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笠翁对韵计划2

更新时间:2023-11-13 12: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 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通过诵读《笠翁对韵》,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 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 通过诵读《笠翁对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 通过诵读《笠翁对韵》,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 通过诵读《笠翁对韵》,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多爱读读诵诵,虽然其中的字他们可能大多不认识,虽然诗句的意思弄不明白。不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相信孩子们能够完成本学期对国学的学习任务。若能形成立身处世、谨言慎行、言而有信的好习惯,那就令人欣慰了。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国学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标 1. 熟读、背诵经典名句;

2. 大概理解名篇名段的意思;

3. 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古代对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六、主要方法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多种形式教学。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教学内容的检测和评价

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八、教学进度安排

1.每周学习一课,做到不间断。

2.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经过上学期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周 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笠翁对韵》内容 十三元 (第一节) 十三元(二三节)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二萧(一节) 二萧(二三节) 五歌 六麻(前两节) 六麻(后两节) 七阳(前两节) 七阳(后一节) 八庚(前两节) 八庚(后一节) 十一尤(前两节) 十一尤(后两节) 十二侵(前两节) 十二侵(后一节) 十四盐(前两节) 十四盐(后两节) 活动园地 复习归类 复习归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m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