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专题练习2

更新时间:2023-04-29 13: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专题练习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与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

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就是物种形成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就是瞧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就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就是

(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4、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了几种地雀,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就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环境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

同的突变与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

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

知识点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5、狼与鹿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6、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就是

()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就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专题练习2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她物种的进化

7、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

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

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变异多样性

D、最早登陆的生物就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两栖类

能力提升

9、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

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就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

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与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与老

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与东北虎的形成,就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

11、如图就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与a2,经过漫长的

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与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就是

( )

A、b与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与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专题练习2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与d就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与d就是不同物种

12、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的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

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

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13、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

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 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就是________,理由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值的变化实质就是反映了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

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1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与称为________,这就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

(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专题练习2

图2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就

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

个性拓展

15、现有G、H、Q、W、X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它们的进化历程及亲

缘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就是________。

(2)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外部因素就是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3)H、W两种物种都生活在海洋中,体形都为纺锤形的事实能够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W物种始终处在一个没有地理隔离的环境中,W物种将会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不?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W物种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将会进化不?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D

4、B

5、D

6、D

7、C

8、B

9、C 10、B 11、B 12、A

13、(1)c 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种(2)a 群体性状与1、5

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3)基因频率自然选择(4)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14、(1)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

争)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与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基因

15、(1)X、Q (2)自然选择隔离(3)自然选择就是定向的(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就是定向的) (4)

不会地理隔离就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会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产生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专题练习2 各种可遗传的变异,W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3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