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设计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26 03: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设计问题

摘要:文章围绕商用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中存在的新风机组选择、外机容量的确定、冷媒管长的修正、系统施工安装控制等问题,剖析了多联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多联机系统;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外机容量;冷媒管长;水冷多联系统

可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因采用变容技术实现了部分负荷下的高能效比,制冷剂在室内机中直接与房间空气进行热交换,避免了传统空调中的制冷剂冷量通过水再传给空气的二次传热损失,节能效果明显,并且有布置简单节省空间、超长冷媒管设计、内机形式新颖美观、高可靠的设备、简捷的系统设计、人性化的系统控制,以及不断下降的设备投资而为社会所青睐,为暖通设计师所认可,并在办公、商业类等建筑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存在使用局限性,如在2005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辅导材料》第90页就认为“大面积大批量采用多联机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这也是困扰暖通工程师的地方。下面就其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1新风的选择

在可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中常规做法,是配以全热交换器,让室外新风在全热交换器中通过与室内排风的热湿交换,回收排风中能量,为新风预冷或予热。这种做法在补充了室内新鲜空气同时,又排出了室内废气,而且还节省了能耗。但全热交换器是一种不具冷源的换热设备,受换热效率的限制,处理后的新风参数无法达到室内状态,仍对室内形成负荷。同时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决定了送入室内新风的状态,也直接影响了空调内机容量的配置,所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对全热交换的效率做了具体要求,不低于60%,市场上大多数厂家均能满足此要求。而且其风压较低,解决高湿场所能力不足,如餐厅、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

如采用全新风处理机组即采用直接膨胀制冷法,通过变频控制为基础,加热和冷却处理接近室温的室外空气。优点:风压较高,基本能解决室内湿负荷。缺点: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冷媒配管实际长度在100 m以内,高低差为50 m(室外机高于室内机),当室内机高于室外机时,高低差为40 m,因而受外界的限制。另外冷媒配管垂直距离超过50 m时,需修正制冷容量,全新风机组采用独立的制冷系统,故耗电量比较高。而且价格较贵,故障率较高。

上述两种方式均有较大缺陷,结合目前市场设备情况,文章推荐以下几种方式提供新风:①带热泵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组。②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③蒸发冷凝式全热回收新风机组。

这几种新风机组都有一个共同点,带有热泵并采用热回收方式,而且基本都能将室外新风直接处理到室内工况点等焓线上,甚至可以到等湿线,承担室内的湿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