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716中、西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

更新时间:2023-04-14 17: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50 页

目录

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716中、西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一)

................................................................................................................................................ 2 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716中、西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二)

.............................................................................................................................................. 12 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716中、西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三)

.............................................................................................................................................. 22 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716中、西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四)

.............................................................................................................................................. 31 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716中、西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五)

(41)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50 页 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716中、西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冲刺狂背五套

题(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9考研学员最后冲刺阶段使用,精选历年经典试题,临门一脚,背诵专用。

2-资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 乐府

【答案】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汉代乐府是主管俗乐的机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和演奏。至汉哀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撤销乐府,汉代乐府共存在了105年的时间。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问音乐高度繁荣,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响。此后几朝的乐府在此方面大为逊色,晋代有太乐乐府,《隋书》太乐与乐府不分,至唐代大乐署之外无乐府,此后也不再有乐府机构。

2. 郑卫之音

【答案】郑卫之音广义是指一切非官方的民间音乐,即与正统雅乐相对应的民间俗乐;狭义主要是指春秋时期在各个诸侯国兴起的郑、卫国地区的民间音乐。郑、卫二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留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问音乐。后世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新乐”以区别于代表古乐的雅乐。因为由女性表演,故又名“女乐”。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因是各诸侯国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在内容上抒发了人们的真实情感,音乐形式新颖多变,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并形成一种新的音乐潮流,造成了春秋末“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极力反对,贬其为“淫乐”“亡国之音”。

3. 诸宫调

【答案】诸宫调是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北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据《碧鸡漫志》等书载,诸宫调由北宋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创始。其音乐特点在于将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言体的部分,因而以体制宏大、曲调丰富著称,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诸宫调伴奏乐器主要是鼓、板和笛,后来也有用水盏打拍,或用弦索伴奏的。目前保存下来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金章宗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其他诸宫调作品还有无名氏作的《刘智远诸宫调》、元代王伯成的《天宝轶事》,都已残缺不全。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50 页 期的标志。宋代己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元杂剧进入兴盛时期,诸宫调开始衰亡,久而久之,渐渐为人们所陌生。

4. 南戏

【答案】南戏是北宋的民歌,也叫“永嘉杂剧”。宋代的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构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剧目一般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南戏的音乐有五声调式构成,风格比较流利婉转,剧本也比较灵活,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可随时转换宫调和曲牌。演唱方式既可以独唱,又可以对唱、轮唱、合唱等,凡登场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演唱。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破阵乐》

【答案】《破阵乐》是唐代歌舞音乐作品,原名《秦王破阵乐》,本是隋代末年的一种军歌,杂有龟兹音调。武德三年(620)后,填入新词以歌颂秦王李世民的赫赫军功。贞观元年(627)发展为歌舞大曲,用于朝廷“宴群臣”,后繁衍出多种表演形式。曾更名为《七德舞》用于雅乐,唐高宗的《神功破阵乐》、唐玄宗的坐部伎《小破阵乐》也源于此。无论是在燕乐或是雅乐的演出中,还是在九、十部乐或是坐、立部伎的节目中,都有《破阵乐》的存在,其影响远及印度、日本等国。这部作品具有“发扬蹈厉,声韵慷慨”的豪壮气概,音调是以汉族清乐为基础,又杂有龟兹乐的成分。武则天时期的日本遣唐使曾将《秦王破阵乐》带回日本,日本目前所存的五弦琵琶谱、筝谱、琵琶谱、笙谱、筚篥谱、笛谱等七种古代遗谱中共保存着《破阵乐》的九种曲谱。何昌林先生曾尝试词曲的组合配译。

6. 皮黄腔

【答案】皮黄腔是汉族戏曲四大声腔系统之一,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西皮起源瑚秦腔,清初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汉一带,并与当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二黄产生于江西、安徽一带,是在弋阳腔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清初,西皮是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是徽调的主要腔调,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腔系统———皮黄腔。就音乐风格而言,西皮高亢跳跃、轻快活泼,二黄低回缓慢、端庄凝重,二者构成情调、色彩的对比。另外,西皮和二黄各有板式类别,主奏乐器胡琴又有不同的定弦法,对于不同音调色彩的形成起到了一定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近300年来皮黄腔影响极大,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使得皮黄腔风靡京城,为京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京剧则成为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

