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重要测试点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31 14: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板重要测试点

.1 主板总线

本节主要介绍主板的总线分类、总线的作用。读者在使用测试点时,能认识AB、DB、CB 代表的含义就达到学习本节的目的了。

3.1.1 主板总线的分类 1.按总线功能分

(1)地址总线(AB):用来传递地址信息。 (2)数据总线(DB):用来传递数据信息。 (3)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是用来传送地址信息的信号线,其特点如下: 地址信号一般都由CPU 发出,当采用DMA(Direct Memory Access,即直接内存访问)方式访问内存和I/O 设备时,地址信号也可以由DMA 控制器发生,并被送往各个有关的内存单元或I/O 接口,实现CPU 对内存或I/O 设备的寻址(在PC 中,内存和I/O 设备的寻址都是采用统一编址方式进行的),即采用单向传输。

CPU 能够直接寻找内存地址的范围是由地址线的数目(由于一条地址总线一次传送一位二进制数的地址,故也叫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的,即PC 系统中所能安装内存容量上限由CPU 的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

(2)数据总线DB(Data Bus)是用来传送数据信息的信号线,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是原始数据或程序。数据总线来往于CPU、内存和I/O 设备之间,其特点如下:

双向传输,三态控制。既可以由CPU 送往内存或I/O 设备,也可以由内存或I/O 设备送往CPU。

数据总线的数目称为数据宽度(由于一条数据线一次可传送一位二进制数,故也称位数),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一次传输的数据量,它决定了CPU 的类型与档次。

(3)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是用来传送控制信息的信号线,这些控制信息包括CPU 对内存和I/O 接口的读写信号、I/O 接口对CPU 提出的中断请求或DMA 请求信号、CPU 对这些I/O 接口回答与响应的信号、I/O 接口的各种工作状态信号以及其他各种功能

控制信号。控制总线来往于CPU、内存和I/O 设备之间,其特点是:有单向、双向、双态等多种形态,是总线中最复杂、最灵活、功能最强的,其数量、种类、定义随机型不同而不同。

2.按总线的层次结构分

(1)CPU 总线:包括CPU 地址线(CAB)、CPU 数据线(CDB)和CPU 控制线(CCD)(用来连接CPU 和控制芯片)。

(2)存储器总线:包括存储器地址线(MAB)、存储器数据线(MDB)和存储器控制线(MCD),用来连接内存控制器(北桥)和内存。

(3)系统总线:也称为I/O 通道总线或I/O 扩展总线,包括系统地址线(SAB),系统数据线(SDB)和系统控制线(SCD),用来与I/O 扩展槽上的各种扩展卡相连接。

(4)外部总线(外围芯片总线):用来连接各种外设控制芯片,如主板上的I/O 控制器(如硬盘接口控制器、软盘驱动控制器、串行/并行接口控制器等)和键盘控制器,包括外部地址线(XAB)、外部数据线(XMB)和外部控制线(XCB)。

3.1.2 主板总线的性能指标 1.总线主要的技术指标

(1)总线的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秒钟传送MB 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与总线带宽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总线的位宽和总线的工作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线的带宽=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位宽。

(2)总线的位宽

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32 位、64 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每秒钟数据传输率越大,总线的带宽越宽。

(3)总线的工作频率

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 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3.1.3 主板重要测试点概述

主板重要测试点就如同人身上的穴位一样,可以通过重要测试点简单地判断故障位置,因此学习主板重要测试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缩小故障范围,尽快达到快速解决故障的目的。

3.2 主板ATX 电源接口重要测试点

3.2.1 主板ATX20 针电源接口定义

主板ATX20 针电源接口引脚定义如图3-1 所示。

图3-1 ATX20 针电源接口引脚定义

1:3.3V(橙色)提供 +3.3V 电压。 2:3.3V(橙色)提供 +3.3V 电压。 3:GND 地线(黑色)。 4:5V(红色)提供 +5V 电压。 5:GND 地线(黑色)。 6:5V(红色)提供 +5V 电压。 7:GND 地线(黑色)。

8:POK(灰色),Power OK,指示电源正常工作(PW_OK 和POK 表示意义相同)。 9:5VSB(紫色)提供 +5V(Stand by,简写SB,表示待命电压)电压,供电源启动电路用。(注:在电路图中5VSB 常表示为5V_SB 或+5VSB。)

10:12V(黄色)提供 +12V 电压。 11:3.3V(橙色)提供 +3.3V 电压。 12:-12V(蓝色)提供 -12V 电压。 13:GND 地线(黑色)。

14:PSON(绿色)电源启动信号,低电平,电源开启;高电平,电源关闭。 15:GND 地线(黑色)。 16:GND 地线(黑色)。 17:GND 地线(黑色)。 18:-5V(白色)提供 -5V 电压。 19:5V(红色)提供 +5V 电压。 20:5V(红色)提供 +5V 电压。

注意:在测量ATX 电源接口对地阻值时,需断电测量。常用测试点有:橙色3.3V、红色5V、黄色12V、紫色5VSB,若测得对地阻值不低于20Ω则为正常,有的主板14Ω也为正常值。若对地阻值低于20Ω或有的低于14Ω可判断主板负载有短路。若测得主板ATX电源接口对地阻值不正常通常不能通电,否则会烧坏主板上的芯片。

3.2.2 主板ATX24 针电源接口定义及实物图(如图3-2 和图3-3 所示)

图3-2 主板ATX24 针电源接口引脚定义

ATX 电源24 针与20 针定义基本一致,24 针电源接口是在20 针的基础上增加了后面4 个引脚,分别为黄色12V、红色5V、橙色3.3V 和地线。

图3-3 主板ATX24 针电源接口实物图

3.2.3 主板辅助4 针电源定义

4 针电源接口主要为CPU 供电电路供电,有两个地线和两个供电引脚(黄色12V),如图3-4 所示。

图3-4 ATX4 针电源接口

3.2.4 主板辅助8 针电源定义

8 针的电源接口与4 针的电源接口定义基本一致,同样,黄色12V 为主板的CPU 供电电路供电。4 针与8 针的黄色12V 对地阻值一般不低于20Ω为正常,有的主板14Ω也为正常数值。

图3-5 ATX8 针电源接口

.3 主板CPU 重要测试点及CPU 假负载的使用方法 3.3.1 Intel 478 针假负载

478 针CPU 假负载正、底面图如图3-6 和图3-7 所示。

图3-6 478 针CPU 假负载正面图

图3-7 478 针CPU 假负载底面图

478 针CPU 工作条件(各CPU 的工作条件即为CPU 的重要测试点,可通过在假负载上测CPU 的工作条件来判断CPU 的故障范围):

(1)核心供电为1.1V~1.85V(对于建基975 主板0.9V 也正常)。

(2)时钟信号电压:0.45V(一般只要核心供电正常,可直接装上CPU 测试)。 (3)复位信号电压:1.5V(在按RST 键时有1.5V—0V—1.5V 的电压跳变,则为正常)。 (4)PG 信号电压:1.5V。

3.3.2 Intel 775 针CPU 假负载(如图3-8 和图3-9 所示)

图3-8 775 针CPU 假负载正面图

图3-9 775 针CPU 假负载底面图

775 针CPU 工作条件:

(1)核心供电为1.1V~1.5V,参考电压为1.2V。 (2)时钟信号电压:0.3V~0.7V。

(3)复位信号电压:1.2V(在按RST 键时有1.2V—0V—1.2V 的电压跳变,则为正常)。 (4)PG 信号电压:1.2V。

3.3.3 AMD 462 针CPU 假负载(如图3-10 所示) 462 针CPU 工作条件: (1)核心供电:1.45V~1.75V。 (2)时钟信号电压:1.1V~1.8V。

(3)复位信号电压:1.5V(在按RST 键时有1.5V—0V—1.5V 的电压跳变为正常)。 (4)PG 信号电压:2.5V~5V 高电平有效。

图3-10 AMD 462 针CPU 假负载正面图

3.3.4 AMD 754 针CPU 假负载(如图3-11 和图3-12 所示) 754 针CPU 工作条件: (1)核心供电为1.1V~1.65V。 (2)时钟信号电压:0.2V~0.6V。

(3)复位信号电压:1.2V~1.5V(在按RST 键时有1.5V—0V—1.5V 的电压跳变为正常)。

(4)PG 信号电压:1.5V~2.5V 高电平有效。

图3-11 AMD 754 针CPU 假负载正面图

图3-12 AMD 754 针CPU 假负载底面图

.3.5 AMD 939 针CPU 假负载(如图3-13 和图3-14 所示)

图3-13 AMD 939 针CPU 假负载正面图

图3-14 AMD 939 针CPU 假负载底面图

939 针CPU 工作条件: (1)核心供电为1.2~1.5V。 (2)时钟信号电压:0.2V~0.6V。

(3)复位信号电压:1.2V~1.5V(在按RST 键时有1.5V—0V—1.5V 的电压跳变,则为正常)。

(4)PG 信号电压:1.5V。

3.3.6 AMD 940 针CPU 假负载(如图3-15 和图3-16 所示)

图3-15 AMD 940 针CPU 假负载正面图

图3-16 AMD 940 针CPU 假负载底面图

940 针CPU 工作条件: (1)核心供电为1.2V~1.5V。 (2)时钟信号电压:0.2V~0.7V。

(3)复位信号电压:1.8V(在点RST 键时有1.8V—0V—1.8V 的电压跳变为正常)。 (4)PG 信号电压:1.8V。

3.3.7 AMD AM2+(940 针)CPU 假负载(如图3-17 和图3-18 所示) AM2+ CPU 工作条件:

(1)核心供电为1.2V~1.5V,总线电压为VTT 1.2V。 (2)时钟信号电压:0.2V~0.6V。 (3)复位信号电压:1.2V~1.5V 或2.5V。 (4)PG 信号电压:1.2V~2.5V 高电平有效。

