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旅游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11-22 21: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展旅游文献综述

摘要:会展旅游是旅游业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别。它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发

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国会展旅游由于起步比较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应加大对会展旅游的研究,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向国外学习,提高我国会展旅游业的水平。本综述从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会展旅游效应研究、会展旅游的管理、会展旅游的营销、会展服务和会展教育的方面入手,对会展旅游进行介绍,希望通过本综述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会展旅游业走向成熟。

关键字:会展旅游:概念、效应研究、管理、营销、服务和教育

一、引言

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被誉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从1980年到1996年亚太地区会展旅游市场以每年124% 的速度增长。香港地区,韩国的会展旅游发展也很快,而新加坡更是凭其政府对会展的投入而超过香港成为亚洲会展的龙头老大。中国的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达到20% 以上。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各城市的会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环渤海会展经济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及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产业带的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但我国会展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我们要学习会展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会展业的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二、对会展旅游概念的探讨

对会展旅游概念的探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是几种不同的见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会展旅游的概念作了诠释。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许峰博士(2002)认为,会展与旅游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二者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会展旅游的研究应集中于会议与展览两个层面,将节庆、体育等容纳进来会重蹈(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局面;并且会展旅游关心的是如何为与会展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从会展本身拓展到住宿、餐饮、娱乐方面,继而争取在游览、购物、旅行等方面创造需求[1]。

云南大理学院旅游系的张建雄(2002)主张把会展看成是一种新的媒介和载体,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把会展旅游看成是产业边际化、交叉化的产物,而不是节庆旅游或商务旅行和观光旅游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单纯的等于开博览会[2]。

周春发(2002)认为,会展旅游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3]。

三、会展旅游效应的研究

会展旅游能够为举办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但并不是会展旅游带来的效应都是好的。学者在对会展旅游进行研究时,有的认为会展旅游有积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会展旅游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赵军(2006)认为,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好,关联带动性强。2.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3.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4.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4]。

李佳莎(2006)认为应该十分注重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性,利用他们的放大效应以谋求会展旅游更快发展。会展旅游对于区域经济的主要作用表现在:1、有助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2、有助于改善地区旅游吸引力。3、有助于降低目的地季节性[5]。

Butler(1975)认为,影响游客和居民关系的因素主要是游客量,另外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也是导致这些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6]。

King,Pizam and Milman(1993)指出了会展旅游存在的负面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城市示范效应、交通拥挤和犯罪率上升等[7]。

四、会展旅游的管理研究

美国会议观光局(CVB)在会展旅游中的主要作用是:目的地营销,建立并推广适于会展旅游的良好的城市形象(Gartrel,1994),为会议组织者提供目的地产品信息,代表目的地从事会议和展览促销,组织促销活动,以及提供会展方面的相关服务(Polivka,1996),但目前存在收费服务的利用率比较低,资金的来源逐渐减少等问题(Karin Weber,1999)。

日本国家旅游机构-国际观光振兴会(JNTO)为官方指定负责商务旅游和奖励旅游的机构并下设日本会议局设在东京。会议局还在纽约、伦敦和汉城设有办事处,这些办事处除了在当地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外,还为即将在本国举行的会议或奖励旅游项目提供帮助。各办事处的所有人员都是市场调研和网上工作的专家,他们为国际会议主办者提供最新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何建英(2004)认为,中国来说政府在会展旅游中应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的工作是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制,提高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改革政府部门对会展活动的“资格认定制度和分级制度”。并建立一个以旅游部门为主体,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会展管理机构。这个机构主要负责目的地营销和目的地产品信息的传递和推广等会展服务项目。同时也要加强会展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会展旅游主管机构和会展旅游企业献计献策,制定会展旅游行业公约,规范和约束行业内的主体行为,负责对展会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面向会展单位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信息、咨询、培训等,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8]。

王晶(2003)认为,会展旅游行业机构应具有国家性、全国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还应具有支配使用政府的展览预算,组织国家展,规划、投资和管理展览基础设施等功能[9]。

五、会展旅游营销的研究

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Promo Salons)是商会和政府牵头组织,法国专业展览公司自愿加入的民间团体。促进会为了向这些展会提供国际促进业务,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任务是在各自负责的国家和地区为加入该组织的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业务。这种联合促销使单个企业的全球促销成为可能,而单个展览公司,哪怕是财力强大的展览集团,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世界上50个国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办事机构网络,但是从属于不同展览公司的展会把销售经费集中到一起,就能组成一个有效的展会国际促销网络。

A ndrew Bradley等(2002)指出正面的城市形象对吸引会展旅游者的作用很大,而负面的

城市形象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会展旅游者的到来,因此树立或改变城市形象意义重大, 特别是在那些原来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城市。并指出将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营销相结合用于促进城市对会展组织者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0]。

刘德艳(2004) 指出要进行会展胜地形象设计来推销会展目的地,提高该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会展形象涉及到的系列原理[11]。

王春雷(2004)认为开展整体营销能促进和推广地区会展业的整体形象,并可有效组织分散的资金、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宣传本地区优越的办展环境和品牌展会[12]。

程红,陆红艳(2003)提出依托城市产业培育会展品牌。打造一个城市的会展品牌,将其与该城市的产业特点相联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

林越英(2002)提出建立展览等级认证制度,对品牌展会的名称、标识等知识产权实行登记注册予以保护[14]。

六、结语

中国旅游业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拉动内需、增加创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而作为旅游业重要一部分的会展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会展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未来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我们应加快对会展旅游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会展旅游的研究,指导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使我国的会展旅游业能够尽快的赶上发达国家.本综述对会展旅游的发展情况作了基本的介绍,希望对会展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2] 张建雄.会展旅游不是什么[J].旅游学刊,2002(4).

[3] 周春发.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4] 赵军.会展旅游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3).

[5] 李佳莎.中国会展旅游现状、问题与功能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1).

[6] Butler Tourism’s impacts: the social costs to the destination community as perceived by its residents [J].J Travel Research 1975.

[7] King B. Piza A. Milman A. Socialimpacts of tourism host percep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650-665.

[8] 何建英.关于会展旅游行业协会工作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9] 王晶.会展旅游中的政府职责[J].商业研究,2003(7).

[10] Andrew B. Tim H. Margaret H. Seling cities [J].Cities 2002,(19). [11] 刘德艳.会展胜地形象策划[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12] 王春雷.国外会展营销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贸易报,2004-6-5.

[13] 程红,陆红艳.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也发展方向[J].中国流通经济,2003(3). [14] 林越英.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m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