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的工作观

更新时间:2024-01-26 02: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尔文的工作观

引言

近年来,有关工作神学的讨论掀起了一股潮流,在教会的平信徒更可以说是最热门的讨论题目之一。基督教出版界亦纷纷翻译及出版该类书籍,甚至收集许许多多基督徒在工作的见证聚集成书,而不少基督教机构之刊物亦以此为一专题,为平信徒读者甚至教牧提供更合乎圣经的工作神学之观点,以便教牧更有效地牧养信徒。

大部份的讨论之处理,除了从圣经的观点入手,亦会以更正教的宗教改革之先锋马丁路德及其奠基人加尔文的思想入手,讨论承袭着更正教传统的福音派信徒应该抱有的态度。虽然,对信徒而言,更正教对工作的观点,经过了数百年,不论政治、经济、生活模式及宗教文化等等方面都已经时移世易,已经过时。笔者正欲在此文章提出的论点却是,更正教对工作的观点,虽然已经过了几百年,仍然影响深远,甚至被誉为最合乎圣经的工作观。 故此,本文将先以圣经对工作的描述作基础,而后集中讨论更正教最重要的神学家之一的加尔文对工作的看法,并指出其核心神学思想,再尝试指出宗教改革时代与今时今日之间的类似背景,最后提出对应今日世代处境的出路。 圣经基础

首先,圣经描述的上帝是工作的神。其次,按旧约创世记的记载,工作乃是人存在于世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创世记二章15节,神差遣人去耕种和看守伊甸园。这一节的圣经用了db;['一词,乃与事奉、敬拜乃同一字眼。故此,工作本身的意思是敬拜,意味着工作乃是对神的事奉。这观念亦是宗教改革者工作观的最核心基础,创世记二章15节『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亦是加尔文对工作之释经的重点。 人物简介

1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出生地位于法国的诺安(Noyon),在法国巴黎大学受高等教育。加尔文可说是宗教改革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代表人物之一。加尔文一生著作繁多,若以重要性而言,则非《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莫属。他可说是宗教改革者的神学奠基人,《基督教要义》对于改革派的神学观叙述得最为详尽,其后的二百五十年间,可说是无人能出其右。

加尔文最为人所熟悉莫过于其在日内瓦的执政,他将整个城市当成一试点,企图创造一个合乎圣经教训的模范社会,即在日内瓦之法例所根据的是圣经崇高的准则。然而,其崇高的理想及对信仰的坚持,其对宗教改革异见者尤其不能容忍,以致惹来民众极大的反对,甚至有人认为加尔文乃是天生的独裁者。

虽然如此,历史对加尔文的评价仍是毁少誉多,尤其是他在教育上的努力。加尔文一生都着重学术研究,在其生前所创办的圣经学院之资素可见一斑。事实上,加尔文本身之思想很想亦成为被研究的对象。不少专门研究加尔文神学的神学院纷纷建立,迄今未止。当中最有名的是加尔文神学院(Calvin Theological Seminary)与姊妹大学Calvin College,可算是改革宗神学的大本营。他所牧养的日内瓦更被誉为『使徒时代以后最完美的基督学校』。 历史背景

在宗教改革之前夕,属灵属世的二分化已经深入民心。属灵的事情包括了默观和静修的操练,人应该尽其所能来追求;相反,所有日常事务,并不令人增加其灵魂的操练之事皆为属世,人应该束之高阁。因此,工作被视为低等和世俗的事情,被视为咒诅。唯有毋需工作的人才享有真正幸福,因为这等人可以专注于追求属灵的事。这些观念后来更发展至中世纪大行其道的修道风气,亦直接导致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的分隔,神职人员甚至在社会上形成一个特殊的阶级。

2

为了对应这个问题,马丁路德对职业已经发表了其独特而跨时代的看法,提出了「信徒皆祭司」的观念,所指的不是职份,而是祭司的圣洁意识,亦即工作的圣化。他给予每天的世上活动一个宗教意义:即是指满足世上的职责乃是至高的道德行为。他认为工作乃是来自上帝的召命。他这样说:

「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所处地位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的天职(calling)。」

虽然马丁路德已经为此难题定案,然而,其中却有不少较为含糊的看法。他虽然继承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及地上之城的概念,提出了属灵及属世两个国度的看法,但这两个国度有时却是平行的,互相分别又互相限制;有时却是完全敌对的,就像是上帝的国度及魔鬼的国度一般,不能并存。问题是,若将这世界分为属世及属灵两个对立层面的话,则默默承认了这世上有某些地方、某些层面不是属于上帝的。 主题内容

