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生产装置环境安全应急预案-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05: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Q/CY Q/CY-T13.D17-2017 代替Q/CY-T13.D17-2014 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次修订)

2017-08-20发布 2017-09-01实施 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CY-T13.D17-2017

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

根据“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专家评审意见”的修改意见,逐项核查落实,并做了相应修改,说明如下:

1、完善编制依据

增加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对编制依据进行了完善,具体见预案第5页1.2;

2、补充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结论

补充了《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2015年备案稿)的结论,具体见预案22页2.8.8;

3、调整报告章节格式及相关内容

根据新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内容、格式、要求,重新对预案的整个章节格式进行了调整,具体见预案内容;

4、结合公司实际,完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根据公司环保管理的实际情况,对预案机构及职责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完善,具体见24页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完善预警及信息报告内容

按照公司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市、区的要求对预警及信息报告内容进行了完善,具体见25-28页4.预警及信息报告;

6、补充完善针对不同的环境事件类型事故情景下的处置措施;

按照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类型,完善了相应的处置措施,具体见40-71页的附件2至附件7;

7、完善相关的附图、附件

增加了针对在不同事故类型下的处置措施,具体见附件2至附件7 ; 按照公司现有实际情况,对附图进行了完善,具体见报告。

8、按环境事件突发事件编制指南进一步完善;补充完善“一源一事一案” 按照编制指南进行了内容的完善,并补充了“一源一事一案”的内容,具体见附件2至附件7.

1

Q/CY-T13.D17-2017

目 次

前 言 .................................................................... 4 1 总则 .................................................................... 5 1.1 编制目的 .............................................................. 5 1.2 编制依据 .............................................................. 5 1.3 事件分级 .............................................................. 5 1.4 适用范围 .............................................................. 6 1.5 工作原则 .............................................................. 7 2 企业基本情况 ............................................................ 7 2.1 单位情况 .............................................................. 7 2.2 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 8 2.3 主要工程及设施设备 ................................................... 12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 24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 25 4.1 预警 ................................................................. 25 4.2 信息报告 ............................................................. 26 5 应急处置 ............................................................... 28 5.1 分级响应 ............................................................. 28 5.2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 31 5.3 应急监测 ............................................................. 31 5.4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 32 5.5 信息发布 ............................................................. 33 5.6 安全防护 ............................................................. 33 5.7 应急终止 ............................................................. 34 6 应急保障 ............................................................... 34 6.1 应急队伍保障 ......................................................... 35 6.2 经费保障 ............................................................. 35 6.3 应急装备物资保障 ..................................................... 35 7 监督管理 ............................................................... 36 7.1 预案宣传培训 ......................................................... 36 7.2 预案演练 ............................................................. 37 7.3 预案修订 ............................................................. 37 7.4 责任与奖惩 ........................................................... 38 8 附则 ................................................................... 38

2

Q/CY-T13.D17-2017

8.1 名词术语 ............................................................. 38 8.2 预案解释 ............................................................. 39 8.3 实施日期 ............................................................. 39 附件 ..................................................................... 40 附件1.修订说明 .......................................................... 41 附件2:高锰酸钾生产装置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 42 附件3:高锰酸钠生产装置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 50 附件4:煤气站环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57 附件5:高锰酸钾堆放区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 61 附件6:高锰酸钠堆放区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 66 附件7:污水处理站应急救援预案 ........................................... 71 附件8: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74 附件9:内部应急救援通讯录 .............................................. 100 附件10:外部 ........................................................... 101 附件11:应急物资一览表(常用、常备的除外) ............................. 102 附件12:公司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 104 附件13:公司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 ......................................... 105 附件14:公司废水管网图 ................................................. 106 附件15:公司雨水管网图 ................................................. 107 附件16:公司疏散线路及交通管制图 ....................................... 108

3

Q/CY-T13.D17-2017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评估格式》全文,并结合公司实际而编制。

本预案由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预案起草部门: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环保科。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彭冬琴 本预案审核人:陈少全 本预案批准人:谢坤义

本预案是对《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Q/CY-T13.D17-2014)的第一次修订。

本预案以《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2015年11月编制备案)为依据。

4

Q/CY-T13.D17-2017

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的源头管理,防范于未然,预防和消除重特大环保事故的发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从而避免和减少从业人员、周边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印发重庆市2017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渝环办【2017】40号)、重庆市荣昌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2017年荣昌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通知》(荣环发【2017】10号)要求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特制定本预案。

1.3 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3.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1.3.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5

Q/CY-T13.D17-2017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区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3.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 .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3.4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区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人为或不可抗拒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

6

Q/CY-T13.D17-2017

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1.5 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

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5.1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5.2 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1.5.3 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企业基本情况 2.1 单位情况

公司名称: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陈朝军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00000202857280R 单位所在地:重庆市荣昌区杜家坝工业园区 邮政编码:402460

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旗下拥有白银昌元化工有限公司和重庆昌农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重庆盎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重庆昌元

7

Q/CY-T13.D17-2017

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锰酸钾制造商,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生产力占世界的1/2、中国的2/3,出口量占全国3/4。公司位于重庆市荣昌区杜家坝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0.16亿元,注册资本8239.0818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AA。本着“用户至上、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创建品牌;科技兴业、追求效益”的方针,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认证和英国皇家尤卡斯(UAKS)产品认证,并独家拥有“REACH”欧盟化学品注册资质。

