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平海湾50MW海上风电项目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09: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建莆田平海湾50MW海上风电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简本

2013年8月

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1工程概况

1.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福建莆田平海湾50MW海上风电项目 项目性质: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建设单位: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1.1.2建设地点与规模

项目位置:本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湾海域,场区西邻埭头半岛,东临南日岛,中心距离平海镇约12km,距岸线约8.3~10.1km,水深10~15m(理基)。见图1-1。

风电场本阶段拟总装机容量50MW,总投资约10.0亿元。共装设10台单机容量为5MW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计划一次建成,年上网电量1.59亿kW·h,等效满负荷小时3316h。10台风电机组行、列间距分别约为1170m、650m。 1.1.3项目组成

本工程由风电机组、海底电缆、升压站组成,其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为风电机组和海底电缆。10台风电机组的基础型式由桩基基础和复合筒型基础组成,其中1#~6#及9#~10#八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型式采用八桩基础承台型式,7#及8#风电机组基础拟采用复合筒型基础(CBF),海底电缆路径总长约25.1km。

桩承台采用圆柱体钢筋混凝土承台,支撑在基础钢管桩上,通过预埋的风机基础环与上部风力发电机塔筒连接,基础承台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承台底部高程5.50(黄海高程),平面上采用圆形结构形式,承台底部直径16m,顶面直径10m,底部圆柱段高度3.0m,中部圆台过渡段高度1.5m,顶部圆柱段高度1.0m,顶部高程11.00m,承台总高度5.5m;桩基承台的基础采用8根直径1900m的钢管桩,钢管桩壁厚为25mm(-35.60高程以上)和20mm(-35.60高程以下),桩顶高程+7.50m,根据各机位处地质条件,桩端高程-40.40~-59.30m,设计桩长约47.90~66.80m,8根钢管桩均匀布置在以基础环中心为圆形的直径12m的圆形轨迹曲线上。

复合筒型基础,通过预埋在基础顶部工作平台中的风机基础环与上部风力发

电机塔筒连接。基础下部为直径35m,高11.0m(含筒顶盖结构)的圆柱形筒型基础,上部为直径8.4m,高1.8m的工作平台,中间为直径23.00m~6.60m,高26.80m(7#机位)或27.6m(8#机位)的圆台形连接过渡段。工作平台设计顶高程11.00m,基础总高度约39.6 m(7#机位)或40.4m(8#机位)。除下部的圆柱形筒型基础(含基础内分仓板)采用钢结构外,其余结构均采用C60预应力钢筋砼结构。

风电场共设 2回35kV集电线路,每回集电线路采用分段串接汇流接线方式连接5台风机,35kV集电线路在SY01风机处归并后,平行向西北至后石井村东侧海岸登陆,登陆后沿陆路至110kV升压变电站升压后接入电网。需敷设海底电缆路径总长约25.1km。

图1.1 平面布置图

1.2工程分析

1.2.1施工期环境影响

(1)施工对海水水质影响

桩基施工过程仅对作业点位表层淤泥产生冲击扰动,产生少量的悬浮泥沙,影响范围很小。浮筒下沉施工时引起悬浮泥沙源强为0.042kg/s同时由于施工区

域水深较深,大于10m,因此基础施工引起悬浮泥沙影响有限。海上电缆铺设分两段,近岸段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源强为1.0kg/s;离岸段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源强为9.0kg/s。施工期悬浮泥沙影响是暂时的,一般施工4小时后,工程海域海水水质将恢复。

(2)对鸟类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主要由于人类活动、交通运输工具、施工机械的机械运动,相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灯光等可能对工程附近区域的鸟类栖息地和觅食的鸟类产生一定影响,使施工区域及周边区域中分布的鸟类迁移,导致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影响的种类多为滨水种类和空中飞翔种类,可能造成该区域的鸟类在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上发生一定变化。

(3)对水下声环境的影响

风电工程海上施工分别对水面声环境和水下声环境造成影响。 ①水上噪声

打桩作业可分为冲击打桩和振动打桩两类,本项目采用D220 型柴油打桩锤,为冲击打桩的一种,打桩时噪声级一般为为80dB(A)~85 dB(A)。

②水下噪声

冲击式水下打桩为海上风电场施工期间最大的水下噪声源强。桩基施打的水下噪声源强主要取决于桩柱管径、重锤敲击能量等。根据厦门大学监测到的水下打桩相关数据,小型桩(钢管桩管径70cm)声源级约198dB re 1μPa-m;直径2.5m钢管桩的声源级为215dB re1μPa-m,本项目所选桩直径1.9m,本项目管桩施打时水下噪声源强预计为215dB re1μPa-m。

(4)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

本工程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禁止直接排放入海,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5)对海洋生态和渔业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对海洋生态和渔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以下四方面:

①钢管桩基础、浮筒基础范围内的底栖生态环境被破坏,栖息于这一范围内的底栖动物将全部丧失。

②钢管柱打桩产生的噪声对海洋生物存在一定影响,根据预测,本项目桩柱

施打时水下噪声源强可达215dBre1μPa-m,不同鱼类在不同声压级条件下会产生逃离、昏迷、死亡等的反应。

③风电场电缆需要开沟埋设,电缆沟开挖范围内的底栖生物受到完全的损害,本工程海底电缆总长25.1km。电缆沟施工面宽按10m计,则电缆沟开挖范围为0.251km2。在该范围内的底栖生物受到永久性的损害;

④电缆沟开挖使海底泥沙再悬浮,增加所在海域的含沙量,降低海洋中浮游植物生产力,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6)水下炸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本工程海底电缆铺设施工需在登陆段局部区域进行炸礁作业,炸礁量不大,约2500m3。由于炸礁量较小,且电缆铺设埋深约2m左右,炸礁工艺拟采用水下裸露药包爆破法。一次最大起爆量90kg。炸礁所造成的振动和水下冲击波,可能将对岸上建筑物及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7)大气污染源

在海域施工区,施工船舶和机械在运行中也会排放一定量的废气,影响海上大气环境质量。此外施工临时场地施工机械和车辆运行会产生一定量废气,主要污染物质包括NOx、CO、SO2等。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经采取措施后,影响不大。

(8)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本工程主要固体废物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约345人,若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45kg/d,这些固体废物若不妥善处理,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评价将提出相应环保措施。

1.2.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是利用自然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物。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海域水文动力及地形地貌与冲淤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风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海底地形,对工程区附近的潮流场将产生一定影响,风机基础周围的流速可能发生变化。随着局部流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