图3-17 AMD AM2+ CPU 假负载正面图

图3-18 AMD AM2+ CPU 假负载底面图

3.4 主板内存重要测试点

3.4.1 SDR 内存重要测试点(如图3-19 所示)

图3-19 SDRAM 内存测试点

① 供电:168 脚,3.3V。

② 时钟:42 脚、79 脚、125 脚、163 脚,工作电压1.1V~1.6V。

③ 系统管理总线:82 脚和83 脚对地阻值一般为600Ω左右为正常值(测量82 脚与83脚时,对地阻值必须一致),连接南桥与时钟芯片(工作电压3.3V)。

④ SDR 共有64 根数据总线和13 根地址总线直接连接北桥,对地阻值在600Ω左右。64 根数据总线直接连北桥,每边各32 根,两边完全对称,其中一边为2 脚、3 脚、4 脚、5 脚、7 脚、8 脚、9 脚、10 脚、11 脚、13 脚、14 脚、15 脚、16 脚、17 脚、19 脚、20 脚、55 脚、56 脚、57 脚、58 脚、60 脚、65 脚、66 脚、67 脚、69 脚、70 脚、71 脚、72 脚、74 脚、75 脚、76 脚、77 脚。 3.4.2 DDR 内存重要测试点(如图3-20 所示)

图3-20 DDRAM 内存测试点

① 供电:184 脚,2.5V。内存数据线上的电压为1.25V,可以在内存旁排容、排阻上测量。

② 时钟:16 脚、17 脚、75 脚、76 脚、137 脚、138 脚(时钟信号电压值为1.1V~1.6V)。

③ 系统管理总线:91 脚和92 脚对地阻值必须一致,600Ω左右正常,连接南桥与主板时钟芯片(工作电压为3.3V)。

④ 13 根地址总线分别是:27、29、32、37、41、43、48、115、118、122、125、130、141 引脚,所有地址线对地阻值一样,均应在600Ω左右,由此可判断北桥好坏。

⑤ 64 根数据总线直连北桥,可通过假负载来测量,对地阻值必须一致,正常为600Ω左右。内存接口的64 根数据线的引脚为2、4、6、8、12、13、19、20、23、24、28、31、

33、35、39、40、53、55、57、60、61、64、68、69、72、73、79、80、83、84、87、88、94、95、98、99、105、106、109、110、114、117、121、123、126、127、131、133、146、147、150、151、153、155、161、162、165、166、170、171、174、175、178、179。

3.4.3 DDR2 内存重要测试点(如图3-21 所示)

图3-21 DDRAM2 内存测试点

① 供电:238 脚(工作电压 3.3V )、64 脚(工作电压 1.8V )。上拉电压:0.9V(在内存旁排容、排阻上去测量)。

② 时钟:137 脚、138 脚、185 脚、186 脚、220 脚、221 脚。

③ 系统管理总线:119 脚和120 脚对地阻值一致,600Ω左右正常,连接南桥与主板时钟芯片(工作电压3.3V)。

④ 64 根数据总线:连接北桥,通过假负载在断电测量时,对地阻值必须一致,为600Ω左右。

⑤ 地址总线:57、58、60、61、63、70、177、179、180、182、183、188、196,所有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对地阻值一致,600Ω左右正常,由此可判断北桥好坏。

3.5 PCI 插槽重要测试点(如图3-22 所示)

图3-22 PCI 插槽测试点

① 供电:A2 为+12V,A53 为+3.3V,B1 为-12V,A62 为+5V。 ② 时钟:B16,33MHz,由时钟芯片控制(工作电压1.1V~1.6V)。

③ 复位:A15(工作电压3.3V 或5V,在按RST 按键时有跳变电压为正常,例如,3.3V—0V—3.3V 的电压跳变)。

④ 32 根AD 线受控于南桥,对地阻值600Ω左右为正常值:

A 边:20、22、23、25、28、29、31、32、44、46、47、49、54、55、57、58 B 边:20、21、23、24、27、29、30、32、45、47、48、52、53、55、56、58 ⑤ 字节使能信号:A52、B26、B33、B44。直连南桥,对地阻值要一致,为600Ω左右。 ⑥ 帧周期信号:A34#(必须上CPU 才能测到,有三次大的电压跳变为正常)。 ⑦ IRDY#(主设备就绪):B35。 ⑧ TRDY#(从设备就绪):A36。 ⑨ DEVSEL#(设备选择信号):B37。

注:带#号表示低电平有效,在加电测量时只要有电压跳变即为正常。 3.6 显卡AGP 重要测试点(如图3-23 所示)

图3-23 AGP 显卡重要测试点

① 供电:A1,+12V;B2,+5;A9,+3.3V;B9,+3.3V。

② 时钟:B7,66MHz,由北桥或者时钟芯片提供(工作电压1.1V~1.6V)。 ③ 复位:A7(工作电压为3.3V 或5V,按RST 键时,只要有电压跳变则正常,如3.3V—0V—3.3V)。

④ 显卡的工作电压:核心电压VDDQ 共13 个点并联,但实践测量时只用测A64和B64,电压为1.5V,对地阻值为600Ω左右。如果测量对地阻值为“0”,则说明北桥损坏。

⑤ 32 根AD 线:对地阻值需要数值判断,正常值为300Ω左右,若偏大或为“0”,则可能北桥损坏或虚焊。

A 边:26、27、29、30、35、36、38、39、51、53、54、56、60、62、63、65 B 边:26、27、29、30、33、35、36、38、53、54、56、57、60、62、63、65 3.7 显卡PCI_E 重要测试点(如图3-24 所示)

① 供电:+12V 的有A2、A3、B1、B2、B3;+3.3V 的有B8、B10、A9、A10。 ② 时钟:A13、A14,由主板时钟芯片提供(正常电压值为0.4V 左右)。

③ 复位:A11(工作电压为3.3V,按RST 键时只要有电压跳变则正常,如3.3V—0V—3.3V)。

④ 系统管理总线:B5、B6(正常电压值为3.3V)。

⑤ 字节使信号:C\\BE 共4 个(A52、B26、B33、B44),4 个引脚直连南桥,对地阻值相等,300Ω左右正常。

⑥ 64 根AD 线受北桥芯片控制,如下所示。

A 边:16、17、21、22、25、26、29、30、35、36、39、40、43、44、47、48、52、53、56、57、60、61、64、65、68、69、72、73、76、77、80、81。这些引脚直连北桥,其对地阻值一般在300Ω左右为正常。

B 边:14、15、19、20、23、24、27、28、33、34、37、38、41、42、45、46、50、 51、54、55、58、59、62、63、66、67、70、71、74、75、78、79。这些引脚经过电容与北桥相连,其对地阻值一般为无穷大(无穷大的数值在数字万用表上显示为“1”)。

第6章 主板供电电路工作原理解析与维修实例 学习提示:

了解各供电电路的构成 理解各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 熟悉各种供电电路所需的工作条件

掌握开关电源方式和调压方式的供电电路检修思路 通过常见故障案例提升理论知识 6.1 主板供电电路概述

供电电路为主板工作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当电脑正常开机后,ATX 电源输出各路供电,直接或间接地为主板的CPU、内存、显卡、芯片组以及其他芯片供电。通过相关电路转换后,能为负载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并且为负载提供足够的额定电流,使负载正常工作。本章介绍的供电电路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开关电源方式,另一种是调压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为相关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和足够大的额定电流。

主板供电(如图6-1 所示)示意图说明如下。

(1)CPU 供电电路:输出电压1.75V,为CPU 供电,同时也给GMCH1和ICH2供电。由于主板设计不同,其供电方式及输出电压也有所变化,若CPU 不同,输出的电压也

不同,那么到芯片组的供电电压也不同。

(2)内存供电电路:输出电压由主板支持内存接口的类型决定,如图6-1 所示,内存电路输出电压2.5V 或1.8V,为主板内存供电,同时也给GMCH 和ICH 供电。当内存供电正常输出后,就会产生VTT_DDR 电压(即总线上拉电压),此电压为1.25V/0.9V。

(3)显卡供电电路:根据显卡接口类型的不同,输出的显卡供电电压为3.3V/1.5V/0.8V。此电压不但为显卡供电,同时也为GMCH 供电。PCI_E 显卡供电方式有所不同,本章将具体讲解。

(4)GMCH 供电电路:除与CPU、内存、显卡等供电电路共用得到工作电压外,有的主板为GMCH 设计了独立的供电电路,此供电电路一般有开关电源和调压两种方式。

(5)ICH 供电电路:一般由5VSB 供电经过1117 或1084 转换后得到3.3VSB、2.5VSB、1.8VSB 待机电压,为ICH 芯片供电,有的也会与以上供电方式共用一路供电。

