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更新时间:2023-05-13 05: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2010年福建省高考考试大纲(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一.历史大纲

必修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始皇帝”的来历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刺史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 手工业生产方式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朱熹的理学思想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书法 中国画

(3)文学成就

诗经 楚辞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的产生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意义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2)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改良蒸汽机 (4)电气技术的应用

6.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拜伦的《唐璜》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莫奈的《日出·印象》 凡·高的《向日葵》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2)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4)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源的《海国图志》

(2)维新思想 (3)新文化运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普遍干预经济 社会福利制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 中国的振兴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现代艺术

(1)毕加索的美术作品 (2)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 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

(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一国两制”的理论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 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 居室建筑的变化 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技术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个面向”方针 “科教兴国”战略

选修部分

(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欧洲的宗教改革

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洛克(2)卢梭

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唐太宗 (2)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华盛顿 (2)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 (3)毛泽东、邓小平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二、政治大纲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及其发行量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信用工具和外汇

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影响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正确的消费原则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企业的含义 我过法定公司的形式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理财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 规范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小康的社会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民主选举的方式及特点 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

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公民救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

3、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其各观依据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主权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权利和义务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时代的主题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力量

(2)我们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3)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

哲学物质的概念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9)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的上升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事物发展的原因

(4)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否定的要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选考部分 必修三

1. 国家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 国体和政体

2. 国家的管理形式

代议制 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和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法国的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和职权

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 英法两国政体的比较

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利制衡

美国的两党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和实质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单一制和联邦制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美国的联邦制的基本特征和利弊 维护我国国家统一

4.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中国于国际组织的关系

《联合国宪法》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作用、基本原则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欧盟的宗旨、机制 中国于欧盟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三、地理大纲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应用

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限

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褶皱、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大气受热过程。

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热力环流 大力的水平运动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垂直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分布和形状等方面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和延伸方向等方面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等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涵义、联系和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比较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流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

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

因地制宜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能源和矿产能源开发的见

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组成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修2:《海洋地理》

1. 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水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海水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洋流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和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等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岸带在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 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波浪能等海洋能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

海洋空间在海洋运输与通信、围海造陆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 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议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址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台风及其危害

台风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常见虫灾、鼠灾带来的主要危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别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水文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 防灾与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应对自然灾害的适当方法或应急措施

(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2010年文综考试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2p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