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15: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学习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名画引领,再现历史 多媒体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xū lì)、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呢? 生:馒头、大米、茶叶、布帛(bó)、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二.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多媒体出示表格,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繁荣的图片资料,学生结合教材填写表格。

类别 粮食 农业 作物 经济 作物 纺织业 手工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 都市 商业 海外 贸旸 货币 发展成就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种增加 哥窑、汝窑、定窑等技术精湛;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制瓷中心在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北宋东京效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发展集中的区域 苏州、湖州等 福建、成都平原等 四川、江浙、海南岛 江西、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大都市开封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杭州 大商港广州、泉州;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广州、泉州 四川 设计意图:从在直观的《清明上河图》上收集宋代商业繁荣的信息,到探究商业繁荣的基础,再到表格整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感受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二.佐证历史,探究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填写表中“发展集中的区域”一栏。 师:填写的这些地名集中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中国的南方地区。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组整理过的地图、文字资料,反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全过程。(魏晋南北朝 → 唐朝中后期 → 南宋时期) 师:为什么宋代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出现南方胜过北方的趋势?

生: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政策倾向等。 三.引导深入思考,感受人地和谐:南方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师: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讨论南方超过北方的自然环境因素。

生1:北方:原来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有利于农业生产。

宋代气候变化,加之北方开发较早,战乱频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

生2:南方:气候温和多雨,土壤肥沃,开发较晚,森林植被保持较好。

宋代时,气温变化对南方影响不大,南方河流、湖泊广布,有利于农业灌溉。 师:上述讨论对我们有何警示?

生: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反之,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教材栏目,探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四.学生小结课文。(略)

【当堂检测】

1.“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这些谚语反映的经济现象发生在(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宋朝 2.产量在宋朝时逐渐跃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粟 3.下列对宋朝农业发展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宋时期,耕作技术提高,垦田面积扩大

B.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水稻优良品种,并推广到南方 C.南方各地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增加

D.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4.景德镇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瓷都的时间是在( )

A.北宋 B.唐朝 C.隋朝 D.南宋

5.我国古代造船业发达,世界上最早修造船舶的船坞位于( )

A.北宋东京郊外 B.唐朝长安城外 C.南宋临安城外 D.北宋洛阳郊外 6.下列对宋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宋时,北方的丝织业胜过南方 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C.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D.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7.中国古代用于海外贸易的海船上安装了指南针,这一现象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唐朝

8.下列哪一项是宋朝时期黄河和长江及运河沿岸最大的商业城市( )

A.长安和杭州 B.洛阳和南京 C.开封和杭州 D.开封和洛阳 9.宋朝时期的的“草市”指的是( )

A.宋代在京城形成的商业区 B宋代在乡镇形成的新的商业区 C.宋代城市中的娱乐场所 D.宋代城市中市民居住的区域 10.两宋在主要商业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其职能是( )

A.管理水利工程 B.管理船舶制造 C.管理海外贸易 D.管理国家税收 11.北宋前期出现的交子是一种( )

A.特色食品 B.娱乐游戏 C.考试制度 D.纸质货币 12.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你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C.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D.人们使用信用卡购物

能力提升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二:(临安)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也有繁盛的夜市和早市,交易量也很大,特别是珠子市的买卖“动以万数”。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充盈。

(1)读材料一,请列举一例南方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并根据材料内容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答: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①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④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2)读材料二,材料中说明宋朝经济哪一方面的内容? 答:商业的繁荣。

(3)你认临安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答: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附1 板书设计:

附2 填空题: (一)农业的发展

1.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 传入的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 地区。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 下游和 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3. 南宋时,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 和 一带。 (二)手工业的发展

1.两宋时期, 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 业、 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2.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地区已成为我国制 瓷业中心。

3.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 ,南宋 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 。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 。都市的商贸活动已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

2. 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用以管理海外贸易。

3. 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