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7 11: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中心:__佛山_____

分 数:_______

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的怪圈

?

课程名称___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__________

年 级_______13级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层次___________专升本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13370941014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谢亮军_______________

2016 年 1 月 15 日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的怪圈

摘要:《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它被文学史家称为”六十年代的最佳小说”1,成为了解60年代美国社会和文化思潮的必读书。问世之后短短的时间,就成为畅销书,十年间,在美国本土就成为畅销书。小说用独有的黑色幽默,展现了生活中平常而又不正常的一面。用独到的视觉,简单而有深刻的笔触,写出了生活中的现实的荒诞的怪圈。我们不喜欢荒诞,但是荒诞却无处不在。我们想摆脱荒诞,但是最后却又回到了荒诞的怪圈中。

简单关键字:怪圈 荒诞 军规 黑色幽默 混乱

一、“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什么?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小说,作者是约瑟夫.海勒。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守在地中海某个小岛上的美国空军中队的故事。而故事却是围绕着那个说是有却没有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而展开的。重点不在于军规,而在于这条军规中的思维,这种逻辑。就像是一个怪圈,看起来有根有据,有条有理,但是最后发现,从开始到最后,一切的理之后又还可以改,而新的理依旧存在。无限的循环反复,就像是一个怪圈,永远也绕不出,摆脱不了。它意指一个圈套,一个陷阱。看起来有理有据,却前后自相矛盾。它隐喻了一种悖论般的荒

谬的处境。象征了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额荒诞。一种看是无形无影,看是不存在的东西却无所不在,却牢固的毫无办法的被套在里面统治和管理。“第二十二条军规”象征的是荒谬的理,反映的是怪诞的圈。是现代统治的一个缩影,也是人类荒谬存在的处境。 二、荒谬的理。

正如,《第二十二条军规》里面的故事一样,怕死的轰炸手——约塞,按一般规定,飞满规定次数(最初为25次)的飞行员可以回国,但军规实际上规定,无论何时,必须执行司令官命令做的事情。飞行大队的指挥官是个官迷,他一次一次增加飞行任务,远远超出一般规定。飞行员们都得了恐惧症,变得疯疯癫癫。约塞连上尉是美国陆军第27航空队B-25轰炸机上的一名领航投弹手,他渴望保住自己的性命。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当约塞连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已经把指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次。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这就是理,定的理加上不定的服从。而不定的东西却改变了定的东西。定的“理”不再不变,也就变得荒诞。

于是,约赛装疯卖傻。于是他逃进医院装病,军医说他是“在白费时间”,他“当场就决定发起疯来”,因为根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却担心自身安全,就证明他神智清醒。于是就产生了如下逻辑:如果你疯了,只要你申请就允许你停飞。可你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你不是疯子,还得接着飞。这视乎就是一个理,只要活着,就得接着飞,这就是疯子都能不疯的规定,也是无法摆脱的荒诞的前后矛盾的规定。“在这里,战争的荒诞只是世界荒诞的一种极端形式”。

2

并且,军规的荒诞只是所有规定的一个缩影,只是人类社会荒谬的

存在的一个缩影。 三、怪诞的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遭遇大大小小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制度陷阱,是一种资源分配不均,信息失调,权利不平衡等情况下的产物。就像一条无形的产业链,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恶化,像一个循环的圈,看得到的镜头确实令一个循环的开始。那情形就像是《第二十二条军规》里面的一个伤兵的情节。通过两个口子,清澈的液体从这边输入病人的身体,排泄物从另外一个口子输入洁净的瓶子。当这边的瓶子空了,那边的瓶子就满了。而这事没有完,应为一会,这两个瓶子将互换,原来的排泄物从新当做清澈的液体再次输入他的身体,新的循环继承着上次的循环又从新开始。周而复始,循环反复,没有尽头,没有结束。

三、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但是通过它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真相、思考很多问题。这本书也许并不想给我们阐释什么大道理,揭露什么罪恶,它也许只是小小的讽刺一下再加上些许自嘲。具有无上权力和随意性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并不存在而又无所不在,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疯狂的象征。它既是一项具体而荒谬的法律条文,更是一种抽象的专制现实。它永远对,你永远错;它总有理,你总没理。它总是与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如影随形,使你永远无法摆脱,无法逾越。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是社会的一面,骨感而有丰满。它是世界荒诞的一种极端,是人类换缪的一种存在。我们长期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想摆脱却又难以摆脱。我们处在一个怪圈中,我们的起点可能又是怪圈的终点,我们的终点,可能又是怪圈的新的起点。我们自以为摆脱了一个怪圈的时候,可能又步入一个新的怪圈,到头来发现,我们其实还在怪圈里面。因为整个世界,整个社会,整个体系,都处在怪圈之中,我们只是在怪圈里面挑来跳去,却依旧在怪圈里面。怪圈里面本身就都是怪圈。“第二十二条军规”告诉我们,有一种无色无相的东西在我们身边,看不到却真实的存在,它有强大的力量和生命力,那一改变,难以摆脱。它是如军规般有理有据的谬论,是如圆圈般循环而无法逾越。它掌握着一手的资源,信息,权利和渠道等先决的东西,主导着,掌握着发展前进的方向。看起来一切都无法挽回,看起来一切人都已经沉睡。但终究,会有人发现,会有人逃离。一切的一切,虽然艰难,却并不是没有机会。我们还是可以用自

己的执着和坚定,用自己的智慧摆脱。认识到存在,想去改变,正是改变的开始。艰难不代表没有希望。有真理的谬论,有轨迹惯性的怪圈,也有机会有智慧去打破。

1. Morris Dickstein《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第117页,上海教育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八月版。

2.钱满素《海勒的神话》--评<第二十二条军规>》,《美国当代小说家论》第14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版。

己的执着和坚定,用自己的智慧摆脱。认识到存在,想去改变,正是改变的开始。艰难不代表没有希望。有真理的谬论,有轨迹惯性的怪圈,也有机会有智慧去打破。

1. Morris Dickstein《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第117页,上海教育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八月版。

2.钱满素《海勒的神话》--评<第二十二条军规>》,《美国当代小说家论》第14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j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