(6)时钟芯片供电电路:时钟芯片一般需要3.3V 和2.5V 电压,有的只需要3.3V。若主板上有主从时钟芯片,那么主时钟芯片的工作电压是3.3V,而另一个从时钟芯片一般在内存附近,它的工作电压是2.5V,专为内存和北桥提供时钟信号。

(7)PCI 扩展槽供电:一般由ATX 电源直接供电。

(8)声卡芯片供电:主要由ATX 电源直接提供,有的需要经过稳压器转换。 (9)BIOS 芯片供电:一般由ATX 电源直接提供,或经过稳压器转换。 (10)I/O 芯片供电:一般由ATX 电源直接提供,或经过稳压器转换。

图6-1 主板供电图

6.1.1 主板CPU 供电电路的构成

由ATX 电源经过电源芯片和电子元器件转换后,得到一个稳定的1.1V~1.85V之间的Vcore工作电压,其中参与输出Vcore 电压的所有元器件都是CPU 供电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注:Vcore 表示CPU 核心工作电压,电路图中也常用Vccp、VCCP、VCORE 表示,其意义相同。)

(1)电源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它的特点是位于CPU 座附近,与芯片反面相连的有很多粗线(供电线),即与粗线相连的为电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着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的职责。电源管理芯片在电子供电系统中相当于“心脏”,其性能的优劣决定着整机的性能。目前在台式机主板上的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一般为2.5V、1.8V、1.5V、1.25V、1.2V、0.9V 等,所以此电路一般会采用降压型开关电源方式控制输出电压。而驱动液晶显示与笔记本中的背光电源,都需要对系统电源进行升压,这就需要用到升压型开关电源。

常见的电源管理芯片的工作机制有VRM 和PWM 两种。

电压调节模块(VRM):VRM 的英文全称是Voltage Regulator Module,简称电压调节模块。其主要作用是为CPU 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根据VRM 标准制定的电源电路能够满足不同CPU 的要求。VRM 9.0 版本是针对P4 制定的,它要求主板能够最大输出70A 的电流,电压调节范围为1.10V~1.85V,调节精度为25mV。而在VRM 10.0 规范中,要求主板能够提供的电压调节范围为0.8375V~1.6V 之间,而电压调节精度则提升到12.5mV 的水准。

脉冲宽度调制(PWM):PWM 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简称脉宽调制。PWM 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

主板开机后,VRM 或PWM 电源管理芯片会去检测处理器的VID 引脚,根据VID 脚的电平状态来决定处理器所需的额定电压。

(2)场效应管:电源芯片输出高频的脉冲方波来控制场效应管的导通与截止,利用场效应管良好的开关特性来调整输出电压的稳定。

(3)EMI 电路:由电容与电感线圈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EMI 滤波电路)的主要目的是把场效应管送来的微小干扰、噪声、纹波等不稳定的直流电进行稳压、滤波等处理,然后输出一个较纯净的直流电压,让CPU 稳定地工作。

(4)VID 线的作用:VID 线为CPU 电压识别引脚,当一块主板支持不同的CPU 时,需要不同的Vcore 电压,CPU 需要多大的电压是通过VID(电压识别引脚)线传给电源芯片的,电源芯片再根据此信号来调制合适脉宽驱动MOS 管输出电压。

6.2 CPU 供电电路工作原理解析与维修实例 6.2.1 CPU 单相供电电路工作原理

在主板触发,电源芯片的工作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电源芯片内部根据电压识别信号产生相应的调宽脉冲信号,驱动MOS 管的导通和截止时间,从而输出相应的CPU Vcore 电压。然后又经EMI 滤波电路滤波后,供给CPU 稳定的Vcore 工作电压,再由反馈取样电路检测当前CPU 供电电压与CPU 额定电压是否相同,从而改变输出的调宽设置信号,控制MOS 管的导通和截止时间,达到输出稳定的CPU 工作电压的目的。

主板单相供电原理图(如图6-2 所示)中的各组成部分分析如下。

图6-2 主板单相供电原理图

(1)DC-DC 转换电路。

开机后,12V、5V、3.3V 供电开始输出。其中,12V 或5V 直接给电源控制芯片供电,同时也经过L1 为场效应管VT1 的D 极供电。当装上CPU 或假负载后,电源芯片内部的识别管脚VID0~VID4 检测到CPU 所需要的工作电压Vcore 后,通知电源芯片开始工作,从而输出两路互为相反的脉宽方波,通过PWM1 与PWM2 输出后,控制场效应管VT1 与

VT2的导通与截止。由于VT1 输出的电压有微小的波纹,所以经过L2 电感线圈进行滤波、储能后,为CPU 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电压Vcore(同时Vcore 也为GMCH 和ICH 供电)。

(2)过流检测电路。

当VT1 输出Vcore 后,又另起一路给电源芯片的过流检测脚(PHASE 脚),检测输出的电流大小。如果输出的电流比芯片内部设定的额定电流大,则电源控制芯片经过内部调整后,控制场效应管VT1 的导通能力减小,直到电流调整到与额定电流相符时,才正常输出给CPU。若电流过大,此脚会通知电源控制芯片停止输出,使PWM1 与PWM2 输出低电平,从而使得VT1 与VT2 停止工作,达到过流保护的目的。

(3)电压调整电路。

当Vcore 经过L2 输出后,又另起一路直接反馈到电源芯片的VSEN 脚,此脚经过内部比较器对比后,对电源芯片的PWM1 与PWM2 输出信号进行调整,从而使CPU 得到一个稳定的电压。若L2 输出的电压偏高,那么到达电源芯片的VSEN 脚电压也偏高。当电源控制芯片检测到反馈脚的电压偏高后,在内部对PWM1 与PWM2 输出的脉宽进行调整,让CPU 得到一个稳定的电压。若Vcore 输出电压过高,则电源控制芯片内部会使PWM1 与PWM2 停止输出,从而使得VT1 与VT2 停止工作,达到过压保护的目的。

(4)VTT_PWRGD 电路。

当CPU 供电电路工作时,内存供电电路等各大电路同时工作,输出稳定的电压。内存供电电路正常输出后,经过调压方式的供电电路输出VTT_GMCH 工作电压,然后此电压经过转换,输出给电源控制芯片一个VTT_PWRGD#(北桥上拉电压的电源好信号),通知电源芯片此供电正常,让电源芯片正常工作。(注:VTT_PWRGD、EN 都表示电源好信号,也就是说,开机后此信号电压一般为1.25V。)

(5)VID 识别引脚电路。

一般VID 识别引脚的上拉电压由3.3V 或5V 经过电阻直接提供,而CPU 座内的VID引脚与电源管理芯片的VID 引脚是直接相连的。如果电源芯片没有识别到CPU,那么电源芯片就不会输出Vcore 电压。

(6)当VT1 导通后,Vcore 输出会经过L2 电感线圈,而当VT1 截止后,瞬间会在L2上产生反电动势,此时VT2 的作用主要是把L2 上产生的反电动势释放掉。这样VT1 就不会被L2 上的反电动势反向击穿,从而达到保护VT1 的目的。

( 7)当电源控制芯片各单元电路都正常工作后,电源芯片会发出电源好信号 (POWERGOOD#、VRMPWRGD#)去通知南桥,让南桥准备工作。此信号输出说明

CPU供电电路正常工作,南桥得知此电路正常后,内部的各个模块才能正常工作,然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学习提示

电源控制芯片的工作条件如下:

a.有的电源控制芯片是12V 和5V 供电,有的电源控制芯片是12V 或5V 供电。 b.电源控制芯片必须识别到VID0~VID4 脚送来的识别信号,才调整内部的基准电压,经过内部运算比较器转换后,输出控制方波调整输出的电压。

c.电源控制芯片工作还需要一个VTT_PWRGD 信号,此信号主要控制芯片内部的SS(SOFT-START,即软启动)电路开始工作,然后电源控制芯片最终输出控制方波。

d.电源管理芯片的FB 脚得到反馈的工作电压后来调整输出电压的高低。 e.当以上条件都满足并且输出所需的工作电压后,电源芯片才会正常工作。 6.2.2 主板多相CPU 供电电路原理(1)

对由HIP6302 与HIP6602 电源管理芯片组成的二相供电电路(如图6-3 所示)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图6-3 HIP6302 与HIP6602 组成的供电电路

HIP6302 是主电源控制芯片,HIP6602 为从电源控制芯片,它们的内部结构分别如图6-4 中的左图和右图所示。首先,当HIP6302 工作条件满足后,HIP6302 就会输出两路PWM

脉宽调制方波,控制从电源控制芯片HIP6602。当HIP6602 得到控制信号后,会输出四路驱动方波,控制四个场效应管的导通与截止,从而输出CPU 工作电压Vcore。

图6-4 HIP6302(左)与HIP6602(右)电源控制芯片内部结构图

(1)当装上CPU 或假负载之后,按下开机按键,就会从ATX 电源输出各路供电:+12V、+5V、+3.3V。此时HIP6302 就会通过VID0~VID4 识别由CPU 发送过来的信号,之后经过内部解码,从而建立起CPU 需要的工作电压。此电压经过转换后,输出到PWM 双运算比较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

