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础与重点知识(1)

更新时间:2023-08-27 12: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历史基础与重点知识

1.阶段和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六大阶段、阶段特征:

朝代:夏商接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和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明清。

理清朝代建立灭亡的时间和相关事件。

一、先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远古——战国。

二、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

战国秦汉时期(前475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阶段。这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初步发展和封建大一统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220年——589年。

四、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581年——907年。

五、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907年——1368年。

六、明、清(前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1368年——1840年。

中国近代史

一二二二四七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七个历史阶段:

近代七个历史阶段——阶段名称、时间界限、重大事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初)

大事:⑴鸦片战争⑵第二次鸦片战争⑶太平天国运动⑷新思潮萌发

2.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初-1901年) 大事:⑴洋务运动⑵戊戌变法⑶义和团运动⑷中法战争⑸甲午中日战争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⑺清朝政局的变动⑻边疆危机⑼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清朝覆亡和北洋军阀前期的统治(20世纪初-1919年)

大事:⑴辛亥革命⑵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⑶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⑷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⑸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大事:⑴五四运动⑵三次中共的代表大会⑶三次工人运动的高潮⑷国共合作(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到合作完全破裂)⑸北伐战争

5.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7.15-1937.7.7)

大事:⑴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⑵工农武装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和建立苏维埃政权⑶围剿与反围剿、长征⑷日本侵华⑸抗日民主运动兴起、高涨和国共走向第二次合作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7.7-1945.8.15)

大事: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走向反动、形势恶化

⑵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以斗争求团结、坚持抗日,建设抗日根据地

⑶日本:全面侵华、诱降政策,殖民统治,彻底失败

7.人民解放战争(1945.8-1949.10)

大事: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全面内战、制宪国大、民主运动、土地改革、经济崩溃、北平谈判。

解放战争的五个阶段:

⒈粉碎全面进攻——1946.6-1947春——⑴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论断⑵作战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⑶作战方法-运动战为主。

⒉粉碎重点进攻——1947春-1947.6——⑴陕北、山东解放区⑵陕北四战⑶孟良崮战役

⒊战略反攻——1947.6-1948.9——⑴三军挺进中原⑵解放石家庄收复延安⑶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⒋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基本消灭敌人主力1948.9-1949.1

⒌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1950夏——⑴渡江战役⑵追歼残敌1951年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中国现代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阶段划分:

1、过渡时期:1949.10-1956年底——建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2.十年探索:1956年底-1966.5——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曲折——走弯路,左倾错误——反右扩大化、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 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十年内乱: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4、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主题——改革开放,巨大成就。

世界史:

近代史: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到俄国十月革命(14、15世纪——1917年)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一、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4、15世纪——17世纪中期 出现萌芽、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荷兰建国。

二、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

三国革命、封建改革、启蒙运动、殖民扩张、拉美革命、东方落后。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从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前期到19世纪70年代。

革命风暴

四、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六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瓜分全球、全球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阶段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年-1945年)

二、两极格局时代(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

三、两极格局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

现代史大事1.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一战后经济恢复,繁荣;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推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历程(恢复、黄金时期、滞胀);日本、西欧崛起;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十月革命;苏联的成立和建设;二战后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瓦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失败;苏东剧变;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辉煌成就。

3.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绥靖政策祸水东引;冷战与两大阵营对抗、美苏争霸;和平演变。

4.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三十年代反法西斯斗争;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韩,新,印,中),联合国与国际联盟。

5.其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变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2.制度: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战国韩非子提出理论。

秦朝秦始皇建立:皇帝三公律郡县,小篆控思又愚民。土地私有三统一,南北出兵筑长城。

西汉巩固:改官王国强法制,尊儒崇法建学校。出击匈奴平南越,改钱盐铁工商税。(04年不作要求)

隋唐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制。

北宋加强:禁军分三释兵权,枢密更戍选精壮;三分相权枢密军,副相行政三司财,通判监督文知州。路设转运管财权,上派司员死刑审。

元朝强化:中央省院台,分掌政军监,地方设行省,官员中央派。宣政管教藏,巡司治琉球。 明清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改行省三司分立,统兵权五府掌管,大明律经济立法,设厂卫皇帝控制,控思想八股取士。

