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大纲

更新时间:2023-11-11 13: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作家作品知识

1。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2。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及的属流派。 3。认识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并称。

4。认识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二、泛读作品

诗经:《君子于役》、《硕鼠》、《将仲子》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非攻》(上) 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难一》

屈原:《离骚》(第一部分)、《湘夫人》 晁错:《论贵粟疏》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公子列传》 张衡:《四愁诗》 汉乐府:《平陵东》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 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 曹植:《白马篇》、《洛神赋》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 刘琨:《重赠卢谌》 葛洪:《画工弃市》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五柳先生传》刘义庆:《世说新语·过江诸人》、《世说新语·子猷访戴》 鲍照:《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代东武吟》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淹:《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

庾信:《拟咏怀》(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哀江南赋序》 南朝民歌:《子夜歌》 北朝民歌:《木兰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沈佺期:《独不见》 宋之问:《度大庾岭》 孟浩然:《宿建德江》 王维:《渭川田家》、《鹿柴》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闺怨》 李颀:《古从军行》 高适:《别董大》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望岳》、《丽人行》、《新婚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愈:《山石》、《杂说》(四)、《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 张籍:《秋思》 王建:《水夫谣》

柳宗元:《江雪》、《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刘禹锡:《石头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轻肥》 元稹:《连昌宫词》

李贺:《老夫采玉歌》、《李凭箜篌引》 杜牧:《早雁》、《阿房宫赋》 李商隐:《马嵬》、《锦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陆龟蒙:《野庙碑》 聂夷中:《伤田家》 李朝威:《柳毅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

三、精读作品 总体考核要求是:

1。识记节选课文的原书出处。 2。记忆作品中的名句、警句。 3。背诵下列作品: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王之焕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翰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昌龄 《出塞》

王维 《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将进酒》、《行路难》 杜甫 《春望》、《登高》 韦应物 《滁州西涧》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孟郊 《游子吟》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杜牧 《泊秦淮》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理清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结构。

5。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向和认识价值。 6。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

7。力求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从艺术与思想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总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精读作品各篇的具体考核要求是: 1。《氓》

(1)识记本篇是弃妇的怨诗。

(2)理解本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迫害。

(3)说明本诗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特点。

(4)以被弃为界,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前后变化;以结婚为界,分析氓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5)认识诗中的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 2。《蒹葭》

(1)把握此诗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惋惆怅相互交织的情感内容。 (2)分析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显示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3)理解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诗人长时间对“伊人”追求不懈的作用。 (4)认知诗中的起兴手法及其作用。

(5)认知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晋楚城濮之战》

(1)认清这次战争的性质属于大国争霸。

(2)识记这次战争的大致经过及晋楚双方的主要人物。 (3)归纳晋胜楚败的主要原因。

(4)论述本文描写战争善于将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及民心、道义、士气等因素与战事发展紧相结合,以揭示战争胜负之必然的艺术特点。

(5)分析子玉、先轸、晋文公三个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4。《冯谖客孟尝君》

(1)了解“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 (2)分析冯谖的性格特色。

(3)论述“欲扬先抑”的手法对突出冯谖形象、增强文章趣味的作用。 (4)认知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 5。《侍坐》

(1)识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学生一起讨论抱负志趣。 (2)分析文中的孔子形象及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四人的个性。 (3)理解本文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6。《齐桓晋文之事章》

(1)说明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并作辩证评价。

(2)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 (3)认知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7。《劝学篇》

(1)说明荀子所谈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评说荀子倡导的学习态度。 (3)评说荀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4)分析本文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整饬而错落有致的语言特色。

(5)认知本文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8。《国殇》

(1)了解“国殇”的含义。

(2)认识屈原写《国殇》的意图是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忾,雪洗国耻。

(3)具体分析本诗第一段写激战,将动态描述与静态刻画相结合,全景鸟瞰与局部特写相结合、外形描绘一精神赞美相结合等特点。 9。《哀郢》

(1)了解《哀郢》写作背景的两种说法。

(2)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3)分析本诗叙事与抒情紧相结合的特点。 (4)认知诗中所用的对比及比喻手法。 10。《谏逐客书》

(1)了解本文的写作缘起。

(2)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 (3)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 11。《过秦论》

(1)说明贾谊写作本文的意图是要告诫当时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2)认识本文在大量历史事实基础上得出结论的特点及其效果。 (3)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4)认识本文句式多用铺叙排比、语言富有文采气势的特点。 12。《项羽本记》

(1)了解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的主要情节。 (2)分析项羽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3)以鸿门宴为据,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

(4)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 (5)认知本文中形成的成语。 13。《苏武传》

(1)分析苏武形象,分析文章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2)分析文章善于以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划人物性格的特点。 (3)比较分析卫津、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情感有何差异。 (4)认知“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本文。 14。《陌上桑》

(1)识记这是一首叙事诗。 (2)分析罗敷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u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