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无功管理工作制度

更新时间:2023-10-23 0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压无功管理工作制度

1. 总则

1.1 电压质量和功率因数是农电企业的重要技术指标。电压是电能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电压质量对电网稳定及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线路损失、工农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用电单耗和人民生活用电都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无功电力是影响电压质量和电网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局属各单位都要加强对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的综合管理,切实改善电压质量和搞好无功电力的补偿。 1.2 各部室领导、专责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都要熟悉电压质量和功率因数考核指标及本制度内容,并严格遵照执行。

1.3 本制度依据《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电压管理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试行)并结合我局电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2. 管理职能

2.1组织机构

2.1.1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电压与无功管理领导小组,专责设在生产技术部。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分工负责,协同合作,日常工作设归口管理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建立企业、部门、所三级管理网络,协同做好电压和无功的管理。

2.1.2 生产技术部是电压与无功管理的主管职能部门,在主管副局长的领导下,负责负责电压与无功电力日常的管理工作,并对局属各部门的电压与无功电力管理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2.1.3 调度中心是系统电压质量与无功电力的运行指挥部门,在主管局长的领导下,负责本局电网电压调整与无功电力的调度和管理,业务上受上级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2.1.4 生产部、营销部是各自管辖范围内用户电压质量与无功电力的监督管理部门。

2.1.5 调度中心、工区、营销部、生产部指定电压与无功电力专(兼)责人一名,组成电压与无功电力管理二级管理网,负责各辖区范围内电压质量与无功电力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各自行政正职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1.6各供电所指定电压与无功电力专(兼)责人一名,组成电压与无功电力管理三级级管理网,负责各辖区范围内电压质量与无功电力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各自行政正职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 管理职责与方法

2.2.1生产技术部

2.2.1.1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电压和无功专业方面的文件、规程和管理制度,制定电压和无功管理工作计划和完善改进电压质量和提高无功补偿率的技术措施,经局电压和无功电力领导小组批准后下达执行。

2.2.1.2 根据电压监测点选择原则,选择局属变电站电压监测点,报局电压和无功电力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2.1.3 负责在电网规划、设计审查中提出无功配置意见,并监督实施。

2.2.1.4 对本公司电压质量、无功补偿设备及调压装置等运行状况进行监督、统计、分析及

考核工作。

2.2.1.5 根据电压和无功电力领导小组要求,召开电压和无功电力分析会,建立会议记录簿,写出分析报告。

2.2.1.6 负责电压合格率、电容器可用率、功率因数指标的统计报表工作。

2.2.1.7 负责引进新技术,推广使用对有载调压及无功补偿装置进行调整的综合自动装置。 2.2.1.8 及时通报有关电压管理和无功补偿设备管理的工作情况,并负责协调有关电压、无功补偿方面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电压合格、补偿装置正常。

2.2.1.9 安排电压调整设备、无功补偿设备的检修、改造与更新,确保各种设备正常运行。 2.2.2调度中心

2.2.2.1 每年年初根据本局电网的无功容量及可调节能力,编制年度无功电力调度方案,并按此运行实施调度。

2.2.2.2 每月分析无功潮流及电压的变化,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调整无功出力,提高电压质量 2.2.2.3 对本网调度衔接处结点(以下称界面)的无功电力送出(或受入)量进行监督和控制。

2.2.2.4 根据无功潮流及电压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调整无功出力,提高电压质量。 2.2.2.5 监视变电站有载调压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综合自动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电压质量考核情况,监督调整后电压变化情况,满足系统电压和用户端电压质量要求。 2.2.2.6 定期对局属变电站电压与无功电力进行分析。

2.2.2.7 负责电网调度自动化范围内的电压监测数据传输、统计,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2.3 输变电工区

2.2.3.1 负责局属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和有载调压装置的运行、日常管理。 2.2.3.2 负责变电站电压和无功电力计量装置的安装、运行管理。

2.2.3.3 在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需要手动调整时,根据调度所下达的主变分接头调整通知单,调整变电站主变分接头位置,并保证调整后主变正常运行。

2.2.3.4 负责局属变电站电量月度统计报表工作及电能表缺陷报告。 2.2.3.5 负责局属变电站电容器可用率、投入率统计报表工作。 2.2.4 营销部

2.2.4.1 协助用户挖掘无功潜力,督促用户装足装好无功补偿设备。

2.2.4.2 贯彻执行《力率调整电费办法》, 加强对用户无功电度表的管理,对10OKVA及以上大用户的无功电能表加装防倒装置。

2.2.4.3 加强对用户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管理,定期统计100kVA及以上用户工业用户的无功补偿设备装置、投入数量,定期报送生产技术部。