清朝军机处与文字狱。

奴隶制时代:贡赋制度,井田制、分封制、初税亩、相地而衰征。

秦汉制度:西汉刺史管监察,东汉州牧掌军政;郡国并行封两级,王国割据削集权,推恩附益除威胁;察举选官含征召,孝廉却被门第换。编户齐民租赋役。

北魏均田制:国控土地按人分,生产发展保赋役。

隋唐制度创新:三省六部科举制,均田租调两税法。

三省六部制:中门尚,拟审执;吏户礼,兵刑工,隋开创,唐发展,有牵制,有监督,体系严,效率高,强统治,弱相权。

隋唐兵制:兵农合一府兵制,经济基础是均田,玄宗推行募兵制,兵将隶属成军阀。

租庸调制:交谷为租绢布调,绢布代役叫做庸,保证时间减负担,收入保证府兵固。

两税法:户税地税按资田,杂税杂役全取消,两次收税分夏秋。税制统一保财政,标准改变松控制,扩大税源增收入,减轻负担大进步。

一条鞭法--并为一条摊入田,丁田多寡收银两。重大改革减负担,依附松弛利商业。

摊丁入亩(清朝)——人丁固定税入田,统一征收地丁银。废除人头松控制,工商发展人口增。

科举制的发展演变:

隋唐:

隋文帝:文帝废九品,考试选官员。

隋炀帝:炀帝创进士,形成科举制。

唐太宗:贞观增科目,进明最重要。

武则天:则天加人数,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玄宗提地位,主考用高官。

评价:抑制门阀扩官源,提高素质强集权。

宋朝:三级考试,天子门生,科目减少,录取增加,糊名防弊。

王安石改革科举:废除明经诗赋,三经直接授官。

明朝:八股取士——命题,答题,文体,奴仆。

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

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

少数民族制度:

猛安谋克制、番汉分治制度(南面北面,权小权大,汉族民族)、改土归流制度、八旗制度。

改土归流制度:明朝开始推行,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大规模推行,雍正帝时基本完成。内容——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司官员治理为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治理。意义:改-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割据纷争的状态;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归-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流-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苏联两个政策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中国重要制度:

政协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国两制:

3.古今中外重要改革:

1、商鞅变法:坐农功书、量县井。

坐--连坐--“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农--重农--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功--军功--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书--烧书--“燔诗书而明法令”。

量--度量--统一度量衡。

县--县制--废分封,行县制。

井--井田--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最本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俸禄均田,迁都汉化。(04年不作要求)

庆历新政:1043,整吏治。严考核,限恩荫,强举选,轻肃信。

2、王安石变法:青募农方易,保甲将兵法,明经诗赋废,三经直授官。军强收入增,官反新法废。

3、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政治-县身权;经济-土税资;军事-征军侵;文化-改教才。

4、俄国1861年改革:

5、美国罗斯福新政:

6、戊戌变法:

1898.6.11-9.21,百日维新。内容——言构裁旗;局奖算邮;营操征海;学废译留。

评价:性质;进步;爱国;启蒙。局限——寄托皇帝,脱离群众。

7、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本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措施——农村(1)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3)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城镇化。

城市: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改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改管理体制(变高度集中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1)1979年,两省优惠;(2)1980,四个特区;(3)1984年,开放沿海14市;(4)设四个经济开放区;1988,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1,设浦东开放区。(5)开放内地。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根本目的:发展社会主义就经济。

4.措施

中共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

新中国建国初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

1951年中国中央政府的三反运动——贪浪官。(反贪污、浪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贿偷偷盗盗。(反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盗骗国家财产)

新中国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

政策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人力物理财力的支持;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

邓小平两次整顿的措施?