(2)同时HIP6302 得到VCC +5V 供电后,内部的软启动电路开始工作,即产生基准的控制方波,输出到PWM 双运算比较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3)通过以上条件,PWM 双运算比较放大器把送来的“+”向输入电压与“.”向输入电压进行对比,再经过转换,从而使PWM1 与PWM2 输出两路控制方波。

(4)当HIP6602 得到VCC +12V 和PVCC +5V 或+12V 供电后,内部的逻辑控制电路开始工作(注:PVCC 电压实际测量为5V 或12V 属于正常,根据主板设计决定)。

(5)同时HIP6602 得到HIP6302 输入的两路PWM1 与PWM2 的控制方波后,逻辑控制电路开始输出四路方波,经过驱动器转换后,从UGATE(高端MOS管脉宽输出)与LGATE(低端MOS 管脉宽输出)各路输出控制方波,控制四个场效应管的导通与截止。

(6)当UGATE1 与UGATE2 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时,后面的两个场效应管同时得到VCC +12V 供电,开始导通输出Vcore 工作电压1.75V。

(7)Vcore 经过L1 与L2 滤波后(如图6-3 中所示),输出到CPU,为CPU 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电压。(注:由于L1 与L2 两路属于并联形式,因此会增加CPU 供电电路中

的输出电流,从而满足CPU 低压大电流的工作条件。)

6.2.2 主板多相CPU 供电电路原理(2)

(8)PHASE 脚:同时,HIP6602 的PHASE 脚(过流检测脚)通过支路取得输出电流的大小,然后反馈到内部的过流保护电路进行对比,若此路上的电流偏高或偏低,那么经过过流保护电路对比运算后,会调整驱动器去改变UGATE 两路输出的脉宽时间,从而让场效应管的导通时间改变,最终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注:PHASE 脚电压为1.75V,与CPU 工作电压一致。)

(9)ISEN 脚:同时,PHASE 脚又另起一路,经过电阻后输入到HIP6302 的ISEN 脚(过流检测脚),此脚得到反馈电流大小后,经过内部双运算比较放大器,再控制PWM 电路停止输出,从而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10)BOOT 脚:PHASE 脚又另起一路,经过一个升压电容,为HIP6602 的BOOT 脚提供一个电压。BOOT脚有了此电压后,会控制内部的高端驱动器输出控制方波。从HIP6602内部结构图可分析出BOOT 脚产生的电压为PVCC+PHASE,有的电源控制芯片此脚供电在外围电路。(注: BOOT 脚的电压实测为13.4V 左右。BOOT=BST=Bootstrap=与此脚相连的供电电压+PHASE 脚产生的反馈电压。)

(11)VSEN 脚:Vcore 的电压反馈电路经过L01 与L02 后,另起一路到达HIP6302 的VSEN 脚(电压检测脚)后,经过HIP6302 内部过压保护电路(OVP 电路)调整后,控制PWM1 与PWM2 的脉宽输出,从而达到控制HIP6602 的脉宽,最终达到高端场效应管的输出,实现Vcore 电压稳定的目的。当反馈电压过高时,内部的过压保护电路就控制PWM 电路停止输出,从而达到过压保护的目的。

(12)FB 脚:VSEN 脚又经过一个电阻,给HIP6302 的FB(基准电压输入)脚一个基准电压,此电压经过图6-4 中所示的内部电路来调整PWM 脚输出的控制能力,最终达到调节Vcore 工作电压稳定输出的目的(工作电压为1.75V,与CPU 工作电压一致)。如果FB脚的输入电压偏高那,么电源控制芯片内部就会调整PWM 脚输出的控制能力减弱,从而控制MOS 管的导通能力减弱,最终达到调节Vcore 工作电压恢复到稳定的范围。

(13)FS/EN 脚:HIP6302 的FS/EN 脚通过内部转换,给此脚一个1.25V 的电压,来控制HIP6302 电源控制芯片能正常工作。有的电源控制芯片此脚由外围电路发送一个1.25V电压,使HIP6302 芯片开始工作,如图6-5 所示。

HIP6302 电源控制芯片EN 脚电路原理图

(14)COMP 脚:HIP6302 反馈电压补偿脚。FB 脚的电压产生的同时,又经过电阻与电容(电阻和电容组成一个RC 振荡电路),产生一个COMP 的基准锯齿方波,把反馈过来的电压输入到HIP6302 内部进行修正补偿。(注:因为场效应管的导通与截止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且从D 极到S 导通后存在压降,因此需要COMP 对工作电压进行修正和补偿。COMP 脚的工作电压为1.65V。)

(15)当以上工作都完成后,到CPU 的Vcore 电压与电流都稳定地输出,HIP6302 会输出一个PGOOD(电源准备好信号)信号,去通知南桥,让南桥准备开始工作。另一种常用多相CPU 供电电路是由HIP6302 与两组HIP6601 组成的CPU 供电电路,如图6-6 所示。

当HIP6302 电源控制芯片满足以下工作条件后,才会输出两路PWM 脉宽控制信号: ① VCC:+5V 供电;

② VID0~VID4:CPU 识别信号输入; ③ FS/EN:使能脚;

④ PWM:脉宽调制方波输出(注:1、2、3 条件满足后才会输出至HIP6601)。

HIP6302 与两组HIP6601 组成的供电电路

6.2.2 主板多相CPU 供电电路原理(3)

当HIP6601 满足以下工作条件后,才会输出UGATE 与LGATE 两路互为相反的脉宽调制方波:

① VCC:+12V; ② PVCC:+12V 或+5V; ③ PWM:由HIP6302 发出;

④ 当以上条件都满足后,HIP6601 开始工作,输出UGATE 与LGATE 两路控制方波。(注:UGATE 与LGATE 主要控制两个场效应管的导通与截止。)

对由RT9238 电源管理芯片组成的供电电路(如图6-7 所示)分析如下。

图6-7 由RT9238 组成的供电电路图

(1)RT9238 得到VCC +12V 供电,同时CPU 识别管脚发出识别信号给RT9238 的VID0~VID4 脚。(注:装上假负载或CPU 后,RT9238 才能识别此信号。)

(2)当RT9238 同时得到由R2 与C2 组成的振荡电路给23 脚输入的振荡信号时,RT9238 电源管理芯片工作条件满足。

(3)当+5V 经过L1 为Q1 的D 极提供输入电压,同时RT9238 开始工作后,从27 脚和25 脚输出两路互为反相的脉宽控制信号给Q1 和Q2 的G 极(此时测Q1 与Q2 的G 极时,数字万用表上显示高电平为正常,用示波器可测出此信号的变化)。

(4)当Q1 得到+5V 供电,同时又得到RT9238 的27 脚送出的控制信号后,开始工作,输出Vcore(即图中的VCORE)工作电压,为CPU 供电(注:经过L2 与C3 滤波后,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电压),同时8 脚输出一个PGOOD 信号送给南桥,让南桥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5)RT9238 电源管理芯片不但为CPU 供电,而且同时控制显卡、北桥供电电路。当VAUX 同时为Q3、Q4、Q5 供电时,RT9238 也同时从11 脚、18 脚、15 脚输出三路控制方波,让Q3、Q3、Q5 处于导通工作状态,然后输出VTT、AGP、MCH 等工作电压为

相关的负载供电。

学习提示

当主板电源控制芯片同时控制CPU、内存、北桥、显卡等供电电路时,如果其中一路供电损坏,都会引起与之相关的所有供电电路停止工作。因此在维修时,假如CPU 无供电电压,则要考虑内存、北桥、显卡等供电电路损坏,从而导致的CPU 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6.2.3 主板各类CPU 供电电路总结

(1)CPU 单相供电电路与多相供电电路工作原理类似,多相供电就是由单相供电电路并联组成的。

(2)多相供电电路的分析与单相供电电路一样,掌握了单相供电电路,才能更好地理解多相供电电路。

(3)多相供电电路中,只要有一组MOS 管损坏,就会造成整个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在维修时要逐一排查。

(4)维修中若CPU 供电电路没有Vcore 电压输出,则一定要考虑有的主板不安装CPU电路就不工作的情况。

(5)供电电路中的滤波电容或MOS 管性能不良或虚焊,会引起死机、重启、黑屏等故障,维修时可用代换元件的方法来准确排除故障。

(6)CPU 与主板不兼容也会引起黑屏,造成CPU 供电电路无Vcore 电压输出。 (7)ATX 电源功率不足也会引起CPU 供电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维修时可通过更换电源来排除由ATX 电源造成的故障。

6.2.4 CPU 供电电路重要测试点及跑电路方法 1.CPU 供电电路重要测试点查找技巧

检修任何供电电路时,都要根据工作条件来确定测试点,从而达到迅速确定故障位置的目的。

下面以如图6-8 所示的单相供电电路为例介绍重要测试点。

图6-8 CPU 单相供电电路

重要测试点如下:

① 加上假负载或CPU 后,测L2 上有无1.1V~1.75V 的Vcore 电压(此点可判断整体CPU 供电电路是否正常);

② 测L2 电感或VT1 场效应管的S 极有无1.1V~1.75V 电压输出; ③ 测VT1 的D 极有无12 或者5V 电压输入; ④ 测VT1 的G 极有无高电平控制电压;

