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14 16: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 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 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 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获得、保持、消失 7、运动负荷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因素构成的。 负荷量、负荷强度

8、有氧耐力的适宜心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70%

9、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须全部或部分服从以下科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

10、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四个阶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核心、是最主要的阶段,它的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佳竞技阶段、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30、1888年,法国人__________首先倡议恢复奥运会。之后,第1届现代夏季典林匹克运动会于_______________年在_____________举行。 皮埃尔·顾拜旦、1896年、希腊雅典

31、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______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运动训练

32、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项群。

3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竞技状态、比赛条件 34、____________________是激励运动员长期、艰苦参加竞技运动训练的内部原动力。成功动机

35、系统训练原则的确立主要是基于运动训练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性。连续性、阶段性

36、训练方法的整体控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____________左右。75% 38、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实效性(结果)评价;合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 39、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负荷的特点不同,在专项提高阶段与最佳竞技阶段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年增加逼近极限、在高水平区间起伏

40、运动训练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______________及他的同事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

41、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__________是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运动员选材

42、竞技体育基本特点有___________、规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赏性和功利性。竞争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

4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44、、运动员在多年的系统训练过程中,要承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双重的负荷。生理、心理 45、______________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是运动训练按预定的方式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46、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_______________,长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170左右、150左右

47、无氧耐力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48、战术意识由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两个前后为序、紧密相连的部分所组成。战术信息选择、战术行为决策

49、在竞技能力上,运动员多年科学训练的目标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佳组合。 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 选择题

1、下列项目即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制胜类项群的是( ) A.篮球 B.网球 C.射箭 D.柔道

2、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适合转为跳水运动项目是( ) A.跳高 B.艺术体操 C.游泳 D.白行车

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在训练中要努力提高运动员的( ) A.糖酵解供能能力 B.无氧耐力 C.有氧氧化供能能力 D.A或C

4、为了培养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运动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应在训练中安排( )

A柔韧性练习 B球类练习 C舞蹈练习 D表象练习

5、目前,属于我国待发展的潜优势项目是( )

A.网球 B.竞技体操 c举重 D.乒乓球 6、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A.运动训练 B.运动医学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7、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中,射击、射箭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 ) A.心理 B.体能 C智力 D.战术能力

8、竞技体育比赛中,影响运动成绩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9、运动训练原则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在于( )

A.不同的训练原则适用于不同的训练项目

B.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C.运动训练原则是组织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冶则 D.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0、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称之为“法特莱克法习手段是一种( ) A.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练习手段 C.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11、下列四种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是( ) A.俯卧撑 B.双摇跳绳 C负重蹲起 D.立定跳高

12、下列对于影响运动技术形成发展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于肌肉群的协调程度 B.动作幅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关节的结构

C.竞赛规则只对竞技战术起作用,与运动技术没有关系

D.运动员动作技能储存越多,越容易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13、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 )

A.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 C.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D.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14、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出竞技体育的特点是( ) A.竞争性 D.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15、在现代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原有计划进行必要的变更。这反映的运动训练的特点是( )

A.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B.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C.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D.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16、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姑娘在0:2落后的情况下,仍能转败为胜,其中表现的战术思想是( )

A.攻守 B.奇正 c.虚实 D.得失

17、优秀运动员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高水平区间起伏的阶段是( )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18、对跳水、乒乓球、拳击等技术主导类项群中的表现难美性、隔网对抗性、格斗性项目,在难备时期的开始阶段,应将训练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 ) A.发展体能 B.发展新技术

C.巩固原有技术 D.发展新战术

19、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 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20、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运动技术起决定作用的项目是( )

A跳高 B.标枪 c跳水 D.跨栏 2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A.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C.运动员在训练令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 D.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

22、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实施有效控制的必备条件是( )

A.制定训练计划 B激励运动员训练动机 C.提供社会保障 D收集训练信息 23、提高乳酸供能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 ) A.重复性循环训练方法 B.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 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D.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24、“立定三级跳远”的这一练习手段属于( ) A.等长性收缩训练 B.超等长收缩训练 C.等张性收缩训练 D.等动性收缩训练

25、下列对于影响运动技术形成发展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于肌肉群的协调程度

B.动作幅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关节的结构

C.竞赛规则只对竞技战术起作用,与运动技术没有关系

D.运动员动作技能储存越多,越容易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26、为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能力,应更多的采用(

A.实战训练法 B.完整训练法 C.加难训练法 D.模拟训练法

27、运动员在竞技保持阶段训练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运动员( ) A.保持心理稳定性 B.参加大量比赛