2.2 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2.2.1 公司产品种类及生产规模

现公司主要产品有高锰酸钾、高锰酸钠,主要原辅材料包括二氧化锰、氢氧化钾、高锰酸钾、氟硅酸钠等,其生产规模及能源消耗情况如下表1、2:

表1 公司现有生产装置规模及产量情况 类别 装置名称 高锰酸钾 主要产品 高锰酸钠

装置规模(t/a) 30000 2500 2016年产量(t/a) 20306.300 2399.965 备注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 表2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 产品 高锰酸钾 氢氧化钾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钠 氟硅酸钠 t t t 折百 折百 折百 0.395 0.503 0.548 8020.989 1207.182 1315.181 泸州 公司自产 外购 原料名称 锰粉 单位 t 规格 折百 单耗 0.661 年耗量 13422.464 备注 巴西

2.2.2 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高锰酸钾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相加压连续氧化-气动硫化塔生产高锰酸钾新工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原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锰酸钠采用国内工艺先进、成熟、环保的高锰酸钾和氟硅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的生产方法。

8

Q/CY-T13.D17-2017

2.2.2.1高锰酸钾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高锰酸钾生产主要以锰矿粉为原料制取。主要工序包括氧化、电解、结晶、干燥、蒸发、苛化、洗渣等六个工序。主要化学反应:

4KOH+2MnO2+O2=2K2MnO4+2H2O 2K2MnO4+2H2O=2KMnO4+2KOH+H2 (2)工艺流程示意图见下图。

图1 高锰酸钾工艺流程示意图

9

Q/CY-T13.D17-2017

2.2.2.2高锰酸钠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Na2SiF6=K2SiF6+2NaMnO4 工艺流程简介:

将高锰酸钾和氟硅酸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反应容器中,反应后的料液通过压滤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再经过浓缩,将其中溶解的高锰酸钾分离,然后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经过包装,制得满足质量标准的高锰酸钠溶液。

(2)工艺流程示意图见下图。

图2 高锰酸钠工艺流程示意图

2.2.2.3水煤气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10

Q/CY-T13.D17-2017

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CO2 CO2+C=2CO H2O(汽)+C=CO+H2 2H2O(汽)+C=CO2+2H2 工艺流程简介: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自上而下由干馏段和气化段组成,首先煤从炉顶煤仓经两组钟罩阀进入炉体,煤在干馏段经过充分的干燥和长时间的低温干馏,逐渐形成半焦,进入气化段,炽热的半焦在气化段与炉底鼓入的气化剂充分反应,经过炉内还原层,氧化层而 形成灰渣,由由炉栅驱动从湿式灰盆自动排出。

煤在低温干馏的过程中,以挥发份析出为主生成的煤气称为干馏煤气,组成两段炉的顶部煤气,约占总煤气量的40%,其热值较高(6700kJ/Nm3) 温度较低(120℃左右),并含有大量的焦油。这种在干馏段形成的焦油为低温干馏产物,其流动性较好,通过焦 油收集器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置。

在气化段,炽热的半焦和汽化剂经过还原、氧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的煤气,为气化煤气,组成两段炉的底部煤气,约占总煤气量的60%,其热值相对较低(6400kJ/Nm3),温度较高(450℃左右)。因煤在干馏段低温干馏时间充足,进入气化段的煤已变成半焦,因此生成的气化煤气不含焦油。在气化段设置有水夹套,通过此自产蒸汽,保障气化反 应所需的气化用蒸汽和探测炉内状况用气封蒸汽。

气化煤气经旋风除尘后与干馏煤气混合,经紧急切断器和炉前水封去窑炉燃烧。煤在气化段与气化剂(空气、水蒸气)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和二氧化碳,氮气等。 (2)工艺流程示意图见下图3。

11

Q/CY-T13.D17-2017

图3 水煤气工艺流程示意图

2.3 主要工程及设施设备

2.2.1 主体工程

公司现在主要生产装置包括高锰酸钾生产装置、高锰酸钠生产装置、煤气发生炉及输送管道、煤焦油储罐、氯碱及配套产品装置(已停产)。企业目前的主要产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钠等。其主要工程组成见下表3。

表3 主要工程组成一览表

项目分类 高锰酸钾生产装置 主体工程 高锰酸钠生产装置 主要内容 主要有高锰酸钾电解车间、高锰酸钾蒸发车间、高锰酸钾加压塔等装置;主要工序包括氧化、电解、结晶、干燥、蒸发、苛化、洗渣等六个工序。 主要有高锰酸钠装置、高锰酸钠产品库等装置; 主要由反应、压滤、浓缩、成品处理工序组成。 煤气发生水煤气站主厂房、煤焦油储罐。 炉生产装置 12

Q/CY-T13.D17-2017

项目分类 氯碱及配套产品装置 辅助工程 污水处理站 厂区其他 主要内容 氢氧化钾电解厂房、二次盐水脱氯厂房、氢氧化钾蒸发厂房、氯乙酸车间、氯乙酸库房、液氯车间、盐酸车间、双氧水车间、双氧水库房、离子膜车间。 生产废水处理站、生活废水处理站、调节池、收集池、事故应急池、清水池等。 总变配电室、制桶车间、机修车间、质检中心等 2.2.2 物料储存与运输 2.3.2.1 物料储存