⑤ 测电源控制芯片有无供电,如+12V/+5V 供电输入。 学习提示

CPU 单相供电电路中的高端MOS 管(VT1)与低端MOS 管(VT2)的G、D、S 极的对地阻值分别如下:

① VT1:G 极对地阻值为 400Ω 以上,D 极对地阻值为200Ω 以上,S 极对地阻值为20Ω以上;

② VT2:G 极对地阻值为400Ω以上,D 极对地阻值为25Ω以上,S 极对地阻值为0Ω。

2.CPU 供电电路跑电路方法(以图6-8 为例)

主板跑电路的目的主要是找工作条件,根据工作条件找经过的元件。

① 从ATX 电源5V/12V 到电源控制芯片,一般直接相连或经过阻值较小的电阻(此路一般小电阻容易开路);

② 从ATX 电源5V/12V 到VT1 的D 极,中间经过L1 电感线圈(此路一般很少损坏);

③ VT1 或VT2 的G 极往电源控制芯片查找,之间一般经过2.2Ω、4.7Ω的小电阻; ④ 从L2 电感线圈的一端到电源控制芯片,有的主板经过电阻到电源控制芯片。(注:电感线圈的正面或反面有一条粗线往电源控制芯片方向即为反馈电路。)

学习提示

怎样区分高端MOS 管(VT1)与低端MOS 管(VT2): ① VT1 的D 极接 12V 或5V; ② VT2 的S 极接地;

③ VT1 的S 极与VT2 的D 极直接相连(通过主板上的粗线可以直接看出)。 多相供电电路由多个单相供电电路组成,因此多相供电电路的跑电路方法就是依照单相供电电路来进行的,即相当于把几个单相供电电路并联在同一个主板上。

学习提示

主板CPU 供电电路可能会造成电源保护故障,电源保护故障是指按下开机按键时,风扇转一圈不转,之后再按开机按键,风扇没反应。处理方法是拔下4 口的ATX 辅助电源线,再按开机按键,若主板风扇一直转,则故障定位在CPU 供电电路中,如果风扇仍不转,说明在ATX 电源接口及与其相连负载的电路中有短路故障。

高端MOS 管(VT1)的检修方法:

① 测VT1 的D 极对地阻值,若为0Ω,则拆下所有VT1 后去测此脚; ② 拆下VT1 后,若此脚仍为0Ω,则拆下电源控制芯片;

③ 若拆下电源芯片后VT1 的D 极正常,则电源芯片损坏,更换即可。低端MOS 管(VT2)的检修方法:

① 测VT2 的D 极对地阻值,若为0Ω,则先把所有的VT2 拆下,再测此脚的D 极; ② 拆下VT2 后,若测D 极阻值不低于20Ω,则更换损坏的VT2;

③ 若测VT2 的D 极仍为0Ω,则拆下电源芯片测此脚,阻值正常则电源管理芯片损坏;

④ 拆下电源管理芯片后,若此脚测出阻值仍为0Ω,则北桥损坏的可能性较大(注:测北桥反面的电容是否为0Ω,若为0Ω说明北桥损坏)。

注意:此类电源保护故障在维修时应先拆下CPU 供电电路中所有低端MOS 管,检查拆下的MOS 管有无损坏,若有损坏,则电源保护故障由该元器件引起。若无损坏,再拆下所有高端MOS 管,检查有无损坏,若有则电源保护故障由此元器件引起。若无则拆下电源管理芯片,若加电一切正常,则电源保护故障由此芯片引起,若不正常则拆下CPU 座附近的钽电解电容和贴片电容,测其是否击穿,若有损坏,更换即可,若无损坏则测量北桥是否损坏,更换北桥(有的主板I/O 损坏也会引起电源保护故障)。

拔下四口的ATX 辅助电源线后风扇仍不转的解决方法:

① 测量ATX 电源接口的对地阻值,若阻值低于20Ω或为0,说明与接口相连的芯片有短路,然后拆下与之相连的芯片,拆下后若ATX 接口的对地阻值恢复正常,则说明拆下来的芯片损坏。

② 测量ATX 电源接口的对地阻值,若阻值正常,则说明是主板上某芯片内部短路造成的故障,然后逐一测量主板上的芯片附近的贴片电容的对地阻值,如果芯片旁的电容对地阻值低于20Ω或为0,说明与此贴片电容相连的芯片内部短路,更换短路的芯片即可。

6.2.5 CPU 供电电路检修流程

在图6-8 中,若主板无Vcore 电压,检修流程如下:

① 测VT1 的D 极有无12V/5V 供电,若无则查ATX 到D 极之间的电路有无开路,若有正常供电则检查下一步;

② 测VT1 的G 极有无高电平控制电压,若有则VT1 本身损坏,若无则检查下一步; ③ 查VT1 的G 极到电源控制芯片之间的2R2、4R7 有无损坏,若无损坏,则检查电源控制芯片的工作条件有没有满足;

④ 查电源芯片12V 或5V 供电到电源控制芯片之间的保险电阻有无损坏,若有则更换损坏元器件,若无损坏则检查下一步;

⑤ 查L2 电感线圈到电源控制芯片间的反馈电阻有无开路,若有开路则更换损坏元器件,若无开路,则直接更换电源控制芯片(注:若有主、从电源控制芯片,则全部更换,若条件有限,则先更换主电源控制芯片,再更换从电源控制芯片);

⑥ 如果更换电源控制芯片后,CPU 供电电压仍然不输出,则考虑此电源控制芯片是否与内存、北桥、显卡等供电电路有关系,若其中一路出现故障,也会引起CPU 无Vcore 输出。

注意:多相供电电路的检修流程与单相供电电路的检修流程相同,只要一路单相供电电路损坏,就会造成整个多相供电电路都不能正常工作。

6.2.6 CPU 供电电路常见故障现象 1.加电不显示故障解决方法

测CPU 核心电压是否正常,CPU 无核心供电会造成加电不显故障。

若无核心供电,先测高端MOS 管的供电和控制电压是否正常,若高端MOS 管有控制电压,则更换高端MOS 管,若无控制电压,则更换电源管理芯片。

若故障依旧,则查电源管理芯片的四个工作条件是否正常,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正常,也会引起无核心电压。(实际维修中此故障率不高。)

电源管理芯片工作条件:

a.一般供电为12V 和5V,有的供电为12V 或5V;

b.VID 引脚一般经过电阻与电源控制芯片相接,有的另起一路与监控芯片或I/O 相接; c.外围相关的反馈电路,一般经过反馈电阻或直接与电源管理芯片相接; d.EN 或VTT_PWRGD 信号,测量时有1.2V 左右的电压为正常。

2.开机后死机;或开机后过一会儿就关机;或电脑开机显示后过几十秒就黑屏,而后又自运开机显示等故障的处理方法

四清:清理CPU 风扇、清理CPU 与风扇间的硅胶、清理主板灰尘、清理鼓包电容。 四摸:摸北桥的温度、摸南桥的温度、摸I/O 芯片的温度、摸电源控制芯片的温度。若温度最高时电脑死机或重启,则故障为芯片本身性能不良或损坏,更换即可。

四换:更换CPU 风扇、更换内存、更换显卡、更换硬盘。最终确定故障部位,若换完以上配件后故障依旧,则主板本身有问题。

按供电电路检修流程是首先应考虑电压是否稳定,再排除因电流供给不足而造成的此故障。常见情况有MOS 管虚焊或老化、滤波电容性能不良、电源管理芯片本身功率不足等。

6.3 内存供电电路工作原理解析与维修实例 6.3.1 内存供电电路供电方式概述

SDR 内存槽、DDR1 内存槽、DDR2 内存槽、DDR3 内存槽上的内存供电电路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开关电源控制方式的内存控制电路;第二,调压方式的内存供电电路。内存供电输出电压参数为:SDR,3.3V,多由橙线直接提供,或橙线经过场效应管转换后提供;DDR1,2.5V VCC_DDR(主供电)、1.25V VTT_DDR(上拉电压);DDR2,1.8V VCC_DDR2(主供电)、0.9V VTT_DDR2(上拉电压);DDR3,1.5V VCC_DDR3(主供电)、0.7VVTT_DDR3(上拉电压)。如图6-9 中的Vout 为VTT_DDR 上拉电压。

6.3.2 调压式内存供电电路原理分析

调压式内存供电电路如图6-9 所示,其电路原理分析如下。

(1)在ATX +12V 直接给LM358 的第8 脚供电的同时,ATX 5VSB 经过R1 电阻由APL431 内部进行取样,调整后输出2.5VSB 的稳定电压,2.5VSB 经过R2 和R3 分压后,给LM358 的3 脚输入一个稳定的电压(注:改变R2 与R3 电阻的阻值可改变3 脚输入电压的大小)。

(2)在ATX +3.3V直接给Q1的D极和电源模块RT9173 的5 脚VCC供电的同时,LM358的8 脚与3 脚得到两路输入电压,LM358 从1 脚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经过R4 成为MOS管Q1 的G 极的一个开启命令,此时Q1 输出2.5V 或1.8V 供电(此内存供电电压由R2 和R3 的大小决定),为DIMM 内存槽提供工作电压。

