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

更新时间:2023-12-04 23: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概述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的国际贸易环境。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代国际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产业内贸易又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呢,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假设日本和美国的要素禀赋相同,都属于资本丰富的国家,两国都专业化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假设他们生产有差别的汽车,分别是轿车和吉普车。再假设两国生产技术相同,所以其生产成本曲线也相同。

如图,两国的轿车和吉普车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同,且都递减。根据定义可知,这意味着汽车的生产是规模经济的,在没有进行贸易之前的自给自足状态下,两国都各自在A点生产100万辆轿车和100万辆吉普车,价格为P1,平均成本AC1,P1=AC1。现在进行贸易,市场规模扩大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进而使平均成本下降。假设日本的轿车生产商精明地看到这一点,抢先扩大轿车生产至B点,即产量扩大到200万辆。由于规模经济使产品价格和平均成本随之下降至P2和AC2,P2=AC2。现在,日本生产商就可以以比P1低的价格P2向美国市场出口轿车,并凭借低廉的价格和成本优势占领美国市场。而对于美国生产商来说,尽管让日本人占了先机,但还有吉普车市场呢。所以美国人把资源转移到吉普车生产上来,专业化生产吉普车,使生产点也由A点移到B点,以比P1更低的价格P2和更低的平均成本AC2生产200万辆吉普车并向日本出口,从而占领日本吉普车市场。再来看贸易前后变化。贸易前,两国都以P1价格和AC1平均成本生

产和消费各100万辆轿车和吉普车。贸易后,日本以P2价格和AC2平均成本生产专业化生产全部200万辆轿车并向美国出口100万辆,美国也以同样价格和成本生产专业化生产全部200万辆吉普车并向日本出口100万辆。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和贸易前一样,但总成本现在变为P2*400,比贸易前减少(P1-P2)*400,即贸易收益。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完全是为了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企业或工厂只生产某一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款式,以取得分工专业化的优势。该国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同类产品的其他款式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因此,具有规模经济和相同要素察赋的国家间开展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因此,产业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涵盖了重叠需求理论、相互倾销贸易等理论。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p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