2.2.4.4 定期对专用变压器、公用变压器调头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书面报送生产计划。 2.2.4.5 定期对用户电压与无功电力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2.2.5 供电所

2.2.5.1 对所辖范围内的用户电压监测点进行监测,监督各供电所的电压无功管理的有关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去供电所进行监督检查,对电压合格率达不到目标考核要求的监测点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改善电压质量。并按月统计、上报电压监测数据。 2.2.5.2 协助用户挖掘无功潜力,督促用户装足装好无功补偿设备。

2.2.5.3 加强对公用台区和专用台变的无功电度表的管理,监督对所有10OKVA及以上大用户的无功电能表加装防倒装置。

2.2.5.4 加强对用户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管理,并定期统计用户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情况。 2.2.5.5 定期对用户电压与无功电力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2.2.5.6 负责所辖电压监测仪的安装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2.2.5.7 对供电所的月、季、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报生计。 2.2.6 运维队

2.2.6.1 负责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和有载调压装置的安装和检修。 2.2.6.2 负责属变电站电压监测仪的安装及维修工作。

2.2.6.3 输变电设备的设计、选型,必须满足正常运行时电压质量考核标准。对电压质量要求较高的变电站要采用调压变压器。

2.2.6.4 规划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要健全保护设备,选用合适的开关,新建变电站设计中应采用随电压、力率对有载调压及无功补偿装置进行调整的综合自动投切装置。

3. 管理内容与质量标准

3.1 为使各级电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做好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使电网结构、布局、供电半径、潮流分布经济合理,各级电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2 各级电压的电力网和电力用户都要不断提高功率因数,并按无功电力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和必要的调压装置。 3.3 设计部门在进行电源和电网设计时,要进行正常方式和主要检修方式的调压计算和无功平衡计算。对新建变电站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如有特殊原因确实不能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时,要根据电网有关计算资料选择变压器分头档次,并考虑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 3.4 变电站调压及无功设备管理

3.4.1县调应根据系统负荷和运行方式变化及时调整变压器分头。降压变压器分头选择应不窝无功补偿设备出力,且电压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带负荷调压变压器分头可根据电压曲线或调度命令及时调整。

3.4.2 装有手动投切电容器组的变电站,可根据电网经济运行,电压质量,设备状况等因素,作出电容器投切的具体规定,值班人员应按规定或调度命令投切电容器组。

3.4.3 局属变电站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可投率和投入率应列为变电站的小指标考核。

运行千乏小时+备用千乏小时

电容器可投率=———————————————×100% 安装容量×日历小时

运行千乏小时

电容器投入率=———————————×100% 可投容量×日历小时

可投容量=运行容量+备用容量

3.5 电力及用户的力率无功补偿设备管理 3.5.1 功率因数的规定:

3.5.1.1 全局年平均功率因数应在0.90及以上

3.5.1.2 变电站中主变压器二次侧功率因数应在0.90及以上 3.5.1.3 每条10KV出线的功率因数为0.9及以上。

3.5.1.4 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容量的用户变压器二次侧功率因数应在0.9以上。 3.5.1.5 农业用户配电功变压器低压侧功率因数应在0.85及以上。 3.5.2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3.5.2.1 35KV及以上变电站原则上只补偿主变压器无功损耗,并考虑留有一定的补偿裕度,可按主变容量的10%~15%来补偿。

3.5.2.2 10KV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及以上的用户,必须进行无功补偿,并应采用自动投切补偿装置,其补偿容量根据负荷性质确定。

3.5.2.3 10KV配电线路可以根据无功负荷情况采取分散补偿的方式进行补偿。

3.5.2.4 5KW及以上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应进行随机补偿,其补偿容量为电机额定容量的20~30%。

3.5.2.5农业用户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功率因数达不到0.85水平的要全部完成其二次侧的无功补偿。

3.5.3 用户功率因数管理 3.5.3.1 凡功率因数达

不到上述规定的新用户,供电部门可以拒绝接电。未达到上述规定的现有用户,应在近期内增添无功补偿设备,达到上述规定值。对常期不增添无功补偿设备又不申明理由的用户,电业局可停止或限制供电。