图6-9 由TL431 与LM358 组成的调压方式的内存供电电路图

(3)当2.5V 或1.8V 输出后,又另起一路,经过R5 输入到LM358 的2 脚反向输入端,此时2 脚与3 脚输入的基准电压进行对比,以调整LM358 的1 脚输出的控制能力。若Q1输出的电压偏高,LM358 的2 脚得到的反馈电压也偏高时(高于3 脚的基准电压),LM358的1 脚会输出控制信号,让Q1 的导通能力减弱,从而达到输出稳定在2.5V 或1.8V 的目的。

(4)当Q1 输出稳定的2.5V 或1.8V 后,第一路给内存提供工作电压,第二路直接为

北桥提供2.5V 或1.8V 供电,第三路直接为RT9173 电源模块供电。

(5)在电源模块RT9173 的1 脚得到2.5V 或1.8V 供电的同时,2.5V 或1.8V 又经过R6 和R7 分压后,给RT9173 的3 脚提供一个基准电压(注:基准电压=1 脚输入电压的一半,即1.25V 或0.9V)。

(6)当电源模块的1 脚、5 脚、3 脚都得到所需的工作电压后,RT9173 的4 脚会输出一个内存上拉电压1.25V 或0.9V,为内存与北桥间的信号传输线供电(注:RT9173 的4脚电压与3 脚的基准电压一致,R6 与R7 的阻值大小能改变输出电压的高低)。

(7)由于此电路可通过调整外围电路中的元件来改变输出电压的高低,因此内存供电电路模式基本相同,维修时调压方式的供电电路与此图基本相同。

学习提示

a.内存的上拉电压是在内存槽旁边的排阻、排容上去测,看是否有1.25V 或0.9V 等电压;

b.W83310、APL5331、RT9173、RT9199 等引脚定义完全一样,检修方法也相同。 6.3.3 开关电源方式内存供电电路原理分析

开关电源方式内存电源管理芯片(如图6-10 所示)引脚定义如下。

图6-10 8 脚内存电源管理芯片及内部结构图

1 脚:BOOT 为内部高端驱动器供电(BOOT 电压为13.3V)。

2 脚:UGATE 为高端门驱动输出(UGATE 用数字万用表测电压为6V)。 3 脚:GND 为地线。

4 脚:LGATE 为低端门驱动输出(LGATE 用数字万用表测电压为7V)。

5 脚:VCC 为芯片主供电+12V,有的电路会采用+5V。

6 脚:FB 为电压反馈输入(根据内部结构图分析,此脚工作电压为0.8V)。

7 脚:OCSET 为APW7120 的控制脚(当此脚电压低于0.15V 时,此芯片停止工作,正常工作电压为1.0V~1.15V)。

8 脚:PHASE 为过流检测脚。

由APW7120 组成的内存供电电路(如图6-11 所示)分析如下。

图6-11 由APW7120 组成的开关电源方式的内存供电电路

(1)当12V 输出后,一路经过R4 为APW7120 芯片的5 脚提供+12V 的工作电压;另一路经过D1 后与C2 组成一个升压电路,为芯片的1 脚内部高端门驱动器供电;最后一路经过L1 电感线圈为高端MOS 管的D 极供电。

(2)当APW7120 芯片得到+12V 供电后,内部的各个电路开始启动工作。当芯片内部的驱动器也工作后,会从2 脚和4 脚同时输出两路相反的脉宽调节信号。

(3)当2 脚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后,Q1 开始导通,输出1.8V 的电压,经过L2 滤波后得到一个稳定的1.8V,为内存供电(此时L2 上是左“+”、右“.”的电压,表示电压从“+”流向“.”)。

(4)当2 脚输出低电平时,Q1 截止工作后,L2 上没有电流经过,此时L2 自身产生反电动势(形成在L2 上是右“+”、左“.”的电压,表示电压从“+”流向“.”)。由于L2上产生的反电动势会反向把Q1 给击穿,所以为了保护Q1,在设计上安装了Q2。

(5)当2 脚输出低电平时,4 脚同时输出高电平,命令Q2 开始导通。当Q2 导通后,就使得L2 上产生的右“+”、左“.”的电压直接输出到地线上,达到保护Q1 的目的。

(6)电流检测电路:Q1 输出的1.8V 工作电压直接反馈到APW7120 的PHASE 脚,PHASE 脚把检测到的电流大小进行内部比较,若电流偏大,则内部的高端门驱动器会控制UGATE 脚输出低电平的脉宽时间稍长一点,那么Q1 的导通时间就会减少,则Q1 输出电流就会减少。通过不断调整改变Q1 的输出状态,从而达到稳定电流的目的。

(7)电压检测电路:L2 电感线圈输出1.8V 后,另一路直接经过R1 与R2 电阻分压,把输出电压的信息反馈到APW7120 的FB 脚。当此脚得到0.8V 左右的反馈电压后,与内部的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若反馈电压偏高,则内部的驱动器会控制UGATE 脚的驱动方波,当驱动方波输出的低电平的脉宽时间变长,Q1 截止时间就变长,输出电压就会变低,直到FB 反馈电压达到稳定的0.8V 时,此芯片就能稳定地输出1.8V 稳定的工作电压。

(8)APW7120 的控制脚:OCSET 脚只要得到一个不低于0.15V 的电压即可,此电压是控制APW7120 工作的开启信号。

应用PWM 控制方式的开关电源供电形式,主要目的是经过脉宽的调整,从而达到输出一个稳定的电压的目的,并且同时产生大电流。主板上很多电路的目的都是为了产生一个低压大电流,让负载稳定地工作。

学习提示

RT9202、RT9241、W83321G、W83303、W83304、ISL6537、HIP6601、APW7120 等电源管理芯片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基本一致,主要目的都是为内存或显卡供电。

6.3.4 内存供电电路检修流程

由LM358 与RT9173 组成的内存供电电路(如图6-12 所示)的检修流程如下。

图6-12 由LM358 与RT9173 组成的内存供电电路

(1)根据前面讲到的主板内存重要测试点的供电引脚,可测出内存供电是否正常,如2.5V、1.8V、1.5V 等是否正常(注:一般2.5V、1.8V、1.5V 电压正常,则上拉电压1.25V、0.9V、0.7 也正常;上拉电压测试点若不知道,可以通过测内存槽旁边的排容来判断电压是否正常),若内存供电偏低或没有,则检测下一步。

(2)测Q1 的S 极有无电压输出(电压偏低或无),若无输出则检测下一步。 (3)测Q1 的D 极有无3.3V 供电,若无则检查ATX 3.3V 至Q1 的D 极之间有无断线(若有断线或元器件损坏,直接更换);若有3.3V 电压,则检测下一步。

(4)测Q1 的G 极有无高电平控制电压,若有则更换Q1,若无控制电压则检测下一步。

(5)测LM358 的1 脚有无高电平控制电压输出,若有输出则R4 损坏,若无输出则检测下一步。

(6)测LM358 的工作条件是否正常,若LM358 的8 脚+12V 有输入,则再去测3 脚有无电压输入(3 脚输入电压与Q1 输出电压相同)。若8 脚与3 脚都有输入电压,则查Q1的S 极与LM358 的2 脚之间的R5 电阻有无损坏,若R5 正常,则更换LM358;若R5 不正常,则直接更换损坏元件。若3 脚无输入,则检测下一步。

(7)测APL431 是否有2.5V 电压输出,若有输出,则R2 和R3 损坏,直接更换,若

2.5V 无输出,则检测下一步。

(8)查ATX 电源+5V 与APL431 间的电阻R1,有损坏直接更换。

(9)若内存的上拉电压无输出或输出偏低(因内存槽的类型不同,所需要的上拉电压也不同,可通过前面介绍的内存上拉电压参考数值进行判断),则直接检测RT9173 的3 脚外围R6、R7 有无损坏,若损坏,则直接更换;若R6、R7 正常,则直接更换RT9173。

由APW7120 组成的内存供电电路(如图6-13 所示)的检修流程如下。

图6-13 由APW7120 组成的内存供电电路

(1)测内存槽DDR2 测试点上是否有1.8V 供电输出,若无1.8V 输出,则检测下一步。

(2)测Q1 的S 极有无输出,若无则检测下一步。

(3)测Q1 的D 极+5V 输入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检查ATX +5V 到Q1 的D 极间有无断线(有断线直接补线即可),若有供电输入则检测下一步。

(4)测Q1 的G 极是否有高电平控制电压,若有高电平控制电压,则直接更换Q1(注:Q2 击穿造成短路故障,也会引起Q1 输出电压为0V),若无高电平控制电压输出,则检测下一步。

(5)测APW7120 电源控制芯片的工作条件是否正常,查工作条件,测APW7120 的

5脚是否有+12V 输入,若无+12V 输入则直接更换ATX +12V 至5 脚间的保险电阻R4,若有+12V 输入,则测APW7120 的1 脚是否有13.3 左右的电压,若1 脚无此电压则更换D1,若有此电压则检测下一步。

(6)测APW7120 的6 脚是否有0.8V 的稳定电压,若无则直接更换反馈电路中的R1,然后测7 脚是否有1V 以上的工作电压。若无工作电压则查外围控制电路,对损坏元件直接进行更换,若7 脚有1V 以上工作电压,则直接更换APW7120。

