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2019

更新时间:2023-09-10 18: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

1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C) A、《诗经》 B、《礼记》 C、《大学》 D、《春秋》

2《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C) A、国风 B、正声 C、颂 D、雅

3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D) A、《诗经·毛诗序》 B、《诗言志辨》 C、《论语》 D、《尚书》

4《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贵族中的著名诗人的作品。(×)5“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 1.2

1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D)。

A、雅乐 B、宴乐 C、胡乐 D、清乐

2关于《尚书》的翻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BookofSongs B、BookofRites C、BookofChange D、BookofDocuments 3

对于词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D)。 A、

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 B、

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 C、

来源于现实生活 D、

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4诗是作者集体无意识的活动。(×)

5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 1.3

1《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C)。 A、田园生活 B、志向、理想 C、美女、爱情 D、山河美景

2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D) A、清乐 B、胡乐 C、法曲 D、雅乐

3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D) A、被人忽视,无人整理 B、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C、无人刊刻流传 D、当时传唱度低

4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促进小词的发展。(√)

5《花间集》是配合宴乐的唱词,由当时的诗人文士所作。(√)1.4 1

“弄妆梳洗迟”的“弄”是什么意思?(D) A、 玩耍

B、 搅扰 C、 炫耀 D、 赏弄、观赏

2在晚唐五代时期,“山”有多种意涵,其中不包括(D)。 A、山眉 B、枕头 C、山屏 D、发型

3下列哪本书中提出“衣锦尚褧”的说法?(A) A、《诗经》 B、《论语》 C、《花间集》 D、《礼记》

4《诗经》中“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 5《硕人》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 1.5

1词为什么被称为“小词”?(C) A、词只言志,不载道 B、词载道,但不言志

C、词既不言志,也不载道 D、词是配乐演唱的

2下列哪一部著作最早收录《长门赋》?(D) A、《文心雕龙》 B、《诗品》 C、《文赋》 D、《昭明文选》 3

关于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的三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君为臣纲 B、 父为子纲 C、 夫为妻纲 D、 兄为弟纲

4长门宫指的是冷宫。(√)

5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一首是描写美女追求爱情的。(×) 1.6

1以下哪一位被司马迁描述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C) A、汉武帝

B、司马相如 C、屈原 D、太史公

2晚年的刘永济,别号(D)。 A、弘度 B、宏度 C、诵帚 D、知秋翁

3小词的描写对象多为怨妇和思妇。(√)

4《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指的是离开、离别。2.1

1《花间集》共收录了多少位词人的作品?(C) A、一 B、八 C、十八 D、二十八

2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D)。 A、冯正中 B、李璟 C、李煜 D、李昪 3

(×)

关于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 A、

可以称为曲子词 B、

可以称为长短句、诗余 C、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D、

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

4《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集。(√)5《花间集》中的作品都是由男性写作的。(√)2.2

1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D) A、一首 B、两手 C、三首 D、五首

2“秦妇吟秀才”指的是(D)。 A、温庭筠 B、王建 C、冯正中 D、韦庄

3菩萨蛮是词牌名,又称为(C)。 A、《浣溪沙》 B、《西江月》 C、《子夜歌》 D、《永遇乐》

4《花间集》与南唐词的写作风格完全相同。(×) 5《花间集》收录了一部分南唐词。(×) 2.3

1“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评价的是(D)的作品。 A、温庭筠 B、韦庄 C、李煜 D、冯正中

2“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D)。 A、《论语》 B、《史记》 C、《春秋》 D、《礼记》

3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中主指的是(C)。 A、李煜 B、李昪 C、李璟

D、李寿

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出自冯延巳。(√) 5冯正中曾官至宰相。(√) 2.4

1“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出自(D)。 A、李煜 B、温庭筠 C、李璟 D、冯正中

2词牌名《鹊踏枝》又名(D)。 A、《黄金缕》 B、《卷珠帘》 C、《一箩金》 D、以上都对

3中国古诗词中的“一晌”是什么意思?(D) A、中午 B、上午 C、下午 D、时间的长短

4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都是一样的。(×) 5冯正中的词侧重于表现官能感觉。(×) 2.5

1“建安七子”不包括(C)。 A、孔融 B、王粲 C、曹丕 D、应玚

2《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关于它的上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有二十一个字 B、四句两平韵 C、四句三仄韵 D、四句三平韵