3.5.3.2 用户装设无功补偿设备后,用电力率一般不超过0.98,凡装有无功补偿设备,且有可能向电网倒送无功功率的用户,应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化情况及时投入或切除部分补偿电容器,电业部门应在计费计量点加装带有防倒装置的反向无功电能表,对倒送无功电量进行收费。

3.6 电力系统电压、用户受电端电压的监测和管理

3.6.1 县调要在其调度范围内,选定电网各级电压全貌的母线电压监测点,进行电压监测。35千伏及以上电网电压,应根据用户受电端电压的要求,并考虑系统调压能力及稳定要求,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按用户受电端电压合格的要求推算;当电压超过规定范围时,各级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6.2 电压质量标准:

3.6.2.1农网电力系统各级电压网络系统额定电压为:110KV、35KV、10KV、380V、220V。 3.6.2.2 变电站的10KV母线电压允许偏差值:变电站的10KV母线电压偏差值应使所带线路的全部高压用户和经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用户的电压和满足3.6.2.3各条款的要求,其具体偏差值可按照系统额定电压的3%~+7%值或由调度室确定。 3.6.2.3 用户受电端的电压允许偏差值:

3.6.2.3.1 35KV及以上高压用户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3.6.2.3.2 10KV高压用户受电端(入口电压)电压允许值为额定电压的-7%~+7%(9.3~10.7KV)。

3.6.2.3.3 380V电力用户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额定电压的-10%~+7%(342~407),220V电力用户的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额定电压的-10%~+7%(198~236V)。

3.6.2.3.4 电压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值及其合格率由供用电协议确定。 3.6.3 生产技术部要指导选择电压质量考核点,进行电压监测和考核。电压监测点的设置原则:

3.6.3.1 110KV、35KV变电站的10KV母线都应设定电压监测点。对两台主变并列运行的只选一台主变的10KV母线为电压监测点。

3.6.3.2 低压(380伏/220伏)监测点按乡镇建制区分:每个乡设置2个低压监测点:其中一个设在配电变压器二次出口(380V),另一个设在具有代表性的低压干线末端(220V);每个镇设置3个低压监测点:其中两个设在配电变压器二次出口(380V),另一个设在具有代表性的低压干线末端(220V);县城电压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设在负荷性质不同的低压干线末端。

3.6.4 电压监测装置:

3.6.4.1 电压监测装置必须能连续不断地电压进行监测,其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5级,并至

少保证停电24小时不丢失已监测到的数据。

3.6.4.2电压和无功管理专(兼)职人员应掌握电压监测装置的正确操作方法,,并应加强对电压监测装置的运行巡视检查,对不合格的装置及时进行更换,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3.6.5 电压合格率的计算和考核

3.6.5.1 电压合格率是指实际运行电压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的总运行统计时间之比的百分值。

3.6.5.2 电压质量的监测、统计和计算实行分级统计和考核的管理办法。 35KV高压用户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3.6.5.3 全局综合电压合格率 B+C+D 供电电压合格率=0.5A+0.5×————

N

监测点超出偏差时间(分)

A(B、C、D)=[1-∑n1 ——————————-----]×100% 监测点运行时间(分)

A——为A类电压监测点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合格率 C——为C类电压监测点10千伏用户电压合格率 D——为D类电压监测点380/220伏用户电压合格率 N——指B、C、D类别数 N——为监测点的个数

3.6.6 自动记录型电压监测仪的安装、运行、检修和校验

3.6.6.1 变电站自动记录型电压监测仪的运行管理由变电工区归口管理。

3.6.6.2 低压(380伏/220伏)电压监测点自动记录型电压监测仪的运行管理由农电科实行归口管理。

3.6.6.3 自动记录型电压监测仪运行中发现不显示、显示数字不正确等异常现象,值班人员应及时反映。

3.6.6.4 各单位对所管的自动记录型电压监测仪应建立台帐,定期进行检定和检查。 3.6.6.5 自动记录型电压监测仪在安装前应进行检定,运行中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3.6.7 电压报表的填报程序

3.6.7.1 输变电部、农电总站应在每月3日前,将检查整理后的上月电压报表,一份自己留存,另一份报生产技术部。如自动记录型电压监测仪损坏,应在报表中加以说明 3.6.7.2 生产技术部应在每季5日前,将本局的综合电压报表上报市局。

4 检查与考核

4.1 按《库伦旗农电局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检查考核。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2) 3) 5) 6)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 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2)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 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 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 6) 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 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2) 3) 5)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三、 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2) 3) 5) 6)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 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2)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 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 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 6) 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 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2) 3) 5)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三、 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su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