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入门

更新时间:2024-01-24 03: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基本音

基础中的基础,这四样是现代10孔玩家的入门必修课 1、自然单音

即吹/吸响一个孔。初学以胸腹式呼吸,气流通畅,音色饱满,没有杂音为宜。

主流含孔方法:1、单孔含法,分为深含和浅含。深含音更厚实,浅含技巧更灵活。2、多孔含法,含X个孔,舌堵左边(极少情况是右边)X-1个孔,通常X=3~5,有人说音色会更加饱满,个人觉得仁者见仁,但是可以确定是唾液润滑作用和为接下来舌堵技巧的铺垫。 改变单音音色的几个方法:1、平缓的口型,通畅的气流使音色清脆明亮。2、扩大口腔或顶起舌头让气流略微阻塞使音色变得厚重呜咽。3、故意让气流在可控范围内略微漏出,而不完全进入琴孔可以让音色变得更沙哑。此外用说话时发音的口型(例如“衣”“屋”←其实类似第二条)就可以使发出的音色更偏向于这个音。注意这里改变口型以改变音色为主,不要和压音混淆。

☆总结:没什么好说的,吹稳是最基础的,后面的可以慢慢体会。 2、压音(弯音)

即把音压低。压音的分类:单簧压音,双簧压音。吹吸压音不作分类,一个意思。(以下没打☆这段纯YY,最好跳过)

单簧压音硬件条件:气道中存在可用簧片(即吹气时的吹簧,吸气时的吸簧)(若有多个吹吸簧片,可用簧片的音不是最高)。

单簧压音的特点:通过气流使可用簧片震动受到影响造成音的降低(两个同音可用簧似乎很难压或者不能压?)。音色有一种特殊的阻塞感,可压幅度非常大。

单簧压音的缺点:压音不稳定难以保持,如气道中含同时含有吹吸簧,极易触发超吹/超吸,导致可压幅度极小(不到半音),所以在一般没有膜片的10孔口琴上几乎没有应用,接下

来基本不讨论。

双簧压音硬件条件:气道中存在吹簧和吸簧(若有多个吹吸簧片,可用簧片的音不是最低)。 双簧压音的特点:通过气流带动另一个音较低的簧片同时产生作用,降低音高。音色在不同吹奏方法下可以显得晦暗忧郁,或者粗犷奔放,甚至接近正常音色。相对稳定。可压幅度为(较低音簧片,较高音簧片]这个区间。也就是说例如一个孔中有C,D两个音,可以将D压下来到无限接近C,而非#C。也就是说5孔绝非不能压音,而是可以从fa压到极接近mi的音,7孔同理。不过实际使用上难以压到极限音。

双簧压音的缺点:压音幅度受限,相比半音阶口琴(或者带膜片的口琴)所有音都能压而言,可以压的音有限。

☆压音的方法:不同压音的方式都差不多,就是让气流变得急促(而非变大),不过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舌压。拱起(低音也可以压低)舌头改变气流,越是高音拱起位置越靠前,低音则靠后。优点是极为稳定,音色可控性高,适合的音域广,同时是舌颤音的前提,但是口腔动作较大。 2:喉压。通过喉咙的收放改变气流,舌头可作为辅助地改变一下位置。优点是动作极小,同时是喉颤音的前提,但是音色难以控制,一般只适合低音区。

3:唇压。通过嘴唇自身的收放以及和琴格的接触改变气流,优点是音色较细腻,动作也比较方便,同时是唇颤音的前提,但是对吹奏有一定影响,通常只适用于高音区。

☆总结:以上没打☆这段纯YY,最好跳过。没有过多介绍压音方法,因为教程够多了,而且这东西也是七分靠感觉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尽量杜绝唇压凑数,先练好舌压。 3、超吹/超吸(超音)

即吹响吸簧,定住吹簧(超吹)/吸响吹簧,定住吸簧(超吸)。以下全部讨论超吹,超吸把吹吸颠倒一下即可。

超吹的硬件条件:气道中存在吸簧,(若有多个簧片,吸簧不是最高音)。

超吹的特点:可以吹出比吸簧本身高一些的音(常用为半音,音高可调整,会在后面讨论)。音色也有一定可控性

☆超吹的方法:口型和压音比较类似,但是允许的口型和气流准确度(可改变区间)比压音高一些。具体口型恕不介绍,因为这个不可能通过教就学会,只能指个大致方向,自己慢慢找感觉。有的人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很正常,不要着急,更不要害怕。可以通过拆琴用手指堵住吹簧然后压音的口型来找感觉。能吹得没声音了,或者出啸叫,甚至同时发出簧片基础音和超吹音(低音常见),能稳定超吹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前兆音(即单簧压音)都是向合格超吹的靠近。此外超吹对调琴(后面讨论)的依赖大于压音。