3《浣溪沙》是唐代教坊名曲(√)。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念保守的妇女注定是思妇的命运。(√) 5《尔雅》是辞书之祖。(√) 2.6

1提出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观点的是(D)。 A、曹丕 B、冯正中 C、王水照 D、王国维

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什么?(D)

A、秋月 B、往事 C、秋月和春花 D、春花

3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变化是有心而为的。(×)

4《虞美人》的前六句两两对比,表现了永恒与无常。(√)

无处不在的“辩论”

1

【单选题】在学习中,(D)才是最重要的。

? A、求合 ? B、效率 ? C、知识 ?

D、发现

2

【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

? A、争胜 ? B、求和 ? C、谋利 ?

D、口才

3

【判断题】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被称为显性剥夺。(错误)4

【判断题】学习的过程强调创造而不是模仿,尤其是思维创造。(正确)

辩论是一种“修养”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位人物与“壕梁之辩”密切相关。(D)

? A、荀子 ? B、墨子 ? C、孙子 ?

D、庄子

2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错误表述“印象即真实”中“印象”一词的是(A)。

? A、是完整的、全部的 ? B、有可能是真实的歪曲 ? C、有可能是片断性的 ?

D、观察者的主观感知

3

【判断题】“白马非马”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都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正确)4

【判断题】“本分而理”强调的是讨论具体事实和细节。(错误)

辩论的“真善美”

1

【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高层次。

? A、辞藻的华丽 ? B、诗意的栖息 ? C、肉体的搏斗 ?

D、完全的胜利

2

【判断题】信息的碎片化不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任何偏差。(错误)

3

【判断题】

价值观念的输出是交流的终极目的。(正确)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单选题】在辩论中,如果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这是D。

? ? ? ?

A、模糊概念 B、模糊内容 C、偷换内容 D、偷换概念

2

【单选题】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其实是为了(C)。

? ? ? ?

A、扩大内涵 B、扩大外延 C、缩小外延 D、缩小内涵

3

【单选题】概念的(B)是指概念最本质的对社会、对外界的反应。

? ? ? ?

A、内容 B、内涵 C、范围 D、外延

4

【判断题】异地高考的外延小于高考移民的外延。(错误)

5

【判断题】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也就是外延过大。(正确)

概念的定义

1

【单选题】以事实判断为主的概念和以(D)为主的概念,是辩题中经常出现的两类概念。

? A、主观臆断 ? B、客观存在 ? C、群体意念 ?

D、价值判断

2

【单选题】在辩论教育公平时,可以暂且不考虑下列哪个因素?(C)

? A、资源分配合理 ? B、结果公平 ? C、性别平等 ?

D、机会均等

3

【单选题】“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应属于下列哪种辩题?(B)

? A、判断性辩题 ? B、比较性辩题 ? C、猜测性辩题 ?

D、事实性辩题

4

【判断题】在辩论中,进一步论辩的基础是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正确)5

【判断题】公平的全部内涵就是机会均等。(错误)

概念的对抗

1

【单选题】弱化对方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概念,对(D)是有益处的。

? A、压迫我方概念空间 ? B、扩充对方概念空间 ? C、平衡我方概念空间 ?

D、压迫对方概念空间

2

【单选题】(B)是辩论中第一个层次的对抗。

? ? ? ?

A、价值对抗 B、概念对抗 C、行为对抗 D、意义对抗

3

【多选题】概念对抗需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BC)

? ? ? ?

A、底线 B、概念的对抗性 C、包容性 D、交互性

4

【判断题】辩论中最高包容性的对抗,就是用对方概念作为本方概念的基石。(正确)

5

【判断题】概念持平的意思是概念偏向于一方,但其内涵和外延均不可跨界。(错误)

杀人游戏中的价值判断

1

【单选题】辩论中,4号同学坚持投给1号,最终造成平局,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C)。

? ? ? ?

A、角色同一 B、价值消失 C、价值失真 D、判断正确

2

【单选题】(B)是平民、警察、杀手形成博弈的基础。

? ? ? ?

A、相同的主体 B、不同的价值目标 C、不同的陈词 D、相同的价值目标

3

【单选题】辩论中,四位同学在首轮发言中集体“装好人”,这是A的表现。

? ? ? ?

