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能力比机遇更重要

更新时间:2023-09-02 17: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辩论材料

辩题:能力与机遇哪个在成才中更重要

正方:能力在成才中更重要; 反方:机遇在成才中更重要。

正方攻辩/自由辩论阶段打法:

在攻辩和自由辩论阶段,回答对方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建立“局部逻辑”。即在对方提出问题后,自己的回答只对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首先用简单,易懂的“全”逻辑回应对方,用大量的叙述打乱对方的原来的思路,以防止对方的连环深入问题套,同时赢得观众掌声,接着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局部胜利结束对方的提问回合。(关键词:局部逻辑!)

正方攻辩/自由辩论阶段思路(观点、回答技巧和句式):

① 机遇青睐有能力的人/有能力才能抓住机遇。

② 并非有机遇就能成才,机遇存在的目的:提升能力和展现能力。

③ 对方所认识或者说的机遇仅仅为表面的机遇,这些人文(教育、家庭、社会、制度、时代、书籍 )方面的机遇并非偶然,其来自于许许多多人文工作者的能力(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教育体制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父母养家糊口的专业能力、教育儿女的能力/ )。

④ 判断面前的境遇是否为机遇,本身也取决于能力中的判断力。

⑤ 对于对方提出的某人有能力,而没有机遇,所以没有成才的例子,首先判断其是不是将成才和成功、成名混为一谈(但一般不要这样驳,因为这样的回答可能会被评委认为是在回避问题)。应先说我方没有否定机遇的重要性,而今天讨论的是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然后说对方所说没有成才的原因是缺少或者没有***,而这些东西正是某某能力方面的缺失。

⑥ 对于对方提出的某某人正是由于有某某机遇才有了什么成就,比如曹雪芹正是生活在红楼梦似的大家族中才得以写出万古留名的《红楼梦》。只用回答像曹雪芹般生活条件的人多了,而为什么就仅仅曹雪芹写了出来了?

⑦其他对方可能题的问题就不作诸多讨论。

(前三条为主打思路。)

正方论证/驳辩稿(3分钟):

主席、评委、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反方一辩天马行空般的一番论述,而其中几点我方实在不能苟同。

辩论材料

第一,就是对方辩友偷换概念,对方辩友将成才与成功和成名混为一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成才的意思是成为有才能的人,强调内在和过程;成功的意思是获得预期的结果,强调最终结果;成名则是因某种成就而有了名声,强调外在评判。由此而知,对方一辩一个劲地强调机遇在成才中的重要性,而实际上仅仅在强调机遇在成功或者成才中的重要性,偏离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

其次,对方辩友对成才的标准,就是一定要将天才的头环强加于我的身上,而且使我无法震脱,因为对方辩友说成才的标准为是否对社会有价值。我记得我两岁的时候,曾经强烈地要求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玩具,所以在促进社会货币流通,促进社会玩具产业的发展中做出了我微薄的贡献,所以我就有了价值,即我两岁就成才了。综上,要么对方辩友的标准有问题,要么我就是天才。

(由于反方的判断标准可能性不只一种,所以在场上临时选择上一段和下三段中的一段进行驳辩。上段为现场所选择的段落。)

对方辩友判断是否成才的标准与事实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将成才的评判为内在说成是外在。按照对方辩友的判断标准,人才就是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并实现了自身价值后,得到了社会或者周围人的认可之后方才成才。简单地说,就是别人说你是人才了你就是人才,别人说你是庸才你就是庸才。那来看看这个例子,我们知道,梵高生前,他的画并不被社会所认可,而在他死后几十年,他的价值才得到社会的认可,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梵高是在自杀后才踏上了久违的成才之路。这岂不是谬论?所以成才应为自我判断更重要。

对方辩友,成才的判断标准与事实出现严重偏差。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对社会有价值就算成才了。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他不是坏人,不是社会的寄生虫,他都会对社会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就如我们的农民伯伯,民工朋友,清洁工阿姨,那么对方辩友的才也太好成了吧。最重要的既不是机遇也不是能力,只要不干坏事就可以咯?

对方辩友说,成才是(借助外部条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我们不知道对方辩友此标准来自何处。暂不说其正确性如何,就以对方辩友的标准来分析,外部条件按对方理论为机遇,而何为自身价值?即为能力的高低,实现自身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自身能力的展现,说来说去,都在围绕着能力,而机遇仅仅为展现能力的一种手段,所以,能力较机遇在成才中更为重要。您方判断标准支持我方关点。)

还有,对方辩友方才没有弄清机遇所指代的范围,将其意义无限扩大为一切客观环境。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一阵风,一阵雨是机遇,太阳东升是机遇,中国五千年历史还是机遇,

辩论材料

一切入眼皆机遇,我们感觉对方辩友不是在辩论,而是在传播佛家一切随缘、普度众生的思想。

机遇仅仅指对人有利的时机、境遇或机会,不包括坏的境遇,也不包括对人既无促进也无阻碍作用的境遇。我们知道,客观环境有好坏之分,如果对方辩友一定要将机遇等同于客观环境,那就请反方二辩待会儿告诉我们“机遇好坏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刚才反方一辩一个劲地运用这样的句式:某某抓住了机遇所以某某成才了,而某某有能力没有机遇,所以某某没有成才。在我方看来,对方辩友列出此等例子,完全白费口舌,因为这样的例子在逻辑上讲,仅仅证明了机遇在成才中有一定的重要性,而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是能力与机遇哪个更重要,所以对方辩友此等离子不支持对方观点。

以上几点错误,希望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不要再犯了。接下来我将简要论证我方观点。

从哲学的角度上讲,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我方一辩已经进行了准确的论述。

从事实的角度上讲,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皆可成才,而大家总没有听说过某人没有能力而成才的例子吧,所以能力为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从现实的角度上讲,当前的成才环境已经非常好了,充满着机遇,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力就更为重要了。

我们看到,无论是在修道院偷尸体解剖学习的米开朗基罗,还是自幼失聪、被老师斥之为低能儿的爱迪生;无论是瘫痪后自学成才的张海迪,还是自幼丧父,农民出生的廖昌永。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其本身能力散发出的光芒,而非一个接一个的机遇。

正因如此,我方坚信,能力在成才中更重要。

正方提问范例:

问:大家知道,诸葛亮可是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当我们听到诸葛亮这三个字的时候,我们是先想到三顾茅庐呢?还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才华横溢?

(对方会回答大意:正是因为有三顾茅庐才有诸葛亮如此的成就。)

接着回击:①②③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k8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