6.3.5 内存供电电路常见故障现象及维修案例

1.POST 诊断卡(用来检测主板故障部位的工具)上显示C1 或C3 或C5 或C6 或E1或d3 或A7 或b0 等代码,电脑不显示故障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 内存与内存插槽接触不良,用酒精清洗或用镊子来回划几下;

② 测量内存的工作条件:供电、时钟、系统管理总线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参考第3章中的值);

③ 测量内存与北桥相连AD 线的对地阻值是否在300Ω左右,同类信号线的阻值相差不大,最大不能超过100Ω;

④ 刷BIOS; ⑤ 换I/O;

⑥ 用手按北桥,若代码不再显示以上提示,而且主板能正常显示,则说明北桥虚焊; ⑦ 换北桥;775 针、939 针、AM2 等CPU 插座虚焊或损坏,也会引起内存电路故障。 2.华硕SP4BGL 主板POST 卡代码显示C1。

分析思路:根据POST 卡上的显示代码可判断出此主板的故障部位在内存附近,维修时重点测量内存的工作条件是否正常。

解决方法:① 测内存槽供电测试点的2.5V 工作电压偏低,实测内存工作电压仅0V,跑电路找到与内存供电测试点相连的MOS 管,测此MOS 管的G 极有控制电压,D 极有供电输入,但MOS 管的S 极无电压输出。

② 由此可判断MOS 管损坏,更换一个MOS 管后,测量S 极有2.5V 供电输出,装上CPU、内存后测试主板,可以正常显示,故障解决。

3.故障现象:GA-845 主板POST 卡上代码显示d1。

分析思路:① 代码跑d1,说明CPU 工作,并且正在检测内存;

② 维修时需要检查内存工作条件:内存供电、时钟及内存上的AD 线对地阻值是否正常。

解决方法:① 测内存184 脚的供电测试点没有2.5V 内存供电;

② 由内存184 脚跑电路找到外围相连的MOS 的S 极,通电后再测此MOS管,发现G 极有控制电压,D 极有供电,但S 极没有2.5V 输出。

③ 更换此MOS 管后再次测量内存184 脚有2.5V 的工作电压,装上CPU、内存、显卡后,POST 卡上显示代码26,故障解决。

6.4 AGP 显卡供电电路工作原理解析与维修实例 6.4.1 AGP 供电电路供电方式概述

AGP 供电电路与内存供电电路模式基本一致,此供电电路不但为显卡供电,同时也为北桥提供工作电压。

6.4.2 AGP 调压式供电电路原理分析

由LM358 组成的调压式显卡供电电路(如图6-14 所示)分析:AGP 供电电路与内存供电电路的调压方式原理图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输出电压至AGP 的A64 脚为1.5V,同时也为北桥和南桥提供1.5V 的工作电压。其检修思路与内存供电电路检修思路一样。

图6-14 由LM358 组成的调压式显卡供电电路

6.4.3 AGP 开关电源方式原理图

对由W83321 组成的显卡供电电路(如图6-15 所示)分析如下。

图6-15 由W83321 组成的显卡供电电路

当W83321 工作条件满足后,就会从2 脚和4 脚输出两路脉宽控制信号,去控制高端MOS 管和低端MOS 管的导通和截止,然后输出显卡所需的工作电压。

总结W83321 的检修流程如下。

(1)5 脚有VCC + 5V 供电输入(有的为+12V 也正常)。

(2)1 脚有5.8V 的供电输入(为W83321 的内部高端驱动器供电)。

(3)当5 脚和1 脚的工作条件都正常后,2 脚和4 脚才会有输出(2 脚的电压为2.5V,4 脚的电压为3.6V)。若2 脚和4 脚都无输出,则检测下一步。

(4)查6 脚外围的反馈电阻R5、R6 是否损坏,若损坏也会引起2 脚与4 脚无输出。若无损坏,则查8 脚外围的过流检测电阻R1 有无开路,若有则直接更换(R1 坏,2 脚与4脚也不会输出)。若外围R5、R6、R1 都正常,则直接更换电源控制芯片W83321。

(5)若测得2 脚和4 脚均有正常电压输出,而高端MOS 管的D 极也有+5V 供电输入,则直接更换高端MOS 管(注:低端MOS 管击穿也会引起L1 上无电压输出)。

6.4.4 AGP 供电电路的跑电路方法

调压式AGP 供电电路的跑电路方法与内存供电电路的方法相同,开关电源方式AGP供电电路的跑电路方法与CPU 供电电路相同。

6.4.5 AGP 供电电路检修流程

AGP 供电电路若为调压方式,那么检修流程与内存供电电路调压方式相同;若为开关电源方式,那么检修流程与CPU 供电电路检修流程相同。

6.4.6 AGP 供电电路常见故障现象

1.代码跑25、26、75、85、8F 等时,电脑不显示故障的处理方法: 更换显卡;

测AGP 显卡工作条件:显卡槽的供电、时钟、复位信号是否正常(参考第3 章的介绍)。此电路中主要故障为供电电路损坏,一般是由MOS 管虚焊或损坏造成;

测AGP 槽与北桥AD 线的对地阻值是否正常(参考第3 章的介绍); 刷BIOS;

北桥虚焊或更换北桥。

2.华擎P4I45GV 主板,POST 卡显示25,但加显示器测试主板,黑屏分析:显示代码25 说明主板检测显卡,故障在显卡附近。

解决方法:① 测量AGP 显卡的供电时发现为0V,说明显卡槽的供电电路不正常; ② 找到与显卡槽相连的MOS 管后,测试发现MOS 管的G 极有控制电压,D 极有供电输入,但S 极无电压输出;

③ 根据以上结论判断出此MOS 管损坏,更换后测量AGP 槽上的供电为1.5V,加显示器测试能正常显示,故障解决。

6.5 PCI_E 显卡供电电路工作原理解析与检修思路

由KD1084 组成的显卡供电电路(如图6-16 所示)分析:PCI_E 显卡槽供电电路一般由ATX 5VSB 直接输入到三端稳压器(KD1084)的3 脚(由左往右数),经过R4 与R5 取样后,再经过KD1084 内部进行调整,输出一个稳定的3.3V 电压,给PCI_E 显卡槽B10 供电。

图6-16 由KD1084 组成的显卡供电电路

检修思路如下:

若测B10 无3.3V 电压输出,首先测KD1084 的3 脚是否有+5VSB 输入,若无输入则更换ATX 电源,若有输入则查1 脚外围的R4、R5 分压电阻是否损坏,若有损坏直接更

换,故障可解决,若R4、R5 正常则直接更换KD1084(C1 滤波电容易坏)。

6.6 北桥与南桥芯片组供电电路

南桥、北桥是主板上功能最大的芯片,其内部集成的多种电路需要的工作电压不同,因此南、北桥需要多种工作电压,例如,3.3VSB、2.5VSB、1.8VSB、1.5VSB 等待机电压,+3.3V、+2.5V、+1.8V、+1.2V等工作电压。一般Intel 大南桥需要1.5VSB,小南桥需要1.8VSB,SIS 矽统、VIA 威盛芯片组的南桥需要1.8V 工作电压,NVIDIA(英伟达)芯片组需要1.2V。

主板在设计时已确定了CPU 供电电路、内存供电电路、显卡供电电路等的输出电压,同时根据南、北桥芯片组供电需要,也可为芯片组提供如2.5V、1.8V、1.5V、1.2V 等的工作电压。

6.6.1 芯片组3供电电路原理分析

由LM358 组成的芯片组供电电路(如图6-17 所示)分析:芯片组供电电路与内存的调压方式供电电路原理基本一致,检修方法也相同。

图6-17 由LM358 组成的芯片组供电电路

在主板设计上,当GMCH 与ICH 都需要相同的工作电压时,可并联一路为其他地方供电。

对由芯片组供电与CPU 供电电路的电源管理芯片组成的电路原理图(如图6-18 所示)分析如下。

图6-18 由芯片组供电与CPU 供电电路的电源管理芯片组成的电路原理图 (1)5VSB 经过APL431 后产生一个2.5VSB 电压,2.5VSB 电压经过R2 和R3 分压后,给LM324 的5 脚一个1.25V 电压输入(LM324 的4 脚同时有+12V 输入),那么7 脚就会输出高电平控制。

(2)当内存供电电路正常工作后,会产生1.8V 工作电压,其中一路给芯片组供电电路中的Q1 的D 极供电,而Q1 的G 极控制得到LM324 的7 脚输出的控制电压后,就会从Q1 的S 极输出一个1.2V(理论值应为1.25V,当主板工作后负载会使得电压变低,即1.2V也正常)的工作电压为芯片组供电。

(3)产生的1.2V 电压为总线上拉电压(注:VTT_GMCH 北桥总线上拉电压为1.2V)。 (4)当此VTT_GMCH 的1.2V 输出稳定正常后,又另起一路输入到APL324 的5 脚,同时APL431 输出的2.5VSB 另起一路输入到APL324 的6 脚。

(5)当APL324 的4 脚得到VCC 供电,同时又得到5 脚和6 脚输入的电压后,APL324开始工作。当APL324 工作后,7 脚就会输出一个1.2V 的工作电压,通知电源控制芯片开始工作(电源芯片没有VTT_PWRGD 的信号是不会工作的)。

