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与测量》读书笔记(精华内容,三个版本共九章,完全原创,精华知识,呕心沥血精心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18 08: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评价与测量》读书笔记 why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评价与测量》读书笔记

why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阅读书籍版本】

【1】金娣,王刚编著《教育评价与测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共11章352页。 【2】吴钢 著 《现代教育评价基础》,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共9章,316页。 【3】涂艳国 主编 《教育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共12章496页。

【内容笔记】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

? 概念:首次提出和正式使用这一概念的是1930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我国教育界一般把教

育评价定义为: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领域的任意元素,如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教育方针、政策、活动、过程、效果等)、本质(评价的主要性质,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手段(评价的方法、技术)、目的(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

? 辨析: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标准)用数值来描述教育领域内事物的

属性,是事实判断的过程,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是一个事实判断过程,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高等教育领域多用教育评估,普通教育领域多用教育评价,二者无实质区别。【1、3】

? 类型:按评价范围分宏观(教育目标、结构、制度、内容、方法、管理、效益)、中观(学校办学条件、

水平、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教学工作、总务工作、团队工作等)和微观(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技能、健康状况等)教育评价;按评价的内容分条件评价(对教育方案可行性的评价)、过程评价(对教育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成果评价(测量、解释和判断教育的成就);按评价参照标准(价值标准、基准)分相对评价(即常模参照评价,指在一个团体内,以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标准通常是整体中的平均数或标准差)、绝对评价(即目标参照评价,以既定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对集合总体中的各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或个体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从而判断个体的进步状况);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在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诊断症状和原因)、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是在活动过程中,为了不断了解 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教育目标实现而进行的价值判断,布卢姆非常重视。)和总结性评价(也成终结性评价,在某项教育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按评价方法分定量评价(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量化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和定性评价(采用观察、访谈、调查、查阅等方式,获取评价对象各方面信息,对评价对象的状况做出描述与分析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按评价参与主体可分自评和他评;按评价对象分单项和综合评价。

? 功能:鉴定——选拔功能;导向——激励功能;诊断——改进功能;反馈——调节功能。【3】

? 历史:西方教育评价发展历史可分五个阶段:考评阶段(考查、考试)——测量阶段(心理测验、智

力量表)——描述阶段(泰勒的目标模式)——判断阶段(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模式、斯塔克的应答模式、欧文斯等人的反对者模式)——构建阶段(构建性评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历史可分为经验考核期(隋朝科举前)、科举考试期(606—1905年)和系统发展期(1905年至今,又可分三个阶段:西方教育测量引入阶段1905到1949年;教育评价的曲折发展阶段1949到1977年;教育评价全面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999年6月15—18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

1

《教育评价与测量》读书笔记 why 华中师范大学

开,中国教育评价发展进入新时代。)【3】

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将教育评价分四步:确定教育目标——设计评价情景——选择和编制评价工具——分析评价结果,首次将测验与评价区分)、CIPP模式(1966年提出,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证明,而是改进,CIPP模式包括四个方面: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DUCT,背景评价为确定目标提供信息,输入评价就是条件评价,过程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成果评价就是目标评价或总结性评价。)、目标游离模式(认为对于评价过程来说,目的并不是根本,该模式将教育目标和评价活动分离开,以评价对象的需要为依据作出评价结论,突破预设目标的限制,但却难以作出合适的价值判断,操作比较困难)、应答模式(斯坦克1973年提出,不主张预先设定目标,而以问题,特别是直接从事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所提出的问题作为评价的先导,通过评价者和有关评价各方不断对话,了解他们的愿望,对教育方案进行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回答。该模式注重各类人员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评价的民主性,重视非正式评价的作用,但实施效率低,主观性强。)、反对者模式(是一种为了揭示方案正反两方面长短得失而采取类似于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评委会审议形式的评价模式,分争论的提出、争论的选择、辩论的准备、听证四个阶段)、构建性评价(有两个基本方法: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回应性聚集法和形成结论的构建性探究法,基本理论构想如下:评价描述的是共同的心理构建、评价中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判断、评价对象参与评价对评价结果有重大影响、评价要重视评价结果的推广与使用、评价中要重视对个人的尊重、评价结果表现为案例报告)。【1、2、3】

趋势: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互补;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共存;元评价日益受到重视。【3】 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3】

原则:教育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协商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和伦理性原则。【3】

?

