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物流产业发展思考

更新时间:2023-09-14 16:56: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津县物流仓储产业发展思考

利津县招商局专业招商组福建组 张文乾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业作为代表新型经营理念的服务产业,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这严重阻碍了流通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黄三角地区物流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快速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物流业发展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供产销各环节物流整合缺乏系统规划,物流外包主要局限在运输、仓储等环节。目前,黄三角地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高达2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地区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只相当于本地发生量的60%左右,影响了本地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个大环境下,我县面临同样的问题,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资源浪费;落后的物流方式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桎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运行质量,也影响了外来投

- 1 -

资者的投资信心。

提高物流水平是改善我县经济运行质量的战略关键,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营模式,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企业物流运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并且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为企业获取“第三利润”提供外部物流服务环境,是加快推进“黄蓝”发展战略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我县物流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黄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1、物流贡献率迅速提高。近年来,黄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物流需求持续上升,规模加速扩大。2010年,全区域生产总值实现5612、4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实现336、76亿元。“十一五”期间,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5%提高到6%,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主框架的公路网络,东营、滨州至胶济铁路已经联通,德(州)龙(口)烟(台)铁路、黄(骅)大(家洼)铁路等加快建设,管道网达到1500余公里,拥有东营、潍坊2个机场,附近的兄弟县区中,莱州港已建成10万吨码头,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初步建成。各类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寿光农产品、莱州临港、东营临港、庆云商贸、

- 2 -

滨州京博等物流园区已在当地物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现代物流管理逐步加强。目前,重点工业企业在不同层次、不同环节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物流成本持续下降。比如滨州的魏桥创业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都实行了招标外包,盟威集团、亚光集团等企业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ERP等先进物流设施和管理信息系统。侨昌化学、愉悦家纺、环宇集团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几乎全部外包,产成品库存周转率大幅提高。

4、物流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黄三角地区积极发展物流产业,龙头物流企业带动作用明显。黄三角地区的京博物流、银河物流、中邮物流、诚源海运、胜利物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沾化皮革工业园物流公司等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中海港务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陆续入驻,以银座商城、烟草物流、海王医药等商业流通企业为主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网络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兄弟县区物流产业飞速发展,我们利津县应该迎头赶上。

二、利津县物流仓储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总体来看,相比过去,利津县物流仓储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利津县依托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疏港铁路、荣乌高

- 3 -

速及利津火车站建设,重点发展了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高端物流业。玖号物流、十方物流、金源物流、博安仓储等一批新兴服务业项目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一是利津县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利津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园区建设,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利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2000亩物流园区,吸引了十方仓储、玖号物流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落户。投资3、6亿元的十方仓储物流项目,19幢厂房建设已经完工,可储备5万吨粮食和5万吨皮棉,集县域农资集散与中转功能、社会化仓储功能、配送功能等为一体。

二是陈庄工业及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地处高速公路与两条省道交叉的区位优势,发展农资、建材、棉花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园区。位于陈庄镇的博安仓储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仓库23栋,存储国储棉6万吨,建成以后将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以棉花仓储为主,集棉花现代化,一体化检验、电子撮合、期货存货、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棉花仓储配送中心。进一步拉动黄河三角洲棉花产业提档升级。

三是盐窝农产品、畜产品物流站点。充分发挥境内丰富的畜产品、蔬菜资源优势,整合境内冷链物流企业,提升黄河三角洲畜产品交易市场、北岭蔬菜批发市场两大专业市场的档次,发展畜产品、蔬菜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建设综合性农副产品流通园区。

- 4 -

四是利北海洋工业物流站点。突出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充分利用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依托刁口渔港,主动接受东营港的辐射,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发展石化、盐及盐化工产品、海产品仓储物流,打造以沿海港口为接入点,外联京津唐、内接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沿海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

面对黄蓝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新形势,我县各级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以大型物流项目建设为支点,规划实施了铁路物流园区,综合性农副产品流通园区,农资、棉花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园区等大型现代物流园区,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利津县物流仓储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长期以来,利津县的物流行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全县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物流相关企业规模小、管理差、布局分散、相互之间缺乏合作,甚至处于恶性竞争状态。全县缺乏物流产业方面的龙头企业,更没有专业化、大型化、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具体来说:

1、我县物流企业经营水平不高。目前,我县物流设施少,分布散乱、重大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比较突出。现有的物流企业运输和储运等业务能力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只能提供一般的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和物

