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更新时间:2024-01-06 14: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数学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共有289人,平均分为38.6分,满分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0.3%,99至90的有26人, 占总人数的9%,达到优秀的人数共有60人,优秀率为20.8%,合格率为27.7%。 二、试卷命题特点:

1、选择现实鲜活的素材。

将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有新意的试题,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创设自主选择的平台。

试题了选择新的背景材料,又适当改变题目结构的程式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

3.关注数学思考的含量。

有些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试卷分析

1、主要成绩。

从卷面来看, 有以下几点成绩值得肯定: (1)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好地运用。 % 比如:选择题的第一题,数轴上,—1在—2的( )边。

这道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为100%,这道题的正确率之所以为100%,是因为在教学类似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数学组的老师的教案设计能够做到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里,老师还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易于理解,因此掌握较好。

(2)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够理想。

在试卷中的直接写出得数,解方程或比例,学生的失分率较高,其中直接写出得数的失分率为10.6%,这充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不够重视,对学生计算基本功抓的不够实,不够到位。所以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希望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做到在讲新课的前5分钟进行基本计算、口算、巧算的训练,然后学校定期进行口算竞赛,比赛方法是在5分钟内完成60道基本计算,100分的被评为口算状元。让学生对计算技能感到兴趣、有所提高。

(3)学生基本掌握应用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 从这次期中考试试卷的情况来看,一部分数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具备了一定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卷面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正反比例应用题与圆柱体积、表面积、底面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但是从卷面上来看,一部分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第一、二、题就是正反比例应用题,学生对于数量关系分析得比较好,失分率较低。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一类题的失分率较高。

例1 填空的第(7)把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以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形体是一个( ),它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高是( )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空间现象能力。可是这道题的错误率达到了87%,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较弱,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可见学生数与形的结合能力较弱。

()例2 填空的第(5)=0.875=( ):( )=14÷( )=( )%

24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数、除法、比、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学生的错因上分析,大多数学生不能综合地运用分数、除法、比、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多数学生不理解题意,不能完整地补充,从学生大量的错误答案中可以分析得出,学生对于分数、除法、比、小数、百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不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我和多位数学教师在一起针对试卷中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深刻反思了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改进措施如下: (1)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课标”中提到“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课标”中也提到“应避免繁杂的运算”,但是基本训练还要坚持,计算还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要经常地、有计划地坚持训练。 (2)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应试”训练。

思维训练就像口算训练一样,要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因为现行教材中的题目都比较简单,难度较小,学生遇到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转变教学观念,用足,用活教学资源,做到数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数学化。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一定会感觉到生动有趣。这样做可以有利于学生(至少是一部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3)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比如“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学生知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固然很重要;但是让学生经历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就更为重要。试卷填空题中的第9小题失分率最高,是89%;值得我们深思!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就必须让学生经历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 (4)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标”中多处提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不难,难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要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发展。

这些学生可以说是“学习有困难”的。造成他们“学习有困难”的原因很多,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他们既然在我们的班级中学习,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更多地关注他们,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最后,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学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木棠中心校 陈 华

2012-4-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vg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