导团队运行、成长的基本能力

4.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整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系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5.1 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同时具有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实施继续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能力,能主动利用周围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索

5.2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5.3 掌握自我提升身体素质的基本技能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

39

5.4 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实践美学的要求

三、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能 力 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与实施技能,具备实验结果分析与工程化初步技能 具备利用工程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分析综合利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 具备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深刻理解创新性与关键技术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实施的能力 能力实现(课程或环节) 工程设计训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过程分析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原理,生产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化工过程设计训练,毕业设计 深刻理解当代社会对绿色生产、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要绿色化学与化工,岗位实习,毕业设求,具备良好的工程技术集成能力,协调工程与社会、计 自然的基本能力 熟悉工程分析与组织,能够进行产品分析、过程分析、化工企业管理与项目评价, 化工技术安全与环保分析、工艺/工程系统评估,具备总体优化经济分析与项目管理,生产实习,岗分析与组合、生产组织与实施初步技能 位实习 熟悉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能够综合协调市场、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 认识社会环境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参与生产过程和管理程序的实施环节,具备主动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并能在不同的组织中顺利工作 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了解工程系统的构思和设计方法,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具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材料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工程设计训练,化工工艺课程设计,企业讲座,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具备参与制定实施计划的能力以及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工程设计训练,毕业设计 力,完成材料领域相关的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 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及工岗位实习,专题培训课程 程表达能力,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具备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领导团队运行、成长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整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 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同时具有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实施继续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能力,能主动

40

能力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社会实践,岗位实习, 专题培训课程 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毕业设计

能 力 利用周围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索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掌握自我提升身体素质的基本技能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 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实践美学的要求 能力实现(课程或环节) 专题培训课程,岗位实习 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毕业设计 四、企业培养计划

学期 周数 实践环节 学生人数 实施企业 工程实践条件 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到管理全过程的现场实习和实习指导,相关工程技术教育 师资配备 4 暑期 3 专业实习 35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盐化集团株洲化工厂 企业技术人员8~12人 校内教师3人 6 2 工艺流程湖北兴瑞化工有限公司 35 仿真训练 湖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五环工程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 宜昌兴磷磷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 宜昌兴磷磷化工有限公司 涂料产品配方设计、企业技术人员涂料制备、性能测8~12人 试、涂装技术 校内教师4人 工艺、管道设计指导和训练 化工产品从生产工艺到管理的各主要岗位的上岗实践提供实践的岗位,进行相关技能训练 能够参与化工企业的有关工程项目设计和研究,为工程问题的立题及研究提供指导和现场实践 企业指导教师3~4人 校内教师2~3人 企业技术人员12~18人 校内教师6人 6/7 4/4 工程设计训练 35 6暑4/4 岗位实习 35 假/7 8 16 毕业设计 35 企业指导教师10~15人 校内教师8人 41

五、校内师资配备

1.企业工作经历教师

教师姓名 张光旭 鄢烈祥 胡 萍 朱 岩 樊李红 张学敏 易 英 夏 涛 刘晓芳 陈 建 王 湘 何广华 舒 桥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企业工作经历 承担教学任务 化肥厂工作6年,化工过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毕业设计 程开发与管理 造纸企业工作3年 塑料企业工作6年 树脂厂工作4年 化工企业工作3年 涂料企业工作3年 涂料企业工作2年 设计院工作2年 涂料企业工作3年 化工企业工作3年 化工企业工作4年 化工企业工作3年 设计企业工作5年 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毕业设计 精细化工工艺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生产实习、 绿色化学与化工、毕业设计、岗位实习 涂料涂装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毕业设计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毕业设计 化工分离工程、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化学工程基础、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生产实习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现代仪器分析、毕业设计 化工设计、毕业设计

2.工程实践经历教师

教师姓名 郑 化 黄 进 王继勇 魏 铭 朱 焱 蔡卫权 喻火贵 郑京京 吴选军 史 彬 职称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工程实践专业方向 有机中间体合成与应用 生物质材料合成与改性 承担教学任务 化工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高分子化学、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天然活性成分提取与分离 化工制图、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涂料树脂合成与配方设计、助剂化学及应用、化工技术经济、毕业涂装技术 设计 表面处理技术 清洁生产工艺 表面活性剂合成 涂料涂装 功能材料制备 化工系统工程 腐蚀与防护、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化学工艺学、催化剂工程、毕业设计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工业催化、高分子化学、毕业设计 化工热力学、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化工软件、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42

附件五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是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构成应由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学校教师、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师资队伍的建设着重于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能够有效地将工程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1.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

通过采取教师取得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方法,提高学校教师的工程工程能力。在3~5年内,使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每一届有8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1)增加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专业教师人数

本专业有20%以上的教师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50%以上教师具备工程实践经历。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研究和开发合作,一是使已经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历,二是使已经具备一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工作的经历。采取与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方式,教师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生产,进行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5年内使3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并同时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

(2)帮助学校专业教师取得一定的工程经历

对教师队伍中工程实践经历不足或是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采取集中训练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技术项目合作、专题训练等方式派遣到相关企业进行每年至少累积3~6月的工程实践,熟悉生产过程、工程技术和管理。每年选送不同专业方向的3~4名教师

43

进入相应企业通过直接参加实际生产完成相关的工程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获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在校内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实行“一对一”的互相帮、带的长期培训方式。在3~5年内,使专业教师中具有一定的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2.企业教师的聘用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执行需要,从三个方面聘用相关企业人员参加教学。

(1)企业教学顾问

针对如何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聘请企业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技术部门)担任教学顾问,一方面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监督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参与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目前计划聘请4~6名企业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教学顾问。

(2)企业兼职教师

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各个企业的便利条件,如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沙隆达集团公司、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武汉圣泰塑料模具有限公司、武汉现代橡塑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双虎涂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及单位,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加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① 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主要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进行。

② 聘用企业的相关人员开设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专题培训,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

③ 企业技术人员为各个工程实践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的咨询。 根据培养方案目前计划聘请8~10名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学兼职教

44

师。

(3)企业导师

在企业培养方案中各个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实际为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选题及其实施、完成等环节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进行工程师专业培养的全面基本训练。同时,企业导师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根据学生人数目前计划聘请20~30名企业导师。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配套政策

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鼓励教师提升工程能力,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并将工程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① 对在企业进行专门性工程实践培养的教师,在工程实践阶段给予适量的工作量学时补贴,对工程实践中成果显著的,在配套工程项目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② 有丰富工程经历教师参加“一对一”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学校考虑计算一定工作量。

③ 对工程型教师的评价除了考察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等成果形式外,应该着重考察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工程实践方面的成果,使工程型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向工程实际。

④ 对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均给予单独的激励政策。同时在教师评聘与考核中注重工程类成果的权重。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d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