C.提高专项技战术 D.学习训练理论

28、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里,训练准备期与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 )

A.获得阶段 B.相对稳定阶段 C.暂时消失阶段 D.恢复阶段

29、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若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其表现形式是( )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30、从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看,乒乓球属于的项群是( ) A测量类 B得分类 C命中类 D制胜类

31、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

作用,提出的训练学理论是( ) A.木捅理论 B高原现象 C.竞技能力均衡结构特征 D.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32、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机体部分的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支配容易按固定模式进行,为了打破这种定型需要采用( ) A.波浪式增加负荷 B.跳跃式增加负荷 C.直线式增加负荷 D.阶梯式增加负荷

33、运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乳酸供能能力,若采用跑的手段其负荷常

用:( )

A.95%以上强度 B.80%—90%的强度 C.距离50米 D.距离100米

34、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跑,小步跑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 A.速度 B.最大力量 C.耐力 D.灵敏

35、我国跳水界根据运动员少年时期体重轻、心理负荷小的特点,跃进式的发展难度技术,这是有效的处理了( )

A.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B.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的关系 C.规范化和个体差异的关系D.合理的内部机制和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36、运用模拟训练法时,尽量要求模拟训练的场馆大小相似于比赛场馆,这是追求( )

A.物理相似 B.模糊相似 C.数学相似 D.几何相似 37、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先天遗传 B.生活环境改变 C.社会发展 D.运动训练

38、在大周期训练准备阶段的初期,运动负荷安排的重点应以提高练习的( ) A.密度为主 B.强度为主 C.难度为主 D.数量为主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从不同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

2、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 (6)诽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3、简要说明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4、简述身体形态在运动员体能中的重要意义? 答:身体形态在运动员体能中的重要意义在于:

(1)一定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

(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5、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全年训练负荷的量度是不断变化的,安排时力求在重要竞技性比赛时,运动员机体处于能表现出最高强度状态;

(2)全年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与安排,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

(3)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首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

(4)应高度重视负荷后的恢复,使训练负荷带给机体的疲劳及时得到消除,并出现超量恢复,以获得更大的训练效应。

6、简要说明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7、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1)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械。

(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或坐、或卧、或立)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

故的发生。

(5)克服外部环境阻人的练习。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报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由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

(7)电刺激。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电极置于肌肉的赵止端,电流是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8、怎样安排赛前训练?

答:(1)赛前安排得的目的应是促使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训练水平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而不是把训练重点放在“补缺”上; (2)防止“求低”带来的不良影响;

(3)赛前强度可体现在专项辅助性练习上现在专项比赛性练习上; (4)应把训练重点放在技术质量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5)推各活动、结束整理活动等一般性练习可以做多样化的安排;

(6)对有经验的老队员,绝不能脱离实际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要针对不同的比赛进行训练,尤其不能违法预定的训练计划;

(7)绝不能受一二次测验、非正式比赛成绩的影响,产生错误判断,打乱原定安排。

9、现代竞技体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那些特点?

答: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现代竞技体育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2)竞技体育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台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10、简要说明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11、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化的关系; (4)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念的关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7)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12、如何确定训练大周期的时间?

答:以成功参加l—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以及完整的训练大周期。

论述题

1.试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意义。 参考要点:2001年7月,北京成功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 办权,这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对推动中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国际地位都将产生深远的

影响。具体到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 (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2.论述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过程中的“木桶原理”“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参考要点:

(1)“木桶原理”原指木格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木桶的最高一块木板,而是决定于最低一块木板。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过程中,依“木桶原理”来形容如果运动员竞技能力某一决定出素(如体能、技能、心理中的某个要素)训练水平偏低.就会限制其总体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发挥。

(2)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3)“木桶原理”主要强调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全面均衡的发展,尤其是在运动员基础训练、专项提高阶段尤为重要;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更多地强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的特长,通过运动员高度发展的特长弥补竞技能力结构中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优秀运动员更为重要o

3.如何理解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关系? 参考要点: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即在竞技运动中表现运动能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病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竞技能力结构中具有的整体性:尽管不同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侧重,不同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各有优势与缺陷,但是不论哪一个项目、哪一名运动员,其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人、心智能构成,即竞技能力结构具有整体件。

(2)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相对于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结构特征而自,每一个运动项目、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发展都呈不平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3)竞技能力结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各项目运动员的主导竞技能力及次要的竞技能力,各以适当的发展水平、相应的结构协调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同时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上,即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具有补偿效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ym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