公司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储存情况见表4。

表4 昌元化工主要储存设施情况一览表

装置 设备名称 气动流化塔 规格/材质 数量 4台 风险物质 K2MnO4 KOH K2MnO4 电解槽 不锈钢 200台 KOH K2CO3 KMnO4 K2MnO4 高锰酸钾装置 压滤机 铸铁、聚丙烯100m 2日常最大储存量 400 200 300 50 20 50 300 50 20 50 100 90 6 6 4 80 100 50 60 15 400 200 10 10 14台 KOH K2CO3 KMnO4 K2MnO4 蒸发器 离心机 干燥器 反应锅 浓缩锅 高锰酸钠装置 除酸根锅 成品锅 成品锅 成品库房 库房 16MnR 不锈钢 不锈钢 A3 A3 A3/304 A3/304 A3/304 Φ3.2米 60 m3 4台 4台 4台 6 4 2 2 1 3台 2 KOH K2CO3 KMnO4 KMnO4 高锰酸钠 高锰酸钠 高锰酸钠 高锰酸钠 高锰酸钠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钠 煤气 煤焦油 煤气发生炉煤气发生炉 装置 煤焦油储罐 注:已停产或停止使用的原辅料不纳入统计。

13

Q/CY-T13.D17-2017

2.3.2.2 运输

高锰酸钾、氢氧化钾的运输方式有汽运、船运、火车运输,其它产品均为汽运,汽运主要委托重庆嘉峰实业有限公司,船运运输委托重庆民生轮船公司,火车运输委托隆昌车站运输。 2.2.3 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采取从北向南依次布置。场地北面为生活区、员工宿舍、食堂及生活设施。生活区以南为生产区,由北向南依次布置有办公楼、质检中心、氢氧化钾、双氧水、氯乙酸、液氯、合成盐酸和高锰酸钠、高锰酸钾等装置。办公楼处为厂前区,各工段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将相关厂房、库房由西向东布置。总配电站靠近用电量大的车间,布置在地块西部的中间位置。布置在地块中间的还有机修车间、制桶车间。场地东面地势最低,因势修建废水处理站。南边由西向东依次布置煤场、锅炉房、锰渣场。

生产区设有五个出入口,东面办公楼处为主大门,主要供人员出入;北面设有两个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的出入口;锅炉房处设有煤场专用出入口,以避免与其他物流相干扰和污染环境。所有出入口均与荣古公路相接,交通运输线路清晰,互不干扰。 2.2.4 污染物产排及处置情况

公司的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治理设施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使得处理后的废水、废气均能达标排放;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纳入设备管理范围,从而确保了污染治理设施连续正常运行,使废水处理后回用,废气处理达标排放。 2.3.4.1废水产排及处置

公司废水产生及处理情况见表5。

表5 企业废水产生情况一览表(2016年)

产生废水点位 高锰酸钾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 高锰酸钠 小计 小计 用水量 (m3/a) 192995 103716 296711 39738 废水产生量(m3/a) 207697.7 207697.7 29803.5 主要污染因子 COD、SS、总锰 COD、SS、总锰 COD、SS、总锰 COD、SS、BOD 废水去向 生产废水处理站 生产废水处理站 生产废水处理站 生活废水处理站 表6 废水治理情况一览表

14

Q/CY-T13.D17-2017

废水治理设施名称 生产废水处理站 生活废水处理站 建设 时间 2005 投资额 (万元) 850 设计处理能力(m3/d) 2400 主要处理 污染因子 COD、SS、活性氯、总锰、PH、色度 COD、SS、BOD5、氨氮、动植物油、PH、色度 运行时间 (h) 330天/年 2005 50 90 360天/年 生活污水经公司已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站生化处理达一级标准后排入濑溪河。该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90m3/d,最大处理负荷为100m3/d,现有处理量约为60m3/d。公司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见图4。

污泥回流压缩空气初厌氧滤池生活污水格栅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池过滤池达标排放清掏外运图4 企业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公司现有生产装置废水主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钠生产时产生的废水,烟气洗涤废水、循环系统排水、设备及地面冲洗水、渣场渗出液。装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废水总管汇入生产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合格后排放。公司生产废水处理能力为100m3/h,废水量约150m3/d。2013年10月公司建立项目对废水系统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安装和调整公司排水管网,回收排放废水、雨水,循环使用到生产车间。具体的生产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见图5。

15

Q/CY-T13.D17-2017

生产废水格渣外运格栅废水调节池原水自吸泵压缩空气石灰乳上清液回流滤液回流中和反应液下曝气PAM中和曝气板框压滤机压滤机泵污泥沉淀污泥浓缩干污泥外运溶气水气浮浮渣溶气罐水池中间水池过滤泵过滤反冲泵反冲洗压缩空气溶气泵NaOH清水池达标排放

图5 公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2.3.4.2废气产排及处置 (1)废气排放基本情况

现有生产装置废气主要为高锰酸钾生产时产生的工艺废气,锅炉、窑炉燃烧时的烟气,还有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其中高锰酸钾有5根烟气排放口,煤气站1个、、加压塔尾气2个、高锰酸钾烘晶尾气1个、炉窑1个;4台锅炉有2个排放口,其中1、2号锅炉共用一个,3、4号共用一个。按照2016年生产计,则具体废气排放情况见表7。

