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播的偏向》伊尼斯

更新时间:2023-05-06 04: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多伦多传播学派是上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艾瑞克·亥乌络克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共同创立的。后继工作由目前的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文化与技术研究所而得以开展,代表人物是戴瑞克. 德科柯夫。多伦多学派提出了一种在人类文化结构和人类心智中传播居于首位的新理论和新的媒介分析技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考察媒介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传播媒介的偏向性和基于虚拟现实的赛伯空间(赛伯空间(Cyberspace)一词最早出现在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不森1984年出版的一本小说中.该故事描述了一个全球计算机网络化将人类、机器、信息源都联结起来的新阶段,并由此造就出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虚拟空间。它认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将生活在两个“宇宙”之中。一个是原子构成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则是数字化数据结构的虚拟世界,即赛伯空间的世界。赛伯空间的本质又是现实的,具有可以共享的海量资源和财富)和赛伯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的媒介新体验,强调传播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新主张,研究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对文化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总体上来说,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人伊尼斯提出的“传播偏向论”、核心人物麦克卢汉倡导的“媒介讯息延伸论”和80年代以来戴瑞克. 德科柯夫以新电子现实为研究框架所倡导的“文化肌肤论”(戴瑞克认为我们处于一个新的时代,电子媒体和赛博空间会改造我们的心理状态;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填补观念和技术之间的鸿沟;我们正创造一种超越任何人智慧的集体心智)

伊尼斯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受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帕克,获博士学位。1920年起直至去世,执教于多伦多大学。他在《传播的偏向》中所开创的“媒介决定论”的思想,经由麦克卢汉发扬,成为20世纪最显赫的传播学流派之一。伊尼斯本人是政治经济学家,初期专攻经济史,但是他在传播史和文明史的研究中也有卓越的成就,是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先驱,他的前期代表作聚焦于加拿大经济史,比如:《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史》《加拿大皮货贸易》《加拿大经济史导论》《现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后期的两本代表作则是我们传播学的经典,也就是这本《传播的偏向》和《帝国与传播》。

《传播的偏向》这本书的译者何道宽先生总结伊尼斯主要的理论贡献有以下四点:

第一,伊尼斯认为西方文明史是存在危机的,他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德法等大国为了争夺资源不惜血战,从而感悟到西方文明是一种咄咄逼人的扩展文明,于是他放弃了芝加哥学派驾轻就熟的小社区研究路子,转而去研究加拿大的宏观经济,他认为在西方文明这样的一种侵略性的状况下,加拿大应该在经济上独立,学术上发展,而不应该依附于人。伊尼斯批评西方文明是扰乱了时间和空间的平衡,他认为纸张和印刷术始终是对空间感兴趣,而忽略时间的延续性,所以西方国家感兴趣的始终是领土的扩张,失去对时间的把握后,国家就把这种诉求诉诸于战争,以实现这种目标。

第二,伊尼斯按照媒介对文明进行扫描和分期,他认为文化在时间上延续并在空间上延展,一切文化都要反映出自己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影响。他按照传播媒介的形态和性质对世界文明作了这样的分期:1.苏美尔文明2.埃及文明3.希腊-罗马文明4.中世纪时期文明5.中国纸笔时期文明6.印刷初期文明7.启蒙时期文明8.机器印刷时期文明9.电影时期的文明10.广播时期的文明

第三,伊尼斯提出了传播的偏向论,他认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有偏向,大体上分为:口头传播的偏向与书面传播的偏向,时间的偏向和空间的偏向。

伊尼斯发现媒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石刻文字和泥板文字,它们耐久,承载的文字具有永恒性,这就有利于时间上的延续,另一类如莎草纸和纸张,它们轻巧容易运输,能够远距离传播信息,这就有利于空间上的延续性。

第四,伊尼斯认为媒介的形态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会产生深重的影响。比如说他认为:

