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廖水卿)

更新时间:2024-02-01 17: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上杭县实验小学 廖水卿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与九义教材相比的特点

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5.编排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1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同、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六、教学建议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教材解读:

主题图告诉我们:要结合现实的生活情境,引进分数加减法的新知教学。

直观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图示来理解算理算法。

“小精灵”的话告诉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是相同的。

例2教材解读:

(1)主题图1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分数减法的含义, 运用类推法自主探究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主题图2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例3教材解读:

主题图告诉我们:要结合生活原型,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小精灵”的话告诉我们: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但要突出直接相加的简便算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例2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蛋糕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块蛋糕?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块蛋糕?

2、自主列式,探究算法。

让学生借用整数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从而推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再引导学生正确的计算过程并说出算理。

3、利用直观图,理解算理算法。

2

4、合作交流,概括算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3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学生观看电视节目的情境,出示例3,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与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列式计算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两题列式解答。 (3)小组合作,比较算法

学生汇报结果时,教师把连加的例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小组交流:两种计算方法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合作交流,总结算法

教师把连减的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算法,从而总结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教材解读: 扇形图告诉我们:

要结合有意义的素材进行计算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如环保意识的形成。

“小精灵”的话告诉我们:

要引导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学习,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直观图告诉我们:

要利用数形结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难点,掌握算理算法。 活动图告诉我们:

要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建议: (1)挖掘资源,丰富感知

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说出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哪几类,各类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是 回收的主要对象等等。然后针对可利用垃圾的回收问题,引入异分

3

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出示算式:1/4+3/10=,学生通过尝试发现1/4和3/10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师及时启发:你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解决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将1/4和3/10先转换成同分母的分数,用通分的方法达到,最后将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1教材解读1:

这是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计算。 小精灵的话告诉我们:

1、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算法。

2、要在对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分母的特点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

例1教材解读2:

这是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计算。 主题图告诉我们:

1、要注意学生解题思路的对比,及小括号的运用。

2、在交流中得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方法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例2教材解读:

第一组算式是关于交换律的内容, 第二组算式是关于结合律的内容。 活动图告诉我们:

要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的方法,猜测验证“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的学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例1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旅游的情境,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

4

几”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算法?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例1的第二个问题。

(3)全班交流,总结算法

让学生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说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例2教学建议: (1)复习铺垫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明理由。 53+36+64+97 1.5+3.8+6.2

全体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出加法的运算定律, 并用字母表示在黑板上。 (2)自主探究

出示例题后提问:加法运算定律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的范围是什么?可以表示分数吗?再让学生自主归纳例题的特征,从而推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七、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要注意以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而强化对算理的分析理解,以算理引入算法。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如,第1小节例1、例2中,利用一家三口分吃一块大饼和小朋友喝矿泉水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例3中,以观看少儿节目为背景,学习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学习。又如,第2节中,以处理当今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生活垃圾为背景,学习异分母分数

5

的加减法。这样选材,符合“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课改理念,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降低了学

生理解分数加减计算算理的难度,利于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基本方法。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本单元内容在安排上有两个特点:①利用类推说出分数加减的含义。如例(1)中,由小精灵明明发问:“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例2中,由小精灵聪聪发问:“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由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类推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②使用“含义”一词,而不是“意义”,即只要求领会就行,不需要刻板的记忆

加减法的定义。降低了认知难度,简化了学习的内容。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长久起作用的计算方法,既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地总结出分数计算的一般方法。如第1节中,例1、例2教学完后,引导学生探究:“观察例1和例2,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又如第2节中,例1教学完后,引导学生探究:“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吗?”又一次让学生

通过探究、讨论,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算法多样化”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合理、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在本单元的编排中,教材又一次地突出了这一课改理念。如:第1节中例3的教学,如何计算分数连加、连减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后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算法吗?”又如,第3节例1的教学,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法后,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我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

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5)编排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

《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教材编排了两个阅读材料,一个是第112页的“你知道吗?”,通过阅读这段材料,使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分数四则计算的发展史,了解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方面的睿智与成果,体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分数对分数计算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体会用简明的符

号来表示数的重要性。

另一个阅读材料是第116页的“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阅读这份材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看到分数在五线谱中的灵活应用,体会数学与音乐、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内容分析

例1是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然后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6

2、教学重、难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

3、教学策略与意图: (1)创设情境、引出例1

先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说出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哪几类,各类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是 回收的主要对象等等。然后针对可利用垃圾的回收问题,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2) 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出示算式:1/4+3/10=,学生通过尝试发现1/4和3/10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师及时启发:你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解决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将1/4和3/10先转换成同分母的分数,用通分的方法达到,最后将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3) 全班交流、总结算法

学生完成例题的计算后,引导学生经过交流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4)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内容分析

例1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例2教学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而例1的第(1)是重点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第(2)题是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同时体现解题策略的不同路径。

2、教学重、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并懂得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3、例1的教学策略与意图:

7

(1)改编、出示例1第(1)题

五(2)班学生喜爱观看电视节目情况对比 节目类型 动画类 文体类 其它类 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2 3/10 1/5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列式计算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成两类:一步和两步应用题。重点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喜爱观看动画类和文体类的比其它类的多几分之几?列式为:1/2+3/10-1/5=,引导学生将一掌握的整数加价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再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3)比较分析、学会优化

对比两种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哪种方法?让学生交流中体会根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势,逐步培养优化的思想方法。

(4)改编、出示例1第(2)题

五(2)班学生喜爱课外书籍情况对比

男生 女生 故事类 7/20 ()/() 童话类 1/4 11/20 其它 2/5 2/5 女生喜爱故事类的占几分之几?

8

(5)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列式计算,引入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再对比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11/20-2/5和1-(11/20+2/5)。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 例2的教学策略与意图: (1) 复习铺垫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明理由。 53+36+64+97 1.5+3.8+6.2

全体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出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在黑板上。

(2)自主探究

出示例题后提问:加法运算定律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的范围是什么?可以表示分数吗?再让学生自主归纳例题的特征,从而推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总之,教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要重视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发挥图形的直观功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yf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