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4-05-21 00: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1)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3.(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

B.兴趣

C.意志

D.认知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

A.意志过程

B.行动过程

C.认知过程

D.情绪过程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笛卡尔

B.冯特

C.洛克

D.华生

7.(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A.经验论

B.构造主义

C.行为主义

D.机能主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9.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 )。

A.意识

B.理智

C.感觉

D.思维

10.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l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 )、( )、( )、( )。

4.( )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三、简答题

1.请简要阐述个体心理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因此,答案为A。

2.C

解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所引起的,属于情绪。因此,答案为C。

3.B

解析:兴趣属于心理动力系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因此,答案为B。

4.A

解析: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其中,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因此,答案为A。

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因此,答案为B。

8.C

解析: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其代表人物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内部经验叫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内部活动的观察。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因此,答案为C。

9.D

解析: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其中,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就是思维。因此,答案为C。

10.D

解析: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其中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具有稳固持久的特点,在组成个体心理的四个成分中是最有稳定性的。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认知心理学》

2.冯特

3.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4.精神分析学派

5.以人为本

6.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7.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8.能力;气质;性格

三、简答题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对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再者,情绪与意志也密切相关。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互相作用的。人没有无缘无故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他们的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状态既稳定又可变,是介于流动的心理过程与稳固的心理特征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答:心理学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流派。目前,心理学主要朝着以下两种趋势发展:

(1)认知心理学

l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合理接受了行为主义对客观方法的重视;重视对人类智慧行为的研究,并用精密的客观方法研究了这些过程;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而丰富了这些成果。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现出当代心理学互相融合的新趋势,它的影响已遍布心理学的整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2)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完备的描述。该学派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环境适当,他们就会努力去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人格的发展。

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答:心理学的诞生是借助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唯理论、经验论是心理学产生的两大哲学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1)唯理论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的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惟一来源。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又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如关于身心关系问题,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离不开身体的活动。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心理活动既有身体的原因,也有灵魂的参与。这样,他就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依赖于身体组织的方面,二是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的方面。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2)经验论

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l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洛克坚决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内部经验

叫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内部活动的观察。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这是唯物的;但他同时认为反省和感觉一样,是观念的独立源泉,这是唯心的。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答:心理学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以来,出现了以下五个流派:

(1)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它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该流派代表人物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第二,主张对内省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4)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5)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这种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 A、心理学学科性质 B、心理学方法论 C、身心问题

D、学习心理机制 E、心理的生理基础 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 B、可验证性

C、准确性

D、系统逻辑性 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 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 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 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三、判断题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应。(-)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6、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

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2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7、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28、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29、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2011-2012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二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 来源: 时间:2011-10-24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第二章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来源: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参考答案】

一、ADDAD BCBCD CBADC BBDDA 二、填空题

1.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 )和( )。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 )到( )再到( )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 )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 )、( )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 )、水平差异、( )的差异。 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 )、年龄差异、( )等。 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 )与( )。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 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 )和( )。

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 )。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 )和( )的分化方面。 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 )和( )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 )、( )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16.学习困难学生指( )和( )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 )。

18.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与( )。

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 ),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参考答案】 二、

1心理特点 主导活动

2.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3.认知过程

4.先天禀赋 后天环境 5.加工、组织

6.类型差异 表现早晚

7.性格特征差异 性格类型差异 8.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9.反应时间 精确性

10.稳固的态度 行为方式 10.独立型 顺从型 12.心理发展 13.感觉 动作

14.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15.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6.感官 智力 17.群体差异

18.外倾型 内倾型 19.智力超常儿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同

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1一15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死亡)。

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1一15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死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qd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