A、角色感不强 B、进入角色快 C、了解角色 D、角色感强

4

【判断题】在杀人游戏中,思考和判断要保持行为一致,逻辑上可以不一致。(错误)

杀人游戏中的角色代入

1

【单选题】杀人游戏与社会生活均要求个体在活动中要主动(B)。

? ? ? ?

A、抵抗 B、参与 C、操纵 D、顺从

2

【单选题】2号在辩论中面对1号的指责,立即认定1号是杀手,这是2号陷入了(A)。

? ? ? ?

A、个体价值对抗误区 B、群体行为对抗误区 C、个体行为对抗误区 D、群体价值对抗误区

3

【多选题】杀人游戏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哪些?(ABC)

? ? ? ?

A、精力集中 B、角色融入感 C、整体局势分析 D、个体价值

4

【判断题】在杀人游戏中,每个人必须充分考虑全局,不需要考虑体验角色。(错误)

辩论中的价值博弈

1

【单选题】人们对同性家庭收养的儿童是否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持不同看法,这是(C)的体现。

? ? ? ?

A、相同个体,不同价值 B、不同个体、相同价值 C、不同个体、不同价值 D、相同个体,相同价值

2

【单选题】

(C)是辩论的最佳结果。

?

A、

决胜

?

B、

顺从

?

C、

求合

?

D、

搏斗

3

【判断题】辩论中,对价值主体的定义越少,辩论越容易操控。(正确)

4

【判断题】

任何一种现象的背后涵盖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判断都不止一种。(正确)

5

【判断题】在存在冲突和博弈的价值空间里,具有可以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体,这就是价值主体。(正确)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1

【单选题】辩论中,坚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的切入点可以是(D)。

? A、行为 ? B、人员 ? C、意义 ?

D、概念

2

【多选题】立论框架分为哪三个层次?(BCD)

? A、主观臆断 ? B、概念 ? C、逻辑论证 ?

D、价值判断标准

3

【多选题】以下属于“价值判断标准”的评判维度的有(ABD)。

? A、价值主体 ? B、正交 ? C、正趋 ?

D、正当

4

【判断题】在本方定义不够清晰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对方概念。(错误)5

【判断题】概念、价值主体以及二者关系对辩论思路和内容没什么影响。(错误)立论中的概念

1

【单选题】辩者在“时势造英雄”的辩题中应该对(C)概念特别明确。

? A、英雄 ? B、时势 ? C、造、时势 ?

D、造

2

【单选题】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中,“人性本恶”想要取胜应将重点放在(C)。

? ? ? ?

A、对“恶”的明确界定 B、对“本”的模糊界定 C、对“本”的明确界定 D、对“恶”的模糊界定

3

【判断题】逻辑论证是不能构成主要论证战场体系的。(错误)

4

【判断题】辩论中,被接受性差课由于价值主体过于集中导致。(正确)

5

【判断题】逻辑论证中,价值主体与价值判断应遵循价值主体不宜过于集中,价值判断不宜过于繁杂。(正确)

辩论中如何抓住“主干”

1

【单选题】(B)是逻辑论证的最终目标。

? ? ? ?

A、价值表现 B、价值升华 C、价值泛化 D、价值判断

2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可引起战场失衡?(A)

? ? ? ?

A、泛化或狭隘概念 B、多方面呈现概念 C、呈现多层次概念 D、明确表述概念

3

【多选题】以下对升华的概念表述正确的有(ABC)。

?

A、升华不是为了煽动情绪

? ? ?

B、是为了引领到终极的辩论意义。 C、是为了发现共鸣之处

D、是对具体事例或具体辩论价值主体的描述。

4

【判断题】立论的深度、广度是由看到的概念的层数所决定的。(正确)

5

【判断题】辩论中,辩者不能盲目泛化概念,而是要对论辩的范围、过程进行精准的控制。(正确)

? ? ?

B、是为了引领到终极的辩论意义。 C、是为了发现共鸣之处

D、是对具体事例或具体辩论价值主体的描述。

4

【判断题】立论的深度、广度是由看到的概念的层数所决定的。(正确)

5

【判断题】辩论中,辩者不能盲目泛化概念,而是要对论辩的范围、过程进行精准的控制。(正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k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