? ? ?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程序与设计

? 程序:教育评价一般程序可分三个环节:教育评价的准备阶段——教育评价的实施阶段——教育评价

结果的处理与反馈阶段。 【教育评价的准备阶段】

? 组织及人员准备:成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和若干个专题评价小组。委员会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吸收各处室、科研、教学单位负责任、教育评价专家、学者和同行加入组成。专题小组可由委员会成员任组长,成员可包括评价专家、教学人员、行政干部等。

? 方案准备: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明确评价目的、设计评价准则和权重、确定评价标准、选择收集处理

评价信息的方法。另外还要设计相应的表格和起草相关文件。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实施期限、评价报告完成时间、评价报告接收单位部门或个人、经费预算等。 【教育评价的实施阶段】 ? 宣传动员。

? 预评期:即自评期,自我试评,及时发现问题,主动改进。

? 再评期:即正式评价期,有评价委员会领导,专题评价小组具体实施进行。过程为:收集评价信息—

—整理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作出综合评价。 【教育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反馈阶段】

? 评价活动的质量检验:需要对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进行检验。

? 评价结果的诊断分析:常用方法有:趋势直推法、趋势横推法和因素分析法。

? 评价报告的撰写:评价报告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封面、正文(包括概要、评价方案的背景信息、评价

方案实施过程描述、结果及结果分析、结论与建议)和附件。

? 评价信息的有效反馈:形式有个别交谈、汇报会、座谈会、书面报告等,反馈对象有有关领导部门、

2

《教育评价与测量》读书笔记 why 华中师范大学

评价对象、一定公共范围。

? 评价工作的总结:对评价工作本身进行总结,包括对评价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实施、过程管理、质

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 建立评价档案:将教育评价过程的各项文件、计划、方案、数据、总结、报告立卷建档,并建立教育

评价档案管理制度,专人保管,以备查阅和研究使用。

? 教育评价的心理调控:包括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两个方面三个阶段的心理调控,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

? 步骤:明确评价目的——设计评价准则——分配相应权重——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形

成评价方案。

? 明确评价目的:必须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符合教育规律,并对教育活动

具有指引作用。 ? 设计评价准则:评价准则有两种形式:指标体系和概括性问题。指标体系是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

行为化的评价准则,是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决定评价方案的水平,决定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总目标可分解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有一致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可测性原则。概括性问题是针对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表达评价内容的另一种方式,它是评价者就所关系的方面将被评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抽象问题,类似于平时考察时的调查提纲。概括性问题设计原则有针对实际的原则、简洁明了的原则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指标体系和概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指标可看作是概括性问题的分解和具体化、行为化,概括性问题则是指标体系的概括和抽象,二者在一定条件先可以相互转换。

【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分三个阶段:一是发散阶段,将评价目标分解,获得初拟指标,一般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因素分解法、理论推演法、典型研究法;二是收敛阶段,对初拟指标归纳、筛选,确定正式评价指标;三是论证修订阶段,随后进行下一步设计。指标应具有重要性、独立性,并放映被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

? 分配相应权重:权重即权重系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解成若干指标时,用来表示每个指标在整体中所

占比重大小的数字,可用小数0—1.0、整数或百分数表示。分配权重要遵循真实性和导向性原则。

【筛选指标和分配权重的常用方法】:特尔菲法(通过向专家分发咨询表,请专家按重要性对指标进行排序,来筛选指标和分配权重)、关键特征调查法(请调查者从所提供的备选指标中找出最关键、最具特征的指标,再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确定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即AHP法,基本方法是要求有关人员对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区分出各项指标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对重要程度,构成数值化得判断矩阵,经运算排序之后,求得各指标的权重。该方法结果较为精确。)

? 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教育活动的规律,教育活动中的经验,评价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的要求(具有导向性,联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的组成要素(强度[临界点]和频度[相对次数],标号[强度和频度的标记符合,如字面、数字等],标度[分定性如优良中差和定量如百分制]);评价标准的表现形式(分等评语标准,期望评语标准,数量式标准[数量点式标准和数量区间标准]);制定评价标准的步骤(拟定评定标准初稿,对草拟的评定标准进行论证,征询群众意见,定稿试行)。

? 选择评价方法:主要是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方法和手段。评价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评价目的、评价

准则、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评价过程操作的可能性而确定。

? 形成评价方案:经过以上步骤之后,就初步形成评价方案,经过试评价,检验评价方案的信度和效度,

对方案进行调整、增删、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质量要求,形成评价方案。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k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