加尔文强烈地反对属灵属世二分的观点,故此在工作的观点上继承着路德所建立的基础上继续往上建构。他认为『职业』这个词,含有呼召(calling)的意思;而所谓『呼召』,乃是指上帝用祂的手指头指向某一个人说︰「我要你如此如此的生活。」所有的人都可以找到神在他身上所预定的工作召命。由此可见,加尔文提出了对信徒的工作更为完整的看法。

学者Ian Hart在研究加尔文的工作观时作出如下分类︰(一)神的护理(Providence);(二)人心中的召命存留(Remaining in one’s Calling);(三)服务他人(Service of Others);(四)工作的属灵意义(The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Ordinary Work);(五)所有工作之价值皆相等(The Equal Value of All Kinds of Work)。

现笔者则按分析后以下列三点加以阐述:

3

(一)在世而不属世

加尔文反对中世纪哲学与苦修主义相互结合的主张,而视整个世界为一家修道院,故此提出了「在世而不属世」(In the world but not of the world)的观念。事实上,他并未对道德式的信仰要求作任何删减,改变的是实践信仰的场景而已。加尔文的思想中,世界为神自己所造,和世界为堕落之受造物,两者之间有辩证关系,即神看其所造的世界仍属「好」的(创1:10、18、21、25、31),而非属灵属世二分化所强调世界所有都是恶继而产生「弃绝世界,只望耶稣」的趋向。 (二)职业无分贵贱

加尔文认为,基督徒生活的中心就是响应上帝的召命,因此无论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由信仰的角度来看,都是要对上帝负责。这亦与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召命观相互呼应,认为各行各业都是上帝的召命,都是贵重而无卑贱可言。这大大改变了当时十六世纪社会阶层分明的封建社会的看法,当时一般人都认为神职人员高人一等,独独是他们才是被上帝呼召的。

他又认为只要我们顺从自己所得的召命,无论什么工作在上帝心目中都是有价值和重要的,也没有所谓卑贱的工作。加尔文认为一个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独特的「召命」上,无论人的职业是木匠、农夫、工人或其它类似的工作,人都需要视其工作为神圣的召命,更绝不会妨碍信徒见证基督的完全。 (三)人乃上帝管家

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中不断强调神对全世界的护理,人无论作什么决定全都在神的预定之中,故此根据圣经创世记所记载的事迹发展出人乃是上帝的管家之观念,人要为所行的一切向上帝交代。事实上,当时代中产阶级的兴起亦影响着加尔文对工作的看法。他在其召命的神学观中提及人需要尽用神所赐予的能力于其工作中,他甚至认为「人是为了工作而生存」。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以及上帝神圣的计划,就会发现根本

4

没有人拥有世界财富的所有权,也没有人有权剥夺它,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上帝的,我们不过是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管家或仆人,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上帝希望我们如何管理祂所创造的世界。 小结

进一步而言之,加尔文提出「工作等于召命」的看法,影响着他在工作上实践的神学基础。他认为人不应该在其有限的世上生活作任何的纵欲,而且富人亦有责任照顾贫寒人,换言之,人工作所得来的盈利不能单单肥己,而是主动对现世的社会关怀上有所贡献。神所要信徒作的,并非远离尘嚣,退隐山林的来亲近上帝,而是要信徒在他的生活场所中,将身体献上,事奉上帝。其实,连耶稣也是如此,祂并不是不吃人间烟火地事奉神,反而是亲自降临人间,道成肉身,住在人的中间来事奉神(约一:14)。 核心信念

加尔文的工作观,可说是其核心神学信念的外在思想,故此,若能明了其终极目的,则更能明白以上所提出的工作观。现试提出以下三项关键思想︰ (一)上帝的绝对主权

众所周知,加尔文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双重预定论」,其实,整套《基督教要义》甚至预定论都是要证明神的绝对主权而已。换言之,上帝的绝对主权乃是加尔文神学架构的第一块房角石。故此,在工作观的建构上,加尔文相信神已经为每个人作出最理想的护理,拣选了最好的工作给人,而工作上的成功及事业上的兴盛是被神拣选的一个明证。 (二)基督的三重职事

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的卷二第十五章提出基督的三重职事观,即先知、君王、祭司的任务。信徒需要步履基督的三重身份,向上帝作出响应︰首先信徒需要如先知一般,忍耐苦难中的痛苦;也要明白基督的国乃是属灵的国,信徒应将希望全程放在

5

来生天国之中;更需要如祭司一般,将所有的一切,以及工作,都奉献给上帝,成为馨香的祭物。 (三)信徒的克己生活

在《基督教要义》的卷三第七章,加尔文在此不断强调信徒需要过克己的生活,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乃是要为了神。加尔文更多次强调要以荣耀神而作最终极的目标。甚至提及到要常常放弃个人和自私的意念,摒除一切对财富、权力及人情的欲望及荣誉。 小结