5.现代化(工业化,民主化)和全球化:

工业化: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及原因。(产生——发展——短暂的春天——缓慢——快速发展——急剧萎缩——濒临崩溃——恢复——完结。)民族资本主义的演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中国的工业化:七届二中,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成就,新时期。

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有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现代化:中心内容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中国现代化在近代史上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观念的变革。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工业,技术,军事,教育四个方面都开始了近代化的起步)。清政府也不自觉地开始了现代化的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是清政府的活动)。虽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却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了推进作用。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都大大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完成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中国近现代民主制度的进步: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近代的进步宪法三部?新中国——政协、人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6.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延安整风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是世界史上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14-16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高度发展。其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内容——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用——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局限——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宗教改革: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政治运动。作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核心内容——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延安整风: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7.主流思想与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儒家学说:孔子、董仲舒、朱熹。

中国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中共三代领导人的理论贡献:

〈一〉毛泽东思想: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

〈二〉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大经济思潮:

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最盛行)

自由主义(完成工业革命之后盛行)

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始,二战后盛行)。

三大政治思潮: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潮)、

理性主义(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工业革命之后诞生、发展。内容: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其核心思想。)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原规代推推——原理,规律,取代,推动,推翻。

8.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普遍性的原因:安力系环交人(安定,生产力,生产关系,环境、交流,人民)

(2)生产力进步(工具改进、水利兴修)。

(3)生产关系的变革或局部调整(如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封建社会多个时期统治政策的调整、改革)。

(4)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5)民族间、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有利的地理资源环境(气候、交通、土壤、水利、矿产等)。

(7)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力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动者的因素、北民南迁等)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安移策环(相对安定;北民南迁,民族融合;政策,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优势--热量充足,降雨充沛,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

近代现代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政策、资金、交通(或位置)市场、资源(包含能源)、、劳动力、技术。—-

二战后一些国家(如韩日新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改军外人科策(社会改革,稳定秩序;非军事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得到外国的帮助,如日本,联邦德国得到美国的扶植;人的因素:劳动者素质高,人民勤劳等;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政策上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

9.中外交往、交流和外交政策、成就::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

一、秦汉时期:1.两汉与朝鲜,日本,越南建立起交往。2.光武帝赐金印。3.西汉时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4.海上丝绸之路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5.甘英--大秦--波斯湾。6.166年,安敦使者。中欧直接交往的最早史实。

二、隋唐时期:1.交通——陆路分东西,长安大都市;海路广登扬,远达波斯湾。2.史实:六国通好,互遣使节,五位使者,沟通交流;新罗留学,日本改新;天竺送树,波斯求援,罗马医杂,非洲交往;十数传印,纸到大食。

三、宋元时期:1.北宋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贸易,征收商税。2.南宋设蕃坊,鼓励外商。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3.辽、金也有外贸。4.元朝,棉纺传高丽。马可波罗,列班扫马。

四、明清时期:1.郑和下西洋。2.抗倭。3.葡萄牙占据澳门。4.荷兰占据台湾合郑成功收服台湾。

5.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6.闭关政策。7.公行——政府特许的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

五、中国人看世界:以郑和、徐光启、林则徐、新文化运动为典型来掌握。

六、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成就?

五十年代:

七十年代:

改革开放:

英国光荣孤立,美国中立政策。

10.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割赔开关

两个附件——三项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住权。

《中美望厦条约》——兵船巡查贸易,建教堂医院。

《中法黄埔条约》——传教修坟清保护。

《天津条约》——驻赔开游行

《北京条约》——认割赔开工

《中法新约》——认开铁军

《马关条约》——认割赔开开开税

《辛丑条约》——赔划拆守,惩禁改订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条约:瑷北分改,爱多南北;北京江岛(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勘界四四,改订七万。

《二十一条》——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日本据此实现了对中国的独霸。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获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11.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

工具:桔槔、筒车、翻车、水排、曲辕犁

工程:长城、关中水利工程——郑国渠、六辅渠、白渠。都江堰,大运河、邗沟。芍陂、灵渠、隋朝工程——两都,仓库、运河、驰道。

四大发明:出现、使用、传播、影响。

科技巨著:医学、天文历法、总结性的巨著。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条件、标志、特点、影响。

