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课外阅读 教科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7 0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外阅读专项(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平等待人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肖伯纳的感慨

灯光辉煌,人影散乱。肖伯纳(英国作家)访问苏联回来,朋友们都来看他,室内热闹极了。 肖伯纳谈了自己访问的观感后,说。“苏联有个小姑娘还给我一个教训哩。有一天我在街头遇见了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我对她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肖伯纳。”肖伯纳望着朋友们,说:“你们猜,小姑娘会怎样说呢?” 朋友们七嘴八舌 有的说 小姑娘会感谢 有的说 大作家同她玩 她会感到幸福 “哈哈,你们都猜得不对。”肖伯纳说:“也许我的态度有点儿傲慢吧,小姑娘竟然学着我的口吻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苏联姑娘安娜。’”

“啊!”朋友们啊了一声,又大笑了。

“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肖伯纳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1.给短文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该用_________语气读。 (l)傲慢,漫不经心。 (2)自信,理直气壮。 (3)生气,稍带讽刺。

3.读完文章后,这位小姑娘和大戏剧家萧伯纳,你喜欢谁?为什么?

4.用波浪线划出本文的中心句。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帽子的故事

①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

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⑤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⑥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⑦世间凡有善良和爱的光芒普照,就会有温暖,有希望。 1.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难堪: 抢眼:

2.文章第②段,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必须戴帽子上学,他对帽子有什么要求?请你猜测一下老师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3.文章第③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了她 的心情。 4.据文意,写出文章第⑤段末省略号的内容。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喜爱文章中的女老师?对这位女老师你有怎样的评价?

第二单元主题:植物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银杏树

第2页,共23页 2

在我们的楼前,有一棵老银杏树。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的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的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耸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呀眨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会儿就会滴下油来。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吹过,摇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了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的天空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秋风吹得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溶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了养料。

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它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们奋发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银杏树,我赞美你!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 ) 稠密——( )

2.“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把________ _比作_______ __,把___ ______比作___ ______,突出地描写了银杏树的_________。

3.在第1、3 自然段中,用“_______”画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4.全文是抓住了银杏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的。 5.短文赞扬了银杏树的什么品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紫罗兰

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

第3页,共23页 3

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盘曲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此情景, 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枝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1.短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 ___。

①总起--分述--总结; ②总述--分述; ③分述--总述。 2.读文章,填空。

短文开头的特点是____ _____;短文结尾的特点是______ ____;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_____ _____。

3.第3自然段的前六句,先写了紫罗兰花的___________,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________最后写了紫罗兰花的________。

4.用“ ”画出概括短文主题思想的句子。 5.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___作用。 ①概括这段内容; ②点明这段中心。

第三单元主题:科学家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世界著名女科学家……

①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世界著名女科学家,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华沙人。她出生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自小憎恨沙俄的反动统治,渴望祖国的解放。大学毕业后,1895年她和法国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结婚。从此他们结成了志同道合、同甘共苦、一起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伴侣和战友。

第4页,共23页 4

②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柏克瑞发现铀盐会发射出一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奇异光线。居里夫妇俩都被这种奇异的光线吸引住了。这种光线是从哪里放射出来的呢?玛丽想一定存在着一种至今尚未为人类所认识的新元素。为了发现和研究这个新元素,居里夫妇走上了一条漫长而险峻的科学探索道路。 ③经过反复的观察、研究,居里夫妇发现在沥青铀矿中存在着这种放射性强的新元素。但是沥青矿是一种贵重的矿物构成,他们的财力不支,后来他们就买回已提炼过铀盐的残渣,想从中发现并提取那种新元素。于是这对“古怪”的夫妻就将成吨的矿渣“垃圾”运进了他们那个残破不堪的棚屋里。在极其简陋的设备条件下,开始了繁重的提炼工作。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技师、工人、苦力。居里夫人后来回忆说:“我经常就在小铁炉上做点饭吃,有时候一整天在院子里搅拌煮沸的溶液,使用的搅拌棍跟我个子一样高。到了晚上,我累得连站也站不住了。”崇高的理想给两位科学家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说:“尽管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都觉得幸福。

④在破棚屋里四年的艰苦劳动.终于换来了喜人的收获。他们发现了两个秘密——两种新元素,一个取名“钋”,用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另一个取名“镭”,其放射力比铀大百分之一百五十万倍。镭的发现轰动了世界。1903年,居里夫妇和亨利·柏克瑞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⑤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有人建议居里夫妇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后来又说:“镭是一种元素,它属于全体人民,任何人不能拿它来发财致富。”1910年,居里夫人提炼出了纯镭,并初步确定其原子量为235。1911年居里夫人又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丈夫居里于1906年因车祸不幸去世)。

⑥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七个国家二十四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二十五个国家的一百多个荣誉职位。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她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注意人。”爱因斯坦在谈到她时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了的人。” 1.“为了发现和研究……科学探索道路”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了 作用。 2.“古怪”和“垃圾”为什么要加引号?

3应该怎样理解居里夫人的“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这句话?

4.居里夫人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注意人。”请分析这句话的意思。

5.对爱因斯坦评说居里夫人的话领会有误的一项是( )

第5页,共23页 5

A.高度赞扬了居里夫人是一位不图名誉的人。

B.“惟一”表明绝无仅有,更显示了居里夫人品质的崇高。 C.暗含着还有许多著名人物为个人的荣誉、声名所累。 D.居里夫人还是很在乎“盛名”,只是并不过分。 6.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④和第⑤⑥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③④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⑥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步青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读初中时,他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太简单,一学就懂,也没有什么大用处。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的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峰 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棵 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1.用“/”在短文的括号中不正确的汉字。

第6页,共23页 6

A.高度赞扬了居里夫人是一位不图名誉的人。

B.“惟一”表明绝无仅有,更显示了居里夫人品质的崇高。 C.暗含着还有许多著名人物为个人的荣誉、声名所累。 D.居里夫人还是很在乎“盛名”,只是并不过分。 6.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④和第⑤⑥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③④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⑥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步青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读初中时,他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太简单,一学就懂,也没有什么大用处。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的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峰 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棵 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1.用“/”在短文的括号中不正确的汉字。

第6页,共23页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y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