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更新时间:2023-05-12 17: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 科 课 题

语文《沁园春·长沙》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材出版社 学期上 学 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

高一

学段

第 1 学段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1、 品味诗词,了解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 2、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3、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诗歌阅读能力。 2、 领会“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3)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思 路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2、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整体的把握诗词的内容——品读诗词的语言和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主要 教学 方法 教 学 资 源

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 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这一语言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 2.毛泽东相关资料介绍 3.湘江秋景的图片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共 一 课 时 二、背景简介

1. 引 发 对 课 题 的 谈 谈 自 己对 毛泽 东 领 兴趣。 “大家谈谈对领袖毛主席的认识?你们所知道的他作 袖的认识 2. 回 忆 起 毛 泽 东 为诗人的诗歌有哪些? 相应的诗歌。 (1)用 ppt 呈现相关背景知识。 阅读资料,观看视频。 在原有的认知水 (2)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 思考交流:诗歌背景意 平上,加强对“诗歌” 义何在? 理性认识。 思考—— 诗人所抒发的内 心情感。

1.教师巡视点拨相关字词:熟悉字音(生字:舸 g 为了培养学生自 ě 遒 qiú 稠 chóu 遏è) ; 主 由 学 生 四人 小组 共 同 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 ; 学习的能力, 同时 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 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 完成教学目标的 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由、浮、游、稠、遒、侯、否、 ) 任务。2.采用设疑方式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

三、诗歌鉴赏

么? 明确:上片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 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 尽收眼底,一个“红遍” ,一个“尽染” ,泼墨淋淳,气 韵酬畅。

提问一:诗人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湘江秋景图?

学生读上片,找出描绘意象 的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 口述这

些意象的内容并体 多采用的是设问回答 培养学生独立 会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的方式, 思考的能力, 自主解决 问题的能力, 同时完成 了能力目标的任务。 落 学生回答: 远山、 近水、 实了教法。 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 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

提问二: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个 ” “看”字总领七句。诗人描 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 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 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 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 景、烘托了气氛。

学生回答:诗人的雄心 提问三: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 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 一问道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怀。 提问四: 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 哪? 明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句,表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军阀的博大胸怀 和勇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 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旧地重游,自 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学生读下阕,找出表露 青年毛泽东博大胸怀和革 命壮志的语句,口述内容, 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 会语言的表现力。

提问五:那个字是下片的总领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 字,总领七句。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 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露出激流 勇进,意气风发的革命壮志。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 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四、 合作探究与 拓展 【演练一】

【演练二】

组织活动,评价学生表现。明确答案。 1 讨论演练: 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又怎样的含义? 1)任选一小组展开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 论,其余同学进行分析; 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 2)选举学生代表进行 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 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 发言。 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 出难句相互讨论, 讨论 主沉浮”的问题。 不决, 推举一同学指出 疑词难句, 教师集中加 以讲解。如此,教师重 在点拨省时省力, 学生 2 讨论演练:读课文,然后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 积极参与,手脑并用。 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明确:上片:写景——抒情(问) 1)全班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陈述讨论概况。 下片

:叙事——言志(答)

【演练三】

3 这首词中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一下。 明确: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主宰大地沉浮的 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对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对课文知识进行 梳理, 便于学生建立自 己的知识结构。 作业: 背诵全文 (1) (2) 作业是对课文内 搜集有关毛泽东诗歌的资 容的延伸和拓展, 让学 料,相互交流。 生“得法于课内,得益 于课外” 。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 五、 小结及作业 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 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 既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要考虑国家的前途。 作业: (1)背诵全文(2)搜集有关毛泽东诗歌的 资料,相互交流。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六、板书设计 上片: 湘江寒秋图 写景——抒情 (问) (远山、近水、飞鹰、游鱼) 下片: 峥嵘岁月图 叙事——言志(答)

板书需要简洁明了, 易 于学生对整首词的直 观接受。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新的课堂上会采用活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会很没有确定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很有差距,不能很好的顾及到学生的全面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ir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