- 5 -

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展开。

2、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物流理念。目前,我县物流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物流理念,还停留在单一的运输、仓储概念中。没有从设施、设备、人才、信息、服务、各种资源综合协调调度等方面来认识物流。目前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仍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系统及设备的重要性,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的管理模式里

3、行业管理混乱。货运、仓储价格混乱,本地的车辆、从业人员恶性竞争,物流服务的价格长期偏低,带来超载、疲劳驾驶等一系列问题,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对连接城市的主要道路破坏严重。车辆管理混乱。大量从业车辆(各种吨位的长途卡车),散乱地聚集停放在城市的有关道路、批发市场、自发货运市场边,给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4、从业人员缺乏信息服务和相关的物流配套服务。车辆、仓库等设施闲置率高,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货主寻找物流服务基本上还处于“随机寻找”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保险、事故责任纠纷经常发生。

5、制约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由于物流服务处于落后状态,在经济和商品流通方面没有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发展。

- 6 -

针对这种情况,建设基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物流仓储产业和物流园区对利津县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三、利津县发展物流仓储产业的优势和紧迫性 (一)区域优势

从经济环境、交通环境及区位条件分析,在利津县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的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物流产业的发展大有作为。

1、区位地缘优势。黄三角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复合地带,是山东省海上北大门,北接天津滨海新区,南连胶东半岛经济区,东辐射环渤海经济带,西融济南都市圈,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是“海上山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建设前景十分广阔。利津县位于黄河三角洲,居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保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塘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黃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距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分别为400公里、270公里、180公里、320公里。因此,建设连接东北和中原的具有货物集散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交通便捷优势。黄三角地区通过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网络,与北京、天津、辽宁、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和地区相对接。规划建设中的港口与青岛、烟台、天津、黄骅等港口优势互补。德龙烟铁路、地方铁路、沿海高速公路等重点工

- 7 -

程建成后,该地区物流将辐射京津冀、东北、中原、胶东半岛等重要经济区域。高速公路将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连为一体,处在最佳的公路运输范围内,素来有“全国的公路看山东、山东的公路看东营”的美称。随着荣乌高速、黄大铁路、德龙铁路及利津火车站、利津港、东营港扩建工程的建成,利津县将会初步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海运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产业发展优势。“十二五”期间黄三角地区将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是胜利油田等中央大型能源企业稳定增长,魏桥、西王、华泰、滨化、亚光等制造业企业迅速膨胀,对油盐化工、棉纱、纸浆、粮油、煤炭、农资、有色金属等大宗货物的需求不断增加,物流需求增长强劲;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持续增长,农业物流将快速发展。“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东营被列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突破利津”等战略措施的实施,为利津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利津县油气资源丰富,发展石化工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土地资源丰富,且成本价格低,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海岸线和滩涂资源,盐卤资源将进入大规模的开发阶段。目前已形成了以化工、纺织、医药为主体的三大产业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二)发展利津县物流仓储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现

- 8 -

代物流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县吸引外商投资、铸就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利津县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核心区域,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1、优化经济产业发展,保持可持续增长。现代物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环境。目前,利津县缺乏专业化、多功能的物流基础设施,全方位、高质量、全过程、系统化的物流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与完善区域经济功能的需要极不适应,也不适应利津县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效果。

2、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实现利津县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利津县属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沿海一类开放城市,是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体,要成为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人才流的集聚与辐射之地,成为黄河三角洲的经济中心城市,必须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弱集中体现在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集散能力上。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心城市必然是现代物流业发达的城市,如纽约、伦敦、

- 9 -

东京、新加坡、香港等,经过城市功能的不断转型和完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经济中心城市发挥综合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3、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我县确定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战略部署,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物流瓶颈的存在,是利津县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障碍,物流市场混乱、服务能力弱、物流成本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县的招商工作。大型项目由于综合化生产程度较高,往往倚重高标准、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基于目前我县物流状况,这样的项目引进会遇到较大的障碍。大项目进不来,市内企业发展又有局限,很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的边缘化。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从政策竞争转向综合能力的竞争。而现代物流业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营造综合环境诸要素中最有份量的因素之一。当前,许多外商考察投资环境已把物流环境、物流氛围作为必备的考察内容,并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3、扩大物流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物流园区是营造物流产业优良环境的区域,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同时它也是现代物流技术、信息、设施、人才、管理、资源和客户的集中地,它使物流技术的开发应用具有了丰富的源头和实施的载体。各种经济成份和不同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物流产业向社会化、现代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很大程