一种新的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广播电台使西方文明进入了倚重集中化和连续性的新阶段,喇叭和广播的使用促使了希特勒的上台,中国的文字给行政管理提供了基础,它强调的是按照空间来组帝国不足以满足时间的要求,因此中国暴露出改朝换代的问题。《传播的偏向》这个本书的第一章“密涅瓦的猫头鹰”,题目引用黑格尔的一句话:“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夜幕降临时的时候才开始飞翔”,出处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原意是用来解释哲学的发展过程,密涅瓦”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希腊人称为雅典娜,罗马人称为密涅瓦,栖息在她旁边的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可以看到整个白天所发生的一切,天空虽看不见鸟儿,但已留下痕迹,它可以追寻这些痕迹,了解白天发生的一切。那么哲学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它使我们人类反观自身、总结自己走过的路,为未来确定方向。伊尼斯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描述希腊文明的黄昏时期和西方文明的黎明。在这一章中首先伊尼斯按照传播媒介将世界进行分类。然后伊尼斯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复杂文字会成为特殊阶级的特权,倾向于支持贵族,简单而灵活的文字则适应于口语,但是其适应过程缓慢,因此有利于知识的垄断和等级制度的形成,而这种知识的垄断和组织力量又具有关联性,比方说在稳定的社会中,组织力量较为强大,足以供给社会持久的保护,这样的外部环境就有利于专注的学习,这种专注学习就会产生垄断的文化成分。同时伊尼斯也认为,由于组织力量对学者们的保护减弱,这会导致文人学士更加努力,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说,他认为文化的繁荣是出现在制度崩溃之前的,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飞翔一样,无论是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罗马时代,君士坦丁堡时代,还是后来的意大利共和城邦皆是如

此。之后伊尼斯又指出他自己推崇口头传统,尤其是古希腊的口头传统,伊尼斯认为这种口头传统涵义鲜活而且富有弹性,它既倚重时间媒介(比如文字)又倚重空间媒介(比如金字塔,雕塑),从整体上达到了一种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相互平衡的理想境界,伊尼斯列举了很多历史上的例子,从希腊城邦,埃及文明,到罗马帝国,从基督教的传播到伊斯兰教扩张中纸张的运用,从欧洲商业,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到工业革命和机械化发展中印刷的普及,来说明口头和耳朵的传播受时间束缚,眼睛、文字、书面的传播受空间的束缚,伊尼斯在这里是惋惜向书面传统回归的趋势的,他认为纸,印刷术,摄影术都是视觉本位的传播,由这种传播产生的垄断,给西方文明构成毁灭性威胁,先是战争的威胁,后是和平的威胁,这种垄断强调个人主义,随后又突出非稳定性,它造成了民主,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标语口号的幻觉。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章节题目分别是“传播的偏向”,“时间的诉求”,“空间的问题”。伊尼斯认为,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有利于时间观念,或有利于空间观念。通俗点来说,即媒介性质出现“时间性偏向”与“空间性偏向”。倚重时间的媒介,例如石头、黏土、羊皮纸等,由于其耐久、易保存的性质,因此它在文明中的诉求是把握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以达到传承宗教、建立国家威严及维护等级制度的目的。举例来说,埃及文明中,石刻与金字塔传递的是绝对的王权以及宗教中对于永生的信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森严的等级制度越加确保王权崇拜。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卡洛琳王朝的兴起标志着西方采用羊皮纸取代了莎草纸,由于羊皮纸耐久以及适合非集中化农业经济的特性,原本依靠莎草纸抄写的材料,全部用羊皮纸重新抄写一遍。这就使得基督教的著作大大压倒了异教的著作而形成了一种知识垄断。西方教会的地位与权力也因此被确立。然而,石刻、羊皮纸等这类“偏向时间的媒介”也由于其忽略了对空间媒体的重视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在任何一种文明中,绝对的王权以及知识垄断都将伴随着社会不平等关系的发展,阻碍了政治组织的发展,也因此招致了新力量来打破这样的垄断。埃及文明最终屈服于宗教,以及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都是最好的例证。另外一种媒介是倚重空间的媒介,比如莎草纸、机械印刷的拼音文字等。他们轻便,容易流通,但是难以保存,因此它对于空间跨度的控制要好得多。人们借助这样的媒介,通常有利于贸易的发展以及领土的扩张。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性媒介”在国家开疆辟土中可能产生的阻碍,然而,正如伊尼斯所说,“国家感兴趣的始终是领土的扩展,是将文化同一性强加于人民。”这是西方文明对于当下的执着,但是这样的执着已经严重扰乱了时间空间的平衡,使得国家失去对时间的兴趣,情愿诉诸于战争以实现眼前的利益。这一诉求最终导致了国家难以维持长久的稳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j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