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更新时间:2023-06-03 19: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岩石的组成图示地质作用

化学元素

结合

矿物

有规律聚集

岩石含 矿 有 产

组成

地壳

有 富 用 集

矿产

矿石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二、岩石按成因分类: 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岩浆岩重 熔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岩浆

沉积岩变

外 力 作 用

变质岩质 作 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活动题P34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B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FE

A

大洋板块 1个太平洋板块

板块

C

大陆板块 5个

D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张裂区

海上 ——海洋、海岭 (例:大西洋)陆上

板 块 交 界 处

(生长边界)

——裂谷、断层 (例:东非大裂谷) 交界处海底——海沟 马里亚那海沟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交界处海上——岛弧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 弧链 (消亡边界) 交界处陆上——海岸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

相撞挤压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板块 边界 运动 类型 碰 撞 挤 压 张 裂 分 离 消亡 边界

宏观地形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形成山脉和高原

图示

实例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马里 亚纳海沟 (11034米)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 块挤压碰撞,形成 海岸山脉、岛弧、 海沟

生长 边界

大陆板块内部(或 与大洋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大洋板块内部扩张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大西洋中脊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 构造的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为褶皱和断 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褶皱的 基本形 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 新老关系

地貌 未侵蚀的 地貌 侵蚀后的地貌 (地形倒置)

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 中间老 中间岩层 常成为山岭 力,被侵蚀成 向上隆起 两翼新 为谷地

向斜

中间新 常成为谷地 中间岩层 向斜槽部受挤 向下凹陷 两翼老 或盆地 压岩性坚硬不 易被侵蚀,成 为山岭。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2、断层

(1)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 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 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地质构造

断层 地垒地堑断层构造带岩石破碎,沿 断裂线常发育 成沟谷,有时 有泉、湖泊

地貌

构 造 地 貌

两条断层之 两条断层之间 间中间上升, 中间下降,两边 两边下降,形 上升,形成凹陷 成块状山地 地带 盆 地 、 谷 地 庐山、泰山 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

实例

死海、贝加尔 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地质构 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不侧漏,易于储油、储气

背斜

隧洞的良好选址 采石场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岩石易碎,工程难度低成本低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承受静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

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 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

铁路、公路、桥梁、水 库等的回避处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外营力侵蚀 与沉 积

侵蚀地貌沟谷、瀑布、 峡谷、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 溶洞、暗河、 石芽、石林、 落水洞蘑菇、戈壁和裸 岩荒漠

堆积地貌

分布地区

流 水 作 溶蚀 用 与沉 积

山麓冲积扇、洪 作用强大而普 积扇、冲击平原、 遍,湿润地区 河口三角洲

石柱、石钟乳、 石灰岩可溶性 石笋 岩石分布地区沙丘、沙垄、黄 土堆积 干旱、半干旱 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或 存在永久积雪的高 寒山地或高原

风力作用 风湿洼地、风蚀

冰川作用 冰斗、角峰、u型 冰碛丘陵、冰碛 谷、刃脊 湖 波浪作用 海蚀崖、海蚀穴、 沙滩等海蚀平台、海蚀 柱、海蚀拱桥

沿海地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高度/Km

高 层 大 气50

25 12

O3 层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章复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 层 高度分布 平流层顶至 2000~3000km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1、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2、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大气运动特征

高层 大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1、水平运动为主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2、水汽、杂质少,天 对流层顶到 50~55km 2、主要靠O3吸收太阳紫外 气晴朗能见度好,大 气稳定,利于高空飞 线增温 行。 ①对流运动显著 8~9km 高纬_________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10~12km 中纬__________ 17~18km 低纬_________-

(-0.6 C/100m) 地面 2、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

o

②大气质量的3/4几乎 全部的水气、杂质 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8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