- 10 -

度上可带动利津县物流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营质量。

4、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现代物流从纵向一体化的视角出发,能够把农产品生产、采摘、分类、包装、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送等环节快速有效地整合起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是利津县由一个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的必经之路。联结了利津县农产品生产、组织与流通,可以提高利津县整个农业系统运行效率,成为利津县农产品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快利津县物流仓储产业的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

根据《利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思想,及上述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环境的分析预测,利津县物流园区发展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逐步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利津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切实加强物流基础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以把利津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黄河三角洲、鲁北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货物集散中心为目标,使之成为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枢纽。

(二)基本原则。

- 11 -

1、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坚持企业在物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在组织、规划、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引导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物流产业。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全国、全省物流业发展布局,结合黄三角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兼顾产业、行业及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物流服务网络,优化物流园区等重点基础设施的布局,构建立体综合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业发展。

3、整合资源、抢占先机。打破物流资源分割格局,促进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资源整合,严格节约利用土地,营造环保绿色物流,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实现物流产业的优化组合,提升区域物流整体效益。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区内现有产业布局和发展基础,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要抓住机遇,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发挥区域物流建设的优势,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努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产业长远发展,努力解决制约物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标准化、信息化带动。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应用,整合物流各环节功能,促进物流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 12 -

6、生态优先、高效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产业进园区,突出生态、高效特色,将园区经济发展与物流园区建设相结合,实现优势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三)做大做强重点产业物流。

具体来看,利津县物流仓储产业的发展应服务于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也应反促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的发展,应重点发展以下物流行业:

1、油盐化工物流。

满足工业企业对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服务的需求。目前,利津县的主要工业企业集中在石油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盐及盐化工,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需求较为旺盛。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物流,做好汽油、柴油、丙烯等初级产品运输,逐步发展形成油盐化工循环产业链物流优势,积极发展原油、原盐、石灰石、煤炭等原材料散杂货物流,做好汽油、柴油、丙烯等初级产品运输,做好沥青、烧碱、PVC、环丙烷、聚氯乙烯等危化品物流。以较完整的物流作业链条为突破口,实现原材料储存、生产供应、加工和产成品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紧密衔接。

2、农副产品物流。

满足农牧渔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我县畜牧、水产、蔬菜、林果、优质棉等优势产业快速膨胀,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

- 13 -

产的农产品产业区正在形成。农产品流通加工目的在于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方便运输和储存,便于消费,借此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和对外辐射能力。应加快建设常温库、冷藏库,发展冷链运输车辆,形成种植、加工、仓储、配送一体化的农副产品物流系统。重点抓好蔬菜物流、粮油物流、畜水产品物流和林果物流发展。依托蔬菜交易中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以蔬菜为主、兼顾水果和海产品的全国综合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粮油加工企业供应物流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大豆、玉米等仓储中心和进口粮油保税仓库项目建设,逐步发展粮油物流一体化。依托畜水产品加工业规模优势条件,以盐窝镇牛羊肉、刁口海产品等优势产品供应和销售物流为突破口,整合物流资源,鼓励发展冷冻仓库和运输。鼓励发展林果保鲜气调库和保鲜运输,发展保鲜冷链物流,延长鲜果销售和林果加工业原材料供给周期。发展林业及造纸产业物流。依托广饶的造纸产业,我县应加快育林、加工、销售物流链,开展造纸专业化物流服务,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3、纺织物流。

三阳纺织、雅美纺织、泰山纺织等骨干纺织企业不断壮大,全县已形成了80万纱锭的纺织规模,和及棉花加工、纺纱、织布、服装加工、外贸出口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纺织产业链物流,积极推进纺织物流向上下游产业及关联产业链延伸,拓

- 14 -

展物流服务领域,重点发展位于产业两端的棉花、原皮等大宗原材料供应物流和仓储,纺织品、皮革、服装等产品销售物流,尽快构筑起纺织物流的发展基础。以纺织业棉花供应物流为重点,以棉花仓储物流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博安棉花仓储和进口棉保税仓库项目建设,努力形成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棉花采购供应中心。依托盐窝牛羊肉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原皮和皮革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努力形成面向全国的原皮供应中心,推动皮革产业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坯布、家纺、服装等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形成面向全国和世界的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4、装备制造产业物流。