时间:第一次: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840年前后完成。

第二次: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二世世纪初完成。

第三次: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至今仍在继续,方兴未艾。

条件: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前提: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条件:资金(殖民掠夺,圈地运动);劳动力(圈地运动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技术(工场手工业发达,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

第二次: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全球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科技方面,科学理论的重大进展(电磁学理论,电磁感应现象等)。

第三次: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相对论);社会需要(战争、争霸、竞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推行。

标志:第一次: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为标志。蒸汽机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化学工业等也得到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以及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人工合成材料等高新科学技术为标志。

特点:第一次——从英国开始;从棉纺织部门开始;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第二次:多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始;科学与技术紧密联系;有的国家(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与技术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多细深,一方面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影响:第一次——高固变兴城联统属(提高生产力,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统治基础,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工人运动兴起,开始城市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垄断产生(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不平衡性加强;扩张加剧;矛盾激化;形成两大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结构(三大产业比例)和生活结构(衣食住行)发生变化;国际经济格局将要调整。

中国古代先进文化的代表:

1.干支计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计日方法。

2.《周易》一书首先提出“地理”的名称。

3.《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4.春秋战国时期的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

5.《考工记》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6.春秋时历法确立十九年七润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7.西汉时耕犁上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

8.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纪录。

9.张衡制作地动仪,比欧洲人早1700多年。

10.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11.“祖率”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12.僧一行制定《大衍历》,标志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一行也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13.唐高宗时编订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14.唐朝的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的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

15.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6.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个多世纪。

17.郭守敬编《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18.《徐霞客游记》中对石灰熔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

19.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0.唐朝造船能使用推进器的战舰,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北宋李诫著《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新中国各时期重大建设和科技成就:

※ 十年探索:五百六十武包铁,石油自给三油田,压弹牛弹三铁路。

※ 十年文革:湘黔二汽南京桥,氢弹卫星杂交稻。

※ 新时期:坝铁煤路粮棉企,算星箭撞核飞船。

世界近代现代科技成就:

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从天文学的革命开始,天文学的革命以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为标志。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1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两次世界大战:

根源、过程、战役、会议、影响。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国际联盟: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华盛顿会议,其中建议建立国际联盟。1920年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联盟盟约宣称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实际上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如处理日本入侵中国东北问题和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问题,体现了英法的意志)。美国借故未加入国际联盟。1946年解散,它存在26年,为联合国提供了许多方面的有效经验。

联合国: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春,五十个国家代表在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成立。1946年1月,联合国开始正式工作。同年,召开第一届联合国大会,以后每年一届。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法、苏(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联邦取代)、美、英。《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又规定安理会在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因此,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对安理会决议拥有否决权。联合国成立以后,受到美国的长期控制和操纵(如朝鲜战争,组成联合国军),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联合国不再是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如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国际关系格局:

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战胜国处置战败国,调整列强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而形成。包含巴黎合约(以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为主体)和华盛顿会议签署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的精神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的国际关系秩序。

围。它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苏东剧变,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4.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割据道路三结合——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一、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把握四次统一战线的背景、内容、作用)

二、武装斗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三、党的建设;延安整风,七届二中全会,五七整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代表,保先教育。

四、土地革命(掌握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总路线、双减双交、《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联产承包。以上各时期土地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和影响。)

五、根据地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八块及领导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措施,解放区。

六、中共会议:

※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⑴决定建党⑵通过党纲——党名、奋斗目标⑶中心任务⑷选举 意义——焕然一新(指导、目标、利益)

※ 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⑴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⑵指出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⑶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⑷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 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确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 八七会议——⑴纠错⑵总方针——土地革命、武装斗争⑶决定起义⑷“枪杆子”论断

※ 遵义会议——⑴纠错(王明左倾)⑵树毛(肯定毛、选举毛)⑶消权(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评价:⑴结束确立(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⑵成熟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⑶转折点(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洛川会议——1937年。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 中共七大——1945年春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提出抗战胜利的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手大打放新。⑵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评价——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⑴重心中心(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⑵方针政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⑶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

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 中共八大——1956年秋。⑴指出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⑵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⑶总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