(6)当电源控制芯片工作后,CPU 供电电路也正常输出,此时电源控制芯片就会输出一路VRM_PWRGD 信号通知南桥,南桥得到此信号后开始工作,当南桥完全工作后,会发出一路CPU_PWRGD 信号通知CPU,CPU 得到南桥发来的电源好信号后才开始发出寻址命令。

上述为电源控制信号VTT_PWRGD 信号来源的一种方式,主板设计不同来源也不同,所以在维修时需要跑电路找到相关电路后再检修。

学习提示

若芯片组供电电路中的MOS 管(如Q1)损坏,也会引起主板CPU 无供电输出。维修时需要仔细测量一下电源控制芯片的VTT_PWRGD、EN 等脚有无电压输入,若无电压输入,则需考虑其芯片组供电电路、内存供电电路、显卡供电电路等有异常。

6.6.2 北桥与南桥供电电路常见故障现象与快修方法 1.代码00,CPU 无核心供电故障的处理方法

此故障一般出现在采用开关电源控制方式为CPU、内存、北桥、显卡等供电时,若其中一路损坏,就会造成CPU 无核心供电。

维修时若CPU 无核心供电,一定要考虑其他供电电路是否与CPU 电路中的电源控制芯片有关。若其他供电电路输出的电压也受CPU 电路中的电源控制芯片控制,那么若其他供电电路损坏,也会引起控制的所有电路无电压输出。如果遇到此类故障,在检修时,先测内存、北桥、显卡等供电是否正常,因为芯片组供电也可从内存、显卡、北桥等电路并联输出;若北桥总线上拉电压1.2V 不正常,则会引起VTT_PWRGD 或EN 脚无信号电压输入,那么电源控制芯片就不会输出控制信号,

因此CPU 也就无核心供电。 更换北桥附近的MOS 管。 更换内存附近的MOS 管。 更换显卡附近的MOS 管。 2.南桥发烫故障的处理方法

若手摸南桥发烫,但测南桥反面的电容或旁边的电容对地阻值均正常,则考虑是由南桥供电电路中的一路供电无输出引起。

对于478 针的主板南桥芯片FW82801DB,若此南桥有一路供电损坏或不正常,就会引起南桥发烫。

一般查AGP 与PCI 槽旁边或之间的MOS 管,若此MOS 管损坏,也会造成南桥因得不到所需的工作电压而发烫。

总结:主板上所有的供电电路输出分两种:一种由电源控制芯片和两个MOS 管组成输出,另一种由TL431、LM358、LM324 等元器件和一个MOS 管组成输出。一般来说,对于内存、显卡、北桥、南桥等供电电路,在附近找相关的MOS 管,就可快速确定它们的供电方式属于开关电源控制还是调压方式,然后再根据本章讲解的方法去检修供电电路故障即可。

6.6.3 显卡、北桥开关电源供电方式

由RT9238 组成的供电电路(如图6-19 所示)分析如下。

RT9238 电源控制芯片第一路控制输出Vcore核心电压为CPU供电;第二路控制输出VTT电压1.2V,为北桥和CPU 间的总线提供上拉电压;第三路控制输出AGP 供电1.5V 电压;第四路控制输出北桥1.8V 供电电路;第五路输出VTTPG 信号,通知CPU 准备工作。

图6-19 由RT9238 组成的供电电路

注:RT9238 的检修流程与CPU 供电电路检修流程相同。若Vcore、VTT、AGP、MCH等电压输出有一路不正常,都会导致RT9238 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各路供电停止输出。检修时应该考虑电源芯片控制了几路供电,然后逐个排查。

6.6.4 快速判断南、北桥好坏的方法

(1)温度法:首先,待机时用手摸南桥,若发烫,则南桥内部短路的可能性较大,然后按下开机键后,用手摸北桥和南桥芯片组,看是否发烫,若发烫则芯片组损坏的可能性较大。

(2)测量法:测量芯片组反面或正面旁边的贴片电容,万用表打到二极管档(蜂鸣档),测贴片电容两端,若阻值低于 20Ω,则芯片组损坏的可能性较大(有的芯片组电容两端阻

值14Ω也正常)。

(3)目测法:仔细观察芯片组有无烧伤,特别是南桥,若表面发黄或发亮,说明内部性能不良。

1.故障现象:GA-845 主板POST 卡显示“00”,复位灯不亮 分析思路:

① 主板上CPU、内存、显卡、北桥芯片的供电电路是否正常。 ② 主板上的时钟电路是否正常。 ③ 主板上的复位电路是否正常。 解决方法:

① POST 灯能亮,说明开机电路、CMOS 电路没问题。 ② 测CPU、内存、显卡、北桥、南桥、时钟等供电测试点。

③ 测量GA-845 主板时,发现北桥旁边的MOS 管G 极有4.5V 控制,D 极有5V 供电,S 极无输出(本应有3.3V 输出)。

④ 更换此MOS 管后有3.3V 输出,装CPU、内存后电脑能显示,故障解决。 2.故障现象:南桥发烫(845GV 主板) 分析思路:

① 芯片组缺少一路供电会引起发烫。 ② 芯片组内部短路。 解决方法:

① 测ATX 电源接口对地阻值是否正常。

② 测发烫芯片的反面或旁边的电容是否击穿为0(为“0”Ω,负载坏)。

③ 因为南桥发烫时,直接做BGA(使用机器加焊南桥、北桥、显卡等芯片)成本太高,因此可先考虑南桥是否因缺少一路供电而发烫。

④ 通过观察,发现南桥旁有一路粗线与MOS 的S 极相连,因此加电测G极有5V 控制、D 极有3.3V 供电、S 极无输出(手摸MOS 管不烫),更换此MOS 管后,再测,若有1.5V 输出,南桥正常,装CPU、内存后电脑能显示。

注意:此类故障一般应先观察芯片组的供电来源,然后再加电测量,否则因为发烫,时间久了就会烧坏芯片组。

3.故障现象:某主板POST 卡代码显示“00”,复位灯亮 分析思路:

① 若按下复位按键,复位灯闪烁,那么供电、时钟、复位电路都正常。 ② 考虑电压是否稳定输出(是否滤波不良)。 ③ 考虑电流是否充足(是否虚焊、老化)。 解决方法:

① 观察发现,CPU 附近有两个滤波电容微鼓,造成CPU 得不到纯净稳定的电压而停止工作,代码“00”。

② 更换后故障解决(更换所有电容)。

③ 加焊内存、显卡、北桥、南桥旁边的MOS 管,若加焊后还不行,则考虑更换MOS 管(排除MOS 管老化、虚焊问题)。有的也要更换MOS管后面的1000μF、1500μF 等滤波电容。

④ 将CPU 供电电路中的MOS 管、电容加焊或更换。

⑤ 检查CPU 插座、北桥、南桥是否有虚焊,或AD 线对地阻值是否正常。 ⑥ 刷写BIOS。

4.故障现象:MS-7519 主板POST 卡代码显示“00”,复位灯不亮 分析思路:

① 在主板上测量CPU、内存、显卡、北桥芯片的供电是否正常。 ② 主板上的时钟电路是否正常。 ③ 主板上的复位电路是否正常。 解决方法:

① 测CPU 供电无1.5V 电压,然后测MOS 管G 极无控制电压,测量电源管理芯片的工作条件正常,于是更换ISL6332 电源管理芯片后,测量CPU供电1.5V 输出正常。

注意:主板上各供电电路相互联系、关系复杂。若CPU 供电电路不正常,则还要考虑其他供电电路。一般若CPU 供电电路G 极无控制电压,则应更换电源芯片。

在维修时需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① 其他内存、北桥、南桥的供电电路若有一路损坏,也会引起CPU 供电电压无输出。 ② 北桥VTT 电压产生后,一路给CPU,一路给电源管理芯片,VTT_PWRGD 为好信号,命令CPU 与电源管理芯片开始工作(主板上的上电时序不一样,解决故障的电路也不同)。

③ 测内存、北桥、显卡等供电是否正常。

④ 测量发现内存附近的MOS 管G 极有5V 控制,D 极有3.3V 供电,而S极无输出

(本应输出2.5V),更换MOS 管后故障解决。

5.故障现象:代码跑C1(C3/C5/d3) 分析思路:

① 代码跑C1,说明CPU 工作并且正在检测内存。 ② 检查内存工作条件VCC、CLK、AD。 解决方法:

① 测内存供电测试点。

② 若无供电,更换与之相连的MOS 管或三极管。 ③ 详细检查内存供电电路。 ④ 更换I/O。 ⑤ 刷写BIOS。

6.ASUS-945 主板,POST 卡代码显示“C3”,复位灯亮

分析思路:主板CPU 已工作,故障在内存和北桥附近,重点检查内存和北桥的工作条件是否正常。

解决方法:

① 测内存供电2.5V 正常,测北桥旁边的MOS 管有1.5V 供电输出,因此判断供电电路正常。

② 测内存上的时钟信号,发现有一路不正常,跑电路发现此内存上的时钟信号受控于北桥,于是考虑北桥虚焊,用手按住北桥后,发现代码正常跑到“26”,说明北桥虚焊。

③ 加焊北桥,故障解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f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