以石油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电气机械及器材、油盐化工、纺织等产业专用设备为基础,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专用设备制造业竞争能力,促进制造业物流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交通装备产业物流。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大东联、铁人石油设备制造产业物流销售建设。

5、商贸物流。

满足连锁商业对于商品配送服务的需求。百大、银座、三联及各类商贸企业陆续上马。随着连锁经营范围的扩大,家电、便利店等大型连锁商业会逐步进入利津市场,从而形成对连锁配送服务的需求。商贸流通企业应利用商贸流通渠道和仓储、运输等

- 15 -

传统物流基础条件,积极应用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商品供应和销售,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要加强合作,建立共用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提高投资效率。加快农村物流发展,建立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实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双向流通。加速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培育和发展一批为农村服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副产品配送功能,促进农副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6、生活及网购物流。

随着网络购物的急速膨胀,消费者对网购物流服务需求的比重将会增大。同时,随着居民生活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物流服务需求的搬家服务、包裹速递、商品配送、个人物品储存等也将进一步发展。

7、物流金融。

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进驻,围绕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以仓单质押、物流保险等方式,积极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加快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形成物流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可以提高物流活动的运作效率,向用户及

- 16 -

时提供货物信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由于得不到货源信息,车辆空驶率高、装载率低下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建立衔接运力与货源的信息中介系统,使企业和运输者之间信息共享,有效利用各项资源。同时,需要建立物流企业的订单处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系统,以适应货主企业的需求。

(四)建设物流园区。 1、利津物流园区。

位于利津县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疏港铁路货运专线,发展以棉花、纺织品、化工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运输市场,建设功能齐全的高标准物流园区,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

2、陈庄物流中心。

选址在胜利黄河公路大桥北侧、荣乌高速公路陈庄出口以南,重点发展农机、农资和农副产品交易,形成加工、仓储、交易、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3、盐窝物流站点。

在永莘路两侧,规划建设盐窝物流站点,重点发展畜牧产品、冬枣、蔬菜等物流站点。

4、滨海开发区物流

重点发挥石化盐化一体化、海产品养殖等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区。

- 17 -

四、加快利津县物流仓储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强省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05?165号和《东营市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做到:

(一)努力培育骨干物流企业。进一步推进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依托黄大、德大、疏港铁路及火车站建设,高起点规划,努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匹配、规模适度超前、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铁路物流园区。高标准建设德大、黄大铁路利津火车站,加快推进两个站点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服务铁路物流园区的整体合力。积极优化铁路物流园区向外辐射的交通网络和产业分布,尽快形成协作高效、配套联动的区域物流格局。在服务方向上,重点保障全县工业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外输的保障能力,同时提升农资、农产品运输能力,为未来利津经济发展提供货畅其流的服务保障。依托陈庄工业园、利北滨海经济园及中部生态高效农业园,分别发展有特色的物流业,鼓励物流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进工业企业的仓储物流业从主业中加快剥离,培育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完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全县经济增长新引擎。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

- 18 -

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改造提升与规划新建相结合,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相结合,商流与物流相结合,地方与油田相结合,尽快发展和形成一批具有集成化、规模化、全过程服务的物流企业。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物畅其流、配置高效、功能齐备,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实现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积极组织推动物流标准化,加强物流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和支持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市经贸委要研究制定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县区搞好规划制定。

(三)着力提高物流仓储发展水平。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实施“三项改造”。一是改造经营设施。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搞好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经营设施档次。二是改造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规范母子公司关系,增强企业活力。引导企业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改造经营方式。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

- 19 -

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抓好“三个促进”。促进骨干商贸流通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引进资金、人才、管理技术和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商贸流通企业搞好资本运营,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促进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加盟、连锁等形式向社区延伸,向县城、乡村和外埠市场拓展。

(四)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对中心城农贸市场实施分类改造升级。全面推行集贸市场物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选择专业特色鲜明、集散功能较强的批发市场,予以重点培育。鼓励支持多种经济成份的公司制企业进入市场,提高市场交易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质量检测、统一结算体系,引入现代经营方式,扩大交易辐射范围。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大实施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两进”工程力度,构筑农村新型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政策,鼓励农村建立标准化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开拓农产品经营的新路子。

(五)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推进连锁经营。鼓励大中型商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充分发挥大店、名店效应,形成3-5个有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鼓励特色突出、品牌知名的企业,运用商品、商号、配送、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连锁经

- 2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3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