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⑷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评价: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 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开始反右倾斗争。左倾错误进一步泛滥。

※ 七千人大会——1962,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⑴总结经验教训,⑵领导自我批评,⑶平反“反右倾”。

※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标志文革全面发动。⑴“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⑵运动重点(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⑶《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批刘邓。

※ 中共九大,九届二中全会——林彪地位上升。九大确定林彪为接班人。1970年夏的九届二中全会,批判陈伯达。

※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内容:⑴确定方针⑵评价讨论⑶停错口号⑷重心转移⑸改革开放⑹拨乱反正。 评价:⑴伟大转折⑵是开端,进入新时期⑶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⑷形成第二代领导集体。

※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 十二大——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十三大——1987年。⑴初级阶段理论⑵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⑶三步走战略。

※ 十四大——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十五大——1997年。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2002年,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3)正确认识国情。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4)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5)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6)坚持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8)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崇拜。

(9)重视科技,发展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极参与国际竞争。

15.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国家统一问题: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知识归类:

秦汉:匈奴战和沿三朝,沟通西域扩版图,武帝开发西南夷,南越九郡辖两广。

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内迁,鲜卑北朝。(迁移与融合)

隋唐:突吐靺南回。战争,和亲,册封,设机构。

宋元:契丹、女真、党项、蒙古。(少数民族大规模的封建化。)

明清:蒙古,西藏,西南,台湾(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边疆地区属于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

西藏:⑴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⑵唐蕃会盟;⑶元朝设宣政院管辖;⑷明朝实行僧官制度,称西藏为乌思藏;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并规定此后达赖、班禅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⑹清朝设驻藏大臣;⑺设理藩院管辖;

台湾:⑴三国时卫温率船队到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⑵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⑶郑成功收复台湾;⑷施琅平定台湾,清朝设台湾府,近代又设台湾省。

东北:⑴唐代设黑水都督府,册封渤海郡王;⑵元朝设辽阳行省管辖;⑶清朝设黑龙江、吉林、盛京将军管辖;⑷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西北:⑴西汉设西域都护,开始归属中央管辖;⑵东汉重设西域都护;⑶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⑷唐朝册封怀仁可汗,回纥兵助唐平叛;⑸元朝设岭北行省;⑹清朝评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⑺清朝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新疆行省。 云南地区:⑴秦朝对西南地区加强统治;⑵西汉武帝时,在西南夷地区设郡,⑶东汉,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⑷三国时,诸葛亮开发南中,促进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⑸唐朝时,南诏政权,与唐朝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⑥两宋时,建立大理国,⑦蒙古政权灭大理,元朝设云南行省。⑧元朝,明朝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⑨明朝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制度。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雍正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0)护国运动,从云南起义开始。

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

1.先秦时期,黄帝、蚩尤的传说,华夏族形成,并与蛮夷戎狄各族接触频繁,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秦统一全国,多民族国家形成。西汉对西域和西南夷的统治,使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北魏最为突出。融合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4.隋唐:先进的制度、文化,开明的政策,民族关系友好,融合加强。

5.五代辽宋夏金元:出现融合的第二次高潮。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封建化为其突出特征。

6.明清:中华民族形成并相对稳定的重要时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评价民族史问题的基本观点:

1.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团结、友好、交流;矛盾、冲突、战争是支流。

2.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但有是非之分,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别。民族矛盾的本质是阶级矛盾。

3.维护国家统一、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抗剥削压迫等,是正义的、进步的。

4.民族之间的战争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不应称之为“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等。

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把汉族封建政权等同于中国是错误的,这既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也违背了历史的真实。

6.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边疆,扩大疆域,促进(维护)统一,推动经济发展,推广先进的文化制度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原则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美国内战、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

新时期实现祖国统一的政策:

16、文学和宗教:

古代文学:

佛教传入和传播:

道教:

17、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都江堰,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三江并流,丽江古城,庐山,

18、重要历史结论:

古代史重要的结论、评价:

汉武帝时,制定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氾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种植棉花和棉纺织业始于两汉时新疆地区。