16

Q/CY-T13.D17-2017

表7 废气产生情况一览表

产生废气点位 1#、2#锅炉烟气 3#、4#锅炉烟气 1#加热炉窑烟道气 2#加热炉窑烟道气 1#气动流化塔炉窑 2、3#气动流化塔炉窑 高锰酸钾烘晶尾气 小计 废气产生量 (m3/a) 0 0 179222400 169768800 66979440 112337280 89329680 主要污染因子 烟尘、二氧化硫 烟尘、二氧化硫 烟尘、二氧化硫 烟尘、二氧化硫 烟尘、二氧化硫 烟尘、二氧化硫 颗粒物 废气去向 先采用石灰粉脱硫,再经多管旋风和水膜除尘后达标排放。 先采用石灰粉脱硫,再经布袋除尘和双碱脱硫后达标排放 锰渣脱硫后直接排放 锰渣脱硫后直接排放 锰渣脱硫后经30米排气筒达标排放 锰渣脱硫后经30米排气筒达标排放 通过布袋除尘,经碱液喷淋后排放 528307920 生 产 废 气 (2)废气治理设施基本情况

公司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及排污情况决定购置、配备相应的废气治理实施,其中主要的废气治理设施包括:多管除尘器、水膜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夹套旋风除尘器等。这些废气治理设备可从财务的购置账目上予以确认,具体废气治理情况见表8。

表8 废气治理情况一览表

废气治理设施名称 1、2#锅炉炉内脱硫、多管旋风和水膜除尘 3、4#锅炉双碱脱硫、布袋除尘 1#加热固碱窑炉加固硫剂、夹套旋风除尘 2#加热固碱窑炉加固硫剂、夹套旋风除尘 1#气动流化塔炉窑加固硫剂、夹套旋风除尘、捕集器 2、3#气动流化塔炉窑加固硫剂、夹套旋风除尘、捕集器 高锰酸钾烘晶尾气布袋除尘器、喷淋装置 主要处理污染因子 SO2、烟尘 SO2、烟尘 SO2、烟尘 SO2、烟尘 SO2、烟尘 SO2、烟尘 颗粒物 运行时间(h) 7200 7200 7200 7200 7200 7200 7200 (3)废气治理设施装置及流程图 气动流化塔尾气治理设施图见图6

17

Q/CY-T13.D17-2017 捕沫器消声器监测点副塔气动流化塔压缩空气 图4-1 气动流化塔工艺废气治理图图6 气动流化塔尾气治理设施图 锅炉除尘废水处理,具体见图7

图7 锅炉除尘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干燥尾气治理,具体见图8

18

Q/CY-T13.D17-2017 洗涤水消声器吸收塔旋风除尘器吸收罐吸收罐干燥空气流化床干燥器去稀水桶图4-2 干燥气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图图8 干燥尾气治理设施图 2.3.4.3固体废物产排及处置 企业现有固体废物产生、处置情况详见下表。 表9 固体废物产生、处置情况一览表 固废名称 锰渣 锅、窑炉煤渣 苛化渣 生活垃圾 排 放 量20000(干基12000) 10500 5116.8 111.38 污染物 MnO2 (干基≤7~8%) CaCO3 处置措施 昌农化肥有限公司生产三元复混肥项目的原料 用作建材原料 渣场堆放 城市指定渣场处理 排放方式 间断 间断 间断 2.2.5 周边环境情况

(1) 地理位置

2003年公司整体搬迁到荣昌区杜家坝工业园区,该园区北起建新电厂,南至成渝高速公路立交桥,西起桑家坡,东至濑溪河,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荣古公路从园区内穿过,距区城及生物工程科技园区6公里多,距成渝高速公路荣昌出口8公里,距荣昌火车站5.5公里。濑溪河从建设地东南方两公里处流过。企业生产地址中心经度105o35ˊ41.1\,中心纬度度29o26ˊ24.7\,整体看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公司距荣昌区城4公里,占地389亩。北边紧临荣昌建新电厂、东边紧临杜家坝煤矿。

19

Q/CY-T13.D17-2017

(2) 地形、地貌、地质、气象及水文资料

地形、地貌:荣昌区位于四川盆地中丘陵区与盆东平行岭谷区的交界处,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区内地势起伏变化不大,西北高,东南低,以区中部的龙集、葛桥、仁义、金牛乡为界,将区分为两部分,南面螺罐山和古佛山及濑溪河形成两山夹一沟,海拔一般为300~500米。厂址周围浅丘起伏,地势较开阔。

地质:区境内地质多为三迭纪侏罗纪自流井层灰紫色或暗紫色砂页岩,重庆层紫棕色砂页岩,主要地层为湖盆相碎屑岩类沉积而成,有少数碳酸盐沉积。地质构造简单,地震烈度为VI度。

气象:荣昌区处于四川盆地南部,气候受东亚环流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东南季风气候区,全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具有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无霜期长、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的特点。秋季常多绵雨,夏季雨多量大,旱洪灾害常交替出现,局部地区时有大风冰雹。主要气象参数: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3.4℃;年平均降雨量1073.8 mm;平均气压97560Pa;平均相对湿度81%;平均日照时数1270.3小时;无霜期326天;主导风向及风频NE、频率10.3%,年平均风速1.4m/s。

水文:荣昌区的溪河多属沱江水系,嘉陵江水系的只有3条小溪。重要的河流约有25条。区境内较大河流有濑溪河、清流河两条河流,均属沱江水系。濑溪河是流经区境的最大河流,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区境东南部,共有大小支流100条,区内流长51.5公里,被视为荣昌的水上大动脉。流域面积714公里,枯水期平均河面宽50米,最大洪水流量2030 m3/s,多年平均流量13 m3/s,多年保证率为97%的流量为0.02 m3/s。 2.2.6 环境保护对象及环境敏感点 环境保护对象及环境敏感点见表10。