7. 蔡元定十八律

【答案】蔡元定十八律由南宋蔡元定(1135-1198)所创律制,记载于《律吕新书》中,是在“三分损益法”生出十二律后继续生六个变律(变黄钟、变林钟、变太簇、变南吕、变姑洗、变应钟),置于其同名正律之后,形成十八律。十八律解决了三分损益律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50 页 使在十二个调高上构成七声音阶时,能够统一成一种正声音阶结构模式,在律学研究方面是一个突破。由于十八律仍限用十二正律为宫,因此仍属于十二律体系。其缺点在于,仍未脱离三分损益律的局限,无法根本解决黄钟还原问题,不能循环往复地旋宫。

8. 节奏

【答案】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能够使乐曲体现出情感地波动起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任何音乐,无论是庞大的交响乐,肃穆的宗教歌唱,还是简朴的乡村民歌,都具有节奏。音乐的奥妙之一在于周期性律动的无限多样性: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各有不同的强拍循环周期,它们构成音乐的不同格调。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性格。

二、选择题

9. 相和大曲中,每段歌唱后在器乐演奏下跳舞的部分叫做( )。

A.艳

B.解

C.趋

D.乱

【答案】B

【解析】相和大曲是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形式,其中包含汉代北方流行的各种汉族民歌,其中有原始的民歌,也有根据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解”指大曲的主体部分,组成大曲的每一小曲为“解”,它包括多段歌唱曲及每段后面的“解曲”,其歌唱部分重于抒情、中速,大曲一般至少有2-8解。

10.孔尚任的代表性昆曲作品是( )。

A.《长生殿》

B.《桃花扇》

C.《牡丹亭》

D.《浣纱记》

【答案】B

【解析】《桃花扇》是清朝戏剧作家孔尚任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时,经十余年苦心创作的传奇剧。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是中国传奇剧的典范。

11.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A.革

B.土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50 页 C.石

D.竹

【答案】B

【解析】周代按照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音”,分别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土类:埙、缶。金类:钟、饶。石类:石罄、玉磐。革类:土鼓、足鼓。丝类:琴、瑟。木类:祝、圄。匏类:簧、笙。竹类:箫、管。

12.“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的说法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

A.《闲情偶寄》

B.《南词叙录》

C.《唱论》

D.《乐记》

【答案】C

【解析】元·燕南芝庵《唱论》认为:“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

1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孔子针对下列哪位的行为而发出的感慨( )。

A.季桓子

B.王子朝

C.魏文侯

D.齐景公

【答案】A

【解析】《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龄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以下由万宝常提出的乐律理论为( )。

A.六十律

B.八十四调

C.五旦七声

D.二十八调

【答案】B

【解析】最早提出八十四调理论的是梁武帝萧衍,《隋书·音乐志》隋代音乐家万宝常,运用“改弦移柱”的方法“旋相为宫”,得七调,十二宫,合八十四调。

15.《神奇秘谱》共包含琴曲的数目为( )。

A.53首

B.54首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6 页,共 50 页 C.63首

D.64首

【答案】C

【解析】《神奇秘谱》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中、下卷称《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

16.周代音乐机构中最高的领导者是( )。

A.大师

B.大司乐

C.乐师

D.上瞽

【答案】B

【解析】“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

17.《九歌》的第一首歌曲标题为( )。

A.《东皇太一》

B.《东君》

C.《云中君》

D.《国殇》

【答案】A

【解析】《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18.作品被评价为“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的音乐家是( )。

A.姜白石

B.杨万里

C.范成大

D.柳永

【答案】A

【解析】“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这是杨万里给姜夔《除夜自石湖著溪》十首诗的评价,已经成为特定之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8c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