煤成为冶铁燃料始于西汉,城市居民广泛用煤作燃料是在北宋东京城。

魏晋时期,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把道教变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赤壁之战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

南北朝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实质上是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唐末农民战争农民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南宋时,棉纺织业扩展到江南,标志着棉布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

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近现代史标志:四个时期的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完全破裂的标志——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完全破裂的标志——1947年春,国民党撤消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等代表团,封闭《新华日报》。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标志着初步建立了政权。定都天津,标志着正式建立于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1856年东征、西征的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同年的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辛酉政变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

近代的最早、开始、第一: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关说协定,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的地方傀儡政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广州建立的联军委员会。

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标志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近代最早主张以法治国,主张有公众选举官吏。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法国通过《中法新约》最早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19.重要历史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族融合、闭关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含义,形成过程,影响)

(1)地点:

中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

近代重要事件多发地:武汉、广州、北平、南京、上海

红色之旅:上海-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江西-陕西-山西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东部10——京津沪,冀鲁苏浙,闽粤琼。

西部12——云贵川藏重,陕甘宁青新,内桂。

中部6——豫晋皖,湘鄂赣。

东北3——黑吉辽

其它3——港澳台

泛珠三角9+2——

东盟——越老缅,泰柬新,马印尼,

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塔吉哈

中国邻国:陆上邻国——(顺时针)越老缅,印不锡,尼巴阿,塔吉哈,俄蒙朝。

隔海相望——韩日菲,马文尼。

(2)大人物:

古代帝王将相:举出20个。

古代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举出20个。

中国近现代大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

少数民族人物:成吉思汗、元昊、阿骨打、阿保机,努尔哈赤、皇太及

左宝贵、马占三、周保宗、马本斋

世界史大人物:拿破仑、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

(3)规律与认识: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1.导致分裂的主要因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中央集权遭严重削弱,地方势力恶性膨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剧等。

2.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分裂时期也蕴涵着统一的因素: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民心所向,局部统一等。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3.历史发展不是一分一合,一治一乱的简单循环,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对外关系问题中的理论与认识: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基本原因:经济文化先进;交通发达;开放的政策;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国际交往和贸易发展的推动。

2.在对外交往中,中国文明远播世界,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3.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征:使节往来、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为主。

明清时,殖民者开始入侵边疆,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

(4)部分知识归纳:

清初皇帝在位大事举要:

顺康封达班,康熙田藩乱,设府反击战,雍正摊军藏,乾隆归平叛,四库伊乌赞。

清朝皇帝年号元年:顺治(1644)康熙(1662)雍正(1723)乾隆(1736)嘉庆(1796)道光(1821)咸丰(1851)同治(1862)光绪(1875)宣统(1909)

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维新变法运动的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

中共一大制定了纲领,规定了党的名称和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共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

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奠定基础: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物证:滇王之印、汉委奴国王金印

日本侵略方针、政策的发展演变:

⑴维新后,即提出“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⑵1927年,田中义一,东方会议,提出“分割满蒙”。

⑶大危机打击下,加紧推行大陆政策,旨在灭亡中国,独霸亚洲,征服世界。

⑷1936年,广田弘毅制定了“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

⑸1940年,确立夺取东南亚的基本方针(大东亚共荣圈)

圈地运动:(略,已考)

西进运动: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得到开发,资本主义制度往西部扩展;另一方面,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带有血腥与残酷的性质。(已考)

垄断形成的影响: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对外,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性大大加强。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生产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西周,春秋战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原因在于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井田制,封建制度确立)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经济就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包含两种情况:超前的生产关系,如新中国50-70年代的人民公社;滞后的生产关系,如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顺应生产力发展,适时调整生产关系,就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如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推行。

口诀记忆(压缩法)历史知识:

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的因素:小小高分新缺市

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主犯民联日。

土地革命总路线:依联线保灭变。

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收废平(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团灭发(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推结建获打创影(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获得了,打击了、创造了、影响了)

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四化”——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城市化。 民族融合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交先一国--促进交流,推广先进,有利统一,发展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ej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