表10 环境保护对象及环境敏感点 序号 环境对象 距离(m) 特征 公司SE面,评价段长3.5公里,枯水期平均河宽50米,功能为水电、饮用、1 濑溪河 700 工农业用水、防洪等,水体为Ⅲ类水域。公司取水口位于排污口下游约250米20

敏感点或 保护目标 Q/CY-T13.D17-2017

2 联升小学 350 公司SW面 敏感点、保护目标 敏感点 敏感点 敏感点 敏感点 敏感点 敏感点(倒班宿舍) 敏感点 敏感点 保护目标 敏感点 敏感点 3 4 5 6 7 8 杜家坝村12社3组 杜家坝村13社 杜家坝村13社 杜家坝村12社1组 杜家坝村13社2组 电厂宿舍 10 10 20 150 30 70 公司N面,80户 公司SW面,90户 公司SE面,30户 公司E面,10户 公司NW面,15户 公司W面 9 10 11 12 13 区城 闽台食品公司 玉诲初级中学 兰家坝 零散住户 3000 420 3000 2100 2000~5000 公司SW面 公司W面 公司SE面 公司NE,25户 公司E、W、N面 2.2.7 环境保护目标

(1) 地表水

濑溪河位于公司SE面,距离公司3.5公里,枯水期平均河宽50米,功能为水电、饮用、工农业用水、防洪等,水体为Ⅲ类水域。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所排水都经公司综合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后,实行达标排放的,对濑溪河水质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2) 环境空气

距离公司5公里范围内的保护对象见表1中“保护对象”一列。在大气方面,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采用多管除尘、湿法脱硫、水膜除尘、炉内脱硫、布袋除尘等方式进

21

Q/CY-T13.D17-2017

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再经15米以上的烟囱达标排放。故周围环境空气不会因我公司生产而降低质量。

2.2.8 环境保护目标潜在的危险性分析

(1)根据《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2015年备案稿)的结论:公司现有环境风险等级为重大环境风险。

(2)根据公司现有生产情况,结合环境风险单元的划分,通过对环境风险物质的危险性、存储及使用情况分析,识别出公司现有的环境风险源。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表11 企业环境风险源识别一览表

环境风险单元 环境风险源 区域 设备名称 材质/规格 编码 FXDW01 气动流化塔 FXDW02 FXDW03 FXDW04 电解槽 (200台) 压滤机 (14套) 高 锰 酸 钾 高锰酸盐装置区 不锈钢 铸铁 16MnR 蒸发器 16MnR 16MnR 16MnR 不锈钢 离心机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干燥器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A3 反应锅(一次、二次) A3 A3 A3 A3 18m3 浓缩锅 A3 18m3 A3 18m3 22

风险物质 K2MnO4、KOH K2MnO4、KOH K2MnO4、KOH K2MnO4、KOH K2MnO4、KOH、K2CO3 K2MnO4、KOH、K2CO3、KMnO4 K2MnO4、KOH、K2CO3 KMnO4 KMnO4 KMnO4 KMnO4 KMnO4 KMnO4 KMnO4 KMnO4 环境风险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FXDW05 FXDW07 FXDW08 FXDW09 FXDW10 FXDW11 FXDW12 FXDW13 FXDW14 FXDW15 FXDW16 FXDW17 FXDW18 FXDW19 FXDW20 FXDW21 FXDW22 FXDW23 FXDW26 FXDW27 FXDW28 高锰酸钠 NaMnO4、氟硅酸钠、KMnO4 NaMnO4、KMnO4 NaMnO4、KMnO4 NaMnO4、KMnO4 火灾、爆炸 环境风险单元 环境风险源 区域 设备名称 材质/规格 A3 18m3 贮液罐 贮液罐 除酸根罐 成品罐 成品罐 贮洗水罐 A3 14m3 A3 14m3 A3 28m3 A3/304 32m3 A3/304 32m3 A3/304 36m3 A3/304 36m3 A3/304 45m3 A3/304 45m3 A3 12m3 A3/PU XM50/980—U(A) 编码 FXDW29 FXDW30 FXDW31 FXDW32 FXDW33 FXDW34 FXDW35 Q/CY-T13.D17-2017

环境风险事故类型 风险物质 NaMnO4、KMnO4 NaMnO4 NaMnO4 NaMnO4 NaMnO4 NaMnO4 NaMnO4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FXDW36 NaMnO4 FXDW37 NaMnO4 FXDW38 NaMnO4 FXDW39 NaMnO4、氟硅酸钾 FXDW40 FXDW41 FXDW42 FXDW43 FXDW44 NaMnO4、KMnO4 NaMnO4、KMnO4 NaMnO4、KMnO4 NaMnO4、KMnO4 NaMnO4、KMnO4 煤气 煤气 煤气 煤气 煤气 煤气 煤焦油 煤焦油 煤焦油 NaMnO4 KMnO4 COD、SS、总锰、pH 压滤机 火灾、爆炸 碳钢Φ3.2m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 碳钢Φ3.2m 碳钢Φ3.2m 水 煤 气 站 碳钢Φ1750mm×5300 碳钢Φ2420mm×9600 60m3 60m3 FXDW45 FXDW46 FXDW47 FXDW48 FXDW49 FXDW50 FXDW51 FXDW52 FXDW53 FXDW54 泄漏、火灾、爆炸 泄漏、火灾、爆炸 泄漏、火灾、爆炸 泄漏、火灾、爆炸 泄漏、火灾、爆炸 泄漏、火灾、爆炸 泄漏、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泄漏 旋风除尘器 电捕焦油器 煤焦油储罐 煤焦油储罐 高锰酸钠堆放区 高锰酸钾堆放区 调节池 成品库房 800m2 FXDW55 / FXDW56 污水处理站 注:已停产或停止使用的设备未纳入统计。

