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分类

更新时间:2023-08-14 05:13: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IP地址分类

因特网是把全世界的无数个网络连接起来的一个庞大的网间网,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每个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其自身的IP地址而被唯一标识的,据此我们也可以设想,在INTERNET上这个庞大的网间网中,每个网络也有自己的标识符。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很相像,例如有一个电话号码为0515163,这个号码中的前四位表示该电话是属于哪个地区的,后面的数字表示该地区的某个电话号码。与上面的例子类似,我们把计算机的IP地址也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用同一个网络标识,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都有一个主机标识与其对应?IP地址的4个字节划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用以标明具体的网络段,即网络标识;另一部分用以标明具体的节点,即主机标识,也就是说某个网络中的特定的计算机号码。例如,盐城市信息网络中心的服务器的IP地址为210.73.140.2,对于该IP地址,我们可以把它分成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这样上述的IP地址就可以写成:

网络标识:210.73.140.0

主机标识: 2

合起来写:210.73.140.2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目前使用的IPV4,就是有4段数字,每一段最大不超过255

Internet委员会定义了5种IP地址类型以适合不同容量的网络,即A类~E类。

连接到同一网络的主机必须拥有相同的网络编号。

通过IP地址的引导位(最高位)来区分不同类别的IP地址:

注:n为网络编号位,h为主机编号位

A类地址:0nnnnnnn.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A类地址具有7位网络编号,因此可定义125个A类网络{27-2(网络编号不能是全0或全1)-1(127为环回地址)}每个网络可以拥有的主机数为16777214{224-2(主机位不能是全0或全1)}

十进制表示范围:1.0.0.1-126.255.255.254

B类地址:10nnnnnn.nnnnnnnn.hhhhhhhh.hhhhhhhh

B类地址具有14位网络编号,因此可定义16382个B类网络{214-2}

每个网络可以拥有的主机数为65534{216-2}

十进制表示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C类地址:110nnnnn.nnnnnnnn.nnnnnnnn.hhhhhhhh

C类地址具有21位网络编号,因此可定义2097152个C类地址{221-2}

每个网络可以拥有的主机数为254{28-2}

十进制表示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D类地址:111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D类地址用于组播,前面4位1110引导,后面28位为组播地址ID。

十进制表示范围:224.0.0.0-239.255.255.255

E类地址:总是以1111四位引导

E类地址用于研究用

十进制表示范围:240-

IP地址由InterNIC(因特网信息中心)统一分配,以保证IP地址的唯一性,但有一类IP地址是不用申请可直接用于企业内部网的,这就是Private Address,Private Address不会被INTERNET上的任何路由器转发,欲接入INTERNET必须要通过NAT/PAT转换,以公有IP的形式接入。

这些私为地址为:

10.0.0.0-10.255.255.255(一个A类地址)

172.16.0.0-172.31.255.255(16个B类地址)

192.168.0.0-192.168.255.255(256个C类地址)

IP的寻址要遵照一定的规则

1.网络寻址规则

A、 网络地址必须唯一。

B、 网络标识不能以数字127开头。在A类地址中,数字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

C、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255。数字255作为广播地址。

D、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0”,“0”表示该地址是本地主机,不能传送。

2.主机寻址规则

A、主机标识在同一网络内必须是唯一的。

B、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1”,如果所有位都为“1”,则该机地址是广播地址,而非主机的地址。

C、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0”,如果各个位都为“0”,则表示“只有这个网络”,而这个网络上没有任何主机。

子网TCP/IP网间网技术产生于大型主流机环境中,它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是当初的设计者们始料未及的。网间网规模的迅速扩展对IP地址模式的威胁并 是它不能保证主机地址的唯一性,而是会带来两方面的负担:第一,巨大的网络地址管理开销;第二,网关寻径急剧膨胀。其中第二点尤为突出,寻径表的膨 不仅会降低网关寻径效率(甚至可能使寻径表溢出,从而造成寻径故障),更重 要的是将增加内外部路径刷新时的开销,从而加重网络负担。

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技术,以应付网间网规模增长带来的问题。仔细 析发现,网间网规模的增长在内部主要表现为网络地址的增减,因此解决问题

思路集中在:如何减少网络地址。于是IP网络地址的多重复用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复用技术,使若干物理网络共享同一IP网络地址,无疑将减少网络地 数。

子网编址(subnet addressing)技术,又叫子网寻径(subnetrouting),

英文简称subnetting,是最广泛使用的IP网络地址复用方式,目前已经标准化, 并成为IP地址模式的一部分。

一般的,32位的IP地址分为两部分,即网络号和主机号,我们分别把他们叫做IP地址的“网间网部分”和“本地部分”。子网编址技术将本地部分进一步划 分为“物理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如图:

网间网部分物理网络主机

|←网间网部分→|←────本地部分─────→|

其中“物理网络”用于标识同一IP网络地址下的不同物理网络,既是“子网”。

(2)子网掩码IP协议标准规定:每一个使用子网的网点都选择一个32位的位模 式,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1,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网络地址(包括网间网部分和物理网络号)中的一位;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0,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主机地址中的一位。

(3)子网掩码与IP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结合使用,可以区分出一个网络地址 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4)子网掩码与IP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结合使用,可以区分出一个网络地址 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vd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