加尔文认为人已经因为犯罪堕落而失去所有,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得回人本身的价值,所以应该以荣耀神作工作上最终极的目标,效法基督,无时无刻都要为他的上帝而工作。 后期发展

加尔文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最明显的是当时代所出现的清教徒及资本主义的兴起,经济学家韦伯(Max Weber)亦观察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受到加尔文影响的地区与资本主义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作出理论性的说明,作了一个很著名的研究。现试就这方面阐述之︰ (一)清教徒的兴起

其实,清教徒与加尔文生前并没有任何交集,若将清教徒与加尔文等同,乃是一大偏差。然而,后期北美的清教徒主义,确实是受到加尔文的属灵观鼓励信徒参与世界的事务之观点所影响力图在俗世中建立修院,强调严谨而有纪律的生活。而加尔文所强调过克己的生活等等观念,亦成为日后清教徒工作伦理的前身。

(二)资本主义蔓延

韦伯指出,改教家本于神的选召来解释的圣召或工作,是更正教工作伦理的重要元素;其它同样重要的,是避免世俗的玩乐,这是节省时间及有纪律地用时间的重要动力。韦伯认为这种工作

6

伦理,与欧洲早期的资本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相比起保守的马可路德而言,加尔文对商业贸易采取更正面的态度。而且,加尔文对召命的观念影响着日后清教徒的处事方式,亦间接地成为早期的资本主义酝酿的合适土壤。 小结

当然,笔者亦认为韦伯所言,不无道理,但明显地只是偏面的观察而已。加尔文的财产权非常激进,他认为信徒不应该拥有房屋、花园、或任何遗产。这观念表示,加尔文并不同意人可以拥有私人财产,这与资本主义的根本精神刚刚背道而驰。职是之故,笔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引证关系,只是偶发的历史性影响而已。 当代意义

加尔文的工作观,对于数百年后的处境,究竟还有何意义?现试就两方面阐述之︰

(一)重蹈覆辙︰属世与属灵二分

现今信徒所面对的其中一项属灵危机是经过灵恩运动的影响之后,有走回属灵与属世矛盾对立的二元论之危险。教会会否忽视了工作的属灵意义,而单单高举与教会事奉有关的工作具有属灵价值,进而导致到信徒生活形成属灵与属世的分割?其实这属灵二分之影响比比皆是,甚至连神学生亦难以幸免。许多人认为若一间神学院太着重学术研究的话,其属灵程度则会下降,其实背后假定了学术与属灵的彻底对立︰祈祷读经默想为属灵,学术研究编写论文为属世,两者之间互不相通,互相对立。 (二)矫枉过正︰投进世界的怀抱

今日的教会群体中,许多漫不经意的「成功神学」被包装得美轮美奂,充斥市面,强调信徒追求工作上的专业甚至成功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失落了如加尔文所言之信仰真谛,即是在于「放弃」而非在于「拥有」的观念。很多信徒的表现与其它不信的人没有分别,甚至沦落为「周日基督徒」,在职场上灵巧像蛇,

7

进到教会仍然一般,灵巧像蛇,滑不溜手,可见教会世俗化之腐蚀的严重性。 小结

在城市生活的现代人已经被工作迫得身心疲惫,很多时候根本难以独立思考有关工作对我们本身的意义,而容易随波逐流。故此,加尔文所提出的「在世而不属世」的观念如同当头棒喝,亦能叫人从心底里反省今日在职场上的「事奉」态度。 全文总结

对应着现今「搵食艰难」的日子,在世的信徒在工作时,心底里难免泛起一股无力感,像是被工作拉扯开去,或是被工作占据了所有的人生,甚至感受到工作所牵引播弄,身不由己。然而,从清教徒被加尔文的工作观所影响之方面可以看见︰有正确的心思,才能有正确的意志;有正确的意志,才能有正确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必然蕴含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能改变社会的面貌。早前在香港所发生的SARS事故,绝大部份愿意主动面对死亡威胁的英勇医护人员都是基督徒!当中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谢婉雯医生,其自愿牺牲的舍己精神,令每个香港人都为之骄傲,身为基督徒的笔者亦感与有荣焉。

当信徒省悟到上帝乃荣耀的对象时,才会明白如何作他在世的管家;当信徒理解到上帝的绝对主权时,才会知道要在这世上活出在世而不属世的生活态度;当信徒学习到基督的三重职事时,才会愿意在职场上扮演先知、祭司、君王的角色,将福音传扬开去。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k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