根据风评报告结论和上表可知,公司可能发生对环境保护目标的的潜在危险性有火灾、爆炸以及泄漏。

23

Q/CY-T13.D17-2017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4

Q/CY-T13.D17-2017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4.1 预警

4.1.1 风险源监控

公司高锰酸盐加压车间配备一氧化碳探头4个,水煤气车间7个,可燃性气体探头2个;各相关单位配备便携式气体报警仪5套;公司有一套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共有40个探头遍布公司各个关键工序和位置;公司内有3套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电信网络接入荣昌区环境保护局。详见监控一览表12:

表12 重庆昌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监控布置一览表

序号 位 置 数量(个) 类别 品名 备注 监控台在应急指挥部内 1 应急指挥部(监控室) 2 离子膜库房内 3 离子膜库房内 4 新氯化钾库房周围 5 新氯化钾库房内 6 老氯化钾库房内 7 老氯化钾库房大门口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煤气站大门对面围墙上 新包装库房 新包装工序 总配电室 高锰酸钠库房 高锰酸钠现场 高锰酸钠浓缩岗位 机修厂和盐酸之间公路 锅炉车间4号锅炉 锅炉车间1、2、3号锅炉 煤气站(1楼) 煤气站(3楼)操作室外 复混肥库房 复混肥中间公路上方 3 影像存储在1个月以上 报警信号在公司1号门监控2 报警装置 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 室 1个大半球式摄像2 摄像头 对整个库房 头; 1个枪式摄像头 报警信号在公司1号门监控2 报警装置 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 室 1个大半球式摄像3 摄像头 对整个库房 头; 2个枪式摄像头 1个大半球式摄像1 摄像头 头; 1个大半球式摄像半球对准公路; 2 摄像头 头; 1个枪式摄像头 枪式对准库房门口。 1 摄像头 枪式摄像头 对煤气站大门前的公路 1 摄像头 球式摄像头 整个库房 1 摄像头 球式摄像头 整个包装 1 摄像头 球式摄像头 场坝 1 摄像头 枪式摄像头 整个库房 1 摄像头 枪式摄像头 1 摄像头 枪式摄像头 1 摄像头 球式摄像头 2 摄像头 枪式摄像头 锅炉看水位;煤仓 1 摄像头 球式摄像头 煤场 3 摄像头 枪式摄像头 每个锅炉1个看水位 监控台在煤气站3楼操作室 1 摄像头 枪式摄像头 1 摄像头 非枪式摄像头 对3楼平台 1 摄像头 大半球摄像头 对整个库房 1 摄像头 大半球摄像头 对公路 云端平台 25

Q/CY-T13.D17-2017

23 加压车间 24 煤气站(3楼)操作室内 25 煤气站(3楼)操作室内 26 煤气站(3楼)操作室内 4 7 2 1 摄像头 报警器 警铃 枪式摄像头 一氧化碳报警箱 声光报警器 火灾警铃 加压大门1个;3号副灶1个;3号主灶1个;炉窑过道1个 4.1.2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公司各车间、科室、工序都装有程控电话,车间、科室领导,生产骨干均配有手机和步话机。当有事故预兆和事故发生,立即与相关方面取得联系,进行救援。同时,生产现场报警系统均延伸至各产品车间办公室及办公楼,保证出现泄漏后各个部门能同时响应、同时应急。必须保证报警装置、通讯联络装置24小时畅通,接到通知必须立即无条件赶到指定地点。 报警工作注意事项

(1)建立合适的报警系统;

(2)各种通讯工具应加强日常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3)制订标准的报警方法和程序;

(4)联络图和联络号码要置于明显位置,以便值班员掌握;

(5)对职工进行紧急事态时的报警培训,包括报警程序和报警内容。 4.1.3 预警条件及预警级别

(1)一般设备、管道、容器发生小量物料泄漏等,各分厂可以自行控制和容易被控制的环保事故的响应为I级应急救援预案。

(2)发生严重火灾、泄漏、爆炸或其他影响公司环境安全的事故,影响公司正常生产,需要关闭重要部位,如高锰酸钾生产包装现场及库房高锰酸钾火灾事故,火势无法控制或蔓延、煤气站煤气泄漏事故、大量的危险化学品物料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响应为Ⅱ级应急救援预案。

(3)发生严重火灾、泄漏、爆炸,可能波及公司外部且公司无法在短时间内控制和处理,向社会请求救援的为Ⅲ级应急救援预案。如煤气站煤气大量泄漏或伴燃烧事故、锅炉发生爆炸、大量物料泄漏可能流出公司外部、高锰酸钾火灾火势可能波及公司周边等。

4.2 信息报告

4.2.1 内部报告程序

26

Q/CY-T13.D17-2017

公司24小时值守应急电话:46797156

信息报告程序:

险情发现人 立即长 紧急情况 立即长 车间主任 立即长 立即长 应急指挥部 告知长 当班班长 总厂厂长 通知长 各应急小组及指挥部成员 1小时内 区应急指挥中心 杜家坝社区

4.2.2 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II级)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特大(Ⅰ级)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国家环保总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省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及国家环保总局报告。

4.2.3 事故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

27

Q/CY-T13.D17-2017

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4.2.4 通报受可能影响的区域

通过广播、电话、传真、短信、公告和警报(特殊情况下)等方式向公司各部门及社会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建立紧急状态下的联动机制,联动单位包括:杜家坝村、建新电厂、杜家坝煤矿、联升小学和社会救援110、120、119、12369、昌州派出所、区人民医院、区卫生防疫站等单位的联动机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确定联动单位联系部门、联系人、联系方式,并组织安全培训

5 应急处置 5.1 分级响应

5.1.1 分级响应机制

公司确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1、可燃、易燃物质火灾;2、锅炉、压力容器、可燃混合气体或蒸汽、高压气瓶等爆炸;3、危险化学品发生大量泄漏;4、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所属单位为主”的原则,各部门和各车间各司其职,分别负责不同级别的环保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环保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公司内部应急响应分为车间级和公司级。各车间能够自行处理的,属于车间级环保事故,启动车间级应急响应;公司内部能够自行处理的,属于公司级环保事故,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影响有可能波及社区的,应立即上报上级单位,请求区级主管部门启动区级应急救援。 5.1.2 应急响应程序

根据不同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5.1.2.1 车间级应急响应

事故所在单位领导接到当班员工的报告后,即响应车间级应急响应。

(1)事故所在单位应急响应。事故所在单位有对事故进行即时处置的第一责任,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及时汇总情况并迅速向现场指挥部报告。

28

Q/CY-T13.D17-2017

(2)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迅速组织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协助事故单位领导处理突发事故。 5.1.2.2 公司级应急响应

现场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所在单位领导报告并核实后,即响应公司级应急响应。 (1)现场指挥部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应迅速组织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事故调查、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转移、人员撤离、火灾事故火场易燃物的隔离,同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报告情况。

(2)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环保科的调查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安全科、环保科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收集、组织相关人员的疏散安置、进行环保事故区域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环保事故的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物资的供应。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评估,分析事故的发展趋势,做出应急处置方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3)后勤保障部的应急响应。在接到应急救援挥中心的通知下,协调、组织抢险用消防设施、设备、防毒器材、救济药品、劳保用品、抢险工具、运输车辆、生活物资及其它应急资源;并负责对事故的环境危害进行检测、对安全进行警戒、对人员进行疏散,并启动相应的联动机制。

见下应急响应流程图:

29

Q/CY-T13.D17-2017

应急响应流程图

紧急情况 突发事故 采取必要抑制措施的同时报告

向区级主管部门请求Ⅲ级应急救援 核实 事故发生 单位领导 根据情况、事态发展趋势 警报核实、情况、事态了解 是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判断 影响波及社区(公共区) 是否采取公司级应急救援方式 是 现场 指挥部 是是 应急救援指挥部 采取哪级应急方式、是否需要启动社会救援 否 否 事故发生单位领导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应急终止,后期处置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部,组织救援队伍 30

Q/CY-T13.D17-2017

5.2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根据风评报告对风险单元的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为高锰酸钾生产装置、高锰酸钠生产装置、高锰酸钾堆放区、高锰酸钠堆放区及调节池5个风险点。每个风险点的现场处置方案及措施见附件2~附件7.

5.3 应急监测

5.3.1 应急监测方法

(1)大气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

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就近采样,再根据事发地的地理特点、风向等自然条件,在污染气团漂移经过的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同时根据污染趋势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发中心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对照采样,还要考虑在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布点采样。

(2)地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

以事发地为中心根据水流方向和速度和现场地理条件,进行布点采样,同时测定流量,以便测定污染物下泄量。现场应采集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检测用,另一份加保护剂,速送回实验室检测,如需要还可采集事发中心水域沉积物进行检测。 (3)一氧化碳监测方法

当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泄漏时,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的特点如下:污染范围广,能随风扩散一定距离,尤其是事故源下风向污染浓度较高,使用便携式气体监测仪器进行应急监测。

5.3.2 应急监测频次要求

应急监测的采样频次应根据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区别确定,事件刚发生时,应加密采样频次,等了解污染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应急监测频次确定原则见表13.

表13 应急监测频次确定原则 事故类型 监测点位 应急监测频次 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染跟踪监测频次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31

大气污染 事发地 事发地周围 Q/CY-T13.D17-2017

敏感区域 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事发地 下风向 事发地上风 向对照点 地表水污染 厂区内水池排出口及濑溪河下游 3~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应急期间) 2~3次/天(应急期间) 3~4次/天连续2~3天 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表水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初始加密(数次/天),随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5.3.3 执行标准

应急监测使用评价标准情况如下表:

表6-2 评价使用标准 分类 大气 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2012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水 濑溪河水质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固废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备注 5.3.4 应急监测程序

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环保科负责人负责通知荣昌区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中心人员赶到现场后,公司应急监测组成员配合监测中心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监测工作应贯穿救援工作的全过程,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

5.4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5.4.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事故发生后,为了使调查人员看到事故发生后的原始状态,及时查清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同时,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必须对事故现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2

Q/CY-T13.D17-2017

⑴ 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组在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事故现场。