☆总结:超吹是10孔口琴的重要基础技巧,与其他基础技巧不同的是它更难找到感觉,但是一旦找到感觉,超吹不神秘,也不难,但是和压音一样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来润色。 4、断音技巧

很多情况需要一个有力的音头而非完全连贯的乐句,就需要用到各种断音技巧了。 1:舌断(吐音),即以“T”或“K”的口型来阻断气流并有力地开始下一个音。有时也可以用更接近“l”的口型来发出较弱的吐音。其中,单吐一般为使用T,双吐TK重复,三吐用TTK为多,造成不同断音效果。吐音优点是有力,可操控性极高,但是噪音较大。

2:喉断(咳音),即喉咙的开闭来断音。力度、可控性和噪音较为折中。如果舌头压着音,超着吹或者舌堵什么的时候用着不错。

3:气断,通过呼吸来断音,没有任何噪音,舌头忙着的时候比喉断更轻松,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难以突出力度,可控性较低。

4:唇断,卖萌用,或者玩BBOX+口琴用得到 总结:这有什么好总结的,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呗。

二、装饰音(有别于乐理上的装饰音)

不少朋友虽然基本音已经修炼过关,但吹出的曲子单调毫无感情,就像未加修饰直接导出的MIDI音乐一样,这时就迫切需要装饰音的学习,否则你的单音再过硬也只是音符堆积,没有音乐。越早练习越好,不一定要一来就全学会,但一定要学一点。(初学推荐压音滑音和腹震) 1、压音滑音

即通过压音圆滑地改变音高作出滑音效果。可能是最具10孔口琴特色的技巧。在合适的地方加上此技巧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也不宜泛滥使用。 2、琶音滑音

通过滑动口琴,或你的头,更多情况下是两者同时反向进行,吹响途经的所有孔,产生琶音,最后停留在你需要的孔上。同样是个富有口琴特色的技巧,合适的首音,大跳可以偶尔用用。难点在于滑的干脆,平稳,最后停的准。 3、颤音、震音

颤音分为:舌颤音,唇颤音,头颤音,喉颤(震)音。震音分为:腹震音(气震音),手震音。颤音和震音的区别是:前者主要变化音高,后者则是音量(以及一点音色)。 1:舌颤。通过反复压音放开来实现音高反复变化,幅度最好控制在半音左右全音以内,均匀波动,或者渐快/慢。适用的音较多,音效细腻。 2:唇颤。就是反复唇压,适用高音,非常细腻。

3:喉颤(震)。非常出挑的一种颤音,通常是通过反复快速(也可以慢)的喉咙开合产生同时带有强烈的压音和震音效果的技巧,非常热情奔放粗犷,适用中低音。

4:头颤(谁来取个好听点的名字)得名是由于此技巧通常通过头的摆动来实现。大多数为快速反复来回吹奏相邻两孔。表现力也较明显,此技巧还可用于没灵感时凑数。由于得用到

两个孔,很多情况下牵涉到错误的音就不适用了,例如很多非1把位。

5:腹震(气震)。通过腹部控制呼吸造成气息的强弱变化实现震音效果。表现力较为明显,运用范围极广(貌似任何时候都能用),不过可以说是最俗套(不是贬义词)的一种。 6:手震。通过手掌的开合或者扇动产生音色的变化。易于学习通常被新手用于代替其他震音、颤音的野路子技巧,音效一般,尽量避免使用。当然偶尔用在合适的地方也可以制造出飘渺的效果。

☆总结:千万一定要根据曲风选用啊! 4:手哇音

类似手震的一个技巧,之所以手震被否定却把他的小伙伴单独拿出来介绍是因为这个技巧在10孔上太有特色了。小巧的体积决定10孔口琴比其他口琴能握得更严实,通过这么一闭一开,就出现了极具戏剧性的“哇”的音效。同样是开闭,手哇音和手震音的区别请自行意会。此技巧经常配合压音、超吹使用,新手可以掩盖音色缺陷,高手可以效果翻倍。 5:花舌

事先声明我不会- -丨丨丨。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请自行百度花舌。极其偶尔地在适当的地方用一下效果比较惊艳,至于哪里适当,我哪知道。 三、和声

首先把和弦和和声区分一下。和声和和弦都是分广义狭义的宽泛概念,这里只针对口琴优化,讨论口琴实际演奏上的和声、和弦。所谓和声,就是口琴上同时吹响至少2个音。和弦则需要同时吹出至少3个符合一定规则的音(其实如果非要钻牛角尖,口琴吹任意3个音基本都能硬扣一个和弦或者暗示一个和弦)。此外大家关注的所谓“12小节和弦走向”中和弦的意思指的不是具体吹奏出一个什么和弦,而是小节内的旋律遵循这个和弦,具体不作介绍让你们失望了哈哈哈,因为需要一定的乐理铺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3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