⑵ 事故现场除为避免进一步扩大事故,由操作人员和应急抢险人员开启、关闭阀门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改变设备阀门、仪表、安全阀等设施的状态。

⑶事故现场在未处理、勘查结束前,必须安排人员24小时保护现场。在事故现场勘查结束后,由生产技术部安全主管部门通知抢险组撤离现场保护。 5.4.2 事故现场的洗消

事故发生后,由于有毒有害物质对事故现场设备、环境和其他人员造成污染,因此在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

⑴ 利用消防水带对现场设备、环境进行冲洗,洗消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处,避免洗消时洗消水喷溅到身上。

⑵ 对于不能用消防水带冲洗的设备设施,可利用简易喷雾器、盆、毛刷、清洗海绵等进行清洗。

⑶ 现场洗消时,应充分考虑到洗消后污水的收集处置,不得因洗消造成二次污染。 ⑷ 现场洗消时,应对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进行清洁净化,对防化衣应进行清洁净化处理。

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由消防组与事故岗位人员负责,洗消过程中,需应急监测组对处置后的事故现场进行分析化验和监测,对周边空气及公司下水进行监测,确定合格后为洗消结束。

5.5 信息发布

公司内部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外部由负责 处理该事件的相关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突发环境事件 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5.6 安全防护

5.6.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5.6.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33

Q/CY-T13.D17-2017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5.7 应急终止

5.7.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满足上述其中一项条件时向公司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通知应急终止。 5.7.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5.7.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⑵ 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⑶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6 应急保障

34

Q/CY-T13.D17-2017

6.1 应急队伍保障

(1) 公司组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部和后勤保障部,应明确责任目标。 (2) 定期进行预警、监测、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具有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

(3) 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熟练程度和协调性,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各种装备 的可靠性。

6.2 经费保障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所需专项资金,要列入公司专项预算。 (2) 加强应急资金的管理,实行内部审计,保障资金专款专用。

6.3 应急装备物资保障

6.3.1 装备保障

公司现场配备有个人防护装备器材,包括: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堵漏、收集器材/设备包括:尾气填料塔、围堰、地位槽、河沙等。消防设施包括:消火栓、灭火器等,全厂围堰若干。消防管网串通全公司车间、库房、生活区。另外,与荣昌区消防中队联动消防车2辆。检测方面,公司配备有氢气、氯气、一氧化碳、可燃性气体等报警探头,各相关单位配备有便携式气体报警仪,与当地主管部门在线连接3套废水监测系统和2套废气监测系统。 6.3.2 物资保障

(1) 根据自身危险源的特点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处置物资,具备处置一般性突发环境 事故的能力。

(2)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物资基本需求。 (3) 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对已出现的上 述情况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6.3.3 通信与信息保障

(1) 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电信设施的配备维护,开设移动通讯“集团用户群” ,便于大家联络;要保障通讯畅通,建立各部门负责人和主要应急人员通讯录,定期确认各联络电话,遇人员或通讯方式变更及时更新。

(2) 各岗位、人员负责维护配备使用的电话、无线对讲机,确保完好。

35

Q/CY-T13.D17-2017

(3) 各部门主管手机必须保持 24 小时开机,号码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 6.3.4 其他保障 6.3.4.1 技术保障

(1) 加入政府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共享环境事故应急专家系统数据库,全面提高企业应 急指挥的效率。

(2) 学习应急相关知识, 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 预警的准确性、 决策的科学性、处置的有效性、以及整体响应的速度。 6.3.4.2 宣传、培训和演练

(1) 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2) 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3) 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6.3.4.3 医疗急救保障

(1) 公司安全科负责落实与地方医疗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的应急医疗救援协议的签订,落实急救药箱药品,急救器材的配备与更新。

(2) 公司安全科落实组织现场应急人员与医疗急救人员定期的医疗急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7 监督管理 7.1 预案宣传培训

7.1.1 宣传

通过日常会议、手册、培训、板报等方法宣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增加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通过张贴宣传画及走访等形式向周边群众宣传相关知识 7.1.2 培训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培训分为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培训。 (1) 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36

Q/CY-T13.D17-2017

① 危险重点部位的分布与事故风险; ② 事故报警与报告程序、方式; ③ 火灾、泄漏的抢险处置措施;

④ 各种应急设备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正确佩戴; ⑤ 应急疏散程序与事故现场的保护; ⑥ 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 (2) 员工与公众的培训

① 可能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其后果; ② 事故报警与报告;

③ 灭火器的使用与基本灭火方法; ④ 泄漏处置与化学品基本防护知识; ⑤ 疏散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⑥ 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7.1.3 应急培训要求

(1) 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 (2) 周期性:公司级的培训一般每年一次,部门与功能性的培训每季一次; (3) 真实性:培训应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7.2 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

战能力。各分厂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事故专项预案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按照预案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事故的演练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各有关队伍和分厂参加。

7.3 预案修订

应急预案评审由公司环境安全领导小组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组织一次评审, 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1)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① 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位置) ; ② 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37

Q/CY-T13.D17-2017

③ 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④ 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⑤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2) 应急预案更改、修订程序

应急预案的修订由安全管理部根据上述情况的变化和原因,向公司领导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后的文件传递给相关部门。

(3) 预案修订应建立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

7.4 责任与奖惩

7.4.1 奖励

对在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7.4.2 惩罚

对在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拒不执行抢险救援命令的有关人员,追究

责任,按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

环境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xb7.html

Top